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投资收藏 >书画

佳士得 2020-06-04 09:32

原标题:色彩的力量:里希特与赵无极旷世杰作震撼视觉体验

1

抽象艺术旷世杰作——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霜(1)》( Frost )与赵无极的《18.11.66》,即将亮相于七月举槌的佳士得香港现代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以不同绘画技法展现绚烂色彩,必将为观者带来震憾视觉奇观,吸引全球最具慧眼的藏家目光。

《霜(1)》 创作于里希特艺术上开天辟地的黄金时代,绚烂的色彩在其标志性的创作手法中绽放,是艺术家“抽象绘画”(Abstraktes Bild)系列作品中耀眼夺目的代表作。在这一系列成名作品中,里希特探寻并重塑了抽象绘画的本质,挑战了战后艺术历史杰作的本源,并在此过程中创作出了过去50年来最受推崇的数幅作品。

2

格哈德·里希特(1932年生)

霜(1)

油彩 画布

144.8 x 100 cm.

1989年作

估价:港元 48,000,000 - 68,000,000

《霜(1)》是里希特于1989年完成的数件绘画作品之一,其作品名引发冬季的遐想。本作是艺术家的创作宣言,宣告着他对艺术作为人类“最高形式的希望”的信念,他的画布不遵循任何已知的逻辑或意识形态,而是通过精心安排的迭积与创造而成,在这一独特过程中,里希特刻意规避美学常规,以达到他对绘画的极致理念。

在此之前,他的抽象笔法更为简单,对画面的处理也更加果断直接,但从1987年开始,这位艺术家开始将更复杂、细腻且全面的笔法引入到他的作品中。正是这种技法上的自我突破诠释出如《霜(1)》这样的作品,宽广平淡的色带被一众富有爆发力的色彩线条所替代,仿佛闪耀光芒照射在霜降表面后的光怪陆离,将“抽象绘画”风格演绎得更加繁复多样,因此也在美学上达到新的高度。

3

该作亦代表了里希特独树一帜的技法,即不断铺设迭加颜料,然后用刮刀滑过油漆层,让油彩呈现千变万化的肌理,宛如自然光线照映在厚重的冬霜或冰面反射出的光芒。这一极富动感韵律的作画方式,为里希特艺术生涯后期的标志性特征:他先在画面上铺设多层颜料,当颜料逐渐变干时,用硬质的塑料排刷在画布上拖曳,由此打破既有的构图,揭露出画布上不同层次色彩的迭见杂出。

4

1994年,里希特在他的工作室用刮刀作画

从浅色到深色,从高调的原色到细腻入微的组合色,这幅作品演化成为色彩和能量的组合,如同宝石一般瑰丽璀璨。从这个角度说,《霜(1)》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它涵盖了整个色谱;从暗色的深邃凹槽到白色的高亮表面,如火焰般爆发的艳红和如宝石般妩媚的晶蓝,色彩的无限微妙变化丰富而复杂,令人流连忘返,沉醉其间。

5

格哈德·里希特,《冰(3)》(局部),1965年作,美国芝加哥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1989年,《霜(1)》在荷兰鹿特丹博伊曼斯·范伯宁恩美术馆(Museum Boymans-van Beuningen)的一次大型展览中初次亮相。里希特于同年创作的一组题为《冰》(Eis)的作品,与本作一脉相承,目前已被芝加哥艺术博物馆(Art Institute of Chicago)纳入永久馆藏。

《18.11.66》一作以饱满的热情与朝气定义了赵无极艺术生涯中的十年辉煌,将赵无极的艺术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亦见证了他在艺术与个人层面上皆达到顶峰,东西方传统与艺术家的开创性风格均在此作中和谐融为一体。

6

赵无极(1920-2013)

18.11.66

油彩 画布

97 x 195 cm.

1966年作

估价:港元 68,000,000 - 88,000,000

从深邃静谧的蔚蓝色到温和圆润的绿松石色,艺术家以深浅不一的蓝色调为主导,狂放的深色笔触构筑出整画的布局,加之以重迭细密的亮白色数笔,在画面上映现出一场极富戏剧性的景象。而在画框边缘周围的大笔油墨则让画面中央留出足够空间,形成精细的笔触安排,以表达宇宙的时刻变化。这样极富动感的构图正是赵无极内在激烈情绪的投射,正如他在自传《自画像》中所说的那样,绘画是能对内心封闭的能量进行有效缓解的。赵无极将观者带入到脱俗于凡尘俗世之上的,一个天马行空、精神纯粹的新境界,只有通过抽象的载体和对内心力量的掌握才能进入。

在《18.11.66》一作中,观者便可以很轻易地感受到艺术家在画布所施加的框架之外布置的潜在活动。而在画面中央,白光形成的焦点则是用来释放艺术家的内在能量,肆意倾泻、无可阻挡。赵无极使用96x195厘米的这种尺寸,将传统手卷观阅中的亲密感和遐想力更大程度地展现在本作中。

本件拍品的构图亦参考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间表现形式。赵无极着重于光线和构图中心的精确笔触,通过对正负空间的微妙诠释来体现心灵中的静谧风景。尽管传统山水画常运用留白不上色的方式来暗示空间、层次与观者视角,但赵无极笼统宽宏的笔触也是起到类似的作用,用来完整地塑造构图。画面下部的一些空间被诠释成较白较明亮的色彩,而随着视觉向上移动,画面上部的空间也逐渐变得深暗,在这种色彩的自由发挥中,艺术家搭建了一个超出画布边界的深邃空间,而因此让观者更加重视画面核心的“正”空间,即是画家内心熊熊燃烧着的光源,随时可以爆发并以书法的笔触来完全释放。

《18.11.66》一作所表现的书法特征亦不容忽视。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赵无极的甲骨系列作品使他重新认同并拾起了他的东方根基。因此,这幅画也毫无保留地揭示了艺术家烂熟于心的书画笔法,在作品上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每一笔都精致、细腻、准确、灵巧,反映出赵无极身心合一、笔法随心的至高境界,亦是他借助富有韵律感的笔触来传达全新含义。

(图片来源佳士得,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