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投资收藏 >玉器

聚九洲收藏 2021-04-28 14:41

原标题:试论古玉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古代玉器作为一种考古科学的文化遗物,作为一种历史存在的物质形态, 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因为出土数量少,而被人们所忽视。

古代玉器在一定的时间内,既没有得到像陶器、石器、铜器、漆器、瓷器等质地遗物,那样的重视而形成类型学的分期断代研究,也没有形成像甲骨、竹简、契约、碑刻、造像、钱币等类文物那样的专题性的研究,甚至仅仅只注意到玉器通常被作为文化遗物的物质普遍性,而忽视了它不同于一般文化遗物实用性的具有精神内涵的特殊性,以致学术界在研究玉器的方法论上和文化学意义的典型性解剖方面长期裹足不前。

微信截图_20210428143006

事实上,玉器从它被人类发现矿石并制造成器物使用之后,它所具有的精神产品的特殊性便使它与一般的陶器、木器、石器、铜器、蚌器、角器等生活器具区分开来。

这一结论的获得不仅可以从玉器的品质、制造、用途方面与其他物质文化遗存物的诸多不同中得到证明,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国历代文献中的记载多寡、在社会精神生活中用途之广窄上得到印证。

我们在检索、寻查汉代以前的各种诸子百家、史书著作时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其他哪一种物质的器具能像玉器那样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古文献中记载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种特殊器物,形成了引人瞩目的“玉文化”现象。

微信截图_20210428143015

不仅如此,在汉代以后的各种历史文献记载中,关于玉器史料以及用玉器组成的词汇也屡见不鲜。

明清时期的小说,用玉的词汇之多,更是达到了篇篇皆有、信手可拾的地步,充分显示了玉器的生命活力。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对西周、春秋两部主要文献中玉器史料的分析,进而考察玉器在当时的特殊地位。

在西周时期形成的诗歌总汇《诗经》一书中,记载玉的地方有40多处,内容涉及玉的名称、产地、颜色、佩带方法、佩玉发声、磨制方法以及玉的多种用途,如玉为装饰,为礼品, 为宝物,君子比德于玉以及把玉作为美好的形容词等等。

微信截图_20210428143026

如《召南·野有死麕》中“有女如玉”(形容词);《卫风·淇奥》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制玉方法);《郑风·丘中有麻》“贻我佩玖”(玉色);《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玉德);《秦风·终南)“佩王将将,寿考不忘”(玉声); (《小雅·鹤鸣》 “它山之石, 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制玉工具); 《小雅·卷阿》“如圭如璋”(玉名);《小雅·崧高》“锡尔介圭,以作尔宝”(玉宝)等等。

在西周时期的文献中,就已经出现了这样众多的涉及玉器方方面面的史料,堪称物质文化记录史上惟一的特例。

《春秋左传》是一部 主要记载春秋时期列国历史的著作,又包含了诸多商周上古史与史前历史的记录。

其中有关玉器的记载有70多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有人名,如子玉、遽伯玉、许瑕、皇瑷、荀瑶;职业名有玉人;地名有玉畅;建筑名有玉门;器具名有玉车、玉犊柜;玉礼器名与装饰品名有壁、珽、衡、笄、彀、珏、圭、玦、琼弁、玉缨、含、瑾、瑜、磬、琼瑰、环、璋、瑶壅、瓒、琥、璜、瑷、瑞等多种。

微信截图_20210428143036

涉及玉器的史料有60多条,有把玉作为交换媒介、货币性质的:“郑伯以璧假许田”(隐公元年经);有以玉作为礼品献人的:“虞叔有玉.....乃献之”(隐公十年传);有以玉作为祭祀品的:“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莊公元年传);秦伐晋时,有以璧祈战的(文公十二年传);有以玉作为赏赐品的:“虢公、 晋侯朝......皆赐玉玉彀、马三匹”(莊公十八年传);有以玉作为盟誓信物的:“子犯以璧授公子”,(重耳) “投璧于河为誓”(僖公二十三年传),“与子上盟,用两珪质于河”(襄公三十年传);有以玉为宝物和以不贪为宝的:“宋人或得玉, 献诸子罕....玉人们以为宝也.....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襄公十五年传),鲁“得宝玉,大弓”(定公八年经);有以玉作为礼仪制度用品的:“朝聘有珪,享有兆璋”(昭公五年传);有以玉作为特定的买卖商品的:“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韩子买诸商人。既成贾也,贾人曰:必告君大夫”,结果韩子退玉(昭公十六年传);有以玉作为随葬物品的:“楚国灭陈时,舆嬖袁克杀马毁玉以葬”(昭公八年传),“季平子卒于房,阳虎将以玙璠敛”(定公五年传);有以玉作为符节与印信的:“司马牛改其邑与珪焉,而适齐”(哀公十四年传)。

通过对这些记载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可见玉器的功能,主要在当时上层统治者与统治阶级(包括有钱商贾)的政治、军事、祭祀、礼仪、盟誓与外交、社交活动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领域中发挥作用。

微信截图_20210428143044

其他在《国语》中有玉史料20余条,《吕氏春秋》中有玉史料30余条,<道德经》中4条,《庄子》中8条,《战国策》中30余条,《管子》中20条,《列子》中5条,《墨子》中9条,《荀子》中8条,《尸子》中9条,《晏子春秋》中6条,《韩非子》中15条,《淮南子》中36条,《山海经》中涉及玉产地250多处。

另外在《孟子》、《论语》、《贾谊新书》、《说苑》、《礼记》、《史记》、(汉书》、《世说新语》、《搜神记》、《越绝书》、《华阳国志》等许多典籍也都有大量关于玉器与玉器传说、玉器典章制度与故事的记载,这些玉器文献构成了古代文献史上独一无二的中国人敬玉、 礼玉、爱玉、佩玉、藏玉、用玉,代代相传、沿袭不断的文化现象,对两晋以后各代文献的玉器记载产生直接而又深远的历史影响。

(文字、图片来源于聚九洲收藏,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