有盐

凤凰艺术

生活方式 >旅游

誰最中國 2021-05-20 08:37

原标题:佛山,久仰。

提起佛山,总是会先想到功夫。

黄飞鸿、叶问、李小龙,洪拳、蔡李佛、咏春,这里不仅是南派武术发源地,亦是闻名遐迩的武术之乡。据说,明清全盛时期,佛山光是武馆就超过400家。到如今,仍有约10万的佛山人习武,所练拳种多达52种,佛山武术的传播更是遍及海外176个国家地区。

功夫与佛山,似乎自始就相伴而生。然而事实上,历史又何曾有过巧合。

佛山人习武与佛山自古以来发达的手工业、工商业有着莫大的关联。并且,后者的繁荣发展又反过来滋养了这一由来已久的传统,以及丰富的地域文化。

如今的佛山,已然从几百年前古老的“四大名镇”、“天下四聚”变身为全国23座万亿GDP俱乐部城市之一(2020年全国城市GDP排名数据,佛山地区生产总值10816.47亿元,排名第17位),并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佛山制造模式,在家用电器、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陶瓷建材等领域孕育出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品牌。

1

图片 | 佛山城市风光

四大名镇:河南朱仙镇(北方地区水陆交通和商贸重地)、湖北汉口镇(“楚中第一繁盛,九省通衢”)、广东佛山镇(南方手工业重镇)、江西景德镇(瓷器);天下四聚:清朝时四个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城市,包括华北的北京、华南的佛山、华东的苏州、华中的武汉。

据说,仅佛山南海区就有70个“隐形冠军”,比方陶瓷产量世界第一、电风扇产量世界第一、微波炉产量世界第一、冰箱产量世界第一……

佛山,就如同一个家境殷实、家风淳厚的族落,世世代代沉稳、务实,只凭着赤手空拳创造、守护着整个家族的幸福与荣光,令人与其相见时总忍不住道一句,“佛山,久仰”。

2

图片 | @招力行 佛山源头塔坡庙

招式间立骨气

佛山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毗邻港澳,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佛山全境。历史上,因其发达的航运交通、优势的地理位置,发展出佛山繁盛的手工业、工商业。

明清两代,佛山是重要的“铁仓”。根据文献记载,早在明代以前,佛山祖庙外就有许多冶铁作坊,“南海一号”出口的大量文物中就有佛山产的铁锅。到了清代全盛时期,佛山成为全国最大的冶铁基地,拥有冶铁工匠不下二、三万人,年产量达五、六千万斤。

依靠着冶铁业的兴盛,许多从业的宗族因而成为富商巨贾,进一步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到了康雍乾时期,佛山人口达到明清时期最高峰,百业昌盛,经济繁荣程度甚至超过了会城广州。(“佛山镇,离广州四十里,天下商贾皆家焉,烟火万家,百货骈集,会城百不及一也。”——吴震方《岭南杂记》)

3

图片 | 20世纪早期佛山升平路

乾隆年间,佛山城内有622条街巷,户口十余万家。19世纪早中期,佛山发展成门类齐全、工商业繁盛的城镇,有手工行业220多个,商业及服务业70 多个,从事3000种商品生产,店铺多达3000余家,18个省在此设立会馆,不少外国人选择在此开设商铺。

家家户户在佛山安身立命,多是凭着各自手上的“功夫”。传至如今,佛山依然保留有各种传统手工艺,其中不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比如佛山木版年画、广东剪纸、佛山彩灯、佛山狮头、石湾陶塑技艺、香云纱染整技艺等等。

4

图片 | 佛山木版年画 @张弘弢

正是因为传统手工业、工商业的繁荣,使得数量庞大、靠卖手力为生的手工艺者与底层劳动人民聚集于佛山,而行业内部的纠纷,加上移民众多造成的外部因素,使得佛山人不得不通过练拳习武强身自卫,并且通过加入武馆,寻求依靠、凝聚情感。

据《佛山忠义乡志》记载:当时外来人员“游手求食之民,来往日以千数,诱拐赌博之案层出不穷”,“商贾猬集,则狙诈日生;佣作繁滋,则巧伪相竞”。

5

纪录片 | 《一百年很长吗》

6

纪录片 | 《影像中的佛山》

佛山鸿胜馆至今还流传着创馆初期“三不教”的说法:当官的不教、土豪恶霸不教、流氓地痞不教。武术在佛山,便是庇佑社会底层、普通百姓(手工业者、小商贩、码头工人)生活安宁的方式途径。——既是在手艺中安身,亦是在招式间立命。

文脉中传精神

经济的繁荣,一方面带动着佛山各行业的繁荣,另一方面也为其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沃土。广东历史上曾出过九位文状元,其中就有五位出自佛山,而佛山文脉的繁盛离不开一座山。

宋明时期理学昌盛,理学大儒隐居山中修习、著作、讲学,造就了所谓的“理学名山”,比如宋时朱熹隐居的武夷山,以及明时湛若水等大儒退隐讲学的西樵山。

7

8

图片 | 西樵山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所创立的“甘泉学派”,与王阳明的“阳明学”被时人并称为“王湛之学”。大科书院时期对湛若水的学术历程具有重要意义,西樵山成为了甘泉学派在岭南的重要讲学地及思想传播地。

西樵山位于佛山南海区西南部,16世纪时山上书院、精舍林立,其中最为著名的四大书院,分别是湛若水创建的大科书院和云谷书院、方献夫创建的石泉书院,和霍韬创建的四峰书院。湛、方、霍诸公倡学时期,广东名士辈出,四大书院成为此后数十年间广东士大夫一个重要的讲游之所。

到了清嘉庆年间,西樵山上的书院保守估计有6、70家,鼎盛时期有3000多人在这里读书。商贸繁荣,乡人不愁衣食,便把家中孩童送去读书,因而形成佛山及周边地区求学读书的风气。而西樵山上的书院与村镇的私塾、学塾,乡里的书舍,亦构成了当时当地庞大的“教育体系”。 

9

图片 | 大科书院遗址,现有当代复古建筑

1878年冬天,21岁的康有为被西樵山上开放治学的风气所吸引,拜别师父朱九江,来到三湖书院求学苦读。“秋风每赋感知己,记得樵山花又红”,他在这里遇上了人生知己,时任翰林院编修的张鼎华,最后走出三湖书院,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

佛山人崇尚读书,除了传统博取功名的观念,还有一部分源自认为读书可以“走天下”的见识。佛山人多有在海外经商的,实战的经验让他们明白,若是不识字、不懂一些基本的道理便不容易在外立足,于是出门在外的经商人便会敦促家中的孩子多读书,将来一同“走天下”。

而,正是如此朴实的心意,却一点一点立住了佛山人由外而内的精神。

10

图片 | @陆建华 三湖书院

谈笑间搏今朝

感受佛山,会觉得这个城市有一种尤为特别的气息,时而俗气热闹、时而踏实自在,准确地说,这是一股强有力的、源自民间的力量。

石湾陶瓷的传承人说起石湾公仔时曾讲到,因为石湾陶瓷是“民窑”,区别于古代官窑“上面出订单就做的‘铁饭碗’”,民窑的生存需要手艺人紧跟时代的潮流:从瘦骨仙到生肖公仔,从神仙道佛到猫猫狗狗,生存,使得他们不得不紧贴着普通人的生活而变。

几句话,却隐约道出了佛山这个城市的奥秘。

11

《影像中的佛山》 | 石湾陶塑

从明清传统手工业,过渡到近现代的工业、制造业,再到当代,佛山从未偏离大众生活,并且总能顺着市场与潮流摸索出第一口吃螃蟹的方法,即所谓的佛山模式。

这里诞生过中国近代第一家民营企业——继昌隆缫丝厂,第一家火柴厂。佛山南海简氏兄弟创建的“南洋卷烟厂”是中国建立最早、历史最长的民族烟草企业。这里也诞生了诸如美的、格兰仕、碧桂园、顺丰、海天、箭牌、健力宝等企业,以及像乐从家具城这样全球最大的家具销售中心。

如今的佛山,更是处在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过渡时期。佛山机器人学院是全国首个机器人学院,引进海内外先进理论技术,联动当地知名企业高校,为佛山乃至整个华南地区广大制造业企业的自动化转型,提供解决方案。

12

图 | 佛山机器人学院

听定居十余年的新佛山人说佛山,“自有一种气定神闲、淡然自若,佛山人喜欢热闹,但相比广州又多了些许悠闲和人文气息。”

佛山最能让人生活得适意,都不必提“厨城”顺德是佛山五区之一,行走于佛山各个区,禅城的白切猪手、南海的苦瓜宴、三水的臭屁醋、高明区的濑粉……都绝不会让你的肚子失望而归。

13

图 | @招力行 三水大旗头古村镬耳屋 

地域、经济、文化、传统,或都离不开人的传承与连结,而如此种种,又编织成纵横交错的河网,孕育着世世代代鲜活的人生。

纪录片《一百年很长吗》中,拍摄了一个佛山习武青年生活的千滋百味,小伙子每每遭受打击,便会在一天结束后到鸿胜馆习武、舞狮。这或是传统之于现代人的一重意义,用其历久弥坚的笃定精神,抚慰人间的沉浮悲喜。

佛山的淡然,或就源自于此。浸染于传统文化之中,浸染于民间烟火之中,佛山人的骨气、力量、精神,由此而生。只不过在时代的变迁中,佛山人又一次次为佛山穿上不同的外衣,让这座城亦从未落后于世人的视野之中。

(文字、图片来源誰最中國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