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2021年夏秋和2022年开年,“刘小东:你的朋友”分别于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和上海的UCCA Edge展出,展览集中呈现艺术家于2020年疫情初期归国创作的“你的朋友”系列。

作为亲历了两场展览的观众,宁岱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开了对这两场展览的再思考。

大概我是较少人之一,对艺术家刘小东的个展《你的朋友》,既去欣赏过新开馆的上海尤伦斯,又回到北京重温精彩。

原本期盼上海的开幕,一帮老友相约去新艺术馆捧场现代并聚会,结果被疫情搅了。听说有些近十几年的作品精选是特为新馆展出,不会来北京,就赶了个闭馆前的专程。后来发现这个决定绝对英明。

上海这座城,弯曲的黄浦江加上同样不直的苏州河,让我这个习惯东西南北定方位的北京人,总搞不清能做参照坐标的市中心。小东干脆,告你个方法,把上海地图对角折,交叉点就是市中心。真真个艺术大家的视野,好像他总能高悬空中做俯瞰。可我是陷在地面上的,浦东浦西就已经弄得满处打转了,苏州河还跟着起哄岔出个北与南。

上海尤伦斯确实离小东的折叠交叉点不远。机场下来很方便。可观展没几分钟,我就被个沉稳磁性的中音搅动了,追过去,是位女士在为参观者解说,称“导览”。现在的语言词汇越来越精细,玩命起哄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后来才知道,女导览竟然就是展览的策展人方言,武汉人,法国留学工作归来。怪不得张口闭口“导览”,内容如声音般殷实。

382bed476c337ff583320fcd0e48a0b

▲艺术家刘小东(左)和UCCA策展人方言(右)在“刘小东:你的朋友”展览开幕现场导览,2022年1月14日。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跟方言聊天才知道,布展是整个策展中很讲究的一道工序。这次的展览有绘画、创作札记、手稿和纪录片,还有小东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创作,每张作品的位置,每个展厅中作品与作品间的对应关系,甚至隔断墙的边缘是弧形还是直角,都要深思熟虑。

我望着方言指向的隔墙弧形断面,生发出想象。它在小东表现故乡的《金城小子》展厅,与表现意大利华人的《唐人街》展厅之间。两个空间因了弧形,像是藕节般段段相连。唐人街的华人出国前就是金城小子。故乡的变迁,让他们找不到生活准星,迁徙远方,却又融不进新的环境,只能藕棒狭小隔层空间内,卑微努力地活着。

北京尤伦斯,得益于受教过方言,更多体会到布展的讲究,增加了艺术现场的乐趣。一排排创作札记用小镜框镶嵌布满正式观展的第一面墙,不光方便阅读观赏,还因为刚刚在这面墙上欣赏过纵横交错的艾迪沃霍尔,有种少时翻动连续画片的感觉,翻着看着,越来越快,不知不觉画中人动了起来,完成了打滚翻跟头挺立的连续动作。是我抬举了小东,还是方言?

524468b06387f9ea8004c1ea0dc41b4

▲ 展览现场,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接着的更精彩,是把纪录片导演杨波与展览同名的纪录片,放在人们进入绘画作品展厅的必经路径中,为刚刚看完创作札记,马上要进入绘画的人们,提前做了更深入的、影像视觉化的预导览。纪录片是如此生动,让人频频地泪中带笑笑中含泪,厚重了隐藏在绘画作品之外的主题,纪录片自己的主题,向死而生。我们该如何度过我们的生,迎接我们的死?让每个参观者带着这样的预设,去撞见之后一幅幅肖像。

cf5e9013baab2cb6d0ffef101d66e04

▲ 杨波,《你的朋友》海报,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d7c0262f995e9a3f24c38899219e42c

▲ 杨波,《你的朋友》,2021,16:9彩色双声道单频4K影像,99分钟。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一般画展上的每幅作品,绘画和标题或者注释文字,对我来说同样重要。不像小东,喜欢恨铁不成钢的调侃,“你们这些搞文字的人……”咧嘴龇牙像是恨你不懂夜的黑。我说,你们这些搞画面的人,不知道画面在头脑中是有声音的吗?

声音是什么?

语言,……文字呀。

大概小东自己都不意识,他的绘画作品有个特点,自带声音。这声音,会让观赏者立足画前静等,源自人物本身,源自人物所处之环境。当然,它肯定是我们的幻听,却不似精神分裂症的幻听,是画面刺激感官,调动联想所产生的共鸣。

第一次看小东作品有对声音的联想,还是他大学时期的一幅人物肖像创作《打哈欠》。一裸身丑男,牟足劲呛绷着脖。岂止是打个哈欠,简直是五脏六腑都要喷吼出来。那时小帅张元和我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常去美院,找小东喻红吕樾玩,有时还有王浩韦蓉刘丽萍。聚会热闹中,小东小帅张元,喜欢反复模仿画中人的动作,更像是嘶吼。张元赞不绝口人物蕴藉的爆发力。那丑男动态真实可感,却让我有种观看时无处发泄的郁闷。感觉小东喷不出、吼不动那般嘶哑竭力的哈欠,小帅张元更没有,找不到声源做对应。

c385350f7dc1a936005d4da7ebd1f32

▲ 刘小东,《打哈欠的男人体》,布面油画,180cm×130cm,1987

后来的《违章》,就能很轻松地觉察到声音的存在了。每个经历过那个巨变年代的人都会有同感。一卡车刚干完苦力活、裸露上身的农民工,来到大城市,有挣钱机会,收工后还有卡车代步,没有疲惫只有兴奋和新奇。卡车发动机和着路边生机勃发的嘈杂声。当然,还有赶不及弥漫上来的尾气和扬尘……

6e20e2d8e93820d833391eff981bfd3

▲ 刘小东,《 违章》,180cm×230cm,1996

这次展览作品中的声音,更加生动了画面。小帅身后露台窗口外,树丛中火车沉重的哐当哐当喘息声,配合着面前火盆中,木柴被烧焚挣扎的噼啪声,营造出郁闷哀伤的氛围;阿城家院中,叶子随风的声音,绿色轻缓微动,黄瑟静静飘落,提醒着秋寒的降临。

《旭子在家》见过好多次,画册和网上,都不是如此这般的面对面。在展馆欣赏绘画原作的魅力,不仅仅是你能凑近了细看它的笔触、油彩薄厚和层次,还有作品的尺幅,周围的环境,都让你冷静下来,要上下左右转动眼球以至脖颈,甚或还要迈开双腿,远近调整距离位置,是一种肢体运动伴随的视觉冲击。

旭子家中,明明已经有了家电电气化之后的电饭锅、饮水机,可因为旭子的表情、年龄和动态,家中的杂乱,声音格外丰富。他是在等待什么?内心有压抑和无奈。母亲或妻子厨房的饭菜锅碗?或是尽管有了饮水机,家中老人依旧舍不得丢弃掉的那种真空玻璃胆暖水瓶,竹编或铁皮的外壳,因为瓶盖没塞正,发出滋滋声响,搅乱着旭子本就不平的心绪。是否该怀念暖水瓶时代?

99debd06e287d5ec323e797d286549f

▲ 刘小东,《 旭子在家》,图源:宁岱

记起曾在一个这样杂乱的环境中,那种暖瓶倒了,烫伤过我四岁女儿嫩嫩的脚面。正好我买烤鸭进来,见到时她竟兴奋地冲我举起伤脚,妈妈烤鸭在这!烤丫!

观赏小东的作品,因为是同时代人,能唤起更多相同岁月的情愫。

小东近年来喜欢在作品画面中

部分留白,仅做勾线。

不明白为什么。问他不会不回答,会应付。说最后再画,或者累了、烦了。我就像他说过的他的学生时代,得意提出个问题,老师很不屑,即便回答也是避重就轻,掩饰着对他学识粗浅的怜悯或可怜。当然仅是可怜,达不到悲悯。

小东创作很真诚。所见所想必须落于笔下。可能有些不便直白表达,又可能是内心冥冥之中的感觉,不知如何表达。这是我以我心做出的揣测,小东绝对不会“不知”,只会用最恰当的方式完整他的构思,不违心,诚实着创作的真诚。

小东绘画中的留白勾线,表现力不逊于浓墨重彩。

在《唐人街4》中,场景是华人服装厂车间里。画面中有两部分,前景和后景。前景是一组八人在打麻将或做围观。他们的目光或低垂躲避或徘徊在这个窄小圈子里的他人脸上。这是他们在意大利唐人街的全部天地人和,挣钱劳作娱乐休闲,大概还共同居住于车间附近的某地下半地下,或将就在搭建于荒地的铁皮棚子里。就像藕段内,层层隔档狭窄着空间。

dfc532308855ade36b934dd0b0c400e

▲ 刘小东,《唐人街4》,2016,布面油画,220×300cm,由侨福集团提供

这样的厂房和厂房内人的状态,在江浙一带的家族私营能看到,可因为题目是《唐人街》,规定了我们更多内涵的感知和联想。对比前景中人物有服饰有面孔有休闲,后面的勾线留白便让我们躲避不掉目光。同样的华人,没有色彩没有面孔,只有计件工作。他们有朋友亲人在身边吗?他们有休息娱乐的时间吗?挣够了还清了高昂的偷渡费用吗?他们是不是憋屈在这里,昼夜不停地劳作,是为熬到意大利四年一次的大赦,盼着获得正式身份,光明正大地走出厂房,见识天堂般美丽的意大利风光呢?或者那天果真到来,他们仅仅是穿上色彩描眉涂脸,累了车间小圈中打打麻将,依旧是努力劳作,挣钱支付更多家眷挤进来藕段天堂。

不同层面的人处境不同,能休闲麻将的人中有家庭,有情侣,有调情,有孤身,劳作的人有披衣不露脸的,有完整或半截人影的。迁徙欧洲、意大利,在世界环境下,华人已经是个小群体了,可在这小群体的圈圈中,依旧等级九六三。

还有两幅人物肖像有勾线留白,

《大元子》和《喻红和红孩儿》,都在脚上。

张元是小东多年的朋友,还有小帅。三人有共同点,都是为求学只身来北京。小东和张元毕业后因为爱情和工作定居了北京。俩人喜欢聚会朋友,热闹不停嘴,动作幽默不协调,用自己娱乐他人。张元摄影作业拍摄过小东画喻红,小东绘画过张元的电影人物,甚至担任过电影美术师。这次展览叫“你的朋友”,是因为灵通几乎所有朋友与他人关系的张元,喜欢聊天向对方提及某人前,只要对方偶遇过那人,都会被挂上前缀“你的朋友”。当然不光我经常会被张元这样的说法弄得一愣,小东听张元说,头天晚上喝大酒不能准时起床配合小东做模特,陪酒人是你小东的朋友时,也楞了片刻。像是有人意欲给他的创作拆台。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小东称呼张元为大元子。称呼没问题,确实对应。可我总觉得,称呼不能改变某些的渐行渐远。

小东原来喜欢喝白酒,尤其二锅头,跟张元对饮,后来适可而止,可张元却越喝越凶。小东不会劝阻张元,却会借他人别事做敲打。内心真实的想法,我没听小东说过。他不会说有损朋友的话。可是画布上他做不到虚伪隐瞒眼中揉沙。

已经有了岁月痕迹的男人,还整天泡在酒中,像是少掉一只能紧紧抓踩大地的脚,如何能在世间沉稳的鼎立双足。

fa0834e57d9faf4ca04c1426923b3c8

▲ 刘小东,《大元子》,2020,布面油画,150x140cm,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喻红和红孩儿》,是小东疫情滞留纽约时的创作。画面中,妻子喻红贴着女儿后背,两人一起拥挤侧卧在一张窄窄的木头沙发长椅上。我忍不住问,为什么没画喻红的脚?小东随便一句,不想画了。为什么没背景?做个试验。我没怼他。哪有不想画和做试验呀,肖像的背景一直是被你拿来出彩和炫技的。

整个展览中,只有这幅作品没有背景。依托人物的就是那张再容不下其它的窄木沙发椅。是小东有意舍弃掉背景,不额外渲染,更不用陪衬,只专注于眼前这两个生命。她们是小东当下生命里最重要的两个人,小东生命的全部。

画面非常干净。不是干净,是人物色彩映衬出的,全球疫情前景未卜恐慌下的寒怯阴冷。面对生命重中之重,小东内心深处没有浪漫到只愿做只温顺的小羊,跟在她俩身旁。他是托住她俩的那张木沙发,立木千斤。

女儿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已经长大成人。喻红的眼神漂移,遥向远方,那是她曾经为自己设定的人生梦想,可身体却紧紧地拥着唯一的骨肉。

916092d21b60b228b30fee3cbc8df69

▲ 刘小东,《喻红和红孩儿》,2020,布面油画,152 × 213 cm,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女人,成为母亲,她的身和心永远被孩子牵扯,要脚干嘛?!

小东绘画人物肖像有个特别突出的特点,不管朋友还是随处寻见的模特,不论相识时间长短,力求画出对方的魂,用规整点的说法就是精神层面。当你认识、熟悉肖像对象时,能从小东的作品中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对画中人缺少的察觉。

听说小东这次展览要画朋友,没觉得意外,只是对他仅选了阿城、张元、王小帅三个朋友,虽然我都熟知,还是稍感突兀。感觉小东的生活一直是在大合唱,一开始总跑调,让人挑剔,找准音又一跃成领唱,让人妒忌。画朋友画聚会,到少之又少的三人,如何平衡筛选之艰难。

三个朋友与小东相识友谊都超过三十年,还有过工作上的合作和相互帮助。从札记到绘画再到纪录片,小东用他一贯看似游刃有余的“圆滑”,周旋于朋友与创作之间,尽可能肖像又不伤害肖像对象。真实绘画眼睛所见,内心所感。三十年的交往,让他有足够的积淀。

阿城

小东说,阿城是他精神上的引领者。少年时我受教过阿城的父亲,慈眉善目的钟惦棐先生,成年后听过阿城的电影课,寒言冷语犀利世间。父子两代都学识宽厚且智慧甚远。

非常好奇小东会如何肖像阿城。依旧如他每次肖像人物那样,画完第一步勾轮廓,做出欣赏的表情,有点不好意思却情不自禁地赞美,太像了。以此逼迫肖像对方认同?

4fbbb990ec75e761f1cb83b5116c213

▲ 刘小东画阿城,2020年10月7日。图片由施谦提供,图源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阿城清瘦如惊叹号般的体型,倒立的。身体几乎都快支撑不住那满塞智慧的硕大脑袋,可还依旧尽可能地抻长,那怕是干枯掉,铮铮佼佼,俯瞰人间芸芸众生。

05d82bfc5c78130b9ee902fd2b755a6

▲ 刘小东,《阿城》,2020,布面油画,270 × 230 cm,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身后,他播种的小院已满载浓绿,却依旧要挺直双腿,无惧迎面的秋尽冬寒。

小帅

小帅与小东是美院附中同学,是小东认识最久的朋友。心怀忧虑愤懑恐惧之人。大学时年轻才俊学院风景,随后爱情随事业都高开低走。

很多年没见面小帅,前年泰国偶遇,感觉活得算计不真实,言行举止频频让我惊诧。后来发现,他是用表演生活的欢快幸福奢华酒肉,来掩饰内心的抑郁和对未来的绝望。直到回国后一次,他激昂论道别国政治,才仿佛又见他大学时的真性情。

尽管露天阳光,墙外绿色于他何干,只感受到墙内灼热熏烤,深深绝望于椅中,悲剧内心与虚幻人生。

0043bfe572252ee3d703c74b2179491

▲ 刘小东,《小帅》,2021,布面油画,260 × 220 cm,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小东说,本来想把你画得快乐一点,却突然发现你咋那么忧伤。

小帅在世间大概只有面对小东,才能真正敞开心扉:人生真的是一个苦难接着一个苦难。冒出的那一点点快乐都是浮皮。沉在生活底下的全是烦事。这就是人生基本的格局。

大元子

所有人都说,小东这组人物肖像中,《大元子》这张画得最好。因为在这张作品中,小东以多年老友的赤诚,对张元表达出缠绕不清、撕扯不断的情感、失望与期待。

曾经多少日子相互陪伴,无数夜晚倾心长谈,共同的快乐,一样的伤感,不论多远距离多大分歧,只要相聚就即刻粘合,欢声笑语把酒言欢……

可小东就是小东,不背叛朋友,不虚伪自己。他记得那背景墙面曾经的洁白,要绘出年久色褪纹裂却依稀可见的底色。他希望老友收回被酒精浸泡的脚,不要踏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双眼依旧灵动,内心尚有火焰,拳头意欲握紧,囚困不肯言败。肖像朋友更为点醒未来。

小东以挚友之心为小帅和张元鸣钟。

我们的生活总有缺失不能圆满。阿城的身体,小帅的精神,张元的意志。精神和意志充足的人亏欠的是身体,疲惫支撑职场的佼佼者缺少精神,浑浑噩噩酒精度日是意志丧失。

在《宁岱同学亲自笑了》中,当我们,一群曾经年轻的老友,一起迈向人生岁月新阶段时,小东保持着他一贯的警觉警惕和思考,小帅沉浸于越来越成为常态的哀伤哀怨中,乌迪维持着一贯无情绪的松弛,张元口吐莲花,喻红索性背过身去,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发自内心的笑容,而我,笑得如此谄媚和违心。两个年轻人,或谨小慎微的窥视,或心无芥蒂的轻松,这是我们这代迈向老年的人生境遇,现实社会后继来人的真实现状吗?

479cb6d6a01bacf9a5d267782bb2f38

▲ 刘小东,《宁岱同学亲自笑了》,2021,布面油画,250 × 300 cm。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躯体终将老去,

如何保持心灵上的纯洁,保持少年青春?

最后是小东长久的肖像主题,

妻子母亲,至亲家人。

喻红

认识喻红,是小东的介绍。之前,她已被小东极尽渲染,才貌双全,18岁《大卫》一举成名,大二《自画像》美院收藏。喻红说小东只三个字,像梵高。

当年小东进京报考美院附中时,旅途食宿窘困低血糖,晕倒在考场上。可招考老师却从那张未完成的考卷上,洞见才华,打报告特批录取了他。小东的运气,托福学校和老师的敬业。纯学校,真老师,鲜少再现。

小东说自己会武术,少小跟大哥学的,我不相信。张元说千真万确,因为小帅的亲眼所见。后来一次逛王府井大街,远远看到有人飞起落地同时脚踹双男。起哄不嫌事多,我马上跑过去,武打高人竟是小东。小东喘着粗气说:仨,调戏喻红。我扭头寻找,喻红正站在围观众人中,隔山观火般淡定悠然。信了小东有武功。

相识相爱四十年,威武小东一直在肖像喻红。成熟后就一直固定发型的喻红,在朋友们眼中,容颜几乎经久不变。只在这次小东笔下,才突然有了岁月的痕迹。为什么要让她拿着修剪花草树木的剪刀?纤细的手指不亚于刀锋锐利,身后是被淘汰的电脑,墙头悬着监视器,眼前是早春的玉兰树,玉兰花含苞待放,还有我们看不见的“艺术刘”。呵呵,修理什么?修理谁?一生心甘情愿。

76b9b21c66bd33bccb8ee0ed4767803

▲ 刘小东,《喻红》,2021,布面油画,260 × 220 cm,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是小东善用真实场景及实物吗?

黑袍红墙,肖像喻红,却抒情自己到达新高境界。

从绘画人物的灵魂来说,

《老妈》堪称杰作。

那是小东母亲的肖像。

虽然很早就听小东说过他母亲很苦,卖冰棍捡垃圾,年幼丧母独自拉扯三个弟弟,婚后又辛苦养育四个孩子。见过面,却是在小东工作后北京的家,不如这次纪录片的影像生活生动。

肖像时,小东不断草稿,苦恼画不出作为母亲应有的那种“柔软亲和”。妈妈的一生太苦了。

对妈妈厚重的情感,没让小东在创作中掺进丝毫虚伪和虚荣,却依旧完成了对母亲慈爱的真实再现。

画面中,母亲坐在丰收的农产品中,身后地里还有生长旺盛郁郁葱葱的蔬菜、已经成熟的农作物,耳边回响的是记录片中,母亲把从地里捡来的大半簸箕花生倒向晾台的噼噼啪啪声,以及底气十足的 “我们自己吃”。

中国母亲,数不尽的艰难困苦中操劳一生的中国母亲,无怨脸上挂满岁月艰辛的沟壑,无边慈爱于内心。无论生活如何磨难残酷、何种逆境伤痛,都能承受,都咬牙承受。为自己的孩子捧出丰裕的食物,养育他们长成,是她们唯一的心愿,是她们最纯厚的柔软亲和与质朴。

小院外的荒凉贫瘠,更衬出小院内的物产充实,母亲脸上的光彩,是骄傲,是心满意足。

510f77fe3bfb84a6ee27f2edf1d77fb

▲ 刘小东,《老妈》,2020,布面油画,150 × 140 cm,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小东爱说努力地活着,英雄般努力地活着,应该就源自母亲的一生。

我第一次见到小东是在荧幕上,导演系的学生作业中。上学时我喜欢蹭听导演系郑洞天老师讲课。当时的学院和老师都不缺钱,课堂门敞开着,欢迎随便蹭听。现在,非本专业学生串教室听课绝无可能,会被当众轰出去。每堂课都有明码标价,学院和老师都齁巴巴的穷。

那次是小帅的短片,故事是个案件,扮演罪犯的演员太棒了。黑暗中,干巴瘦的身体因为紧张僵硬着,神经质的眼珠子像要瞪出来一样。我问小帅,你演员哪儿找的?小帅说是他美院附中的同学。

见到小东本人有点失落,戴眼镜,文气许多,大学里常态的苦学虫,完全不见了罪犯那种极端相貌,最多有点像毕加索。可是马上,小东的幽默诙谐就赢得了大家的欢喜。那是我第一次见识东北人,新奇北京人听东北话竟无障碍,只是“人”“银”不分。后来小东可以说清“人”了,还会有意识地把口音再往之前的“银”靠一靠,逗乐大家。

现在细想有点伤感,一个17岁家里的老疙瘩,孤身一人远离故土,闯荡完全陌生的地方,欢愉他人,是要极力被接纳。

那时小东喜欢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很随意很玩笑。交往一段时间后才明白,他来北京上学时,父母还没完全从意外失去大儿子的伤痛中走出来,从小体弱粘人的小儿子又要独自远行,担心不舍让位于儿子的前程,只能千叮咛万嘱咐,今后父母远了,够不到你,帮不上了,靠朋友吧。

小东成了迁徙人。或许幼时从母亲身上获得过足够的滋养,助他有勇气走远。可他还是有了迁徙人的性格,除却万般无奈,不愿失去任何一个朋友。迁徙的经历和不易,使小东保持着一种最原始的情感,不忘自己出处,深怀悲悯情怀。

12019f983df4a0e61f66091b51a8e2a

▲ 刘小东,《厨房里的自画像 ( 黑墨水 )》,2021,纸上墨水,31 × 31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有人说,热爱视觉艺术的人,是老天赏饭吃,让他们对造型和色彩敏感。不如说,他们都是热爱生活,重感情,敏感又善于观察生活的人,希望把亲人朋友和经历的事情绘制出来,留在记忆中。

小东总能先一步感受生活和社会的变化,捕捉到他的画布上。从画同学朋友,画北京的外来人,到画故乡,画三峡移民,再到走向世界画欧洲难民、美国的墨西哥墙……

小东在确定创作题材上不投机,画兴致所在。他的头上永远长着两个触角,一个向内,审视自己的情感,一个向外,关注社会激荡。把对自我的评判和对社会时代的忧患,结合起来,渗透在创作中。用上海星美术馆创始人何炬星先生精炼的评价,一个词,“干预”。时代和人生经历给了小东干预的机会,他也接住了这个机会。

《你的城之三》,我们看不见艰难地扛着床垫过天桥人的脸,他的脸和双眼同样看不清路只能靠摸索。写着福字的大花席梦思床垫给人美好梦想,却不知哪里能安放?《本来事情会更糟》,移民们聚集在火车站门口,每个人的脸上没有太多显露的表情,只是麻木地等待、无奈或郁闷,他们无路可走无处安身到处被拒绝,他们是在郁积就要爆发的愤怒。

805df3656573470dc3644e2b57a307d

▲ 刘小东,《你的城之三》,2018,布面油画,220 × 260 cm,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147fc59d29c3f87b1e79fda20fa64c4

▲ 刘小东,《本来事情会更糟》,2017,布面油画,250x475cm,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这时,我才突然明白了小东早年的《打哈欠》,那声嘶力竭,要喷出五脏六腑的吼,就源自小东自己,源自对人世间的生而不平。

自古至今,人类社会的发展,多有迁徙的痕迹,或个人或团体或族群。迁徙不仅是为追求财富和安逸,还有为躲避战争、躲避灾难,躲避环境,躲避某种制约、宗教或意识形态,或就仅仅是躲避被控制。荒凉地区向丰沃地域,兵荒马乱向平和安详,还有未来整个人类向月球、向火星。不是人挪活树挪死这般简单的老话,它关乎民族、人类的兴亡。是人类永久的主题。

小东是用绘画,直接表达属于他感情范围内,切身痛彻的直觉体验。找到这样永久的绘画主题,说小东幸运,不如说他在创作上具备了真诚不自我欺骗的睿智。

在艺术馆撞见小东时,他正对着自己过往的作品,像个迷妹敬仰大师作品一样,频频拍摄精彩局部,兴致起来还会细说两句如何好,创作时的想法,技巧上的尝试和努力,露出嫉妒羡慕恨的表情。类似表情我曾在艺术家张恩利脸上看到过。那是他第一次30年回望展布展,看到自己早期作品时。恩利很是有些不好意思,可却忍不住小声嘀咕,“画得怎么那么好呢”。

从事创作的人大概都这样,走过了,回望早前值得骄傲的作品,内心得意的同时,更多是一份惶恐,不知还会不会再有这样的幸运,能让自己把所有体验过的人间境遇和情感,在那样时刻用那样一笔驻留在永恒的作品中。

创作上的这份惶恐焦虑,追逐着所有艺术创作者。岂止仅小东独自在精神上依旧懵懂如小儿少年。

非常具有娱乐性,可思考起来时常刷新我们对他认知的李诞,说过这么一段话:夜里三点睡不着时发个朋友圈,点赞的人比你想象的多很多,你以为三点钟只有你一个人在哭啊。焦虑是一种进化的必然,不焦虑的人基本已经被淘汰的差不多了。

感觉李诞是个超强的心理师。焦虑是干事情有理想人的基本形态。越年少理想越丰富,况且小东还惦念着整个地球人类或许还要加上日后向宇宙的迁徙呢。

上海的展览,进门第一幅作品是小东的自画像。十年前,脸上贴着纱布,小幅,墙后展厅墙突出的位置,是大出自画像十几倍的,小东在故乡金城的儿时伙伴旭子的肖像。小东时时提醒自己:金城小子。

99afbee12922150d5d13b4ce453d310

▲ 刘小东,《自画像》,2010,布面油画,38×33cm,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d194a95beb8654d1e7c3be2f6d10ccc

▲ “刘小东:你的朋友”展览现场,UCCA Edge,2021

北京的展厅里,《黑土坑的自画像》,祖坟边,荒枯凄雪,小东似乎要挣脱冷峭寒冻,匍匐着,赤条条,蓄势起跑。

23f06e12f7f893781b21ddf965d9180

▲ 刘小东,《黑土坑自画像》,2020,布面油画,244 × 183 cm,图片由艺术家工作室提供。

小东,再出发,永远少年。

宁岱 20220308于三里屯

关于作者

刘小东1963年出生于辽宁金城镇,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他于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并在该校任教至今。刘小东曾在众多机构举办过个展,其中包括:达拉斯当代艺术博物馆(美国,2020)、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丹麦,2019)、德国NRW论坛与杜塞尔多夫美术馆(德国,2018)、萨斯特罗奇宫美术馆(弗罗伦萨,2016)、今日美术馆(北京,2013)、格拉兹美术馆(奥地利,2012)、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0)等。他的作品曾在海内外重要艺术机构展出,其中包括:萨默特宫(伦敦,2020)、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2017)、路易威登基金会(法国,2016)、龙美术馆(上海,2014)、民生美术馆(上海,201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10)、旧金山现代美术馆(美国,2008)、蓬皮杜中心(法国,2003)等。此外,刘小东曾参加第10届光州双年展(2014)、第15届悉尼双年展(2006)、第47届与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1997、2003)、第10届哈瓦那双年展(2009)、希尼双年展(2006)和第3届上海双年展(2000)等国际双年展。

关于作者

宁岱,台湾金马最佳改编剧本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编剧 奖、武汉大学生电影节最受大学生欢迎编剧奖。

主要作品:电影剧本《找乐》《过年回家》《儿子》《看上去很美》《警察日记》《我爱北京》《蝶变人生》,原创电影故事梗概《东宫西宫》,小说《托管班》《偶然事件》《冬日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