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作为二十世纪伟大的艺术家之一的石鲁,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他在新旧文化交替时步入画坛。五六十年代,他是探索中国画新途径的最具创造性的代表之一;民族危亡之际,他是一位以美术为武器的青年战士;文革中他是最勇敢抗争的杰出艺术家。“塞北十载,十年硝烟,多金戈铁马,远风花月夜”这句话真实地概括了石鲁的艺术人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一时一处无不浸透着艺术的生命力,无一时一处不是艺术与抗争的过程。在历史造就英雄,硝烟与战火渲染的笔墨里增添了许多血红的色彩,短暂的一生中,孕育出无限浓烈的艺术生命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的生命是与艺术相交相融的,生命中失去的已不可挽回,但凝固于画面上的脚印却甄别了未来的方向……

艺术的独行客

1939 年1 月,石鲁孑然一身, 骑自行车越巴山, 穿秦岭, 由川入陕, 经八路军办事处至晋而赴延安,在根据地以美术这一独特的艺术作为斗争的大枪和人民大众一道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不懈的奋斗。如果说此前他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人抒发情志的艺术观,仍坚持为艺术而艺术的话,而在延安则逐渐变成为人民大众而艺术,从此革命圣地延安成为他绘画真正源头的开始,在那里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作石鲁—石涛,一位古人;鲁迅,一位现代人, 他们的艺术与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放肆与尖锐正好适合了他的内心状态:激情与革命。延安十年,作为革命青年和美术工作者的他主要从事革命美术的普及工作,在充满硝烟战火的年月里,他的那种永无休止的进取精神和坚持真理的勇气,显示出他在共同的事业里高度尊重个性的胆识和成熟的艺术个性。

革命时代的友谊

在这片广阔的黄土地上,无数青年投身革命工作,顽强的寻找集体与个人意识的统一。

新中国的水利、土木建筑专家曼丘与石鲁同年,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他们先后抵达延安,并以各自的专长投身革命工作,曼丘虽然是一位科学家,但他对于中国书画的鉴赏也有很深的造诣,因他喜欢人物画,石鲁故写本幅相赠,此画也见证了一段革命时代的友谊。

曼丘(1919-1992),原名帅士义,四川青神人。1936年-1937年在青神小学教学期间,积极参加中共领导的进步团体和战时学生社活动,参与了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12月,经中共地下组织介绍,历尽艰险到达延安,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到达延安后,先在陕西吴堡青训班学习,后转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即奔赴抗日前线,历任八路军总后勤部工程师、科长,晋察鲁豫军区军工部工程师、技师,兵工厂建筑委员会第一负责人、党支部书记等职。负责主持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区的水利、军工厂的基本建设设计和施工。

为生活传精神

石鲁早年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进入创作期以后,他的艺术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他以比较写实的通俗人物故事画宣传社会革命,如木刻版画《打倒封建》和彩墨画《长城内外》;第二阶段在六十年代,他一方面以叙事、抒情、象征手法结合的巨幅历史画《转战陕北》取得了突破,另一方面以《南泥湾途中》等一批新山水画成为“长安画派”最有影响力的画家;第三阶段在七十年代,经历了“文革”劫难之后,出现在他笔下的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意象的作品,也反映了他独特的个性特征,代表了他典型的笔墨语言,这些作品以花鸟大写意为主,人物画并不多见,此幅朱砂人物笔墨大胆,极富视觉张力,将“春为桃莺天,红年笑乐然”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可称石鲁晚期人物画的佳作。

Lot 830

石鲁(1919-1982) 桃妮

纸本立轴

展览:“石鲁回顾展”,香港中国文化促进中心与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联合主办,1987年12月,香港。

出版:

1.《石鲁作品集—人物卷》P126,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2.《石鲁回顾展》图44,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1987年。

3.《比利时尤伦斯夫妇藏中国书画选集》P118,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

4.《于无画处笔生花—石鲁的时代与艺术》P424,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

5.《近现代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作品集》P50,西安曲江美术馆,2009年。

备注:曼丘上款。

134.5×69.5 cm 约8.4平尺

此图虽有石鲁题词,但无纪年,以画风观之作于文化大革命之后。图中画一荷锄村女立于折枝桃花之后,夭桃盛开,灿烂已极,村女的笑容同样灿烂。

就艺术而论,此图显示出三大特点。一是花卉和人物结合,构图以传统花卉画的折枝法作主干,绘桃枝横斜,却又在折枝后面描绘半身村女。利用空白,大胆剪裁,以少胜多。二是写意与写实结合,折枝桃花采取传统的写意画法,只从总体上描绘其形态生韵,不过分于拘泥花叶细节的真实,而十分强调笔法的金石气和宁折不曲的个性。村女画法虽近于大笔头的写意,但造型观念是写实的,面部虽寥寥数笔,却不但形体准确,而且表现出天性的纯朴和笑容的发自内心。三是没骨与墨笔结合,全图只突出红与黑两种颜色,村女头发,锄头和题字用墨,折枝桃花用胭脂,村女面容、头绳和上衣用朱红。红墨对比,倍觉春意融融,阳光明媚。同时,红与黑又都不乏浓淡变化,尤其善于突出用笔的生辣和奇倔。正是以上三大特点,使此图具有了来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魅力。(薛永年)

—摘自《比利时尤伦斯夫妇藏中国书画选集》,第159页,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Lot831

何海霞(1908-1998) 秦岭新貌

纸本镜心 1976年作

出版:

1.《何海霞书画集》P71,中国陕西旅游出版社,1992年。

2.《中国名画家作品精选——何海霞作品》图7,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3.《中国书画范本丛书目录——何海霞现代山水画》P12,天津杨柳青画社,2001年。

4.《何海霞画集(上卷)》P88,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5.《何海霞写意山水作品集》P28,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年。

6.《何海霞全集I》P169,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

7.《何海霞作品选》P10,何海霞美术馆,2008年。

177.5×94.5 cm约15.1平尺

1956 年,经石鲁、赵望云的介绍何海霞正式加入了西安美术家协会(现陕西省美术家协会),正式入会是何海霞艺术道路的第二大重要转折。在此期间他和石鲁、赵望云等人深入生活,走遍三秦大地,大量写生创作,互相学习,研究探讨艺术。这一时期他还与美协会员一起赴华山、秦岭、宝成铁路、陕北等地深入生活,写生采风。何海霞以饱满热烈的笔触创作出了《西坡烟雨》《宝成铁路》《驯服黄河》《锦绣山谷图》等重要作品。这一时期的创作绘画决定了他的晚年变法的成功与否。写生中何海霞从赵望云那里学到了中国画的艺术积累和艺术创作,从石鲁先生那里学到了中国画浪漫夸张的艺术表现。艺术实践使何海霞开始逐渐认识到传统与生活的重要关系,这也促使他开始逐步的转型到生活创作的重要时期。

《秦岭新貌》成图于1976年,是年正值“十年浩劫”结束,祖国一片欣欣向荣,而何海霞的作品也在这一时期完成了一次飞跃。画中的山峦气象万千、高架的电网及贯穿山脉的火车,好不热闹,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此种将传统画法与时代之景有机融合并另造新意的画法,完美体现出何海霞注重写生与创新的艺术观念。何海霞山水功力深厚,以至贾平凹称其为“中国山水画最后一位大家”。何海霞用传统扎实的功力和新颖的生活感受相结合,画出秦岭新的表现手法,这在中国历代山水画的描绘中从来还没有人如此来表现秦岭的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以及时代特征,何海霞先生创造出的表现技法,无疑证明传统也是变化前进的,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事实。

Lot 854

黄胄(1925-1997) 群驴

纸本手卷 1980年作

备注:范曾题跋。

引首:32×110 cm 约3.2平尺

本幅:34×338 cm 约10.3平尺

Lot 855

黄胄(1925-1997) 群鸣

纸本镜心 1974年作

31×244 cm约6.8平尺

北京匡时2015春季拍卖会

预展:2015年6月3日-6月5日

拍卖:2015年6月6日-6月7日

地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北京匡时2015春拍日程

6月6日 星期六

A厅

09:30 近现代及当代书画专场

16:00 “良之斋”藏近现代书画专场

19:30 澄道——近现代绘画夜场

20:30 澄道——古代绘画夜场

21:00 畅怀——历代书法夜场

B厅

09:30 推陈出新——近现代及当代瓷专场

13:30 风华绝代——明清瓷器专场

14:30 斯文草堂——古董珍玩专场

15:30 全景:现当代艺术专场

6月7日 星期日

A厅

09:30 髯心翰墨——于右任书法专场

13:30 百年遗墨--二十世纪名家书法专场

16:00 “三盛堂”藏书画专场

17:30 古代书画专场

B厅

09:30 神工妙造——古董珍玩专场

13:00 作意——佛教艺术专场

14:00 可以清心——紫砂及茶道具专场

15:30 方寸乾坤——国石篆刻专场

16:30 集古范世——历代印谱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