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评论

1

美术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既是一种有形的物理存在,也是内容生产、审美观看、展示交流和艺术教育的发生场所,形构了一个城市的精神空间、历史空间和美学空间。现代城市中的美术馆更是城市文化生产和形成机制之下的公共文化设施,美术馆建筑可以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美术馆自身也以空间为原点,通过展览、公共教育活动成为连接城市、公众、审美、教育的“多维空间”,展示着城市的精神气质和核心价值。

从公众审美和艺术教育的角度,美术馆与城市社区紧密相连,是公众审美和美育的重要发生场所。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为例,在2019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全年举办展览20场,开展公共教育活动297次,年参观人数达到81万。多个展览引发观展热潮,成为观众打卡和网络传播的热点。从专业学术角度,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展览主要是围绕教学以及艺术领域的前沿和趋势展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是从公众的角度,这些专业学术的展览也并没有和公众产生距离,公众通过美术馆现代多样的展陈和互动获取直接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愉悦,也在审美过程中获取知识、激发思考。

而将这种展览热度放置于城市文化之中,与北京其他美术馆、艺术博物馆并置,就可以看出这座城市所具有的对于传统文脉的传承与热爱,对于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开放和自信,以及对于创新的热情和活力。我们也很容易观察到,在国内的其他城市,美术馆与城市形象之间的关联也正在建立,比如上海的美术馆所体现出的国际化和时尚感,比如香港新开馆的“M+”通过建筑和展览所呈现的这种在地性,都是一种城市文化的象征,是城市品牌的传达路径。

其次,美术馆是城市智识创新的驱动力。我们都知道智识是通过经验和教育获得信息和信息集合,而智识是以人们判断事物和解决矛盾的逻辑能力与思考判断为特征,它是人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水平。美术馆最主要的使命是塑造文化艺术价值,其在当代通过与其他领域学科之间的协作和衔接,不断想象、构思、形成、考验和质疑一个新的世界。当代艺术创作和传播的很多新趋势,如跨学科、多媒介、数字化等为美术馆主动支持艺术发展提供了很多新的机会。这种“主动性”构成对艺术、文化、社会的引导力。

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曾经说过:“人类的智识影响人类历史的进程。”这句话也可以说成“城市的智识影响城市历史的进程”。以美术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形态以艺术思考当下、启示未来,创造现代城市文明的新形态。美术馆通过展览、公共艺术项目、公教活动等持续为公众提供平等对话、思想交互、情感交流的平台,培养公众审美意识,引发公众的自我思考,从而形成一种推动社会共识的力量,促进着城市创新创造,建构着城市智识,成为城市文明推动力的来源。

从产业经济的角度,美术馆具备直接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直接转化力,一方面,围绕美术馆开展的经济活动能够带动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另一方面,从更大范围的城市经济的角度,美术馆作为直接的旅游目的地和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已经得以验证。如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MoMA等艺术博物馆早已成为城市旅游的必去之地。1997年,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以一己之力带来的城市旅游刺激了餐饮、住宿、购物及交通运输业的振兴,使本来趋于没落萧条的工业城市一跃成为国际观光的明星城市。

可以说,美术馆首先是个平台,它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不断往前涌动着的状态。美术馆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推动价值,推动一种具有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的话语,同时,建立在这些价值之上的潜在价值也同等重要,甚至在更广泛的层面发生放大作用。

12月7日,就在这个月初,北京市委宣传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北京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通过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对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予以扶持,引导和鼓励各类公益基金支持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2020年底,上海也出台了《上海市美术馆保障与促进办法(暂名)》草案和立法调研报告,列入2021年立法预备项目。

在世界城市的竞争中,基于文化的优势也正在成为最根本、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核心竞争力,艺术重心城市正以其独特的创新能量吸引着优质的资源和人才。在城市文化和城市品牌的建设中,一个城市的美术馆的数量、质量直接反映了其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美术馆对于城市品牌的连接与社会参与,一方面是其空间属性的社会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美术馆的社会文化责任使然。

美术馆作为艺术与社会的交汇之所在,是城市之于公众获得感和满足感的重要来源,更是城市融合力的重要体现。今天的城市发展不仅需要美术馆,更需要从规划、定位、功能、角色去重新建立对美术馆的认知,从建筑的地标作用,到内容生产的创新和开放程度,从美术馆对于产业升级,城市品牌的引领带动等方面,对美术馆在未来的角色展开更深入的思辨与实验。

美术馆建设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城市因艺术的存在更显美好,在新时期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要充分认识美术馆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挖掘其所蕴含的智识能量,以艺术赋能,共同推进美术馆和城市的共融发展。

(原标题:美术馆建设与城市形象塑造。文字来源中国文化的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