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 作者:何源堃2020-12-22 11:16
原标题:探索银幕叙事的新空间与新语法
2020年于中国电影来说是大考的一年,疫情的暴发导致了从年初开始长达七个多月的院线停摆,“电影及电影院的危机”一度引发业界的巨大焦虑。
但事实表明,院线停摆并未阻止观众观影的热情,当电影院艰难熬过寒冬迎来解封,而后迅速重焕活力,截至12月1日,2020年累计电影票房已超165亿元。而在票房之外,线上发行渠道的开拓,网络电影的快速发展,重映影片对电影市场的盘活,新主流电影引领的类型生产格局都是值得关注的要点。
也正因为如此,盘点2020年的国产电影意义重大。通过对这些突出现象的解读,我们或许可以看看观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电影。
网络放映与网络电影的突围
在观念的碰撞中,院线与网络应该消解对立,探索更多合作甚至互补的可能,以使我国电影更好地发展。
春节档前夕,疫情陡然暴发导致影院全面关停,大多数影片纷纷撤档择期上映,而《囧妈》却打破常规,直接选择放弃院线转至线上播出,成为第一部被网络平台成功“截胡”的重量级院线电影。
对疫情之下的电影产业而言,它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虽然《囧妈》片方受到了来自院线的很大压力,但在《囧妈》之后,《肥龙过江》《大赢家》《我们永不言弃》《征途》《爵迹2:冷血狂宴》等院线大作仍然相继转投网络进行线上免费放映或付费点播,《空巢》《灰烬重生》《寻狗启示》《春潮》《春江水暖》等边缘院线文艺片更是通过网络发行得到更多推广资源,获得较为理想的收益。尤其《征途》和《爵迹2:冷血狂宴》的院转网之举是发生在影院全面开放之后,这意味着网络已成为后疫情时代无可遏制的新电影发行渠道。
此外,与院线电影的网络发行相对应,在院线电影停摆的情况下,网络电影展露出迅猛的发展势头,以《法医宋慈》《秋寒江南》《奇门遁甲》《双鱼陨石》《奇袭:地道战》《辛弃疾1162》为代表的许多网络电影内容优良,无论票房收益还是观众评价都非常可观,一定程度上成为疫情期间缺席的院线电影的替代品。回顾2020年前11个月的网络电影数据,分账票房超千万元的网络电影已达70余部,可以说,在2019年摘掉了“网络大电影”的帽子之后,网络电影已经完成转型和升级,成为不容忽视的中国电影新力量。
传统院线电影的线上发行以及网络电影的快速发展,证明了在数字媒介日益普及的信息时代,适应电脑、手机等数字终端的新的电影发行渠道的开拓以及新的电影消费形式的开掘已成为大势所趋。技术的演进是必然的趋势,院线虽具有不可替代性,但网络平台以及网络电影的发展已成为观众的“刚需”,因此在观念的碰撞中,传统与当代应该消解对立,探索更多合作甚至互补的可能,以使我国电影更好地发展。
佳片重映唤醒电影市场
证明去影院观影是无法被轻易取代的生活方式。
2020年第二个值得关注的电影现象是重映片对电影市场的盘活。从部分放开到全面解封,在影院最为艰难的一段时期,大量经典影片采用无分成的方式免费提供给影院进行放映,维持了电影产业在特殊时间段的基本运转。
重映影片以经典国产佳作为主,涵盖科幻、动画、奇幻、爱情、文艺、青春、纪录等各种类型,《流浪地球》《美人鱼》《少年的你》《湄公河行动》《捉妖记》《哪吒之魔童降世》等近年来的现象级影片也都在重映之列。具体来看,重映片的上映大致集中在3月下旬与7月下旬:3月下旬是疫情走向缓和,影院局部解封的开始,由于全国院线排片资源极其有限,新片无法上映,影院只能诉诸旧片,于是九部经典影片在这一时期先后重映,但这些影片中收益最高的《流浪地球》的票房也只不过是7.1万元,收益最低的《鬼吹灯之寻龙诀》的票房甚至只有0.07万元;7月下旬是疫情完全得到控制,影院全面解封的开始,这一时期虽然院线排片资源已基本恢复,但新片上映仍有巨大风险,因此重映影片便承担起唤醒市场的重任,从7月下旬到8月上旬,《大鱼海棠》《超时空同居》《星际穿越》《大闹天宫》50余部中外经典影片先后上映,这些影片的票房少则几十万元,多则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逐步使中国电影市场恢复到了往年的繁荣。
可以说,正是重映影片对电影市场的盘活为院线全面开放后数部超10亿元票房的现象级影片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重映片的票房变化既是中国电影产业扛过疫情危机逐步复苏的见证,更是中国经济扛过疫情危机逐步恢复的见证。
此外,重映片的票房数据很大程度上成为疫情期间观众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2020年上映的重映影片共有60余部,从票房表现来看,以《流浪地球》为代表的科幻片、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代表的动画片、以《红海行动》为代表的战争片和以《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为代表的喜剧片成为较受欢迎的类型。科幻片和动画片是发挥想象力的电影类型,喜剧片是消解烦恼提供宣泄的电影类型,战争片是强调集体主义凸显国家力量的电影类型,这些类型的受欢迎既体现出疫情期间观众排解压抑期望从银幕梦幻世界获得慰藉的渴望,同时也折射出观众对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抗疫精神的赞许和肯定。
更为重要的是,对观众而言大多数重映影片都可以低价甚至免费在网上观看,但是仍有无数观众愿意在遵守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回到影院这一密闭空间进行观影,这证明了影院观影行为的无可替代性。这种无可替代性既体现在影院较好的影音效果,更体现在影院沉浸式的观影氛围和在公共空间拉近彼此距离的重要社交功能。于疫情期间的电影产业来说,是电影片方与观众共同维持了其基本生存,于疫情期间的电影观众来说,观影则成为排解忧虑与压抑的重要方式,这体现出电影这种大众艺术最为重要的审美价值。可以说,观影不单单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社交方式和文化形式,它已经深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法被轻易取代。
新主流电影引领类型电影创作
讲述与时代和社会紧密联系的个人故事,塑造具有真实人性的丰满角色。
2020年最为瞩目的电影现象当属“新主流电影”的集中涌现。新主流电影指在题材上扎根当下社会现实或深耕中华民族历史,在内容上反映我国主流价值观念、展现民族精神和弘扬中国文化,在形式上追求高质量的视听表现力和艺术吸引力的一种新的商业电影类型。此前,新主流电影虽不乏《湄公河行动》《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等现象级影片,但这些电影的上映时间却相对分散,反观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夺冠》《金刚川》《一点就到家》《除暴》《紧急救援》等新主流电影在秋冬档期集中涌现,占据了全年五成以上的电影票房,其中多部票房超过10亿元,豆瓣评分也名列年度前茅,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当之无愧的引领者。
从叙事视角来看,2020年的新主流电影注重讲述与时代和社会紧密联系的个人故事,这使影片可以避免空泛的溢美,在表现社会进步和历史成就的同时兼顾细节的丰富性和情感的细腻性。例如,《我和我的家乡》的第一个单元《北京好人》所讲述的是张北京在亲情的感召下用自己买车的钱为表舅治病的故事,对国家医保体系的肯定虽然是该段故事的主旨,但在具体的情节发展中亲情与乡情成为叙事的重点,由此家族故事便与国家进步巧妙结合在一起,凸显了中华民族重视亲情的伦理文化。
从人物塑造来看,2020年的新主流电影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能够体现真实人性的丰满人物角色,这些角色在影片层面成为故事与观众形成共鸣的基准点,在社会层面成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最佳载体。例如,《夺冠》着重表现有代表性的运动员与教练,赛场上,她们是顽强拼搏、光辉耀眼的英雄,日常生活中,她们是情感丰富、有优点也有瑕疵的普通人,个体的不完美与团体的伟大彼此呼应,恰恰凸显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百折不挠的集体主义精神。
从类型策略来看,2020年的新主流电影普遍采用类型片的制作方式,借鉴时下受欢迎电影类型的情节模式,人物设置与视听形式以提高电影的观赏性,因而博得了观众的喜爱,票房与口碑都比较理想。例如,《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采用了喜剧片的类型策略,误会不断、笑料频出,使严肃的题材不刻板;《夺冠》采用了竞技片的类型策略,动作不断升级与强化,紧紧抓住观众注意力;《除暴》采用了犯罪片的类型策略,正邪对峙冲突激烈,情节紧凑扣人心弦。
中国是疫情防控最为成功、生产与消费恢复最好的国家,后疫情时代对于中国电影产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鉴于有着稳定的本土电影市场作为后盾,下一步中国电影还需要在类型创作方面进行外向型和多样化拓展,新主流电影有待发挥更重要的引领作用,成为一种能够引领国家电影生产,展示国家力量与民族文化的新电影标准。因而在实践层面,新主流电影要突破类型电影生产的局限性,吸纳更多元的电影题材,兼容更多样的电影类型,进一步凝聚中国文化内核、展示民族与时代的深层价值诉求和精神追求,以引领中国电影更好更快地发展。
(文字、图片来源于文汇报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