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生活方式 >设计

艺术与设计 作者:王蕊2020-07-13 10:25

原标题:野兽派建筑风格,又重新流行

野兽派建筑风格或许是20世纪最有争议的运动,野兽派建筑风格特点是它的实用主义风格、模块化元素,以及钢筋混凝土的使用。

20世纪70年代,忠于混凝土的建筑运动逐渐失宠,但在近些年又重新流行起来,可能是因为其图像上的“社交化”(instagrammable)外观和强大的外立面。

野兽派建筑始于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联合居住区(Unite d’Habitation),这是在法国马赛为工人阶级设计的住宅。由于缺乏装饰性,并致力于在居民间建立一定的社会纽带,联合居住区在设计和审美上都为野兽派建筑风格设定了框架。勒·柯布西耶,这位法国设计师同时是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创始人,对混凝土有着长久的热爱,而混凝土正是这场运动的目标。

柯布西耶根据现代主义早期的乌托邦理想和他个人对建筑的五点指导原则设计了单元式住宅:例如联合居住区是通过底层架空柱支撑的,顶部是屋顶露台,12层楼高的建筑内有内部街道,这便是“空中街道”的前身,后来成为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社会住房项目的代名词,旨在模拟街道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社会互动。

虽然受到现代主义的启发,但野兽派建筑背离了奢华的属性。野兽派建筑的原料往往是原始的、未完成的状态,与现代主义运动的轻量级结构相反,野兽派建筑通常是实心的、块状结构。

“野兽派”一词实际上源自法语“béton-brut”,意为“原始混凝土”。野兽派建筑风格诞生于城市乌托邦愿景,这一愿景也需要通过一种新的建筑风格来创造。所以,野兽派建筑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很受欢迎,并且这一风格的执行者普遍都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野兽派建筑往往是大胆且气势磅礴的,材料却光秃秃的。野兽派建筑风格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很流行,主要用于公共机构的建筑。许多野兽派建筑师都会接到建造学校、公共住房、教堂和政府大楼的设计任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伦敦的住房供不应求,野兽派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社会和政府都负担得起的解决方案。可以说,野兽派建筑定义了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建筑风格。巴比肯中心和巴比肯屋村是英国野兽派建筑的典型案例。这个由英国建筑公司张伯伦、鲍威尔与本恩公司(Chamberlin,Powell andBon)于60年代设计的大型艺术中心和住宅区位于伦敦遭受轰炸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被设计成一个迷宫般的地方,有天桥、人行道、隧道和走廊,旨在使行人优先于车辆通行,并设有一系列内部花园形式的公共室外区域。

1982年,巴比肯中心正式开放时,英国女王称其为“现代世界的奇观”,但在2003年却被选为伦敦最丑陋的建筑。

“臭名昭著”的野兽派建筑罗宾汉花园居住区(Robin Hood Gardens)或许是进步的社会观念的体现。这是建筑师Alison和Peter Smithson的第一项主要工作,几乎一建成立即被世人视为失败之作。它是在野兽派的巅峰时期设计的,但很快就经历了野兽派的瓦解。它建立在野兽派建筑的所有指导原则之下,但也代表了野兽派运动中所有的错误。罗宾汉花园的建立希望缓解贫困地区的高犯罪率,但建成以来却从未得到有效的维护。现在,这里处于部分拆除状态,罗宾汉花园的一部分已被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收购。

60年代正是野兽派建筑的巅峰时期,但随即便面临着批判和瓦解。许多野兽派建筑开始被计划拆除。80年代,野兽派被后现代主义和高科技建筑所取代,后者更富表现力,也更有设计感。而在2015年,一系列有关野兽派建筑的书籍出版,野兽派运动似乎开始回归。曾经备受喜爱又遭到轻蔑的野兽派运动被视为上世纪建筑界极具影响力的运动之一。

(图片来源于艺术与设计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