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原标题:2019年末一个颇为冷门的展览,来自亚历山大大帝故乡的艺术

近日,北马其顿艺术家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Sinisha Kashawelski)的个展,于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开幕。本次展览不仅是卡莎莱夫斯基在中国举办的首次个展,也是北马其顿当代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呈现。

《古今乐录》记述,出使西域的张骞把“摩诃兜勒一曲”传到中国。有学者认为“摩诃兜勒”是希腊语“Μακεδόνες”一词的音译,可以指马其顿或马其顿人。中国与北马其顿的交往,自汉有之。

1

2

▲ 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个展于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中心开幕现场

如若对北马其顿共和国略显陌生,对其曾经的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定不陌生。亚历山大大帝生于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师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为寻找并抵达”世界的尽头和大外海“,亚历山大大帝横扫中东、荡平波斯,大军开至印度河流域,一统古希腊文明。然而在战争的另一面,亚历山大亦在不断地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

▲ 北马其顿共和国

现如今,通过征伐和占领来促成文化融合已成历史。在和平年代的语境下,艺术成为新的窗口与桥梁,拉近国与国间的地理距离。

4

5

▲ 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个展于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中心开幕

故事从2013年开始

2019年12月12日,北马其顿艺术家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Sinisha Kashawelski)的个展,于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开幕。本次展览不仅是卡莎莱夫斯基在中国举办的首次个展,也是北马其顿当代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呈现。

此次展览由北马其顿共和国文化部主办,北马其顿共和国驻华使馆协办。展览集中呈现了卡莎莱夫斯基10幅在2016年中国之旅后的创作,先锋性地开启了一次北马其顿艺术在中国展示的窗口。

6

▲ 开幕式现场,右一程昕东,左二艺术家

7

▲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的源头可追溯至2013年,程昕东彼时在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以及塞尔维亚四个国家的当代艺术美馆策划的《中国当代艺术新景象》 展。

在当年的大型展览中,程昕东在将中国当代艺术带往中东欧的同时,也接触并深入了解了一批中东欧的艺术。而这在冥冥中预示着,在未来程昕东会将这一地区的当代艺术带来中国。

8

▲ 《北京 – 布拉格 中国当代艺术新景象》开幕现场,2013

而程昕东与艺术家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结缘,是在三年后的2016年。应中国文化部的邀请,程昕东主持了一个来自中东欧的艺术家到贵阳进行采风和文化交流活动的项目,卡莎莱夫斯基也在其列。

那次的中国之旅给予了卡莎莱夫斯基很多创作的灵感,而本次展览所呈现的绘画作品,均为他从中国回到北马其顿后所创作。

9

▲ 卡内沙·卡莎莱夫斯基个展于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中心

10

▲ 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跟我走》,2019

对于选择卡莎莱夫斯基的原因,程昕东对“凤凰艺术”记者说到,他很喜欢卡莎莱夫斯基画中的调侃,和绘画隐藏的叙事性。幽默的背后还蕴含着对于南斯拉夫的记忆,神奇的是,这种记忆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对于北马其顿这一地区的艺术,程昕东说到“中东欧的艺术有被世界淡忘的趋势。本来是主流欧洲的文化,现在却变得边缘化。我希望把这部分的艺术带到中国,相信他们也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11

▲ 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永远的梦想》,2018

一种神秘的现实主义

艺术家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于 1969 出生于北马其顿共和国的库马诺沃,毕业于北其顿的斯科普里应用艺术学院的应用艺术部和美术部。

在艺术家的官网上,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这样描述自己:

“我的艺术主要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却又包含着来自我内心世界和崇高思想的神秘元素。在许多情况下,画中要素以迷一般的形式呈现,以激发观众的想象力来释放故事的真实含义。”

12

▲ 艺术家西内沙·卡莎莱夫斯

由此,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在卡莎莱夫斯基的画作中相遇,共同创造了由人物和奇怪梦境组成的神秘图像,绘制与社会和政治问题相关的标志性图像。

而提及创作的灵感,卡莎莱夫斯基对“凤凰艺术”的记者说到,“我的艺术很大程度上受到一种欲望的影响,这种欲望就是要通过一个不可预知的过程来表达我自己。这是一种未知的探索,起点总是来自于我的梦想和恐惧。”

13

▲ 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自我飞行》,2019

一直以来,人物都占据着卡莎莱夫斯基作品里的中心主题元素。此次展览中的10幅作品中,所画肖像为艺术家卡莎莱自己的女儿。画面中的女孩或身着独具代表性的红色服装,或手里着榔头或引领旗帜。

14

▲ 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个展于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中心

红色不仅仅是卡莎莱夫斯基的专属,对于北马其顿当代艺术来说,红色似乎有着独特的地位。在2019年的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北马其顿展馆的主题便为——颠覆为红色(Subversion to Red)。

20世纪的北马其顿地区,历经社会动荡。作为前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它经历了帝国和君主制之间的转换、纳粹占领的社会主义的统治。对红色的颠覆似乎也象征着,北马其顿通过对左翼意识形态的摆脱以脱离当前社会不稳定的状态。

15

16

▲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北马其顿展馆,2019

而卡莎莱夫斯基画中人手中所拿榔头与旗帜,或许也是一种政治隐喻。如画面中的贴在衣服胸口位置的勺子,是艺术家自己给自己颁发的革命年代的勋章。而这一虚假的勋章,也举重若轻地调侃了那一代南斯拉夫人的价值观。

17

▲ 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神秘之路》,2015

而走过社会主义时代的南斯拉夫,依旧面临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在《时间尽头》这幅画作中,艺术家的女儿站在画面前,其背后是工业化带来的污染与浓烟。而瓶中的花朵,瓶口的蝴蝶,似乎也在隐喻着一份凋敝,一种逃离。

卡莎莱夫斯基说到,“我们都觉得北马其顿社会现在出了一些问题,社会需要改变这些问题。我无法直接解决问题,但作为艺术家,我可以把这些问题画出来。”

18

▲ 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时间尽头》,2017

除了蝴蝶和花朵,我们还能在卡莎莱夫斯基的画中看到许多其他我们熟悉的日常物件。而这些日常生活以一种超现实的手法被展现出来。

被开瓶吃掉的安迪沃霍尔的金宝汤罐子,艺术家在长城上买的解放军的帽子;亚当的苹果,耶稣的“33”;冒充项链的灯泡,无处不在的钟表。通过这些物件,仿佛能看到北马其顿的记忆,也能看到北马其顿的希冀。

19

▲ 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启蒙》,2017

其中好玩的是,卡莎莱夫斯基画中的金鱼,其实是受到他中国之旅的影响。程昕东对“凤凰艺术”的记者说到,“金鱼本身代表希望,而在东方,金色代表富贵。卡莎莱夫斯基借用我们的语言方式,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期待。”

20

▲ 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飞逝的名声》,2019

然而这些日常物件,也可能,并没有那么多特殊的含义。卡莎莱夫斯基对“凤凰艺术”的记者说道:“这些物体于我是亲密的,呼应着我个人的成长经历的。但是观者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经历,会对我的画产生不同的解读”。

由此,艺术家欢迎观者自己解读画面里的各种隐喻。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面镜子,印照出的往往是我们观者每个人自己的内心。

21

▲ 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个展于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中心

而当置身于卡莎莱夫斯基的作品面前,观者会发现他的人物总是以巨大的符号占据画布。在无声的背景下,在一个暂停的时间里,所熟悉的日常物件与场景散发了巨大的力量。

对此,评论家弗拉基米尔·维利科夫斯基(Vladimir Velickovski)描述卡莎莱夫斯基为“诗意的象征写实主义”,因为艺术家将人们所熟悉的日常物件与场景揉合组合到画面里。”

22

▲ 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个展于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中心

艺术家的画中人,尽管仔细描绘的面部严肃而没有表情,但坚毅与勇敢却扑面而来,那可能来自紧紧地攥着火柴以至于带有戒备的手,也仿佛来自于那高举双手的坚定姿态。

而下一秒,我们又似乎感到女孩的淡淡的忧伤,来自于她所承担的繁复之后、她身后荒凉的背景,再或她身边的一件件物品带给我们的联想。

23

▲ 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我,我是谁》,2019

卡莎莱夫斯基的作品是用油画制作的,大多是画布上的,但偶尔也会用木板制作。这是拜占庭式的绘画中使用的传统,是一种在马其顿仍然保留并保存完好的实践。这表明卡莎莱夫斯基尝试对他的传统添加更现代的主题的参与。

对于绘画这一种形式,卡莎莱夫斯基表示,“技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想要传达的信息”。而对于艺术家的角色的理解,卡莎莱夫斯基说到,当前艺术家的角色是在社会中发起对话,成为一个故事的讲述者和批判者。

同时,卡莎莱夫斯基相信艺术是我们社会的灵魂,因此有责任带来一些必要的社会感受。他也非常渴望分享他的想法,以增加世界各地跨文化的理解。

24

▲ 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个展于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中心

对话“凤凰艺术”

张骞把“摩诃兜勒一曲”传到中国的两千年后,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桥梁,程昕东国际艺术中心以艺术的方式,又再次提供了中国与北马其顿的文化交流的窗口。

对此,“凤凰艺术”对程昕东以及艺术家卡莎莱夫斯基进行了专访,聆听他们对本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展览的思考。

凤凰艺术 X 程昕东

(以下为了方便阅读,“凤凰艺术”= Q)

Q:您为何会在本次展览中选取卡莎莱夫斯基这一艺术家?

程昕东:我和卡莎莱夫斯基在2016年结缘,当时我和文化部策划了一个项目,带着一些中东欧的艺术家去贵州那边。

我很喜欢他画中的叙事性,他不仅仅是在简单的画画,或者是在简单的画人像。同时他也在为我们讲故事。而这个讲故事的手法,是一种幽默的调侃式的手法。同时,他的画里还包含着一种南斯拉夫的记忆。而这种记忆,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似曾相识的。

24

▲ 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个展于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中心

你看他的画中,用勺子,替代成了勋章,佩戴在自己的胸前。而这个勋章,其实也是一个假的勋章。他用一种举重若轻的手法,调侃了上一代南斯拉夫人的价值观。

Q:您刚才提到了叙事性,您觉得卡莎莱夫斯基的画讲了什么故事呢?

程昕东:我觉得他的绘画有一种希区柯克的电影感,它讲述了一种记忆,一种现实。同时卡莎莱夫斯基还受到玛格丽特的影响,将一种超现实的元素融入其中。

25

▲ 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个展于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中心

就像他画中的火柴,好像想点燃什么东西。火柴意味着北马其顿的解放,而这背后想要表达的故事是,虽然解放了,生活依旧没有什么改变。

他还用灯泡代替项链,这个女孩可能特别希望有一条项链,但她没有。艺术家用这种日常的家里最基本的物品,来营造一个对未来的想象,同时也呈现了一种社会的真实。

Q:您觉得北马其顿艺术的独特性在哪里?

程昕东:北马其顿共和国这个国家曾经辉煌过,我们从卡莎莱夫斯基的画中也可以看出来。他们这一代人心里可能还是会有一些创伤,在他的画中也可以看到这种痕迹。

27

▲ 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个展于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中心

他们之前也是主流,但现在被边缘化了,他们的艺术也被大家遗忘。但是北马其顿是经历了很多的国家,和我们国家有类似的地方,因此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我们的文化根基不同,因此表现方式不同。

北马其顿带来的,是艺术家背后的思想性。卡莎莱夫斯基的画,也独特在此,它不是一个单线故事,更不是简单的肖像而已。

凤凰艺术 X 卡莎莱夫斯基

Q:可不可以请您介绍一下,您的绘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卡莎莱夫斯基:我是在社会主义的背景下长大的,那个时代留给我的记忆很深刻。因此,我尝试把社会主义的东西放在当代艺术,用一种当代的方式来展现。

现在我们生活仿佛过的更舒服了,但是我们也失去了很多,很多很宝贵的东西。我们很多人日复一日的,像机器一样,为别人工作。但其实并不知道在做什么,也并不知道要去哪里。

28

▲ 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自我》,2018

我想通过我的绘画和其中的一些神秘元素,尝试去讲述这种故事和困境。可能我无法找到答案,但我想把它传达出来。

Q:对您来说,绘画这种媒介意味着什么?

卡莎莱夫斯基:对我来说,艺术就是艺术,不是哲学。我是艺术家,是画画的,而不是讲话的。我希望通过我的画笔来讲述故事,就像很多东西我可能说不出来,但我可以画出来。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想要传达的信息。

29

▲ 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个展于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中心

我尝试用一种伦勃朗的方式,一种现实主义的表达进行绘画。用一种更当代的方式,复兴绘画这种媒介。

Q:您画中的日常物件,是否有一种隐喻在里面?

卡莎莱夫斯基:也许有一些隐喻,像我画中的33,是耶稣死亡时的年龄,我也画亚当和夏娃的苹果,安迪沃霍尔的罐头。

我用安迪沃霍尔的罐头,用这种美国的代表物,来站在他的对立面进行绘画。其他的物件,像金鱼可以象征希望,书籍可以象征知识。这里面有希望,也有恐惧。

30

▲ 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个展于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中心

但相比于我自己解释,我更希望观者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解读我的作品。因为他会带着他的故事,来看我的绘画。就像我们看戏剧一样,流泪和感动是因为想到了自己的故事而感同身受。

展览信息

31

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个人作品展

艺术家:西内沙·卡莎莱夫斯基

展览日期:2019年12月12日 – 2020年02月29日

展览地点: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