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生活方式 >旅游

谁最中国 2021-03-03 14:03

原标题:就让我沉溺在杭州吧。

春天如果会做梦,这个梦的名字,一定叫杭州。

烟烟的山,缱缱的水,苏堤春晓,柳浪闻莺,涌动的湖水里藏着山林气息。春意萌动,山水褶皱里的气息一点一点沁染出来。轻风拂柳,画舫回岸,人在这一场无边春梦里就挪不动步了……

杭州,就是这样一座叫人沉溺的城市。

u=1023954300,2805525435&fm=26&gp=0

最好是一个春雨迷濛的日子,杭州才好显露她的风情。如织游人纷纷离去,杭州城越来越安静,眼前的景致变得朦胧起来,斜风带着雨在屋檐上敲打,又悠悠消散在柳暗花迷处,身心都浸在烟雨中,杭州于是才缓缓为你展开她浅浅的画卷……

只要提到杭州,西湖是避无可避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烟雨杭州处处景,一半勾留是此湖”,作为杭州符号,西湖不但承包了杭州的大多数美景,而且深入人心,早已是中国文化里的重要意象。多数人即使初见西湖,都会有一种重温旧梦的感觉,越游越恍惚,怎么都真实不起来。

u=3847690843,3779769719&fm=26&gp=0

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来自于湖中流淌的岁月,也来自于岁月中的故事。

时间与故事,赋予了风景以韵味,于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满心满眼都是才子佳人的佳话、许白相恋的传奇、猛将烈士的风骨、梅妻鹤子的高逸……就连避世的宗教,也在西湖两岸“追风逐月”,一享湖山秀色。佛教胜迹繁密如针脚,将杭州变为“江南佛国”;崇尚天地自然的道教,索性在葛岭上迎接第一缕朝阳。而西湖,波光一闪,嫣然一笑。

二月份的杭州,不是阴天,就是雨天。站在一山青、一山绿、一山明的西湖边,才能领略那份“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美。苏堤、白堤上的灼灼桃花,在烟雨中迎着春,说不尽的风流恣肆。

u=2376105138,2798378911&fm=26&gp=0

走出西湖,木兰茶园里的山茶花,浴鹄湾的梨花,太子湾的樱花,八卦田的油菜花,植物园的木兰、海棠,在烟雨中朦胧又迷人,才知道白居易那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暗藏着怎样汹涌的生命力和诗意。

最妙是俞平伯,千年后再上孤山,与“梅妻鹤子”的处士林逋遥隔时空,完成了一次共同的“听雨”,看云生远山,听雨来远天,飒飒的三两点雨,一切都从静默中醒来。千年已过,总有些风景、有些情怀是不曾改变的。

迷濛的雨,潮潮的春,故事涌动的一座城,行在杭州,总容易叫人生出些幽远微渺的思绪。那些曾在杭州留名的隐士、文人、女子、武将,就从这思绪中打马而出,又与这瞬间的思绪一同消失在烟雨中。

u=2051449761,299015499&fm=26&gp=0

烟雨中的杭州,无疑是多情的。因为多情,所以慈怀:落魄的书生,杭州赠他以佳人与爱情;孤高的隐士,杭州赠他以梅花、仙鹤以及清逸的世界;冤屈的忠魂、就义的巾帼,杭州为他/她埋骨;至于芸芸众生,除了秀美的山水,杭州还赠以丰裕的生活和凡俗的快乐……

但这些,都不是杭州最多情处。杭州最多情处,在于她以这种慈怀,容纳了那个叫苏小小的女子。她就像一个茶花女式的唯美主义者,把美熨贴着自己的生命,把情投入于滚滚的红尘中,超逸为中国文人心头一抹亮色。

正是杭州的多情,将苏小小推到了所有人前头。后人在吟咏杭州的诗歌里,总是有意无意,将苏小小排在前面,“苏门弱柳犹含媚,岳墓乔松亦抱忠”,“苏小门前花满枝,苏公堤上女当垆”……

在杭州的烟雨中,世俗的情,终于战胜庙堂的情。无怪乎才子袁枚随身配着“钱墉苏小是乡亲”的印章,与他倜傥的脾性倒是相符。

才子佳人会远去,铁马金戈会远去,京都的辉煌、宋时的风雅都会远去,但只要烟雨还来,杭州的多情与慈怀就在。这是属于凡俗的,属于众生的“一切有情”。

用什么来慰藉这份情呢?除了山,除了水,除了街巷,除了故事,除了流苏的夕阳、悬空的月亮。杭州人,自有答案。

杭州人的答案,就是烟火。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杭州的繁华,就来自杭州的烟火人家。几乎不能想象,像杭州这样一座天堂般的城市,没了烟火会怎样冷清。没有烟火,杭州就没了“味道”。

u=2668076433,1317666639&fm=26&gp=0

北接大运河,南通钱塘江,水网密布、河道纵横,便利的航运,是杭州繁华的基点。商人们在这里贸易,文人们在这里观潮,艺人们则带着不同的歌舞曲艺,乘船而来,将切实的热闹,融入杭州的勾栏瓦舍中。

如今,勾栏瓦舍俱为云烟,但曲调却流传了下来。走在杭州,不经意间一驻足,总有些曲调穿街过巷飘入耳中,酝酿出一怀心事。杭州人唱滩簧,也唱武林调,还唱杭剧、独角戏,京剧、越剧更不用说,就连昆曲的发扬,都有杭州的助力。

“钱塘余韵”与各路大小戏曲,为杭州人的精神生活注入不一样的气韵,这些气韵又渗入杭州的人情世故,成为杭州韵味的一部分。

而“参差十万家”,则在精神之下,丰富了“烟火”这个词最朴实的一面。那就是杭州的饮食。

杭州的饮食,南宋时就迎来了一次转折性的发展。《梦梁录》中的记载,犹可使今人透过时光的缝隙,一窥宋时杭州的饮食风貌,“百端呼所取食,或熟、或冷、或温、或绝冷,精浇熬烧,呼客随意索换。”

时过事迁,今日杭州人的饮食,也更加丰富。以西湖醋鱼、龙井虾仁等口味清淡、鲜咸合一的菜品为代表的杭帮菜之外,麻辣爽口的川菜、口味鲜香的粤菜、重油重色的徽菜等,在杭州都吃得到。菜系交融的背后,何尝不是杭州的包容与自信,又何尝不是杭州人懂得享受生活的缘故?

u=1215675060,3397974734&fm=26&gp=0

如果说,烟雨,让我们看到了杭州的诗意,那么烟火,则让我们看到了杭州的韵和味。但其实,无论烟雨,还是烟火,杭州与杭州人并不在意。这大概才是杭州最迷人的地方。

(文字来源于谁最中国,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