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投资收藏 >书画

收藏快报 作者: 闫立群2020-02-03 14:55

原标题:仇英《煮茶论画图》赏析    

士大夫文人是中国古代的知识阶层,作为社会政治的中坚力量和文化形态的主导群体,他们的生活取向和处世模式往往包含着矛盾而复杂的心态;一方面试图有所作为,兼济天下,光耀门楣,另一方面,又欲超然于世事之外,在闲情逸致中求取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在传统的山水人物画中,文士生活是一个重要的表现题材。结合山水、人物表现江山高逸、名士雅集的绘画在五代、北宋年间即已开始流行,及至元代,特殊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以“避居山水”图写心绪的文人画巅峰。明清以降,描绘文士生活的作品变为了这一时期的风尚。

明代中期随着经济生活的繁荣,苏州一带涌现出卓有成就的画家群体,仇英即是这其中著名的画家之一。仇英(1498—1552),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明四家”,亦称“天门四杰”。仇英初为漆工,为人彩绘栋宇,有志丹青,师从周臣,以两宋院体为宗。作品题材广泛,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明画录》谓其:“发翠豪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惭古人。”画山水以青绿为多,细润明丽而风骨劲峭,文征明称其为“异才”,董其昌赞其曰“十洲为近代高手第一”。

仇英煮茶论画图

仇英煮茶论画图

仇英笔下的作品多为表现江南文人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其山水往往与人物结合起来,互为陪衬,人物描绘极其精妙、山水气势风韵高绝,人物虽小,但刻画之精微,是一般画家所不可及的。《煮茶论画图》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的旷然之境。画幅绢本,设色,纵59.5、横104.4厘米,款署:吴郡仇英为溪隐先生制,钤印:桃花坞里人家。作品构图丰富饱满,远山若隐若现,近水岸边,树木姿态各异,表现手法各不相同,疏密有致,与较大面积萧森郁茂的树木山石形成对比,增加了画面的节奏感,营造出恬静幽远的意境。溪水边的树阴下,坐着两位白衣高士,他们展卷观画,侃侃而谈,一旁有两位童子,一子提瓮汲水、一子煽火煮茶,图中我们可清晰地看到炉旁放置的木炭以及童子不停地摇动手中蒲扇的情景。古人品茶不仅讲究茶品、水质,对取火的要求也十分精致,认为用柴烧火煎出的茶水带异味,用炭火煮茶则无烟、无异味,另则炭火焰猛,加之不停地煽动,使炭火始终保持腾腾向上的状态,用这样均匀的火力煎出的茶才会更香、更纯。故古人把炭称为“汤友”,又把炭火之焰称为“活火”。

苏试在《汲江水煎茶》诗中云:“活水还须活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海瓶。”则道尽烹茶之要领,可见仇英亦深知茶中三味。此幅《煮茶论画图》将人际于景,笔法稳健,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融入了文人画所崇尚的主题和笔墨情趣。观看画作,山峦浮动、水光晴暖、沙洲淡远、翠林幽清,生动展现出文人避世隐居、怡然自乐的恬静生活,该幅山水画作品为仇英存世的一件精品佳作,它寄托着“仁智之乐”,是古代文人理想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写照。

(图片来源于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