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有盐 >有盐

有盐 2020-07-17 10:03

原标题:留学生的2020 | “怎么形容文化差异呢?我觉得就是身体里有两个我,在拉扯。”  

在留学生的来信中,关于文化差异的话题常常被提到。

陷入未知的茫然和新环境带来的激发,是文化差异的一体两面。

有人说:“我觉得身体里有两个我,在拉扯。一个是本来的我,一个是努力适应异国文化却屡屡碰壁的自己。” 

QQ截图20200717095618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说,“人生的兴盛”就来自于新体验:“新环境、新问题、新观察以及从中激发出来并分享给他人的新创意。” 

从陷入未知的茫然到激发新的灵感,一起看看留学们如何走过这条蜕变之路。

留学生的2020 · 第四辑

- 01-

“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已然变成了一个中西文化同时融汇和冲突的矛盾集合体:经常在国内觉得自己不够中国,但是在国外又觉得不够美国,有点像《神雕侠侣》里杨过面对洪七公时,说不上来谁是自己老师的感觉。”

采访对象 | Charles,研一,经济史专业

我觉得从小到现在最能体现我的一个字恐怕是“杂”。而“杂”也歪打正着地成了Charles连接自己和院校的一座桥梁。

我的老家浙江是产毛笔的地方,从小就被家长拎去学书法。 说来惭愧,虽然断断续续学了十年,到了出国之后就再也没系统地去练字,偶尔心血来潮才会写上几笔。 但是在我心中,对以书写来彰显美的向往并没有丢失。 十一年级的时候,我特别迷一个叫汉尼拔的美剧,追剧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剧里拔叔的字写得挺好看的,要不我也试试?” 然后,我就开始对照着剧里的一些写信的场景和网上找到的材料天天琢磨着写花体。到后来,在本科和研究生的时候,同学们需要写卡片和正式信件时都来找我执笔。

IMG_2049

Charles

另外一个打破文化差异壁垒的方式,是美国本科的学业压力,让我和同学们产生了患难与共的“战友情”。

我本科的政经哲系以课业繁重出名。 每周五上课时,教授们留下的阅读量每次都多到刚好填满我们从下课开始到下周周四的时间。

于是,每周四晚上我们全系三十人,集体熬夜写论文的狂欢夜,每晚不到三点不散伙。

而这段共同经历过的炼狱时光,最后就成就了我们即使天各一方仍然每天无话不谈的深厚友情。 有时,为了把文章一气呵成地写完,我会在熬到五点钟天都快亮了才收手。

有一次,我写到五点多,冬天最冷的时候为了不在寒风中走10分钟回家睡觉,我就偷偷溜到历史课的教室睡上一觉。 我关上灯,拉过两张双人沙发,躺成对角线,脚往扶手上一翘,盖上大衣就这么睡到天昏地暗。 朦胧中我感觉被人摇了几把,一睁开眼,只见最害怕的历史教授老太太望着我,“娃,你别睡了,都八点半了我在这要上课……” 有努力也有放纵,大四写完论文之后,我和系里的两个好朋友一起旷了一个星期课,溜到波多黎各玩了一圈。 三个人在波多黎各卡日落,坐在西班牙人建的古堡旁的悬崖边上,望着一望无际的海与天,听着惊涛拍岸和海鸥的啼鸣,就着热乎乎的虾仁三明治和一瓶chianti,醉眼迷离地望着红日慢慢地坠落在世界尽头,这一刻定格在了我的大学生涯的最后时光。 

IMG_8469

Charles

- 02 -

“当你不被认可时,与其迎合,不如接纳自我、磨练自我,最后再用实力来证明自己。”

采访对象 | Andrej,大一,法律专业 

在去美国之前,我是一个典型的“胡同串子”,能说会道、活泼开朗、地地道道一个北京小伙子。从小在家庭文化的熏陶下,喜爱北京胡同文化,对相声、北京传统文化、饮食抱有极大的兴趣。 自从去到美国后,我的性格发生巨大转变,开始喜欢独处、享受孤独,整个人沉默寡言、好静厌躁。 初来美国时,我便被安排在美国中西部的密苏里州Seymour镇,开学后我才发现自己是当地高中里唯二的有色人种——另一位是黑白混血儿。在校和生活中的语言和饮食习惯都是很大的障碍。 美国当地人最初对我十分热情与和善。

然而在我逐渐适应了语言,逐渐习惯美式文化生活后,我才发现美国人根本不会完全接纳我,就连表面上和蔼可亲的住家也在生活中处处偏袒我的意大利住家室友。

文化差异导致了我“社交障碍”,让我来愈发沉默寡言,很多时候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坐在花园的草坪上独处。

IMG_0994

Andrej

从那时起,我开始认真了解中美法律知识以及潜心每日练习黑管排遣孤独的情绪。

因为从九岁起就练习黑管,基础非常好,练了一段时间后我便升为学校黑管声部首席并得到乐团老师的认可。

黑管老师开始悉心培养我的专业技巧,并带领我参加一些密苏里州的比赛、州荣誉乐团的选拔。

此后,每天一放学我便回家练习黑管,最终在黑管选拔赛上披荆斩棘一层层通过区、市、州乐团选拔,成为密苏里州荣誉乐团黑管副首席,并在州独奏比赛上获得银奖;

与此同时,我也在高中的商业社团Deca中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商业法律竞赛,并快速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实自己的美国商法知识量并得到了老师和社团成员的认可,最后代表学校参加了Deca竞赛并得到了全区第九名。

这一切的一切也让我更明白了独处的意义。当身边的人无法常常认可我时,我不应该盲目追求身边人的认可与为他人营造一时的欢乐,而是先接纳自我、磨练自我,最后再用实力来证明自己。 

- 03 -

“即便不能make some different to the world, 但是我希望走进这个空间的人,都可以遇见最好的自己。”

采访对象 | Morgan,大三,数学专业 

我的留学路挺坎坷的,跟大多数优秀的人不一样,辍学、转学、休学我全经历了一遍。

每次都是都是厌倦了现状,不想再这样继续下去。

去美国之前,高中辍学。

大二,经历两学期GPA为0,应该是我们系GPA最低的转学生。

大三,开始膨胀谈梦想了,于是休学。

因为不想花时间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觉得应该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做自己想做的事。

IMG_8467

Morgan

然而,一次次跌倒,产生挫败感后,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是了,同时,身边的人也不断打击我。一度非常消极,不想再谈梦想。

偶然间,某天翻开了自己17岁的日记,当时在国际学校拼尽了全力准备出国,每天都泡在各种辅导课里。那时并不快乐,但心中想着只要现在努力了,20多岁的自己就能快乐许多。

现在我22岁了,但我快乐吗?一点也不。我瞬间觉得特别对不起17岁那么努力的自己,也觉得是时候为梦想而付出了。

我开始想证明自己,在短时间内做出点成绩。

QQ截图20200717100003

Morgan

做了很多实习,加入过很多活动,但是除了直接给穷人发放食物,没能帮到任何人,仅以微薄之力拉动过消费外,也没对社会实现过任何价值。

在学校教过小朋友数学,让他们的成绩从B提升到了B+,或者B+到了A,却没有一个喜欢上数学的。这样的工作让我觉得很没有意义,没有真正的帮到人,让他们产生一些改变。

在不断质疑自己的过程中,我决定,去创业!

在浙江的一座山上建造一座“留白空间”,给山中的居民和进入这个空间的人创造出一些实质性的改变。即便不能make some different to the world, 但是我希望走进这个空间的人,都可以遇见最好的自己。

为此,我也没那么害怕失败了,决定赌上一把梦想。 

写在最后 

我们常常提到留学的那些好处,学好英语、提升思辨能力、拓宽社交圈……

然而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会因为你来到国外,就读名校便快速get了这些技能。

文化差异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就像珍珠蚌里沙砾,磨练也成就了珍珠。

留学,便是接受沙砾磨练的过程。从这段逐渐适应到蜕变,再到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你付出了多少努力才是关键。

如果你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留学那些事,讨论留学的话题,欢迎扫码进入“留学的本事”交流群。

QQ截图20200710094028

QQ截图20200710094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