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2015年7月11日,“旋构塔:2015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吴洪亮、胡斌、刘礼宾三人共同策划,由“手心体”、“聚合体”、“多酶体”三个板块组成。三位策展人分别以三个板块作为主体,选取13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当代青年艺术家们之间的个性与关联。

北京时代美术馆主办的“时代青年”项目于2014年首次启动,将关注点聚焦于当下最具创作活力的“70后”、“80后”、“90后”青年艺术家对于艺术的不同探索方式,试图呈现一个相对清晰的时代青年艺术家群体特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时至今日,我们所处时代本身的复杂多元特征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与艺术的各个细微角落,艺术创作很难再用“潮流”、“风格”或“时代精神”来概括总结。对于个体独特创作方式的深入观察成为一种必要的研究方式,如何从艺术作品的个性创作中探索出时代文化的共性,将个人作品转化成为具有社会价值的艺术,这无疑是美术馆面临的重大学术课题之一。

开幕沙龙

▲开幕沙龙现场,左起:北京时代美术馆执行馆长刘燕,策展人吴洪亮、胡斌、刘礼宾。

下午15:00《谈青年艺术的多面体》沙龙开场,由北京时代美术馆执行馆长刘燕向大家介绍了时代青年项目的特点,以及从2014年以来,从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到项目结构的调整和完善。三位策展人吴洪亮、胡斌、刘礼宾依次阐述了对本次展览“手心体”、“聚合体”、“多酶体”三个展览单元的思考。吴洪亮发现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用本性在寻找艺术的可能性,这是手忠于内心、忠于本心的创作过程。而胡斌认为青年人以微观的、个人的行为对等级关系不断的进行消解,是一代青年人对这个时代的集中反应。刘礼宾则希望青年艺术家更关注个体的成长,给艺术家一颗种子,他们能够演化出一个宇宙。

▲开幕沙龙现场

吴洪亮作为“手心体”部分的策展人说到:“很多人在跟我描述他的创作过程中,常常提到手的快感!回想自己小时候画画,那时候是没有意识的,为什么一定要画画?无论拿一块砖头,还是一只粉笔,画的过程不是理性的,是人类天性中的一种需要。画画是用艺术的方式和世界发生关系。作为艺术家慢慢变成了一种逻辑、一种习惯、一种专业。而有时候这个专业做到最后的时候忘了手的快感,而手的快感恰恰是令很多艺术家最开心的事,这不是别人给的任务,是单纯的开心。”

“可能对很多艺术家来说观念是他的手背。我们平时摆放手的时候,手背是给别人看的,自然的绘画可能是手心,是给自己看的,所以就有‘手心体’了。展览中,我们选择的艺术家都跟‘手心体’有关,他们用绘画的方式,用捏的方式,甚至去研磨的方式,都是与自己最单纯的想法有关的。”

胡斌在谈及“聚合体”部分的策划时说:“我们会把很多艺术个体集中在一起以后,它的某一方面的倾向会显得更加突出。我们很难说一个艺术家加入聚合体以后他一辈子都是‘聚合体’,或者说他所有的都是‘聚合体’,这个是不可能的。就个人而言,他也是一个比较单一的艺术家,但是我觉得把好几个艺术家集中在一起,把这个现象凸显出来以后还是会比较有意思的。”

刘礼宾在开幕沙龙上就当代艺术的评判标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中国当代艺术界的问题,第一是理论问题。对‘意义’的明确和我们标准化的当代艺术是直接关联的。我们特别需要一个明确的事情,或者是我需要一个有力量的事情——‘出事了!’。当代艺术界特别相信:给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撬,怎么样了呢?我们的理论有问题,和我们的观众或者是我们的市场拍卖行制造的幻景有关,已经严重地伤害了我们的选择规则和评判意识。”

▲开幕式上,北京时代美术馆执行馆长刘燕发言

在开幕式上,北京时代美术馆执行馆长刘燕首先上台致辞,她向各位到场嘉宾致以诚挚的问候,并代表时代美术馆向合作机构、策展人、艺术家对本次展览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随后,三位策展人吴洪亮、胡斌、刘礼宾,以及参展艺术家代表邬建安、潘然、张文超分别讲话。出席本次展览的开幕式的还有艺术史学者、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系教授曹星原、央美壁画系主任唐晖,雕塑系基础部主任曹晖、合作机构代表德国久久画廊史红雁,NUOART画廊郑梛、北京时代美术馆馆长王艺等。

▲开幕式上,艺术家代表发言,左起:“手心体”小组代表邬建安、“多酶体”小组代表潘然、“聚合体”小组代表张文超。


“手心体”小组代表邬建安在发言中说到:“吴洪亮策划的这个‘手心体’单元是关于手跟心的概念,我觉得这个概念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说话,在当代艺术面临这么一种快速生产的时候,它其实是一种相反的声音,艺术家作品的生产遇到了很大的挑战,需要做越来越大尺寸的东西,越来越快的速度来填充这么一个巨大的空旷空间,这种做法使得艺术家个体动手去完成这个作品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你不得不去动员很多劳动力,资本购买劳动这么一个过程,你必须要通过这么一种手段来完成你的一个快速的生产。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面,我觉得提手跟心实际上是很有趣一个话题,因为这个话题可以把艺术生产带回到古代手工艺者这样一种劳动的模式当中去,并对于现在流行的当代艺术会形成一个批判和反思。”

“多酶体”小组代表潘然在谈及其参与的展览单元时表示:“我觉得酶是一种很有趣的东西,它是一种催化剂,但是在画画当中它可是永恒不会消耗,这个有点像我们当代艺术不断变化的丰富性,不拘于形式,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艺术追求。” 最后是“聚合体”小组代表张文超讲话,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艺术家参展本身就是身处在这样一种结构之中,作为个体也赋予我们思考。我们属于艺术拼盘,每次都拿出来的作品,你如何思考你自身,如何建构自己,如何跟这个时代有关系,或者说与这样一种展览结构的结合,包括这种青年展,可能是受到一种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方式各种影响。我们在这样一种展览结构里艺术生态里如何思考自身的创作,这对我们自己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开幕式最后,三位策展人、部分参展艺术家、时代美术馆工作人员以及到场嘉宾合影。

青年是时代的永恒主题,北京时代美术馆近五年来一直以青年艺术家观察者和学术梳理者的身份持续关注着新一代艺术家的成长,从2014年开始,时代美术馆在每年的七月都会以“旋构塔”作为青年项目的启动仪式,与3家艺术机构、3位策展人以及青年艺术家们齐聚在一起,共同关注一代青年人的问题。希望借助美术馆的学术态度,依靠策展人、合作机构以及艺术家的关注与相互合作形成一个可循环的、可持续的青年生态机制。

今年的时代青年项目将延续去年的学术讨论模式,在展期中举办三场跨界学术沙龙,并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共同筹备“实验艺术·时代青年艺术基金”,在2015-2016年度中当,将跨界学术活动延续到全国重要艺术机构和艺术院校,建立持续对话和对青年艺术家创作生态的深入讨论。以推进青年艺术家和大众对时代艺术的思考。

展览作品

 “手心体”

近年来被宏大的形式感、玄而又玄的概念包裹得太久,我反倒更喜欢去慢慢品味那些小小的、安静的、需要耐心阅读的作品。在一个观念先行的时代,再次通过展览强调手的作用,强调绘画性、塑造感,来表述从手到心、从心到手的往复,强调绘画的快感。                                                                  ——吴洪亮

参展艺术家:

耿雪、金钕、金泽友那、Julia Weller、李曦、钱亮、宋琨、谭坦、王雷、王礼军、邬建安、烟囱、杨敏

▲邬建安 《72 只虎组成的猴脸》 纸本彩墨 828 x 828cm 2014年

▲邬建安 《72 只虎组成的猴脸》(局部)

▲李曦《中境-鳞龙涧》布上综合材料 373x225cm 2014年

▲王礼军《童话》 装置  尺寸可变 2015年

▲钱亮《把玩系列之美第奇》水晶 3x3x5.5cm 2013年

▲王雷  《  》,旧报纸搓线及编织技术,105x105cm,2010年

▲杨敏《我会为你买个冰箱 让四季如冬 综合材料装置 300x300x430x240cm 2015年

“聚合体”

我发现,青年艺术家中那种多元的、没有中心、无限蔓延的综合会聚的创作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这样的创作方式呈现的既不是整一化的统一体,也不是对立的分裂结构,而是某种强调“根际”关系的网状之物,从这类青年艺术家创作的倾向到其个体特征呈现的方式,我们似乎看到某种“块茎”思维的体现与延展。                           ——胡斌  

参展艺术家:

蔡远河、蔡泽滨、郭立军、何利校、胡诚、黄春风、黄立言、利国杰、刘茵、王梓璐、谢正莉、杨牧石、张文超

▲谢正莉《蝴蝶5》120x100cm 布面油画  2013年

▲张文超《围城游戏-失序的地带》尺寸可变(左,直径150cm;中,160x290cm;右185x160cm)布面油彩、动画投影 2014年

▲蔡泽滨《二氧化硫走上红地毯》 布面丙烯 木头 铁皮 地毯  80x80cm  2015年

▲何利校《100天的延续》 尺寸可变  文献、录像、物 2014-2015年

▲王梓璐《感官世界》系列45cmx60cmx6 布面油画 2015年

▲杨牧石 覆盖(整体)尺寸可变 综合材料 2014年

“多酶体”

有一群“给我一粒种子,我可以演化出一个宇宙”的艺术家,这类艺术家一直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他(她)们尽管人数庞大,作品细腻丰富,个人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但因为作品的丰富性,个人世界的奇异性,往往使观众不知如何去解释、去分析。我希望借助对“有机性”的强调,提示出这类艺术家的创作特点。   ——刘礼宾

参展艺术家:

代雪晴、李琳琳、李泉山、李洋画梦、罗月明、潘然、秦蓁、孙娇娜、谢堃、张蕾、张丽、赵苗苗、周春蕾

▲李洋画梦《十七岁时,我确实梦到了这一切》(局部) 布面油画、纸本水彩、纸本丙烯、纸本素描、纸本水墨、喷绘 1000×400cm 1993-2015年

▲孙娇娜《败》木板素描 尺寸不一 2015年

▲李琳琳《伊甸园系列之二》220x120x100cm 综合材料 2015年

▲张丽《吾栖之肤1》铁丝、模特 200x100cm 2014年

▲谢堃《自闻录》纸本、油性铅笔 40X40cmX10 2015年


▲潘然作品 绘制于旅途中

展览信息▲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2015年7月11日-8月9日

开幕时间:2015年7月11日 16:00

开幕沙龙:《谈青年艺术多面体》(吴洪亮、胡斌、刘礼宾)

沙龙时间:2015年7月11日 14:30

展览地点:北京时代美术馆35-37层 

主办方:北京时代美术馆

学术支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

策展人:吴洪亮、胡斌、刘礼宾

艺术总监:王艺

展览统筹:刘燕

合作机构:凯尚画廊(美国)、久久画廊(德国)、NUOART(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