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投资收藏 >书画

谁最中国 2020-01-10 12:13

原标题:古人寻雅|雪,下在宋画里

又一场雪来了。一切喧嚣,在一夜之间安静下来。

每一场雪,都是久别重逢,带来纷扬的心事,亦有无言的懂得。

情感牵系于景物,早已是一种默契。世上明明先有风景,人却说风景如画。因为画塑造了人的审美意识,也影响了人看风景的方式。

天地之间的风景,就在宋人的画里,空前全面,又极其细腻。万物孤寂的冬天,尤其需要细心体察。在画中所有的景色里,雪最难得,也最为玄妙。

世间的冬天,已经来来去去一千多回了。下在宋画里的雪,却像昨夜没有讲完的故事。扑簌着的,弥漫开的,落定了的,等你再次开启这个安静而丰盈的世界。

北宋 赵佶 雪江归棹图

春花秋月,夏蝉冬雪,正所谓“借物抒情”,对四季的欣赏,不失为一种经验美学。

若是经验对应不上,就会产生迷茫。《清明上河图》引发的诸多争议中,包括这样一条:它到底是春景,还是秋景?

因为对于“画里的树不长叶子”这件事,经验一时间无法精准对应了。

春、夏、秋天都复杂,只有冬天最简单。人们在不同季节,看见各种景色;而对于冬天,却有一致的经验:雪。

北宋 许道宁 云关雪栈图

景随时而易,雪因时有别。

“雪者,有风雪、有江雪、有夜雪、有春雪、有暮雪、有欲雪、有雪霁。”

北宋韩拙在他的论著《山水纯全集》里,把雪的情态分成了诸多类型。种种气象,各有妙趣。

雪景入画,主题纷繁多样,详尽如郭熙列举的:

寒云欲雪,冬阴密雪,冬阴霰雪,翔风飘雪,山涧小雪,回溪远雪,雪后山家,雪中渔舍,舣舟沽酒,踏雪远沽,雪溪平远,绝涧松雪,松轩醉雪,水榭吟风,等等……

人间几多归宿,皆可归于一片雪天雪地。

在不同的画境之下,雪,拥有了无尽的生命力。

南宋 佚名 溪山暮雪图

冬天简单,雪也简单。但是对于画家而言,越简单的反倒越难。

现在,我们对雪景山水已经司空见惯了。

但是一千年前,当人们刚刚在画绢上看到雪的时候,那种奇妙的视觉冲击,还是颇值得遥想一下的。

北宋 梁师闵 芦汀密雪图

在唐代及以前的绘画遗存中,是极少能看到雪景的。或许那时画家们还未找到合适的表现手段。

到北宋的时候,画家对于山、水、木、石等素材,也早已经得心应手。只有雪,仍是一个技术难关。

那些千变万化的雨雪云雾之景,对画家有天然的吸引力。

若是谁能在画上营造一片雪景,无疑是一件显耀能力的事情。画雪很难,但是值得。

北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

宋代画家对雪的追求,一往情深,成就斐然。

范宽的代表作《雪景寒林》,气势宏大,描绘了一个鲜有人迹的世界,满眼萧条的景象,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之感。

画中的雪落在高山上,老树上,房屋上,小桥上,河面上……其实,画家并没有真的画雪,而是通过各处的墨色渲染,来衬托雪的白。

在这里,世界反衬了雪。

范宽用墨色衬托雪色,王诜则直接用白粉画雪。

《渔村小雪》,描绘了惟妙惟肖的渔民,有垂钓的、拉网的、饮酒的,展示了平凡的打渔生活。在江天一片雪意中,充满了世俗欢快气息。

在这里,雪覆盖了世界。

北宋 王诜 渔村小雪图

《雪景寒林》和《渔村小雪》,采用了不同的技法,显示出不同的情调,但在精神上,都体现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在《雪景寒林》,大雪把隐居之人与喧嚣尘世隔绝开来,用寒林衬托冬雪,用山水的寂寥映射人心的寂寥。

在《渔村小雪》,漫天而降的雪,为渔村增添了静谧气息和野逸趣味,表现了画家的江村平实与海山幻想。

无论飘落,还是衬托,雪,落在画上,终究还是落在心里的。

“品四时之景物,务要明乎物理,度乎人事。”探究天理,体察人事,是宋代画家的两大命题。

韩拙说:画家要“穷天理之奥”,就要“扫风雪之候”,堪称对时代精神的一个精辟总结。

把自然世界的奥秘与人事的奥妙相匹配,是宋人追求的高度。画家一边展示景观,一边展示天理。

因而,在这个时期的山水画,自然景物与人的活动是相互关联的。

南宋 夏圭 雪堂客话图

南宋 马远 晓雪山行图

为了探究自然之理,宋人深入研究绘画结构之理,表现出对自然本质的理解欲望和表达能力。

宋人的山水,是理性与感性的圆融结合,而这种结合,不外乎就是雪景之中寻人迹,写实之中有诗意吧。

雪景,有僻静和荒寒的特质,人们可以在一片虚无中,探求天理,感悟人生。

雪,营造了悠远的文化意境,在万籁俱寂中,引导人们抵达新的精神境界。

南宋 夏圭 雪溪放牧图

南宋 佚名 雪渔图

南宋 李东 雪江卖鱼图

南宋 梁楷 雪景山水图

(图片来源于谁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