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投资收藏 >杂项

观复博物馆 2022-03-07 08:50

宋定窑白瓷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一看就是出身好得不行。在邢窑的创业下,定窑坐享其成,让其白重新演绎。定之白与邢之白的区别不是技术上的革命,而是思想的飞跃。

从唐三彩的华丽中背向绝出,“类银类雪”的邢窑白瓷获得了与“类玉类冰”的越窑青瓷势成“南青北白”的地位,这是我国瓷史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邢窑白瓷名声在外,定窑自然能心安理得肆意发展。

定窑位处曲阳县,宋代曲阳县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是五大名窑中唯一主烧白瓷的窑口,一定程度上来讲,其器可以代表当时陶瓷烧造的至高水平。

1

▲五代 定窑白釉“官“字款刻花莲瓣纹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北宋定窑使用了当时更加先进的陶瓷烧造法——覆烧法外,从定窑瓷器本身的特质上来说,也可从其色、其纹上,看出其由理念至工艺的飞跃:

先看其色:正如马爷所说,定窑有一种心安理得的姿态,不像邢窑那样“使尽浑身解数,唯恐器具不白”,而是轻松上阵,白的别有质感。

五代至北宋的偏青白、北宋中期以后的牙白色,这与烧造时的气氛有关:宋代定窑普遍以煤为烧造燃料,煤的火焰较低,使得外部空气能够有效进入窑室,与烧制坯体有效反应,因而使窑室内部处于氧化气氛。氧化气氛烧制的白瓷,往往呈现温润光泽且白中泛黄的特征,显出更加自然文雅的气息。

2

▲北宋 定窑白釉刻花里蟠螭外莲瓣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再观其纹:定窑白瓷的装饰形式主要分为刻花、划花、印花三种,纹饰生动活泼,刀法犀利传神。

后世《饮流斋说瓷》有如下记述,可证其技高:“其质极薄,其体极轻,有光素、凸花、划花、印花、暗花诸种,大抵有花纹者多,无花纹者少”。可以说,定窑算是五大名窑中唯一一个以纹饰艺术设计见长者。

定窑器之纹饰以花卉题材最为常见,有莲花、菊花、萱草、牡丹、梅花、石榴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动物纹,如鸳鸯、鹭鸶、鸟雀等禽鸟类,麒麟、龙凤、狮子等瑞兽类,以及游鱼水藻类等。

这些花纹的统一之处在于:不论是刻划花,还是模印花,均能通过细润明净的白釉显得协调统一。而纹饰的表达内敛生动,亦可使整器的气质显得清淡雅致。

骨子里,定器的姿态是雅而贵的,这是一种非常高阶的贵气。

这种贵气还表现在一种特殊的修饰和工艺上——镶口,即在器口沿处圈镶金口、银口、铜口,坊间惯有定窑以镶金银来弥补覆烧工艺涩口的不足之说,这或许是一个误会——正如马爷在书中所说:

以高成本弥补低成本的商品古今未有,岂会就在定窑上独现呢?理论上讲,覆烧仅为了提高和产量,提高产量降低质量的事只能在抵挡商品中流行,而早期定窑作为皇家用瓷时,绝不可能计较这样一个差距不大的成本损失,去冒皇帝不悦的风险。

宋代工部文思院设“棱作”,内廷后苑造作也同样设有“棱作”,棱作只负责定器及其他器皿的镶口,足可见“镶口”为当时的一种瓷器修饰的风尚。

这样的姿态,也反应了定窑作为官窑的特征,所谓静美之间奢华从容而现,正是定窑气质的写照。

3

▲金 定窑白釉刻乾隆御制诗碗 故宫博物院藏

你发现没有:即便用当代的审美来看,定窑器也有着别样的永恒美感——不用力的温润白、浅浅的划刻印花,全然抵住了时光流徙的匆匆潮流,显出从容的久长感,令人不得不动容。

(原标题:五大名窑之定窑:“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一看就是出身好得不行”。文字、图片来源观复博物馆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