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滚动

118018306631520799

作为导演的一个演员,与导演的妻子演对手戏,并导致导演 “病理性嫉妒综合症”大爆发,在一次排练中杀死了妻子……

但当要杀死阴谋者时,却发现所有人和物不过是他设计和扮演出来的……

这是导演李凝第一次尝试在作品中增加叙事,同时也是第一次以杭州青年剧团的名义来创作的参加2016年青年戏剧节的新剧《奥赛罗凌云十八式》。本次作品提取了莎翁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的关键词“嫉妒”,“妄想”,以肢体剧场的方式重构了这个故事。这也是导演李凝为数不多的叙事类的舞台剧。

这是您的第一部叙事题材的肢体剧,谈一下您最初的构想和初衷可以吗?

李凝:严格意义上讲这应该不算第一部叙事性的肢体剧作品之前也做过几部。但因为我知道肢体及舞蹈都不大擅长叙事,比如你要表现他是我的舅舅,你用肢体是很难表现的。肢体更擅长是在现场以及抒情还有意象性的东西。所以我的想法就是用身体搭建一个结构线,用这个事件发展线用肢体的材料性去补充。我一贯的做法就是把身体本身的东西绽放和抒发出来,但是这次不同,它又在一个叙事线上,这样就是在承载双重的一个任务,所以肢体剧场来做叙事是比较不讨好的。

但是因为奥赛罗还有莎士比亚的戏剧剧本都是文本性、故事性都很强的。我也愿意接受挑战把两种不好结合的形式结合的好一点。另外我们也在一直探索通过仅有的一些台词语言如何跟更为主体的肢体、戏剧结合起来并且舒服。另外如何把材料性、文学性以及文本性结合起来。目前看来还可以但是我自己觉得还需深入探讨一些东西完善这作品一些细节和结构性。另外还是希望回到肢体本身上来,尽多的隐匿文本性和故事性。

您原本是学的雕塑出身的,那么您是怎开始肢体剧的创作的呢?

李凝:我是雕塑造型艺术出身,后来觉得雕塑还需接触另外一种媒介,也一直它觉得不适合我。尽管很多灵感,以及创作戏剧的观察方式但还有创作的形式感以及好多东西都是源于之前造型艺术的观察能力、呈现能力和思考深度的培养,我个人觉得身体这种活的材料更具有活力也更生动。另外肢体剧它很直接不需要借助更多余的一个材料来实现。因此对我来讲,肢体剧场更顺手更适合自己,当然雕塑也是非常棒的艺术形式,我的不少营养也是源于它。

雕塑的学习对您的创作提供了怎样的灵感呢?

李凝:可能是美术界的一些美学经典对我影响比较大,比如说我们肢体剧的最后一幕有很多人说像达利的油画,也有人说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等等,这些都来源于我之前多年的美术功底,这也是我从事戏剧创作较独特的地方。

肢体剧是如何产生的呢?是否可以对肢体剧做进一步的解读?

李凝:他的全称应该叫肢体剧场(Physical Theatre),在国外他是有一个完备体系的。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开始。首先大家都知道德国的皮娜鲍希创造了舞蹈剧场。但是她的剧场形式定格成为一种美学又被消费之后就出现了更年轻和更想突破的艺术家们,更新的建构。比较著名的一些艺术家像萨莎华尔兹。他们就是觉得舞蹈剧场太职业化,有一种固有美学的束缚。

这让大家开始想做更加和现实、社会生活…或者还有与土地接近的,能让自然界更好地融合起来的,而最重要的是能让普通人走进剧场进行创作的剧场形式。当时大家比较认可两种哲学体系,一是福科的哲学体系,且肢体剧场的哲学根基之一就是福珂。另外就是“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这种思想,其实每个人的身体已经是社会、自然还有自我塑造的作品了,所以就直接的用身体来实施创作。因此有别于舞蹈剧场的肢体剧场产生了。

在中国,我们应该算是第二代的创作者,我们的剧场更多的就是在西方的概念之下重新跟中国和本土的文化相接,创造自己本土的肢体艺术。尤其对我的团队来说更是要当做主要的工作在做。时间放的很长,计划是用几十年来的时间来做建构和发展我们自己的艺术。近年,更将西方肢体剧场这一泊来的艺术种子于国内落地生根,为完成本土化与推广,与实业界朋友联合成立了山东云雁文化传播机构。

肢体剧场的特点是他可以不要叙事不要故事性,甚至没有角色。但他最根本性的就是身体性,它又分为个体以及生命的能量还有身体跟空间(身界)、跟声音(身音)和视觉(身影)的一些合作合体的关系。并且现在学界已经不太提东西方的一种差异~因为这也许是个伪命题,仅是表象而已。在肢体剧场方面,因为人类的身体是微差,所以肢体剧场最大的特质就是一个作品不论到哪里去,他都不需要语言的沟通,它需要动用感官和体验直接去感受就好。

就像《奥赛罗凌云十八式》散场时我们和观众进行交流的时候,有的人的理解和我们主创所架构的完全不同,但是也是完全成立的,他自己完全就像一个编剧。我认为肢体剧场就是给观众提供一个逻辑严密的梯子,然后大家沿着梯子攀爬上去至于摘到了桃子还是苹果还是自己决定的。

我们自己并不是在故弄玄虚,创作者对自己是在建构一个无漏的梯子而努力 ,他并非在为抽象而抽象。

你的肢体剧又对当代艺术怎样的借鉴?

李凝:肢体剧场是恰好处于一个跨界交叉的中间地带,这是非常棒的,他可以吸收各个圈子的营养并且他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比如说当代艺术展中的表演我们也经常参与,而回到剧场中舞台上我们又把当代艺术的很多养分吸收过来以及把最新的概念注入进来,所以在戏剧圈大家称我们是剧场里的行为艺术家,而在当代艺术里他们会说我们是戏剧工作者。

因此我们自己是不定位的,因为作品和艺术只有一种,就是能击中你让你有所感受和思考的,所以是什么形式无所谓,一下子让别人感受到这个才最重要。所以我们努力在做的也是忘掉和那融化各种形式,尽量回到那种一下子就抓住观众让你忘记了这是什么的东西,管他是行为还是当代,剧场还是音乐!

可否谈一下近期的创作和思考

李凝:近期我会整理一些东西,把近一年的视频剪辑和文献整理出来,也借着思考的时间休息一下,最近也要复排参加乌镇戏剧节特邀单元的作品《灵魂辞典》。

这一次参加青戏节您有何感受

李凝:青戏节我们每年都参加到现在已经8年了,青戏节是一个可以给年轻的导演撒野和可以发布一些在商业戏剧和主流戏剧中没法发布的东西。而且现在的青戏节的定位越来越清晰了也越来越纯粹了。这些都是得益于孟京辉导演及其团队的努力。

这是您第一次以杭州青年剧团的名义来创作,在这过程中跟以往有什么不同吗?同时有一些什么新的想法和思路吗?

李凝:这个团是我跟志同道合的两位朋友刘薇姐和朱颖妹一起发心做的团队,它由杭州文化馆来支持,各方面都在积极地响应我们,对这些我非常感恩。相对以前来说帮我分担了不少压力,这一次也因为有他们的支持才能专心搞创作。下一步我们就想把杭青做成和当地生活以及文化气质相接的肢体剧场形式。比如禅宗甚至禅宗公案,在杭青训练的时候,就希望能多做一些有创造性的和肢体剧场结合的东西。而且肢体创作在呈现的时候是很有禅意的,那种对空间的重构、组合,身体跟物以及各种器物的嫁接、写生、再生都与禅的智慧一致的,我们觉得这部分是很有创作有空间的。再加上杭州文化馆的支持我相信我们的创造也会走的很远。

附录:导演及其团队简历:

李凝, 生于1972年, 剧场&电影导演,装置艺术家,戏剧治疗导师。

随着越来越多的作品受邀于重要艺术节(或电影节)发表获奖或引发争议,李凝已成为中国实验电影与肢体剧场领域的代表人物,毕业于美院雕塑专业,1997年即成立自己的艺术团体“凌云焰肢体游击队”The Physical guerrillas,巡回演出于海内外……20年来始终进行着中国剧场和电影界最前沿的探索研究。

在长期创造性工作中,他注重总结身体的训练方法研究,从自身造型艺术背景出发,结合美术基础训练的观察思维与概念,开创出一种崭新的身体训练课程“肢体写生剧场(Drawing 李凝ife Theater)”,此系统甚至于产品研发部门工作者也大有裨益,多年以来他常在各地高校及企业中积极推广,架设起普通人与当代艺术之间的桥梁。

中央美院、湖北美院等高校聘他为客座教授,长期开设工作坊及课程,通过身体艺术及肢体剧场的训练激发学生创造力,将本专业及时与人体工程学&美学进化保持一致;

近年更将西方肢体剧场这一泊來的艺术种子于国内落地生根,完成本土进化与推广,与支持他的实业家联合成立了山东云雁文化传播机构。

他于2016年受邀出任杭州青年剧团艺术总监一职。

作品及艺术论述在海内外学术界流传,被大学图书馆和博物馆收藏,在国内年轻一代创作者中影响颇大。

近年亦受邀于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阿姆斯特丹“JULIDANS”国际艺术节,瑞士的“CULUTURE SCAPE”艺术节进行表演和放映\交流活动。自2010年起,他还受邀参与法国IIimitrof Company情境剧团的创编工作,在奥利亚克情景艺术节、比利时根特艺术节、英国斯托克等大型艺术节巡回演出。 李凝多次获得各国基金会的资助以完成其剧场或电影作品,比如荷兰的Done 基金会(曾于2006、2007、2008,3年连续给予李凝和凌云焰支持),欧盟文化项目Chin-A-Moves,以及中国独立电影基金Indie Cinema Fund等。

附录二:《奥赛罗凌云十八式》首演剧评

1、肢体剧导演李凝此次带来杭州市青年剧团打造的《奥赛罗凌云十八式》。作品提取了莎翁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的关键词“嫉妒”,以肢体剧的方式重新结构这个故事。这也是李凝为数不多的叙事类的舞台剧。

每年的北京青年戏剧节都是北京观众与李凝的一期一会。作为中国当前最重要的实验戏剧艺术家之一,李凝作品独特的质感总使人过目难忘。这些年,他为青戏节带来了《准备》、《蜕·植》、《冰冻期·卫星》、《灵魂辞典》等优秀的作品。今年,他还将参加乌镇戏剧节,再次上演去年的佳作《灵魂辞典》,令人期待。

——新京报 文艺骚客

2、#2016年青戏节#李凝《奥赛罗凌云十八式》,这是我看李凝的第三个作品,应该也是最特别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在作品中增加叙事,也是第一次以杭州青年剧团的名义来创作。开场就把我惊到了,简直是《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奥赛罗》,黑帮火拼就如身在东北一般。以戏中戏的解构,来传达的依然是《奥赛罗》中嫉妒的主题。但最好看的依然是他们身体塑造出来富有冲击力的画面,以及对于物件的各种脑洞运用,粗糙,但是有粗糙的质感,太好玩了。无论主题和形式怎么改,李凝依然还是那个李凝。

——剧评人 杨小乱

3、《科里奥兰纳斯》+《奥赛罗凌云十八式》=我的青戏节过完了~

当初是在鼓楼西看了南锣版的《科》,很有兴趣,借科里奥兰纳斯讲从古罗马至今人类社会一直没能找到公平,其间有寓言有反讽,最终走向了困惑的迷局。于是继续追踪了青戏节的第二版,结果发现第二版把我之前喜欢的点都改掉了[偷笑]

《奥赛罗》的演出还在继续,推荐给大家~

 

当我还在大二的时候,为论文找素材,看了一些当时正在演出的肢体剧的资料,对《蜕植》印象很深,但没记住导演的名字。今年南锣的《里瓦制造》演完,我表示挺喜欢的,然后四个朋友不约而同的给我安利了李凝的《灵魂辞典》,说这个比《里》强多了,我回去查了一下资料,才发现李凝也就是《蜕植》的导演。所以青戏节一开票就定好了来看这部“肢解”奥赛罗的作品,个人对于“解”的这部分感到不太满足,但是“肢”的部分确实精彩,肢体的表现方式和表现力、节奏、对一切道具(甚至是吊杆)的运用都很赞,还有“手碟”的使用更是得当

——戏剧研究者 曾经的茶

4、李凝导演 《奥赛罗十八式 》依旧生猛 最后一幕太喜欢了 有达利的感觉 画画出身的导演视觉思维是天生的

——戏剧创作者 蔡艺芸

青戏节李凝《奥赛罗凌云十八式》略记:开端群魔乱舞式的肢体动作依旧是熟悉的风格,之后经典戏剧的反转与高潮就囊括了莎翁《奥赛罗》戏剧性主题。也许莎翁叙事的诗意给予了肢体戏剧另一种节奏,一种不同于过往的新形式:不得不抽离,打断,闪回,接续…正如所有经典的现代性转换一样,不断地涂抹重写。在这个戏剧中,正如戏中戏这一形式的两种节奏,在冲突性对抗与安静的叙事之间有着某种间隔性的疏离或者连接在流动着。戏剧似乎就在张与弛之间有如影像般一帧一帧流动。最后是剧中人局外人的离去,气息歇尽,肢体垂落,只有剩余物的堆积,堆积成残剩的雕塑,物发出沙沙作响的声音,物在言说,如同大海深处塞壬的歌声,关于欲望,克制,冲动…在升腾与降落。

——人大学者 简燕宽

附录三:剧目:《奥赛罗凌云十八式》

类型: 肢体剧场肢 基本 无台词 :

演职人员信息:

导演&戏剧构作: 李凝

监制: 刘薇

策划: 朱颖

总策划: 张莉

艺术总监: 朱颖

艺术顾问: 孟京

学术指导: 李亦男

音乐与声音创作/参演: 大圣,林明威

灯光 欧阳建波

音响 王天皞

出品: 杭州市文化馆

创作并演出: 杭州市青年剧团

  主演:

刘薇 大圣 三元 李凝 常江

田威威 黄雅丽 冯斌 吴钒

陈一帆 裘中慧 袁林红

附录四:美学意义

这是中国戏剧界首次对于莎翁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进行肢体剧场的改版创作,

也是以原创探索当代先锋为标志的导演李凝首次执导经典名著,去年李凝导演,南京药艺术馆出品的《灵魂辞典》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今年这部脱胎于莎翁经典的最新作品又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震撼?

凝导说,传统《奥赛罗》剧一般重点着力于人物性格刻画,并且主要靠语言和文字,以及人物关系推动剧情,而作为肢体剧场,他把重点放在“命运即个人意志对世界的重构”这个主题上,而并以此发展出别具一格的套层结构,更注重剧场美学的概念性建构,并且把“戏中戏中戏”拓展到

为一场更大的戏剧~创作者与观众的观演关系,成为推动戏剧的引擎

而这一切形式和结构创新,均很自然地符合“每个人都在导演自己的戏剧”这一主题,并无形式大于内容之感,这是一个创作者的修养和功力所在。

而作为戏中戏的“黑帮头目+鼓手奥赛罗”,仅凭这个改造 也已是对莎翁经典极具创造力的发展,更何况他作为一个导演的演员,与导演的妻子演对手戏,并导致导演爆发奥赛罗嫉妒综合症,在一次排练中 杀死了妻子…… 但当他要杀死阴谋者时 却发现这个人只是一条丝巾,进而所有人和物不过 是他设计和导演出来的…

总之 这是李凝导演的转型之作 该剧不同于以往李凝导演的先锋作品,而呈现一种更为电影审美倾向的剪辑风格,当然 作为中国重要的实验电影导演,这并不出乎意料,让我们惊讶的是他怎样把形式探索以及大众对于经典文本的理解 还有凝导戏剧一贯的生猛,神性,野性,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融汇一炉 打造出 这样一部于学术 于市场 于文化都深具意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