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艺术 2022-10-24 20:06
美术教育需要一个轻松的氛围,以审美体验来真正触动人们。
2022年10月9日下午,第三季“慧画无限”学生艺术实践活动在位于浦东的上海图书馆东馆正式开启。此次活动以数字艺术为主要载体,旅法艺术家向振华将在校师生、普通市民一起进行艺术创作实践。此次活动作为上海市文教结合项目“上海国际艺术节校园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当代艺术的理念助力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和提升。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特约撰稿人于奇赫的评论报道。
慧画无限
开启上海美育工作新形态
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仍然充满着不确定性,各种思想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显得尤为必要。面对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艺术越过了语言与文字,架起了沟通世界与文明的桥梁。而要人们理解艺术,就要重视对于儿童、青少年的美育工作。
▲ 第三季“慧画无限”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主题海报 图片来源:欣稚锋艺术机构
美育不仅是一种情操教育的心灵教育,也是一种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素质教育。早在1917年,蔡元培先生就提出“美育救国”“美育代宗教”的观点,将美育提高到了一个改善国民素质的高度。近年来,社会对于美育的讨论越来越多,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对学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也强调了艺术教育在全面素质教育时代的重要性。
▲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图片来源:教育部机关服务中心(教育部机关服务局)网站
上海近年来十分重视社会美育工作,2022“慧画无限”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由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指导,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主办,欣稚锋艺术机构承办,上海图书馆、上海纽约大学协办。此次活动作为上海市文教结合项目“上海国际艺术节校园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上海图书馆2022年“阅读艺术节”的一环,是上海艺术教育工作迈向新阶段的标志之一。
▲ 2022“慧画无限”学生艺术实践活动开幕式 图片来源: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
▲ 参与此次开幕式的观众 图片来源: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徐强、阅读推广中心副主任夏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副总裁唐颖琪,欣稚锋艺术机构创始人汪斌,知名旅法艺术家向振华,MANA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创始人谢赞等领导、嘉宾出席,来自全市20多所大中小学的师生代表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徐强在开幕式上发言 图片来源: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
▲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唐颖琪在开幕式上发言 图片来源: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
创立于2018年的“慧画无限”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一直坚持为在校师生提供与艺术家相互交流、共同创作的体验和平台,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唐颖琪表示,此次活动是“慧画无限”的3.0版本,将继续邀请艺术家带领学生进行创作:“我们还会考虑将此次工作坊的作品在国内更多的空间展出,与前两届一样,让作品留在城市里营造美育氛围。我们还会积极地联系国外的空间,展现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艺术魅力。”
▲ 2018年“慧画无限”活动在徐汇中学 图片来源: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
▲ 2019年“慧画无限”活动在 M50创意园 图片来源: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
2018年“慧画无限”走入了全上海的20所大中小学、幼儿园,2019年“慧画无限”则在更为广阔的城市公共空间里——杨浦滨江、宝山智慧湾、普陀M50文创园区、徐家汇商圈,留下了艺术家和同学们、老师们的共同创作。无论年龄,无论身份,每一个位“慧画无限”的参与者都身体力行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为艺术家向振华颁发聘书 图片来源: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
▲ 2022“慧画无限”学生艺术实践活动开幕式嘉宾合影 图片来源: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
2022年第三季“慧画无限”回应了社会对美育提出的新需求,引入当地艺术资源培养中国下一代形成全球意识和视野,并能应对未来世界所提出的各种挑战。此次上海国际艺术节与上海图书馆的合作,也进一步推动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发挥为学校美育教学服务的功能,为学校提供了来自社会公共文化资源的美育课程。
科技赋能
艺术教育的未来生活实景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2011年以后出生的儿童生活在包括视频、图片等数字内容和手机、电脑等数字设备等各种数字媒介的环境中。根据《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已经开始使用互联网。那么,对于儿童和年轻人来说,如何理解人与数字媒介的关系,对虚拟世界的审美,与现实世界的有什么不同?社会又该为中国下一代树立怎样的艺术理念?
▲ 正在使用电子移动设备参观展览的儿童 图片来源:artprocessors.net
本期“慧画无限”活动邀请艺术家向振华,以“化像”为题,试图讨论在数字时代对艺术精神的探求,思考当下社会对交互性、包容性的渴求。出生于1984年的向振华,先后在世界知名巴黎戈布兰影像学院(Gobelin Ecole de l’Image)与法国艺术最高学府巴黎国立高等美院(ENSBA)学习时尚摄影与艺术创作。这位旅法青年艺术家在自己创作中力求图像语言突破技术的局限,表现更深层次的艺术内涵。
▲ 艺术家向振华在家中进行创作 摄影:刘星
“化像”很接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化境”与“出神入化”,这里的“化”具有化解,即大彻大悟的含义。在工作坊开始前,艺术家将使用3D技术制作50个“emoji”图形,之后将这些图形打散为若干个素材并集合成数据库。在工作坊开始后,艺术家首先会分享自己的创作理念,随后展示一个艺术作品的完整创作过程;之后艺术家将带领全体参与者拟定一个主题,然后他们通过在电脑中输入指令,生成一个新的“emoji”作品并打印出来。所以艺术家用AI艺术“化”解了图“像”,让孩子理解图像形成的过程,并且认识到任何图像都可以被一种技术或者认识拆解,之后会产生一种新的事物。
▲ 向振华此次创作中“化像”的观念还可以在他创作于2021年的影像作品中看到 图片来源:艺术家本人
美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基于个人的情感体验。艺术家在此次艺术活动中的作用,就是唤起参与者对于艺术的审美感受并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老师是一个神圣的工作,我只能算是一个行业从业者,来和小朋友分享我的创作过程,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当然,我也希望能够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一些新的东西。”向振华坦言。此次向振华在上海图书馆开设的工作坊,主要是向参与的学生与成年人展示AI交互技术如何与艺术家的创意相结合的。
▲ Toshx,绘画,丙烯、x光片,43x35cm,向振华,2022 图片来源:艺术家本人
▲ 微信emoji 图片来源:于奇赫
“我在聊天的时候,特别喜欢使用‘emoji’,这些小小的符号在一个规定的尺寸里能够准确地表达当时说话的心情,所以我就开始绘制自己‘笑’的表情。这个系列叫‘Toshx’,是我在十几岁的时候想成立的漫画社的名字。虽然漫画社没成立,但这个名字我一直用到现在。这次工作坊完成后的作品不是静止的图片,而是一种游离、漂浮的动态状态,如同宇宙里的星辰和微观世界的尘埃。作品在和观众互动的时候短暂回到完整的形态,之后它们又消散到空间里,变成庞大系统里的一个元素,这也就是在我之前作品里有讨论过关于‘像’和‘素’的问题。”向振华说道。
▲ Toshx系列,静帧,向振华,2022 图片来源:艺术家本人
向振华表示:“在我看来,艺术教育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它关乎到我们怎么去感知这个世界。人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之后一定会对‘美’有追求,但‘美’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在艺术发展的几千年里有一个脉络,我们可以从中去寻找答案,这也就是艺术教育的作用。这次的艺术创作,是我从多年来创作的‘人像’线索中抽离出来的。在经历了疫情这几年,我想在作品里放入一些比较轻松的东西,就像朋友们在大多数时候看到我的样子:轻松、有趣。”
在10月到11月期间,艺术家向振华将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多场工作坊。
形成美感
美育是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德国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而这也是“慧画无限”活动的理念,在生动活泼中体悟美的感觉。虽然这次活动看起来就是一个简单的艺术观念“输入-输出”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主要是引导学生领悟艺术创作的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并不是要求他们具体深入地掌握某项艺术创作的特定技术。
▲ 向振华向观众介绍自己的创作 图片来源: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
▲ 向振华向观众介绍Toshx系列创作 图片来源: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
“慧画无限”活动是为更多人提供一把进入艺术之门的钥匙,而不是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为艺术家。在本次活动的启动仪式上,来自逸夫职业技术学校、上海纽约大学的教师代表许彦杰、秦天,分享了他们参加往期“慧画无限”活动的感受,和对本季活动的期待。逸夫职业技术学校的师生参加了此前两季的“慧画无限”活动,在和艺术家的互动过程中,不拘泥于“作业”要求开展创作的方式,让同学们的创意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也为老师们的教学拓宽了更多思路。
▲ 逸夫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代表许彦杰在开幕式上发言 图片来源: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
▲ 上海纽约大学教师代表秦天在开幕式上发言 图片来源: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
如今在上海纽约大学互动艺术专业担任助理研究员的秦天,在大学学习期间曾经参加了艺术节艺术教育的另外一个品牌活动“学生观剧观展团”,丰富多彩的观摩和活动让她对艺术节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因此,当她得知能有机会让更多上纽大的同学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便欣然应允,为艺术家的工作坊和作品创作提供支持。
▲ 朱青生、冯华年《儿童艺术教育的分类和实验》图片来源:《中国美术报》《中国美术报》第140期、142期
由艺术家和学生团队共同创作完成的数字艺术作品,预计将于今年12月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正式展出,将面向社会公众的美育课程再次面向社会进行推广,营造一个美育的良好社会环境,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朱青生与吴作人基金会儿童美育分支基金项目主持人冯华年指出:“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必须看其两端:尖端科技和美育。……美育本身就是一种互动的社会活动。没有一个优美和谐的社会,没有一个整洁优雅的环境,任何一个在污浊和混乱中成长的儿童不可能滋生高尚和美好的气质和感觉。”
▲ 上海图书馆东馆 图片来源:上海图书馆
▲ 上海图书馆东馆 图片来源:于奇赫
在上图东馆艺术化的空间内,探索数字化的艺术生活方式,畅想元宇宙时代的多彩图景,成为虚拟世界的造物者,同时成就城市文化的大美育。 除此之外,主办方后续还将在各领域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下,让作品进入上海更多的公共空间,希望让这个充满创意和趣味的作品,与更多市民见面;并力争走向海外,向外传达当代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据悉,“慧画无限”工作坊将于即日起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启动招募,面向在校师生和市民读者开放。
(凤凰艺术 上海报道 撰文/于奇赫 编辑/胡倩仪 责编/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