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米歇尔·康特”  

国际顶级时尚摄影师米歇尔·康特(Michel Comte)在退出时尚行业,投身艺术创作后,他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光之三》近日于北京麦勒画廊开幕。这是艺术家继意大利罗马MAXXI美术馆个展及米兰三年展之后的第三个有关光的个展,本次展览展出的一系列新作延续了他多年以来如何探讨环境恶化对冰川及冰川地貌的影响。

▲ 米歇尔·康特 | 凤凰艺术独家视频

我曾经见识过世界上最好的和最坏的,最富有的和最贫穷的,也见过最美丽的和最丑陋的,所以现在我知道,教育人们如何面对自然是多么的重要。

当这个男人坐在你对面,用非常真诚的语气如此一字一句说到时,你很难不在心里浮现出“若是如此,洒家这辈子值了”的念头。说话的人名叫米歇尔·康特,在上世纪70年代的第一份工作是艺术品修复员。那时正值当代艺术爆发的时刻,他与安迪·沃霍尔及伊夫·克莱因等巨星合作,无数的大师开始用以往截然不同的创作方式展露头角,与他们的接触既为康特提供了出色的手下技术与眼界,也为他埋下了“诗和远方”的种子。

1

▲ 艺术家米歇尔·康特

若干年后,他依靠自学成才,被“老佛爷”卡尔·拉格菲尔德看中,钦点其拍摄法国 Chloe 品牌,随后便踏上了时尚摄影的星光之路。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与数百张记录世界商业流行的摄影作品后,康特获得了“一个在视觉与心灵间行走的智者,一个以美的名义创造美的真实的人”的赞誉。

“现在我的眼睛就是相机,为了我的记忆而工作。”

2

而如今,康特的身份是一名艺术家。近日,他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光之三》于北京麦勒画廊开幕。这是艺术家继意大利罗马MAXXI美术馆个展及米兰三年展之后的第三个有关光的个展,本次展览展出的一系列新作延续了他多年以来如何探讨环境恶化对冰川及冰川地貌的影响。

3

▲ 康特, The Fall,2017,二十一世纪国立艺术博物馆,罗马,图片致谢艺术家

4

5

6

▲ 康特作品在米兰三年展的展览现场

占据展厅最大面积、也是本次展览重头戏的,是名为《侵蚀》的作品。作品选取了陶瓷作为主要创作材料——精致又脆弱,就像是人类脚下的自然一样。500多件陶瓷砖体被安装于展厅墙面,构成30米长、两米高的陶瓷带。侵蚀的灵感来自康特的纸上手绘作品,呈现了由白色到黑色以及过渡灰色阴影的颜色渐变。这件作品延续了其炼金术般的材料实践,用可留存数千年的陶瓷复刻冰川不可阻挡的幻灭进程。

7

8

▲ 展览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艺术家专程前往景德镇与工匠合作精工制成,同时也邀请了日本陶瓷专家进行材料上的指导,以达到如此规整、饱满又不易破碎的程度。而传统陶瓷制作所使用的矿物质颜料及色釉的混合形成了通透的表面,也凸显了艺术家历经多年摄影实践后对光影具有独到的知觉,以及早年间作为绘画修复师所获得的精巧训练。

9

10

11

▲ 《侵蚀》,2018,陶瓷,岩盐,矿石粉末,矿物质颜料,510× 33 × 33 × 10 cm

作品呈现出由白色渐变到黑色的趋势,就如同冰盖逐渐消融,土地开始盐碱化,最终碳化成黑色。艺术家试图模拟冰盖消融土地碳化的天然形成过程,有时候一件作品甚至要做一周以上的时间。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同样疑似中国阴阳转换的图式,既是从历史到未来,从静谧到消融,亦是宇宙的自我平衡,指向了人类如何自处的生存之道。

12

艺术家在系列黑白绘画作品《盐与尘》中通过重复的手工建构和拆解,在宣纸上叠加了一层层的纯矿物质颜料。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得以呈现出冰川通透和脆弱的表面肌理。这件作品一共有四十层,而艺术家制作时耗费的矿物质颜料可以高高地堆在房间一角,同时也需要花费非常多的资金来加工使用。但结果是值得的——艺术家得到了近乎百分百的纯粹——观者离得越近,便会发现它的颜色变得越来越纯粹,甚至会如同黑洞一般,将观众的目光深深地吸进去。

13

14

15

▲ 《盐与尘,蓝色三号》2018,矿物质颜料,岩盐,炭,熟宣纸裱板,280 × 170 × 8 cm

而在《影子》系列拓印作品中,艺术家通过微妙的材料呈现了其对光的理解与感知。水与阳光自然风干而成的宣纸拓片保留了《侵蚀》作品中每一块瓷砖的肌理。这些拓印作品会被用针直接固定在展厅墙面,不加任何外框,如此一来,轻微的风便能使得其振颤,这样的轻盈与一并展出的大型绘画作品《盐与尘》的厚重形成反差。

16

17

18

▲ 《影子》,2018,蒸馏水,手工生宣纸,66 × 66 cm

自然可比我们强大得多

自然就是自然,感谢上帝。康特在采访中曾多次如此说道。在艺术家看来,大自然让他感受到人类是多么渺小,而自然是如此宏伟以至于人类只是一个个小娃娃。但同时,他也并不对自然做出任何价值判断,而不同于齐泽克对于自然真实的讨论——自然和天性是人类深不可测、无法穿透的背景,同时也需要承认其赋予或亲自带给生命的破坏性。那些深藏地底的、如今最为重要的能源石油,正是自然界一场难以想象的巨大灾难的物质剩余。

19

20

▲ 康特在野外

在过去,康特常常在旅途中拍摄,比如接受国际红十字会的委托完成一些指派的任务。贫穷和战争因此也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他所捕捉的肖像中具有真实的分量,人性的善恶往往潜伏在美丽和富裕的背后。在胆识的驱动下,他敏感的好奇心,以及对人类生存神秘性的极大兴趣,使他探索和记录了我们生活中充满矛盾和对比的世界。他在镜头中迅速转换着时间与空间,从阿富汗战场,到富人和名人的居室;从波斯尼亚和伊拉克骇人听闻的监狱,到巴黎豪华旅馆沙龙中的时装拍摄。(林路《瞬间与永恒:90位摄影名家作品解读》)

此外,康特还设立了一个名叫“米歇尔·康特水基金”的机构。这个基金会的目的是把清洁的饮用水送给每天1美元的生活水平都达不到的穷人。康特雇了最顶级的律师、科学家和市场专员帮他管理基金会。在他看来,水是21世纪得以为继的粮食,是人类必须面对的真正的大难题。

22

23

▲ 康特在野外

从充满商业气息的时尚业抽身后,当被问及全球自然变化的“原罪”时,康特犹豫了片刻,“贪婪”,他随后说道。众所周知,艺术家的家乡瑞士是一片自然净土,但在1980年代的巴西,康特却已经在那里见证了瑞士公司设立工厂破坏当地自然生态。“很多国家没有所谓的规则存在”,他继续说道,“很多人只是为了赚钱。如果你很有钱你可以去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来逃避恶劣的现实环境。但在另一方面,如果心中没有爱的话,也只是在浪费生命。”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育与重塑认知。

23

大美不言?

“这个问题是朋友让我帮忙问的”,在采访的最后,我也并不能免俗、但找了个看上去也许不是那么愚蠢的借口问这位与美人美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艺术家,在他看来究竟什么是美?他回答到:“美是没有边界的,美是智慧,美是相互的。美来自内在——如果你的本质是美的,人们是可以从外在分辨出来的。”

“我过去一半时间花在了战区,一半时间花在了时尚界。”而或许对康特来说,从时尚摄影师到艺术家,这是美的历程,也是他从关注外在回到关注内在的转向。

关于艺术家

25

米歇尔·康特(1954年生于瑞士苏黎世),曾在法国和英国学习,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专注当代艺术的作品修复师。他曾先后与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和伊夫·克兰因(Yves Klein)共事。1979年结识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并开始了他的职业时尚摄影师生涯,先后与Chloé和Chanel品牌合作。他最早开始与时尚杂志Vogue意大利版及名利场合作,此外,他合作过的品牌包含Dolce & Gabbana、Gianfranco Ferre、宝马和法拉利等。2008年他与Ayako Yoshida相识。2009年,他正式退出时尚摄影行业并投身于艺术创作中。

展览信息

26

展览名称:光之三

艺术家:米歇尔·康特

展览地点:北京麦勒画廊

展览时间:2018.5.18-2018.8.10

微信截图_2018052722441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