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一年一度的国际劳动妇女节如约而至,但国际劳动妇女节也是一个争取妇女权利和妇女对政治经济事务的参与的集结令。如今的妇女节也不仅仅是词条上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它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各行各业,千千万的女性在三月八日这一天共同庆祝着属于她们的节日。

20世纪初一系列发生在欧洲和美洲的女权运动共同促成了“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

1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5项:性别平等 实现性别平等,为所有妇女、女童赋权

中国首度公开、正式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是在1924年3月的广州,当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蜜月期。从1924年中国人第一次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以来,该节日己经成为了国共两党领导中国妇运的重要场域。“三八”国际妇女节代表革命传统及其作为中国百年妇运特殊的公共文化空间。

中国第一次庆祝妇女节活动的发起者是何香凝,作为岭南画派的早期画家,不仅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是中国女权主义的先驱,在早期宣传妇女的解放,确立妇女在社会各方面平等的合法地位的原则,举行中国第一个公开纪念“三八”的国际妇女节活动。自此,越来越多的妇女投身到妇女解放和国民的洪流中。

2

▲ 何香凝

20世纪英国女作家弗吉亚·伍尔夫在《日与夜》中写道:“当你思考星星时,我们的琐事似乎并不重要了。”女性,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在为自己“星星”所努力着,她们如星星一样明亮、纯粹,在黑暗的夜空下汇聚成星河,闪耀着,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方向。

3

▲ Dora Maar

回溯艺术史,至少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就有了专业的女性艺术家,尽管人数不多,但她们的作品可以和男性艺术家一样优秀,但在传统美术书的著作和教材中,却根本找不到女性艺术家的踪迹。她们的光芒被历史的浪潮覆盖,但她们也曾拿起画笔坚定且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热爱,不遗余力地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4

即使现在男女平等达到了历史的最好状况,但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依然顽固地表现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在艺术史中。

上世纪70年代风起云涌的女权主义运动以来,包括包括2017年年末发起的#MeToo运动,在2018年席卷了全球,2018年ArtReview的“Power100艺术权力百人榜”将第三名颁给了#MeToo运动。这些女权运动也推动改善了女性艺术家境遇,应该说女性地位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所提高。

在过去十年,女性、黑人和第三世界的艺术家与策展人们愈来愈占据着各种艺术地位排名的前列——女性美术馆馆长、女性奢侈品艺术高管与女性画廊主的数量年年上升的,威尼斯双年展女性参展艺术家超过半数,女性艺术工作者在各种奖项中频频获奖,但事实上,从艺术市场和展览数据上来看,我们并没有看到在艺术领域从业的女性地位得到真正改善。

5

作为中国最早倡导女性艺术的评论家——陶咏白曾提出“中国的女性艺术”这一概念,西方女性是通过女性自身的斗争得来,而中国的女性解放是在整个中国革命运动中顺带获得的,对政治权力的诉求和争取缺少自觉性。因而中国女性艺术家的艺术,绝大部分是对自身生活的体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因而称女性艺术,也包括女性主义艺术在内,是比女性主义更宽泛的概念。

在今天,女性艺术的最终价值不在于两性的差异,而是艺术个性的自由发挥,艺术不分性别,跳出性别的“二元论”,让情的物化和心灵的对象化做出真正具有独创性的审美价值。

6

凤凰艺术 x 艺术界从业女性

*以下嘉宾专访排名不分前后,以名字首字母排序

7

艾敬

01.2020年是关于“姐姐”的一年,面临三十而立,您认为“三十”对于创作或者生活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吗?您对于“乘风破浪”的态度是什么?

三十岁以前都是积累,三十以后才会有比较明确的方向。我认为“乘风破浪”是对自身的一种高要求以及自身能力的不断升级与挑战,这个过程本身去思考人生的意义,释放的应该是积极向上的精神。

02.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女性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是什么?她们该怎样呈现她们的力量?

女性艺术家往往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因为女性的特质在整体社会来讲还是一个为家庭奉献的角色,女性要在家庭及社会角色中奔波。纵观世界范围内从事职业艺术家的女性,仍然不被重视,只有极少数的女性艺术家才会得到与男性一样的认同……

03.Linda Nochlin说“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因为环境、体制、对女性的认知、社会分工以及女性真正实际享有与男性同样的艺术地位”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所有的女性艺术家都很伟大,因为大部分女性艺术家不会为了追求“伟大”而“伟大”,她们或许是默默无闻的,但是她们乐在其中。我深信,女性艺术家这个群体,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和积累,随着性别意识的模糊与淡化,在未来不存在有关极端的性别意识的区分与障碍。

04.您在艺术领域中,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身份?这种身份定义又在实践中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我的创作精神内核是关于“爱”这个永恒的主题,我认为爱是一种能量,它代表了我们人生的价值与含义,用“爱”来创造爱的作品是我一生的努力方向。

05.后疫情时代,在实践中会因疫情的影响去改变以往的工作或生活理念吗?家庭又会如何来影响着您的工作的?

后疫情时代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沟通方式以及对所谓事业的追求和价值观等等,让我们有机会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一个梳理,也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希望),我希望我们可以更接近真实的态度去对待这一切改变,调整出一个更加亲密的更美好的生活状态。

06.您对还在学校学习艺术的女孩,有什么想说的?

女性艺术家做为终身职业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在此我借用西方文化艺术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在《世界历史沉思录》当中的一句话送给女性小朋友们;“艺术家要么半途而废,要么拿生命做赌注”……

8

陈曦

01.2020年是关于“姐姐”的一年,面临三十而立,您认为“三十”对于创作或者生活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吗?您对于“乘风破浪”的态度是什么?

所谓“三十而立”的说法,在我看来只是意味着人到了一生中的第一个成熟期,生活和创作才开始清晰起来。那个综艺节目只是找到了某个受大众关注的点而已。女人也好男人也罢,有自尊的过好自己的每段人生,有自己乐意且有能力做的事,善待周围的一切,这样活着任何年纪也不会被人看不起。无需乘风破浪,只要按自己的节奏来就好。

02.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女性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是什么?她们该怎样呈现她们的力量?

中国的女性艺术一直处于自然的自我的缓慢生长状态,我身边的多数女性艺术家们都是按自己的节奏在兼顾生活和创作,这样的生活本身既容易成为我们创作主题之素材,也同时对身心造成很大的束缚和困扰。

这种状态虽可以酝酿出最真实丰富的艺术成果,也更容易被处于边缘化的位置,都是老问题。新一代女性则显得更积极一些。然而并没有一蹴而就的极端办法可以让女性的艺术力量壮大,只能靠一代代天资非凡的女性以不断的创作积累产生影响。

03.Linda Nochlin说“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因为环境、体制、对女性的认知、社会分工以及女性真正实际享有与男性同样的艺术地位”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机制造成社会分工形成环境这是一个紧密的链条,无疑影响了女性工作重要性的发挥。

04.您在艺术领域中,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身份?这种身份定义又在实践中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我大部分时间是在“人”这个概念里面去思考问题和创作,而不刻意区分性别概念。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不太会被纳入女性艺术团体的活动,可能作品不够体现出明确的性别意识。而在男性的世界看来你似乎又像一个闯入者般无礼,因此也不会被轻易接纳。所以情况会变得更为艰难一些。

05.后疫情时代,在实践中会因疫情的影响去改变以往的工作或生活理念吗?家庭又会如何来影响着您的工作的?

疫情毫无疑问的影响到每一个家庭和个人。比如去年我因为持续的大体量创作,加之额外操持家务,就导致了关节的损伤,这就已经影响到以后的生活和创作。但很无奈。只要想着兼顾好家庭事物和艺术创作就必然很辛苦。不过这也是女性很伟大的地方,因为不自私,且有爱。

06.您对还在学校学习艺术的女孩,有什么想说的?

女性做艺术总是开始显得容易,越往后越难。难的不是创作而是来自生活的种种琐碎消耗。如果你没有被生活打败,那就尽量多做一些作品吧。

9

郜笛斐

01.2020年是关于“姐姐”的一年,面临三十而立,您认为“三十”对于创作或者生活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吗?您对于“乘风破浪”的态度是什么?

三十岁以后,从校园生活到经历了几年的社会历练,人生三观才逐渐明确,对于从事当代艺术创作和相关工作这是好事。三十岁对于我也早就是过去式了,现在回看,觉得三十以后才是人生最好的阶段,三十之前不能算真正长大成人。乘风破浪是必须的啊,如果不想被拍死在沙滩上,那就只能乘风破浪,一辈子不可能都是风平浪静,顺风顺水,如果真是那样,一生也太无聊了。

02.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女性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是什么?她们该怎样呈现她们的力量?

没有特别思考过关于女性这方面的问题,男女都差不多吧,从事艺术在现在这个社会,都挺不容易的,女性可以说是更不容易,能坚持下来就已经是力量的呈现了。

03.Linda Nochlin说“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因为环境、体制、对女性的认知、社会分工以及女性真正实际享有与男性同样的艺术地位”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外国的社会我也不太了解,中国现在社会,越来越难产生伟大的艺术家,不论男女,都太难了。

04.您在艺术领域中,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身份?这种身份定义又在实践中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性别不是自己想定义就能定义的啊,即便有这个愿望,操作起来也极其困难。就这样吧,做女的挺好的,女人也可以很有担当,摊上事儿的时候可能比男的还能扛呢。

05.后疫情时代,在实践中会因疫情的影响去改变以往的工作或生活理念吗?家庭又会如何来影响着您的工作的?

理念不会改变,方式、方法、方向可能会有所调整。人到中年家庭琐事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如果这些都处理不好,那就不要出来做事了。

06.您对还在学校学习艺术的女孩,有什么想说的?

享受青春,漂漂亮亮的。学会照顾好自己,养成生活和工作的好习惯,这是能受益一生的。

10

葛秀支

01.2020年是关于“姐姐”的一年,面临三十而立,您认为“三十”对于创作或者生活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吗?您对于“乘风破浪”的态度是什么?

2020年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受到观众推崇,节目邀请了平均年龄在30岁或30+女明星、歌手和演员参加。这些嘉宾无论从专业还是身材管理,都给予了观众惊喜,在微博上行成一波又一波的热搜,引起讨论。“姐姐”这一词也开始被大家越来越多地提及,象征实力、智慧、美貌等。“三十而立”原是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意思就是在三十岁之前,通过勤勉学习,探索和实践,知识和眼界积累到三十岁的时候,形成了自己对于社会、人生等价值认知体系。

对于创作而言,三十岁或者是三十多岁无疑是处于艺术创作的巅峰状态。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米开朗基罗在30岁的时候创作了《捆绑的奴隶》和《摩西》,拉斐尔则创造了《西斯廷圣母》等系列圣母作品。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30岁后创作了系列探讨身心的苦难与肉体对痛苦的耐受力的深刻作品,还有小野洋子的《切片》、朱迪·芝加哥的《晚宴》《女人之屋》等等,这些都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宋代宗悫年少时,他的叔父问他的理想是什么,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乘风破浪”在之后用以比喻不畏艰险,奋勇直前。唐代诗人李白在《行路难》中也写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于我来说,“乘风破浪”是一种求知精神,不断的追求理想,保持敏感,这很重要。

02.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女性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是什么?她们该怎样呈现她们的力量?

去年年底,微信公共号“打边炉”基于亚洲艺术文献库、知网、珠三角数字图书馆联盟等数据,做了一份“最受研究者关注的中国艺术家”调查报告,排列出前100位艺术家,我觉得这个值得参考。在这个榜单中,排名前10的艺术家中,没有一位女艺术家。在前20的名单中,只有喻虹。在这整个名单中,女性艺术家只有8位。

这个排名说明,优秀的女性艺术家在市场中依然处于弱势。虽然女性艺术有很明显的提升,但还是不被研究者和藏家充分看好,当代艺术在市场方面仍然还是以男性为主,值得深思。但我看好女性艺术和她的未来。

03.Linda Nochlin说“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因为环境、体制、对女性的认知、社会分工以及女性真正实际享有与男性同样的艺术地位”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诺克琳是在1971年提出的这个问题,她指的是历史上为什么没有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塞尚这样伟大的女艺术家。她这个问题在70年代的女权主义运动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同时也对20世纪对多元化叙事视角形成了影响。但是放在当下的语境中,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成立。自20世纪以来的当代艺术,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比例差不多占到三分之一,比如路易斯·布尔乔亚、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草间弥生、朱迪·芝加哥、乔治·欧姬芙等等。就中国当代艺术而言,杰出的优秀女艺术家也有很多。

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专项神农论坛曾在2015年召开过“中国女性艺术30年”学术研讨会,选出了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三十位优秀女艺术家,比如崔岫闻、姜杰、陈曦、林天苗、李秀勤、尹秀珍等等,具体名单可以在网上查一下。在这些年中,新生代的年轻女艺术家也出现很多,除此之外,艺术机构的负责人、女性馆长、国际展览或者是双年展等女策展人也越来越多,我觉得这是很好的现象,女性的力量,女性的角色不容忽视。

04.您在艺术领域中,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身份?这种身份定义又在实践中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在中国语境中,单向地关注性别身份非常有意思。比如某某人大代表(女)、某某艺术家(女)、某某馆长(女)等等,都要加后缀“女”,相反的是,不在后面加个“男”,大家都默认是男性。这种习惯暗示的是,性别身份是带标签的,不具有一般性、是特殊的,不是普遍的。

在个人成长和学校生活中,我的父母和亲人,我的老师们并没有因为我是女孩而减少对我的关爱,所以在我的认知里,男女是平等的。但在后来发现,并不是所有女孩都像我一样。在工作中我关注女性艺术群体,在展览中注重男女艺术家作品的比例等等,研究女性艺术。

英国女演员艾玛·沃特森曾于2014年9月20日在联合国的演讲发起以“他为她”(也被称为“HeForShe”)”为主题的演讲,发起号召,寻找愿意积极参与并付诸行动的男性们,为全世界在因性别而遭受不公平对待的男性和女性们做出改变。

这也是我的愿望。

05.后疫情时代,在实践中会因疫情的影响去改变以往的工作或生活理念吗?家庭又会如何来影响着您的工作的?

2020年,对于全人类来说,必将是一个难以忘记的年份。在这场波诡云谲、变幻莫测的大时代变局中,个体的感受、个人的悲剧和整个灾难和灾情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不难发现,瘟疫一直扰乱社会生活秩序,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而每次传病流行都与文明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现在仍然处于后疫情时期,工作方式与疫情之前有着很大的不同,就博物馆行业来说,根据2020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十分之一的博物馆面临着永久关闭的风险,靠门票和捐赠营业的美国博物馆责更是雪上加霜,步履维艰,多达25%的博物馆可能会在危机中永久闭馆。

博物馆的很多展览、公共教育活动从线下转为线上,比如“云展览”和“云互动”等等。疫情是对博物馆还有另外一个层面的挑战,面对突发事件,会有怎样的责任和担当,这些都是作为博物馆人需要考虑的事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英国V&A和法国蓬皮杜现代艺术博物馆都做过和疫情相关的展览或者相关的开创性活动,值得借鉴。

对于家庭来说,疫情禁足时期让我与父母和弟弟、亲人等有了更多相处的时间,我很珍惜,他们都很支持我,因此对工作并没有太多影响。

06.您对还在学校学习艺术的女孩,有什么想说的?

我希望她们是真正的喜欢艺术,热爱艺术,无论是创作还是研究,无论是传统还是当代,我都希望能在这个领域不断地探索,做出自己的贡献。希望她们走出校门后多一些人坚持创作,进入伟大的女性艺术家行列!

11

黄敏

01.2020年是关于“姐姐”的一年,面临三十而立,您认为“三十”对于创作或者生活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吗?您对于“乘风破浪”的态度是什么?

平时太忙了,基本不看这些综艺节目,上网大概了解了一下,关注、选择三十岁以上的女艺人,在我们这也算一种小进步吧。但我还是怀疑这些节目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资本运作、迎合大众口味、赚取流量、娱乐至死?还是真正的为了解决存在的现实问题?我认为随着“三十”岁的到来,生活和创作的压力是很大的,因为年龄的限制,女性还要面临结婚生子和自我发展的矛盾两难问题。“乘风破浪”我个人的理解应该是解除年龄、传统世俗等方面的限制和枷锁,努力去实现追求自我吧。但愿不是一句口号。

02.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女性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是什么?她们该怎样呈现她们的力量?

所谓的“机遇”大概是社会开始关注“女性”的各种问题吧,越来越多的艺术机构也越来越重视、挖掘很多不为人知的女性艺术家作品。

困境很多,依然是男权社会,女性依然被束缚被要求被选择~,要实现自我价值相较于男性而言更加不易。

女性们一直都在自然地、默默地呈现和奉献,为了家庭和社会,或者同时兼顾为了自我。如果说这就是所谓的“力量”的话,我认为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女性需要团结、需要共同努力、去促进整个社会机制调整或者改变,做出一些真正的适合女性发展的举措来。

03. Linda Nochlin说“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因为环境、体制、对女性的认知、社会分工以及女性真正实际享有与男性同样的艺术地位”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古今中外都是有的,例如我喜欢的柯勒惠支、露易丝 布尔乔亚,kk Smith,Marina Abramovic,等等艺术家。这个“伟大”也看怎么去定义。虽然比男性少很多,这与社会分工、环境、体制、性别等等制约分不开。因为一直以来,社会、家庭对女性的要求和过去一样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04.您在艺术领域中,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身份?这种身份定义又在实践中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我在艺术创作中,好像一直比较自我和固执,坚持遵从自己的感受;也从来没有想过这个性别问题,更不会有意识地去迎合一些展览做所谓的“女性艺术”。

05.后疫情时代,在实践中会因疫情的影响去改变以往的工作或生活理念吗?家庭又会如何来影响着您的工作的?

这两三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的确太荒诞了,疫情的发生我感觉是上天对自以为是之人类一个重重的惩罚。“人类中心主义”真的应该结束了。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调整自己的阶段,坚持去做自己认为更有意义的事情。对这个世界保持敬畏、好奇之心。

06.您对还在学校学习艺术的女孩,有什么想说的?

尽可能地多看好的作品和展览、无论传统和当代,找机会早出国、打开视野。保持读经典好书的习惯。

人生苦短,别犹豫,别被世俗所束缚。相信自己的直觉,先爱自己,主动选择、坚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12

姜杰

01.2020年是关于“姐姐”的一年,面临三十而立,您认为“三十”对于创作或者生活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吗?您对于“乘风破浪”的态度是什么?

我很少看娱乐节目,偶然听学生讲过,有一档“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节目很火 具体内容不了解 。另一个问题关于30岁 ,30岁对普通人而言应该算是步入了生命的成熟期 ,但在艺术史里我们可以见到很多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在30岁之前就已经做出了他们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了 。 

02.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女性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是什么?她们该怎样呈现她们的力量?

这个问题 我赞同诗人翟永明多年前在她巜无法流通的天赋》一文中的观点“没有被任何一个流派所规定,没有形成一个女性自身的批评体系,没有在艺术这个圈子中联帮结盟,始终处于散兵游勇状态的当代女性艺术家,只能是处于一种待择和被选的位置”。 现实中我当然希望中国能出现像“游击队女孩儿”那样的组织 ..... 工作中我喜欢英国艺术家 费利达 巴罗的作品 我个人认为那是女性该有的力量。

03.Linda Nochlin说“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因为环境、体制、对女性的认知、社会分工以及女性真正实际享有与男性同样的艺术地位”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这要看我们如何看待历史。有的地方历史长,有的地方历史短,古希腊后来干脆消失了。在中国历史上 ,古代也有一些女画家。问题是她们是否构成了压倒性的,或者至少是替代性的女性语言方式、艺术表达方式。

Linda提到的因素都有。她是在现在人的立场上提出这个问题的。现在人的立场包括了女性主义。而女性是一个大于女性主义的话题。

04.您在艺术领域中,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身份?这种身份定义又在实践中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我更在意的是我想做什么 ,我能创作出什么 。这就意味着我对种种限制,有限性、可能性有一些思考。至于其他的事情我无能为力。记起崔健有首专辑的名字就叫无能的力量换句话讲 这也许就是一种宿命的力量。

05.后疫情时代,在实践中会因疫情的影响去改变以往的工作或生活理念吗?家庭又会如何来影响着您的工作的?

2020年做了新作品《今夕是何年》。工作 生活看上去 依旧  但实际上是真真切切的回不到从前 变化是颠覆性的 这种表现在对空间的理解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上 表现在我们对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理解上,甚至表现在我们对于死亡的理解上。

06.您对还在学校学习艺术的女孩,有什么想说的?

我在学校教学 面对的不仅有女生也有男生 对女生而言我希望她们毕业十年之后,依然可以为自己喜爱的事情不懈地努力,工作着并做出一些成绩。

13

贾伟

01.2020年是关于“姐姐”的一年,面临三十而立,您认为“三十”对于创作或者生活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吗?您对于“乘风破浪”的态度是什么?

迈开腿,向前走,在偏见和质疑中,突破已有的局限。

02.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女性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是什么?她们该怎样呈现她们的力量?

当下女性艺术家的身份被放大了;同时作为画廊在选择上却太有局限。

03.Linda Nochlin说“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因为环境、体制、对女性的认知、社会分工以及女性真正实际享有与男性同样的艺术地位”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是的,外部原因,性别偏见…例如,对工作且有成就的已婚女性往往被询问的最多问题是你怎么来平衡家庭和事业?这个问题绝不会在已婚男性身上所体现。但是对于当下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女性艺术家,也不会因此放弃自己。

我们没有办法选择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接受,面对,对抗…这个问题一直都会作为问题存在,对于目前的我,也没有更好的想法,唯一就是在沉默和承受的人生必经之路中,大胆的表达自己。

04.您在艺术领域中,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身份?这种身份定义又在实践中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画廊主,发掘艺术家,推动文化现象,建立画廊品牌。

05.后疫情时代,在实践中会因疫情的影响去改变以往的工作或生活理念吗?家庭又会如何来影响着您的工作的?

不要对之前已有舒服方式过度的留恋,不要对当下获取成功的手段绝对的崇拜。我们既然选择从事当代艺术,就要提醒自己,保持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2021年对我们不会太差,也不会太好,给予所有人一个“平等”的机会,只要我们心中认为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就应该坚定的走下去。家庭不会影响我,我本来就应该处理好。

06.您对还在学校学习艺术的女孩,有什么想说的?

不要盲目,要保持开放,接受自己没有才华,可能是平庸的艺术从业者,但是不能俗气。如果有机会能够感染或者让周边的人喜欢艺术,一定告诉他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标准”。艺术没有对与错,只有好与不好。看似很无聊的课程,例如艺术史,中国传统文化等,这些往往是之后工作中用到最多的知识。

回忆小时候老先生教“黛玉葬花“这个舞蹈,不是动作,而是”悲不丧,喜不俗“所表达的精神。如果你真心想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艺术家,首先基本功不能表面化…要扎下去,要狠扎下去的同时,做好和时间交朋友…

14

刘丽萍

01.2020年是关于“姐姐”的一年,面临三十而立,您认为“三十”对于创作或者生活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吗?您对于“乘风破浪”的态度是什么?

2020年整个世界都因疫情而停步了一些时间。做为女性更有深度体会。工作更需在线上网络进行。三十岁是女性成熟的结点,她们不在是女儿、学生,而是妻子、老师的名词的诠释者。女性无论在哪个阶段都应乘风破浪挑战自我,溶入社会。勇于担当。

02.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女性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是什么?她们该怎样呈现她们的力量?  

中国当代艺术中女性拥有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女性应该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女性的力量和视角,用画笔记录这个时代。

03.Linda Nochlin说“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因为环境、体制、对女性的认知、社会分工以及女性真正实际享有与男性同样的艺术地位”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他也是许多年前说的。是指他那个时代。现今的女性,参与社会与艺术。女性艺术逐渐被认可,并且许多女艺术家己被写入美术史。当今的女性艺术家基本做到与男性同等的地位。做好自己。

04.您在艺术领域中,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身份?这种身份定义又在实践中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我在艺术领域是艺术家,不光是女性艺术家。这种身份我在教书育人方面男女学生都教。教授方法,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05.后疫情时代,在实践中会因疫情的影响去改变以往的工作或生活理念吗?家庭又会如何来影响着您的工作的?

后疫情时代改变了工作方式。以线上网络教学为主,线下现场教学为辅。深入研究积累网络教学经验,补充完善理念。

06.您对还在学校学习艺术的女孩,有什么想说的?

 你们是最具创造力的,努力展示自己,挑战自己。祝你们成功!

15

黎静

(Bérénice Angremy)

01.2020年是关于“姐姐”的一年,面临三十而立,您认为“三十”对于创作或者生活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吗?您对于“乘风破浪”的态度是什么? 

天赋不分年龄,无论你是女人或男人,越早被发掘越好。其次,我确信随着女人的成熟,她们从30岁、40岁甚至50岁开始,“想要取悦”的程度不如某些社会对年轻女性的要求,因为她们对自己有信心,不再需要依赖异性的凝视而存在。理想的情况是,你知道如何实现你的目标,并同时获得内心平静。

02.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女性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是什么?她们该怎样呈现她们的力量?

中国的艺术世界仍然主要由男性主导,女性艺术家依然太少。作为一名艺术家,除了天赋是首要考虑的标准外,这也是个人选择的结果,是一种冒险,一种挑战,并不容易。她们的创造力就是她们的力量,就这么简单。

其次,更全球化的艺术世界,包括越来越多的女性画廊老板、博物馆馆长、美术馆馆长等,证明了女性在这一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发现在中国她们也证明了巨大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以及女性的独创性。

03.Linda Nochlin说“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因为环境、体制、对女性的认知、社会分工以及女性真正实际享有与男性同样的艺术地位”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我想说“不,不是这样的,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但不幸的是,她们依然太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艺术界仍然相当保守——一个走出困境的女性艺术家,将立即被归类为“女性艺术家”,而不仅仅是“艺术家”——而且社会仍然很难接受女性独立。

艺术家的特点是独立的精神。独立精神在书中被描述得很美好,然而现实却完全不同,对于那些过于独立和“不合群”的人,社会上的看法是出了问题。

04.您在艺术领域中,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身份?这种身份定义又在实践中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我们的门艺文化公司是由女性创建的,目前我们只为女性工作。女性感知对于我的日常生活而言非常重要,是自然而然的。当然,我们也非常重视身边女性的才华。我们最近在巴黎开幕的展览,包括法国和中国两位女艺术家的作品,她们分别是耿雪和路易丝·弗莱德曼(Louise Frydman)。

05.后疫情时代,在实践中会因疫情的影响去改变以往的工作或生活理念吗?家庭又会如何来影响着您的工作的?

新冠疫情是一场悲剧,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准备得多么糟糕,使我们学会谦卑。我们曾相信自己是21世纪的超级人类,拥有所有超级强大的技术。

对我来说,完全关闭边界仍然是不人道的,因为有些家庭已经分居和破裂,我已经将近一年半没有见到自己的女儿了。

06.您对还在学校学习艺术的女孩,有什么想说的?

如果你有这种热爱,就去吧!但请记住,艺术不仅仅是完成大学的学业,它是一生的课题,是一个宣言,一个充满勇气的行动。

16

陆蓉之

Victoria Lu

01.2020年是关于“姐姐”的一年,面临三十而立,您认为“三十”对于创作或者生活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吗?您对于“乘风破浪”的态度是什么

年龄,在今天,已经不是单纯的生理和物理的数字,三十,只是度过的岁月的标记,无法反映实际的生命状态,随着社交媒体的壮大与普遍,在网路上所呈现的,往往交杂着虚拟的一些信息。

因此,在这种虚拟与现实混淆不清的网路表述现象里,年纪的刻画,不再重要,生命体的实质表现,才是最关键的事实。“乘风破浪”的节目,提供给观众的是这些现况的事实,而不是用年龄去标记女性的位置。

02.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女性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是什么?她们该怎样呈现她们的力量?

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女性如果有所谓的困境,那么,那个“困境”是她们心理的素质。女性只有在拥有强大的自信时,才可能跟男性的世界分庭抗礼;即使遇到困难,也能过排除万难,解决问题。

03.Linda Nochlin说“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因为环境、体制、对女性的认知、社会分工以及女性真正实际享有与男性同样的艺术地位”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历史上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在西方评断伟大的标准是被白种男性给垄断了,或是在中国旧时代封建社会男性对女性生活形态的禁锢,都造成女性的价值被严重忽略或低估了。所以在过去的历史中,女性的“伟大”是被动缺席的。

上一世纪70年代风起云涌的女性运动以来,女性生存的社会环境逐渐有所改善,但也还有些国家或地区,像印度、非洲或一些中东地区,依然对女性非常不公。在一个对女性不公的环境里,是不可能产生伟大的女性艺术家的。

04.您在艺术领域中,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身份?这种身份定义又在实践中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因为我从小被视为“神童”,是捧在长辈掌中的明珠,我不曾经历性别的歧视。但是,长大以后,我常常是工作领域里唯一或极少的女性成员。

我清楚两性之间的差异,但是,我并不是特别感受到这种差异带来的不便。因此,我是一个研究女性课题的研究者,但我并不是女权运动的参与者。

05.后疫情时代,在实践中会因疫情的影响去改变以往的工作或生活理念吗?家庭又会如何来影响着您的工作的?

我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很宅的人,我可以宅在家里,宅在酒店里,日日夜夜写文章,做PPT的研究工作者。所以,疫情对我而言,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影响。只是,我早在疫情前,就推出“云管理”,“云教学”等远程作业的概念,甚至已经在研究所里开这样的课程。

一台电脑,4只手机,就是我的工作站,可以在任何地方就开始联网来工作。我的一生都以事业为重,所以,家庭对我的影响很有限,一直到2012年,我停止了策展的工作,更多的待在家里,照顾家中三位老人,才终于以家庭为重了。

06.您对还在学校学习艺术的女孩,有什么想说的?

学习多方面的技能,尤其是和科技有关的领域,努力跨界去实现自己的创意。在学校就尽力参与实务性的项目,从在学时代就努力挣钱、存钱,努力实现一定程度的财务自由。女性要做到“独立”、“自爱”、“自信”、“自主”,才能够实现两性平等,是我的最大忠告。

17

马楠

01.2020年是关于“姐姐”的一年,面临三十而立,您认为“三十”对于创作或者生活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吗?您对于“乘风破浪”的态度是什么?

我似乎一直处在年龄焦虑中,但是20岁上下的时候更甚,现在反而会因为一些具体的计划和境况而分心,没有青春期时那么激烈了。对我来说,三十而立是个虚数,虽然把年纪作为阶段性指标会对自己有些提醒和激励的作用,但也不必特别有压力。有立有破,不破不立,事业、家庭、亲疏关系似乎都是在起伏变化和局部循环中。

“乘风破浪”对我而言过于浪漫或英雄主义了,但也许还是可爱的。重要的是怎样帮助自己克服倦怠感,让自己保持热情,有动力去探究,有体力去行动、有勇气去坚持、有信心去创作。

02.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女性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是什么?她们该怎样呈现她们的力量?

女性的确被叠加了很多任务和责任,在成为自己同时似乎受到来自家庭种种的压力更多。但我认识的女性艺术家们都非常坚韧,而且resourceful,有无数种充满想象力的化解困境的方法。

也许,做艺术的女性总的来说是幸运的,因为在国内,一个女孩在选择做艺术的时候通常就已经决定了过不同的人生,这“不同”不是借口,而是对自己的承诺和要求,这意味着她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做好了准备。

03.Linda Nochlin说“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因为环境、体制、对女性的认知、社会分工以及女性真正实际享有与男性同样的艺术地位”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不谈“伟大”,不得不承认的是世界上知名的艺术家中的确男性是大多数,但我想Linda这么说是想提醒我们去反思这个历史是如何写成,又是如何排他的成为正典。我觉得这更是个艺术史和传播学的问题。

女性艺术家也不是均质的抽象概念,我们无法也不能完全把女性与环境、体制、认知等问题对立起来,因为她们自身也是这个环境、体制和认知的组成部分。也许值得我们共同去努力的是在当下的传播和认知网络中我们是否能创造出更性别友好、公平、支持创造力的肥沃土壤。

04.您在艺术领域中,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身份?这种身份定义又在实践中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相比其它行业,艺术领域也许性别友好一些?我不确定,但在工作中我比较少考虑到自己的性别,同时我又很容易敏感地意识到别人言语或行为中的性别意味。记得我去国外参加美术馆联盟会议的时候看到大部分馆长和主策展人都是女性,但是国内会议上女性似乎还是默认为应该端茶倒水。我并不是想说工作本身的贵贱,这与个人的境遇、能力、志向有关,但这不应该是因性别分配默认的。

女性通常具有的一些好的品质,比如细心、耐心、友爱也不应该是职业发展中的弱点而被利用,似乎好斗、自大和狂妄才是通向成功的品质。好的艺术一定在某些方面是有足够的强度,这个强度也许与性别无关。

05.后疫情时代,在实践中会因疫情的影响去改变以往的工作或生活理念吗?家庭又会如何来影响着您的工作的?

疫情的确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我开始非常关注“可持续”议题并和朋友一起发起了“一吨计划”可持续联盟,希望从艺术和设计入手来重新诊查、关心人类制造的“废物”。

06.您对还在学校学习艺术的女孩,有什么想说的?

要真诚的认识自己,敢于成为自己并关心世界,不管你是男孩还是女孩。

18

彭玮

01.2020年是关于“姐姐”的一年,面临三十而立,您认为“三十”对于创作或者生活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吗?您对于“乘风破浪”的态度是什么?

人生每个阶段的经历和感受不一样吧,有时候没有刻意去在乎和强调过年龄,但是要说跟之前的自己有什么不一样,那肯定是随着年龄增长心态更平和了,经验更丰富了也更自信了。

工作生活依旧忙碌,所幸还在忙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是有时候确实在想是否要平衡二者关系,但是艺术与其他“工种”不一样,没办法去刻意隔开,有些时候解决的办法就是把生活中想要做的事情也融入到工作中解决就好了,艺术的可爱之处就是可以万物圆融。“乘风破浪”不分年龄,只要心态不服输,什么时候都可以乘风破浪。

02.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女性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是什么?她们该怎样呈现她们的力量?

当代艺术本来就是不那么为大众所理解,从事当代艺术的群体就是一群小众,从事当代艺术的女性艺术家就是小众中的小众。但是同理,越是洼地越是小众可能越有更大的能量和机会。女性艺术家面对着来自社会、家庭、自我的多重压力,有外界的质疑也有自我的怀疑,在我接触到的女性艺术家群体里有些因为家庭生活牺牲掉了很多创作的时间和空间,有的男性艺术家姑且做不到不受影响遑论女性。

不过,这几年外界整体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特别是疫情以来很多行业受到了冲击,很多人、事、物不再受到时空阻隔而能继续发生发展,所以这也给了很多女性从业者以更多选择和机会,她们也不再囿于原有物理空间而继续原来的创作或者工作,能够创作、生活、工作等打通在一条线上进行。创作的形式,材料,空间,传播的途径,展示的方式,交流沟通的工具都在发生变化,很多女性从业者接受到了这样的变化,甚至有的把劣势转化为优势,让自己的世界更加的延展和扩大,让大家看到了很多可能性。

所以在这里想要说的是,不要特别在意性别和身份以及场域问题,只要保持对世界的敏感和清醒的思考,再加点勇敢与恒心,与时俱进就会把自我的人生过得相对精彩。

03.Linda Nochlin说“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因为环境、体制、对女性的认知、社会分工以及女性真正实际享有与男性同样的艺术地位”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男女在生理构造上本就不同,无论是心理的、身体的都是有区别,有些男性能做的事情女性就是做不了,同样女性能做到的男性不一定能做。我从来不主张去放大某一方的特质与另一方的劣势相比,这不是一个层级问题。

没有伟大女艺术家这句话单独说出来有点绝对,当然提出来的时候也有针对性的语境问题,所以不需要放大这句话本身,而是应该呼吁更多的人一起来推动各方面的男女平等,努力建设成这样一个良好氛围,再在此氛围下再分能力高下,不分男女。

04.您在艺术领域中,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身份?这种身份定义又在实践中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我从来没在意过自己的性别身份,有时候甚至没有觉得性别是个问题。可能因为我们艺术管理专业从业者男女比例从来就是失调,女性比较多,大家都很能干。

在工作过程中与艺术圈其他环节上的人以及外圈人士打交道,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大的障碍或者不同,反而有时候女性处理事务可以以柔克刚,刚柔相济,会更好沟通和协调,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大家已经接受了这种身份设定吧。

05.后疫情时代,在实践中会因疫情的影响去改变以往的工作或生活理念吗?家庭又会如何来影响着您的工作的?

疫情突如其来,大家被迫放慢脚步和思考,一些人事物的关系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关联和变化,工作反而思路和方向更清晰,目标也更明确,也许是经历了这种突如其来让大家觉得有想法就趁早努力实现。

我自己的生活理念从来也没有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家庭生活于我而言也融入到了工作,每个人的性格从一开始就固化了,不太会改变,除非非常重大的变故,所以我觉得大家该怎么样生活还是会怎么样生活的,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努力点,积极点,生活总会好点。

06.您对还在学校学习艺术的女孩,有什么想说的?

脚踏实地,量力而行,放弃幻想,认清方向,独立自主,努力奋斗。

19

彭咏仪

01.2020年是关于“姐姐”的一年,面临三十而立,您认为“三十”对于创作或者生活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吗?您对于“乘风破浪”的态度是什么?

女性的每个年龄段都有属于它独特的美好,在当今这个发达的时代,三十岁——正是一个含苞待放的时刻。

02.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女性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是什么?她们该怎样呈现她们的力量?

中国当代艺术行业,特别是画廊行业,绝大部分从业者都是女性,这是一个付出与待遇往往不成正比的行业,这些女性从业者,她们抱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奉献精神,为这个行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Linda Nochlin说“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因为环境、体制、对女性的认知、社会分工以及女性真正实际享有与男性同样的艺术地位”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社会学的话题,我期待和预见,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未来一定会给我们的社会分工和男女平等等话题带来超越我们想象的积极的变化。

04.您在艺术领域中,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身份?这种身份定义又在实践中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我很享受我的女性身份,也为此感到骄傲。我认为女性的细腻和敏感等特质,让她们在艺术领域中具备自己的优势。

05.后疫情时代,在实践中会因疫情的影响去改变以往的工作或生活理念吗?家庭又会如何来影响着您的工作的?

疫情让我更加回到本真,去追求工作和生活中真正的价值。而我的家庭对于我的工作总是给予了全面的爱护和支持。

06.您对还在学校学习艺术的女孩,有什么想说的?

我认为艺术是非常适合女性从事的行业之一:既修身养性,又陶冶情操,我希望还在学校学习艺术的女孩们将学有成就,青出于蓝。

20

彭薇

01.2020年是关于“姐姐”的一年,面临三十而立,您认为“三十”对于创作或者生活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吗?您对于“乘风破浪”的态度是什么?

30,正是最好的年纪。“乘风破浪”,跟做艺术有啥关系?

02.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女性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是什么?她们该怎样呈现她们的力量?

机遇与困境?我的经验里困境也是机遇,就看你有没有转化困境的能力。困境被转化为创造力,就能呈现她们的力量。

03.Linda Nochlin说“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因为环境、体制、对女性的认知、社会分工以及女性真正实际享有与男性同样的艺术地位”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这的确是一个需要持续去改变的问题。女性意识的觉醒不过百年。我期待越来越多有天赋的女性艺术家出现。

04.您在艺术领域中,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身份?这种身份定义又在实践中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未曾想过定义,我是女性,这是天然的事实。

05.后疫情时代,在实践中会因疫情的影响去改变以往的工作或生活理念吗?家庭又会如何来影响着您的工作的?

疫情不太会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理念,但我的生活和工作很难分开。生活每分每秒都在影响我的工作。

06.您对还在学校学习艺术的女孩,有什么想说的?

赶快毕业,好好地去生活。

21

邵亦杨

01.2020年是关于“姐姐”的一年,面临三十而立,您认为“三十”对于创作或者生活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吗?您对于“乘风破浪”的态度是什么?

年岁应该增加阅历的一种标志,而不是只是时间的问题。

我没看过那个综艺节目。我对乘风破浪这个词的理解是勇往直前,永远寻找最好自己。

02.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女性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是什么?她们该怎样呈现她们的力量?

女性艺术家在权力结构中依然处于边缘,这首先然是个困境,机遇必然比较少。如果说在困境中找出路,那么也许女性艺术家的创作可以更灵活,主动打破主流价值体系的束缚,寻找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力量。

03.Linda Nochlin说“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因为环境、体制、对女性的认知、社会分工以及女性真正实际享有与男性同样的艺术地位”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确实,她说的这些问题至今存在。当然,半个世纪过去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女性艺术家的地位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很大的提高,不过,要想实际享有与男性同样的艺术地位,还是首先要获得平等的社会权力,这样才能得到同等的学习、展览和工作机会,改变单一的评价标准。不承认问题的存在,是掩耳盗铃。

04.您在艺术领域中,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身份?这种身份定义又在实践中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我并不定义自己的性别身份。我只想做好自己想做和该做的事情。做为教师和艺术理论工作者,我在自己的教育、写作、策划工作中,会尽我所能平等对待女性学生和艺术家。

05.后疫情时代,在实践中会因疫情的影响去改变以往的工作或生活理念吗?家庭又会如何来影响着您的工作的?

我的工作态度和理念变化不大,只是还在适应网络教学。但是,我没想到疫情这么长,影响这么大,全年被封锁在一个国家,不能动。这是我之前从没有体验过的事。国际交流、互动的限制对全球的艺术家和学术工作都很不利,希望疫情全球疫情都能好转,尽早回复正常。

06.您对还在学校学习艺术的女孩,有什么想说的?

相信自己的能力,保持好奇心,每天做一点新鲜的事情。

22

孙文倩

01.2020年是关于“姐姐”的一年,面临三十而立,您认为“三十”对于创作或者生活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吗?您对于“乘风破浪”的态度是什么?

三十——美好的时光,刚刚开始成熟又充满活力,无论是对创作还是生活,应该都是非常好的一个阶段。

02.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女性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是什么?她们该怎样呈现她们的力量?

在中国,尤其我住的城市上海,女性是非常的被尊重和认可,甚至有点“大女生”了,所谓的机遇和困境不需要贴上性别,努力做好自己就好。

03.Linda Nochlin说“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因为环境、体制、对女性的认知、社会分工以及女性真正实际享有与男性同样的艺术地位”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我只能感恩在上海“性别”不是一个问题,人生其实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比赛。

04.您在艺术领域中,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身份?这种身份定义又在实践中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我是女生,而且喜欢做女生,对生为女生感到荣幸和骄傲!做自己,肯定自己或许就是对自己、家人和社会最正向的影响。

05.后疫情时代,在实践中会因疫情的影响去改变以往的工作或生活理念吗?家庭又会如何来影响着您的工作的?

更注重身心健康与平衡。珍惜和家人一起的时间,良好的家庭关系是我向前迈进的力量和保持身心平衡的精神支柱。

06.您对还在学校学习艺术的女孩,有什么想说的?

保守你的心,胜过一切,人一生的果效都在此。

23

唐佩贤 

01.2020年是关于“姐姐”的一年,面临三十而立,您认为“三十”对于创作或者生活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吗?您对于“乘风破浪”的态度是什么?

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女性,大家就会首先以一个年龄作为分届线来区分阶段 于我不存在阶段 我认同的人生是一个整体 个人认为任何一个年纪都需要有乘风破浪的勇气 并不应只是在30岁以后才开始 乘风破浪是一种对事物的态度与坚持 不惧怕挑战,坚韧让自己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式。

02.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女性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是什么?她们该怎样呈现她们的力量?

这个时代蕴藏着丰富的机遇,随着全球化的步伐加快,艺术行业也在紧密的连结。现如今信息发达,出国深造也已经常态化,有了比以往更多学习当代艺术的出口。女性的声音开始得到了比以往更多,被聆听被关注的机会。同时女性在艺术届所面临的困境仍然是如何不被性别消费 ,不被标签化,与此同时去掉标签束缚,突出女性独有特质将成为一种新的力量。

03.Linda Nochlin说“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因为环境、体制、对女性的认知、社会分工以及女性真正实际享有与男性同样的艺术地位”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Linda Nochlin 作为女性艺术史学家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 ,并不是一个否定句,而是提出质疑,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家觉得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 ;再来这个‘伟大’的定义是什么?谁来制定了所谓‘伟大’的标准?这个‘伟大’艺术家的定义本就是从西方白人男性视角出发制定, 这原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如果单纯以对艺术的贡献及能力方面来谈伟大 那其实并不是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 而是在社会体制及认知下 女性艺术家被研究 被纪录的相对比男性要少 ,机会也相对要少,缺少平台及去性别化地去看待她们的艺术作为及贡献。我个人认为首先应去掉所谓个人化的伟大的说法,在艺术里人不应该被视为伟大的而是她或他的艺术是伟大的.

从物理性出发,女性的社会属性及生理上与和男性的区别肯定不同 ,但上升到思想上及创造上,人人平等 性别不应该被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我们只有正面地去面对这个问题才能打破对性别的偏见。

04.您在艺术领域中,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身份?这种身份定义又在实践中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艺术家有性别,但是艺术没有性别。性别身份在艺术领域中从来就不应被区分强调与标签化。人类是群体动物,在社会层面每个人都被贴满了诸多的身份标签,但真相是每个标签都不能等同于一个活生生的人。艺术是有关生命的工作,这必然是要高于语言高于一切标签的一场求真的探索。相反,引起人们对性别身份等标签带来的限制的思考反尔是艺术的功用之一。

05.后疫情时代,在实践中会因疫情的影响去改变以往的工作或生活理念吗?家庭又会如何来影响着您的工作的?

疫情期间相信大多数人在生活及工作包括心理上都受到了影响,首先疫情让我从新思考我生活的意义及重点什么才是最重要和宝贵的 那么带着一种从新审视生活及世界的观点我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工作,在做好自己本质工作的同时我比以往更加珍惜热爱生活及享受一切美好的事物,比疫情前花更多的时间和家人朋友相处, 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在后疫情时代变的更加勇敢及对突变的状况的应变能力变强 也对事物及环境有了更多的包容。

06.您对还在学校学习艺术的女孩,有什么想说的?

艺术是美好的 但这条路是挺孤独的,保持对事物的开放性及热爱,不要轻易地接受建议;自己去判断什么是你想要的,选择了就坚持走下去。

24

魏颖

01.2020年是关于“姐姐”的一年,面临三十而立,您认为“三十”对于创作或者生活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吗?您对于“乘风破浪”的态度是什么?

有沉淀是个好事情。男女都是如此。

02.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女性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是什么?她们该怎样呈现她们的力量?

我觉得没有必要进行男女的二元对立,而是应该共生。当然共生的前提是平等,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03.Linda Nochlin说“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因为环境、体制、对女性的认知、社会分工以及女性真正实际享有与男性同样的艺术地位”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性别应该成为创作中天然显现的特质,而不是要去努力遏制的东西。

04.您在艺术领域中,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身份?这种身份定义又在实践中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去国外参加论坛时,聊自己的专业领域,大家进行的是智性上的交流,专业程度也有公认的标杆,在这里不存在性别困扰。但另外一些问题也很明显,例如科技艺术界的性别比例失调,很多会议或评委没有一个女性,这样会让很多年轻的女性艺术家感到绝望,并且找不到榜样。

2019年我去欧洲参加了“科技艺术女性大会”,大家会坐下来交流一些比较具体的细节,如何保持自己的创作时间,如何经历几个比较艰难的时期。一些著名女性艺术家,历史中的人物,白发苍苍,也愿意专门飞过来聊很多细节,分享的确会带来很多力量。所以,我还是觉得很多事情要具体分析,性别本身也有很多维度。

05.后疫情时代,在实践中会因疫情的影响去改变以往的工作或生活理念吗?家庭又会如何来影响着您的工作的?

2020年的疫情让节奏飞速的工作慢了下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个好事。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几个月因为宅在家中,完成了一本关于科技艺术历史书籍的翻译;厨艺大增;并且系统思考了一些关于心灵和存在的深层问题。2020年的展览都延期了,也有机会再调整一下展览思路。

06.您对还在学校学习艺术的女孩,有什么想说的?

尽早搞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尽力去成为这样的人。

25

王一妃

01.2020年是关于“姐姐”的一年,面临三十而立,您认为“三十”对于创作或者生活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吗?您对于“乘风破浪”的态度是什么?

对于创造或生活,三十年阅历的沉淀后也逐步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节奏。相比之前的懵懂更懂得如何取舍,所有事情努力过后会更加平静的接纳所有的结果。

其实没什么风也没什么浪,所谓的“乘风破浪”不过是对于精彩生活的一种态度和假想。有点假象也挺好,最起码能让部分人感到一种希望。

02.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女性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是什么?她们该怎样呈现她们的力量?

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女性面临的机遇是女性从业人员比例占据绝对优势。困境是男性从业人员虽然占比低但绝大多数都是高管,女性由于在家庭承担的角色较多因此会有几年的重心无法聚焦在工作上,这会造成职业生涯发展黄金期的几年中断。

女性不需要刻意去呈现自己的力量,“刻意呈现”背后的暗示是匮乏。每一个女性都是伟大的,不论是职业女性还是已经完全投入到家庭中的全职妈妈都是有力量的。我曾经在不同阶段经历过这两个角色之后感觉能够全然接纳自己的当下的状态即会获得力量。

既然娱乐节目都在展示“女性力量”从另一个层面也能反映整个社会舆论(包括女性如何看待自己)对女性的认知层面和角度依然需要更新。同时,也呼吁更公平的就业环境和社会保障。

03.Linda Nochlin说“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因为环境、体制、对女性的认知、社会分工以及女性真正实际享有与男性同样的艺术地位”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Linda Nochlin 1971年在她的文章里提出这个问题,一开始就阐明了她的态度并不是找出被埋没的女性并试图重新指认她们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而是要揭发这一提问立场上存在的偏见和误解,即背后的男性历史主体目光强权以及对于伟大叙事的想象。

因此与其掉入设问的陷阱,更应该自觉和警醒“天才”的叙事一定是被建构出来的,人们愿意阅读这些故事而获得宗教式的崇拜和迷恋。但如今,我们愿意以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艺术创造这回事,思考与艺术家同时代的社会条件、制度构成和权力运作,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制造了地位的神话?同时,以性别作为单一的区分而给予不同的评判标准,丧失了多少的可能性?

我们完全有权利漠视“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这种字面意义无聊的问题,而去发现和支持那些有创造性、新鲜的、女性真正想做的艺术。对我来说,这也是当代生活所给予的自由度。

04.您在艺术领域中,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身份?这种身份定义又在实践中会起到怎的影响?

没想过这个问题。没有对于自我身份的定义能少一点对于自己的枷锁和限制。但在工作中,女性主义话题一直是我感兴趣的。

05.后疫情时代,在实践中会因疫情的影响去改变以往的工作或生活理念吗?家庭又会如何来影响着您的工作的?

疫情期让我有机会把更多的时间给到生活,在家种花种菜、自己做饭,陪伴孩子。在此期间,让我体会到把时间分配给生活的朴实乐趣。同时,我开始重新思考活着的意义和开始反思人类、环境和疫情之间的关系。在经历疫情的恐慌和巨大的无力感之后,我只希望自己不要变成一个健忘的人,要时刻谨记敬畏天地敬畏众生。在无数人牺牲后,作为侥幸的幸存者应当更加珍惜自己生命,勇于担当。

如何在家庭和工作好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由自己不同人生阶段的目标优先级决定。所以没有完美的分配,只有要学会全然对于自己决定结果的接纳,不能太贪心。

06.您对还在学校学习艺术的女孩,有什么想说的?

珍惜好自己在学校可以专注学习的每一分每一秒,你所学到的一切将会陪伴你终身。

26

熊莉钧

01.2020年是关于“姐姐”的一年,面临三十而立,您认为“三十”对于创作或者生活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吗?您对于“乘风破浪”的态度是什么?

年龄的增长意味着一个人愈加成熟,处事更有逻辑、思虑更周祥,三十岁的节点,多数人从单身过渡到家庭,进入生命另一层状态,肩负更多责任与义务,但身体机能却在逐渐衰老,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们,逆袭现实还能永葆青春,很励志,但却不是普遍概率。

于我而言,我也曾面临过复杂的现实抉择,但我们可将“乘风破浪”理解为人生超越自我的勇气,不惧怕低谷,解决问题、创造新价值,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02.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女性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是什么?她们该怎样呈现她们的力量?

艺术世界中的女性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与任何一种类型的职场并无分别,随着法治的逐步完善、社会公义逐渐被广泛尊崇,女性获得更多的机遇与话语权,同时由于历史与社会传统因素,导致男性在社会各领域占主导地位,女性仍会被诸多惯性思维去定义、标签、或忽略。

女性力量的呈现,我个人认为由价值评价标准来认定的,对女性的认可,或是对女性成就的价值判断应来自这种状态本身的价值,而非这个状态是不是由女性造就的。

03.Linda Nochlin说“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因为环境、体制、对女性的认知、社会分工以及女性与男性同样的艺术地位”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女性艺术家在艺术史中的缺席是明显的。这个问题正是当代艺术最具批判精神的女性主义拷问。回顾现代艺术史,虽有重量级的女性艺术家和作品,整体数量寥寥可数。女性主义学者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提出,“社会性别是被建构的,社会将我们变成男人和女人”。

传统观念深入集体无意识,导致大量女性并不将自我建树作为人生第一要义,甚至放弃,这或许是女性艺术家职业生涯无疾而终的一个社会因素。在21世纪的当代社会中,热爱与从事艺术的女性占比甚广,随着社会对性别差异意识的改善,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普及与提高,相信未来会涌现更多的优秀女性艺术家。

04.您在艺术领域中,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身份?这种身份定义又在实践中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我个人在艺术领域的探索中,并未特别留意自己作为女性的性别身份,只是注重个人的肉身经验和审美体验为艺术创作所带来的能量。“女性艺术家”的作品是不等同于“女性艺术”的,后者只能是狭义上的表达女性主义题材的艺术,而女性艺术家不一定都围绕这一题材进行创作。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作品不因性别而有别。

05.后疫情时代,在实践中会因疫情的影响去改变以往的工作或生活理念吗?家庭又会如何来影响着您的工作的?

2020年的疫情确实使世界格局带来重大改变。我们的生活与工作都必须作相应的调整去适应后疫情时代。尤其是某些受地域限制的国际交流转为线上模式,就是一种灵活的“B计划”预案。

家庭生活则会被纳入有效的时间管理中,兼顾家庭和工作也是成年人必备的能力,作为一位拥有母亲身份的女性,合理安排家庭生活,付出爱、给予家人女性的温暖,也将会是个人工作的动力。

06.您对还在学校学习艺术的女孩,有什么想说的?

坚韧地去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不用羡慕他人的精彩,人人都有看不见的窘迫

27

章燕紫

01.2020年是关于“姐姐”的一年,面临三十而立,您认为“三十”对于创作或者生活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吗?您对于“乘风破浪”的态度是什么?

“三十”对女性来说是最辛苦的阶段,大龄青年面临催婚;结婚的开始备孕;怀孕的开始焦虑生产;孩子出生了更是一大堆事…对“三十”的女艺术家,这是个人创作理念产生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苦中有乐,喜忧参半。我认为这是一个为“乘风破浪”做准备的阶段,调整好生活和事业的节奏,才可以从容地去面对风浪。

02.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女性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是什么?她们该怎样呈现她们的力量?

机遇和困境有时是一回事,去抓住或者去解决都不是自己能决定的。

女性的力量是强大的,具有韧劲的,做自己能掌控的事,慢慢你会惊讶于自己的潜能。

03.Linda Nochlin说“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因为环境、体制、对女性的认知、社会分工以及女性真正实际享有与男性同样的艺术地位”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如果我们认同一种游戏规则,并思考在这个游戏中,如何成为“伟大”,那么,我们确实需要去争取环境、体制、认知、以及与男性同样的艺术地位,需要掌握权力......

不过,游戏中的角色始终在游戏中,所谓的艺术地位、艺术权力,也是在游戏中。

04.您在艺术领域中,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身份?这种身份定义又在实践中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艺术需要思考,思考来自于周遭的一切。艺术创作对我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很少去思考性别的问题,就像我很少去思考我是不是一个“人”。

只有在一个环境中,意识到自己是异类时,才会开始身份审视,身份焦虑、身份觉醒......2020年,我在纽约对自己的人种和身份产生了焦虑,这自然也影响了我的创作,《画皮》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05.后疫情时代,在实践中会因疫情的影响去改变以往的工作或生活理念吗?家庭又会如何来影响着您的工作的?

无论有没有疫情,大时代下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人不是机器,艺术创作只要是由心而生,一定是在变化中的。

疫情让我更加觉得家人的重要性,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

06.您对还在学校学习艺术的女孩,有什么想说的?

思考比作业重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