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生活方式 >美食

双城朝九晚五 2021-04-25 15:34

原标题:“万万想不到,这些也能‘吃’?!”藏在春天里的另类美食

所谓“春到人间万物鲜”,应季食材经过中国人的一双巧手,总会发生神奇的化学反应,要么“变废为宝”,要么“老物换新颜”,无论哪种,都饱含了中国人对食物的一颗敬畏之心,和独有的饮食智慧。拥有不同成长背景的人,也会有着专属于自己的一份美食记忆。

北京人也难得吃过的“神秘美食” 

微信截图_20210425150308

想必大家都见过杨树发新芽儿前长出的杨树花儿,就是那个像毛毛虫一样的东西。Lele 自小叫它“汪汪狗儿”,但要问其他人,“杨树狗子”、“能能儿”、“杨树搭了儿”、“杨树吊儿”等等都是它的名字,正如北京老话儿所言,“十里不同音”。一些农村也叫它“洋洋狗儿”,有句农谚一直流传着,“‘洋洋狗儿’落地儿土地通化”,意思就是杨树花儿落地之时,便可以开始耕田了。

小时候,每年逢杨树花儿刚萌发的那几天,都会起个大清早儿,跟着爷爷奶奶爬到山坡上打下满满几袋子,回来做成包子馅儿。之所以必须赶个时机,是因为采杨树花儿必须趁“嫩”下手,此时鲜味、苦味和涩味都处于一个恰好的程度,口感“过时不候”,甚至无法食用。从这方面来说,它也算是个“稀有食材”。

微信截图_20210425150320

也许有些人会心想,这莫非不是黑暗料理?真的可以吃么?医学上确有解释,杨树花具有清热解毒,化湿止痢的功效。只要用开水焯一下,浸泡祛除苦涩味后,不止能入馅儿,做成菜团子、菜饼子以及和入炸酱皆可。

微信截图_20210425150338

 食用杨树花儿的渊源

但如果追溯杨树花儿是怎么变成一种食材的,其实倒是因为值年头不济、青黄不接之时,人们不得已才拿它来充饥果腹。知名文化类公众号大象公会曾写过一篇刷屏文章《北京小吃为什么难吃》,客观分析了“难吃”的渊源,其因主要归咎于清末民初时分,皇宫“公务员”被遣散,加之华北地区灾害频繁,大量灾民涌入京城,导致贫困人口数量激增。这也就滋生了很多不求好吃但求吃饱的食物。杨树在北京种植甚多,这样来看,能解人民一时之饥困也就说得通了。

微信截图_20210425152441

北京小吃多以果腹目的为主,比如实心儿烧饼

正如对北京小吃颇有微辞的周作人所写,“北方的点心是常食的性质,南方的则是闲食…本来是代饭用的,只要吃饱就好,所以并不求精。”但Lele认为,也正因此,催生出了北京独特的平民饮食文化,喜欢吃的人除了食物本身的味道外,还吃的是一份独特的情感记忆。

 源自南方的“另类美食”

把目光转向今日,虽然放眼中华大地,皆识春味,但要论春食的知名度,江南一派的确略胜一筹。把一方水土舌尖上特有的情感记忆,运作成为了一股全民潮流。

田间地头里钻出的艾草和马兰头,制成了清明节时令小吃——青团。这本是江南人家用于祭祀的点心,《随园食单》书写了其详细做法,“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为了顺应全国人民的口味,衍生出了一系列南北各异的新馅料——蛋黄肉松、紫薯、各种水果甚至是猎奇感极强的螺蛳粉馅儿,使之摇身一变,成了抢手的网红食品。

微信截图_20210425151126

盒马鲜生出售的螺蛳粉青团

杭州可以说是“夺笋”大城,有人戏称,“杭州人的春天,是要吃掉60万吨春笋的”。竹笋在他们看来是一种雅食。笋成就了很多江南名菜,其中就包括“一口鲜掉眉毛”的腌笃鲜。如今,这道菜带着“不食枉过一季春”的美誉,也飞入了北方寻常百姓的家常宴请中。

微信截图_20210425151134

临安天目山嫩得出汁的春笋

微信截图_20210425152831

北方清明家宴中的腌笃鲜

从《皇帝内经》中的“司岁备物”,到道家的“天人合一”;从儒家的“不时,不食”,到佛家的“顺应四时”,“四季食鲜”是中国人饮食文化的根基。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域限制被打破,人们对“吃好”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已经不满足于“就地取材”,不止要吃得健康,还要吃得有趣。除了要保留好自己的味蕾乡愁外,时不时还要让味蕾出游,尝尝别处的“鲜”滋味。

(文字、图片来源于双城朝九晚五,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