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人无时不生活在年岁的标记中,年岁的经验就是生活的经验本身。中国60后当代艺术家正值五十盛年,作为特别的一代人,他们在“尽心知性而知天”的年纪会有怎样的人生感悟和艺术表现?2021年12月7日,由张英超策展、尹吉男担任学术主持、及云辉担任策展顾问的展览“你让我看见了你——中国60后当代艺术家邀请展”在沈阳市红梅文创园发酵艺术中心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为60后当代著名艺术家们举办的展览,艺术家自叙式的作品在呈现半个多世纪来中国当代艺术话语转变的同时,也展示了艺术家们在知天命之年对人生和时事的省悟哲思。

当古典碰撞现代,当卡通形象遭遇水墨,迥异的风格被放置于同一场域中,因“时代与人文”这一主题产生共鸣。“风格”便不再作为差异而出现,而是作为依附于时代浪潮的共性存在。对撞与交叠间,你让我看见了你。

时至岁末,已然是冰封雪飘、万物潜藏的时节,沈阳这座城市却涌动着炽烈旺盛的艺术活力。大型艺术展览“你让我看到了你——中国60后当代艺术家邀请展”于2021年12月7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沈阳红梅文创园发酵艺术中心举办。

这是中国第一次为60后当代著名艺术家们举办的艺术展览,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这些自叙式的作品在呈现半个多世纪来中国当代艺术话语转变的同时,也展示了艺术家们在知天命之年对人生和时事的省悟哲思。

翻开中国艺术史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近当代中国艺术史仅用了十数年的时间便将西方百年的现代与后现代艺术史尽数呈现,而将历史时间极力压缩的人便是60后艺术家们——政治波普、艳俗艺术、泼皮现实......他们用自己的画笔缔造了一个个特属于当代中国艺术的独特名词。这绝非是一种刻意与媚俗,而是一种经由玩与笑来实现“自我拯救的途径”。而在当下的疫情危机中,他们又将作品赋予“时代的一味良药”的全新意涵。这种“自我拯救”与“时代良药”如何可为?他们的探求在当下何以实现?艺术家的文化记忆如何与艺术的社会功能再度联结?个人、群体、时代、社会,这场展览无疑给予了我们一个得以窥探的绝佳窗口,在此,我们看见了艺术家们的个人记忆与艺术社会的自我呈现。

本次展览由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和红梅文创园主办,由中国著名理论批评家尹吉男做学术主持,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及云辉做展览顾问,鲁迅美术学院张英超教授做策展人。展览涵盖了中国32位著名当代艺术家共51件(组)作品,包括油画、雕塑、版画、观念摄影、装置、影像、连环画、水墨等形式,基本涵盖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各种表现媒介。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时代的看法和态度,尤其是后疫情时代人类社会的生活状态以及人类未来命运的重新思考。

da6e96f47bf5497718f4d3c609dab79

▲ 由张英超主持开幕式

b323072aba303c7397dbf20ad671461

▲ 开幕式音乐会

6a74777424df06e1175d0ef68af1e95

▲ 尹吉男教授远程致辞

14cb7c644e64acfe070cfa8304e3d9d

▲ 开幕式现场

 时代的叙事诗 

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随浪前行的一粒沙,虽看似微小,却也能凭借自身的力量入蚌,通过自己的作品折射出时代的沧桑变化与动人诗篇。对于60后艺术家而言,他们可谓是跨越了新中国历史的大半篇章,领略了几十年来的时代剧变。

就新中国的艺术市场而言,60后艺术家们早在1993年就被戴汉志的“中国前卫艺术展”、张颂仁的“后89中国新艺术展”以及之后的威尼斯双年展推向了国际舞台。方力钧曾表示,在1992年之后再没有为钱发过愁。他们不仅是中国最早受惠于市场、进入国际的一代,也是见证了前几年艺术市场泡沫的一代。

而对于人生经历而言,1960年代的人在人生经历上有两个重要的节点,一个‘文革’,一个改革开放。这两个节点构成了他们的创作背景,也转化为他们独特的艺术创作养料。

他们人生经历和生存背景决定了他们生活在特殊年代的艺术表达。策展人张英超教授在前言中表示,中国60后的当代艺术家是极特殊的一代人,既不同于50后艺术家的矜持老练和饱经沧桑,也不同于70后艺术家的尖锐敏感和融于潮流。与前代艺术的伤感、悲情、含蓄相比,“60艺术家”更是嘲讽的、戏谑的、直接的。如果前代艺术家还怀抱着理想主义,“60艺术家”则反理想、反崇高、反宏大叙事。他们游历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从沉浸于西式“古典、现代、当代”的影响,到中国“新生代”的觉醒,他们“近距离”观察、表现生活,最终艺途各异,他们在各自的艺术探索中披荆斩棘各领风骚,正如如村上春树所说“不是每一条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中。”

如果将他们的作品连在一起,就是这一代人的整体自画像,他们本身就是一部中国当代艺术史。

中国60后出生的人很多都成为了艺术家。有人说60后这代人是幸运的一代,因为他们躲过了中国最困难的时期,虽然经历了无数次运动和思潮,但这也成了他们日后创作的原料库。张英超教授认为,这代人最幸运的是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时代的巨变使他们全部身心也被新浪潮激荡得蠢蠢欲动,就像火山口里随时可能喷发的岩浆。正像《海边的卡夫卡》中的那句名言,“不是我们选择命运,而是命运选择我们”。

79fbaee5b203764fc3ae28a7bc72f36

▲ 展览现场

中国60后的艺术家是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人。他们早年在美术学院培养了扎实的造型能力,由于时代环境的影响,他们早期曾在生活和精神上彷徨过、挣扎,甚至绝望过,使得这代人对生活本质的认知更加深刻,能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探索中脚踏实地寻求自觉文化意识的表达方式。他们全方位地观看世界,其视角由近及远,由外到内,由微观到宏观,甚至是反向探索,一切尽收在思想的搅拌器中。他们看社会、看社会中人就像剖析自我一样,他们用艺术的手术刀直指灵魂,其作品是刻出来的血。

 人生入秋但艺意正浓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学者评论到:60后这代人把西方百年的美术史用十年时间就演练完了。这虽有些夸张,却也大致符合实情。从艺术史的发展来看,60后一代的造型观从立体到平面,从具象到抽象;他们的价值观,从事物表象到内在本质,从物质拥有到精神归宿。他们的艺术话语方式在四十年里发生了无数次技术与观念的蜕变。

8ae2bbf6d2cf70cef576fda3dec98d5

▲ 展览现场

但对于60后的艺术家而言,以往的创作类型由于不再具有时代的针对性,难免成为明日黄花。如果他们依然保有艺术的自觉,那么当下“既是开始,也是结束。终究还是开始。”方力钧近几年尝试用水墨作画,并且将创作延展到雕塑和装置领域;庞茂琨在古典画风的静穆基调中不断尝试着当代文化情境的表达与呈现;赵半狄在个人表达的思考之余,近年来逐渐转向对于集体意识和艺术家身份的反思;展望的《假山石》系列反思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和迷思,并推动了中国观念艺术的发展。

不仅于此,当这些60后到了今时的年纪,他们骨子里的中国文化基因却复然而生,万念归一,饶是世事无常也能淡然处之。

孔子曾如此述说自身的年岁:“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在孔子生命历程的自述中,五六十岁正处在尽心知性而知天的位置,个人的生命开始要应天命而动,该段人生时期也成为了个人生命的探索期和成熟期的关键。中国60后当代艺术家正值盛年,他们在“尽心知性而知天”的年纪又会有怎样的人生感悟和艺术表现?

560f23aa0fb7e7c9c7ddf9be1525980

▲ 展览现场

这次的展览作品可以见出他们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各个层面与节点,他们细致入微地表达自己与万事万物交流的艺术感受和精神指向。他们的路还很长,还义无返顾地做着艺术家该做的事,而且越做越好。他们彼此相忘于江湖,且行且珍惜,虽然时间无情地消耗他们的肉体,他们却以顽强的精神去反抗。

无论如何,中国60后艺术家们已经在艺术语言国际化的同时开始寻找自己内心的发声之源,并渴望在薄情的世界中寻找人性的光辉。作为地球的子民,他们的作品表现了人类危机的当下和看似美好的未知命运。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他们清楚地知道地球病了。从非典到新冠,人类近代生活中的两次大疫情他们都有幸经历到了,在与病毒搏斗、共存且不断隔离中,他们想以艺术的药来重新书写人类的道德经。因为,他们知道内心想要的东西,就是生命中最值得坚持的东西,只有穿好自己的鞋,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0410d898b76fe17c3275b9381d6da80

▲ 展览现场

纵观寰宇苍生,这代人虽已人生入秋,但艺意正浓。岁月无情地将磨难刻在60后的脸上,他们却把岁月连同磨难深情地留在自己的作品中。他们的艺术是自我观照的镜子,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变迁图谱,也试图为疫情当下的局势提供一剂良方。中国60后正在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捍卫人文艺术的尊严,透过这样一代人的艺术文本,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奋不顾身探索艺术的生命态度,虽然

“道之不行我知之矣”(《中庸》),但也必须“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

从而实现“你让我看见了你”,却又远不止于你。

 参展艺术家及作品 

01马德帆

6caa81744f6e8c36d17b8076bff9fd1

▲ 出生于1963年,跨界艺术家,中国电影美术协会服装业委员会副主任,曾为《白鹿原》、《山楂树之恋》等电影设计服装。

5b58742c630cd35ef754163d613c9ac

▲ 《生命之树》,尺寸可变,毡子,2021

马德帆的服装设计常常使服装脱离实用功能,将材料元素作为语言而独立运用。这种语言既是水墨,也是装置;既是书法,也是雕塑或音乐。同时,马德帆为《白鹿原》、《山楂树之恋》、《云水谣》、《周渔的火车》等影视佳作设计的服装艺术作品,使其艺术进入到另一种视觉实用性之中。

02方力钧

559db5879652dbadd8391e7a30e3e9d

▲ 出生于1963年,中国国家画院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后89新艺术潮流重要代表,创造“玩世写实主义”艺术话语方式。

5dbf61f14a238ac8ea3192480de9c04

▲ 《2016》,244cm×366cm,木刻版画,2016

方力钧玩世现实主义系列作品是其自身人生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是中国本土艺术文化和西方波普艺术语言相互结合的产物,其充满大众审美趣味的作品形式丰富了中国当代绘画的艺术语言,给观者带来美的感受。方力钧利用艺术创作来思考艺术与时代、环境的关系以及生命的意义,是值得许多艺术家思考和学习的典范。

03王庆松

6e54608311d17ed56c0a81cb26c9fb7

▲ 生于1966年,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被誉为中国“观念摄影”的代表人物,作品被世界各大艺术机构收藏。

01b80e0ccdf8c5d15dc2adb894f3f36

▲ 《拿来千手观音》,180x110cm,摄影,1999

王庆松以扮演着掠夺者、干涉他人事务者、调查者、史实记载者、教师或小丑的角色的方式,通过引用和参照远久和最近的历史对进步表达一种冷嘲的怀疑态度,试图正视迅速变化着的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问题。意识形态与经济进步的结合是王庆松讽刺地反映和批判的二十世纪中国现象。

04王华祥

c0429f260e84ddb281cacbad29c98d6

▲ 生于1962年,国际学院版画联盟主席、国际版画研究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

d03e07a1e85d8e67d56f4dd23976c62

▲ 《城市幽灵 Urban Cars》,92x92cm  ,黑白木刻,2004

王华祥的艺术是非常本质的,血腥、生猛、充满着欲望、低俗、无耻、甚至是赤裸裸,但真实而又真诚。他是当代艺术系统中的一个自我流放者,他对所有规则和命运的保持着一种怀疑态度,这种怀疑使他也成为一个论战者,这三种气质构成了他对我们现在习以为常、很温柔地被催眠的状态的不服。

05王易罡

3dc4a049916e3f2b1e49671bf926434

▲ 1961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1986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2012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原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

74d81f8f55f02c8b9483513a586c949

▲ 《抽象作品》,170cmx200cm  ,布面油画,2021

王易罡以其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打破了存在于绘画和抽象艺术中的条条框框,强调明心见性,从不断的日常破坏和行动中挖掘最深层次的个人性。同时,他近年将抽象表现主义与中国禅宗思想融会贯通,创造性地呈现了一种基于个人独立经验的抽象艺术面貌,为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价值性的贡献。

06王家增

b6a0a84ee151bd6ac969c608737ab8c

▲ 生于1963年,199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曾于鲁迅美术学院任教,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40370b82fcb0c9a101ca7ef46f8fc1a

▲ 《物的褶皱》,120cmx160cm  ,铁,2019

从铁笼的意象到铁的折叠,王家增把它们最终构成了一个挤压、凌乱和弯曲的世界。这种巴洛克式的动荡、丰富和拥挤,拒绝了中心、焦点、秩序和整饬,呈现了一种非中心化的弯曲世界——流动的灵活的包含坎坷的不屈不挠的弯曲世界。

07石冲

270f352cfaf69ee939d2a6f9cb08a87

▲ 1963年生于湖北黄石,现居北京,就职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

2d6189dba260db555ae9c24c7f69f35

▲ 《表情2021》,42cm X 60cm  ,布面油画,2021

9afb5e3e4cfeee19dd560a58ea8c79f

▲ 《潺缠》,70cm X 50cm  ,纸本水彩,2018

石冲的绘画,选择的是相当具象的方式。他把呈现一定姿势、表情的人体放置在各种象征性的场景中,这些姿势、表情和场景成为他的视觉语言。在有些并非“照相写实”的作品中,具体而微的笔触也凸显出来,成为他的语言。

08申红飙

1b3affa0c975b56d049683ffdc4245f

▲ 生于1968年,1993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造型艺术协会会员。

f003baebd254ebe3164d00ddb8bd5cf

▲ 《状态系列6》,80cmx45cmx60cm  ,铸铜,2017

87677f5aab854c9a17ecdd34729fb3d

▲ 《状态系列8》,90cmx100cmx50cm  ,铸铜,2017

申红飙艺术的感染力,来自他雕塑的每一个蒙古人都充满了无限的力量,具有古朴、厚实、稳重和崇高的审美特征。让普遍和抽象的永恒精神,寓于具体和个别的蒙古人的形象之中。

09冯梦波

564af127fae835cb212b95b5256c282

▲ 1966年出生于北京,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最早关注和运用数字技术的艺术家,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了互动艺术的创作,尤以运用电子游戏创作闻名。艺术实践涵盖绘画、书法、装置、摄影、录像和音乐表演。1993年参加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1997年和2002年连续两届参展卡塞尔文献展,2004年互动装置《阿Q》(Ah_Q)获林茨电子艺术竞赛互动艺术优异奖(Prix Ars Electronica Award of Distinction of Interactive Art)。

2f783700f1e37550766af96ebed28cd

▲ 《童年》封面,2019

8ea774013756184a581c6d6b53f3183

▲ 《童年》系列,连环画原稿,2019

这本《童年》,不但实现了冯梦波的梦想,也继承了他在1996年创作的互动装置《私人照相簿》(1997年,第十届文献展)的脉络。如果说九十年代冯梦波还沉迷于新兴的所谓“多媒体光盘”的热望中,今天他偏要相向而行,以《鸡毛信》和《列宁在1918》为榜样,固执地用毛笔和墨汁在稿纸上一笔一划地默写自己的童年。

10刘庆和

bd11ba3f8db9b10a63c4a854e00acb9

▲ 1961 出生于天津,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中国画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33999813b21b14a33cca762229272c3

▲ 《深水》,200cm×600cm  ,纸本水墨,2020

刘庆和是极具当代体验感和实验感的水墨艺术家。他关注当代都市,描绘当代人的视觉经验和心理感知,在探索中化解传统笔墨范式,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与当下体验契合的表达方式,从而使他的作品造就了一种当代知识分子的具体精神图像。

11任戎

ed084c2a3bb439bb1df74b22b36b812

▲ 出生于1960年 ,职业艺术家,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德国杜塞尔多夫国立艺术学院,2013年在德国波恩创建“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

b70a87e756896d35d65b745792c7174

▲ 《四季常青》,380x75x75cm/组,镂空彩色钢铁雕塑,2020

任戎从传统的东方文明符码入手,镂刻、透雕、拓印、图腾,这些看似极为传统的文化语符,经他的虚实相间的构筑,焕发出的是当代的情理与韵致。这是一种从传统的文化母题出发,但却没有真的回归传统,实则是一种超越传统的再传统之表达,是沿着从去传统到再传统的视觉叙事逻辑进行自我的精神张扬。

12李天元

3379953a3965c44ac187c840647472f

▲ 生于1965年,著名艺术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1989年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1991年首届中国油画年展作品获金奖。

6bf116efe58f7710cacd6db21d4a782

▲ 《红岩》,150X220cm  ,画布油画,2020

93efcf9e7161589ace272d3702da40b

▲ 《小溪》,19x26cm  ,水彩,2020

7f063f98011986bba95041c50f458b8

▲ 《绿》,19x27cm  ,水彩,2020

c68ec195238b911fc3f3cf71ce0ddd5

▲ 《森林》,19.5x27cm  ,水彩,2020

李天元对待人物与自然的那种冷静超然似乎强调着当代艺术中所指的缺席。无论他的绘画作品、摄影作品抑或新媒体作品,那份缄默令心理与政治的异化成了主题。李天元对于世界与人的平均化中的区别与人与世界的区别中的平均化的关注,使得人与世界的相互转化成为了可能。

13李迪

688f5302b2231f72101042cd4d85375

▲ 生于1963年。艺术家 ,1982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95年毕业于德国布伦瑞克美术学院自由艺术系,获得硕士大师生学位。2010年底至今在北京建立工作室。

8c021895098b6568969cd37dcc6ce33

▲ 《游离》,230x160cm ,布面丙烯,2019

李迪实际上是用一种若即若离的方式在保持着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在对中国的社会现实进行客观、冷静的观察。新鲜的、敏感的观察,自由的、无拘束的形象表达,非商业符号性的、个性化的绘画语言,非设定性的、心手同一之后的自由之境,这些构成了李迪最为宝贵艺术特质。

14陈文令

c923bb03065796ad6af2ebc3162f013

▲ 出生于1969年,职业艺术家,参加过国内外一百多次重要展览,连续三年入选雅昌举办的ACC中国年度十佳雕塑家,第一位华人获得澳洲国际海岸雕塑展公共艺术大奖,被授予中澳艺术大使称号。

23216e3e9d542721830a1629a01812b

▲ 《甘地与小红人》,144x76x58cm ,铜、大漆、不锈钢,2021

当大量的新媒介开始介入到陈文令的创作之中时,他的创作已经脱离了纯粹雕塑概念的约束,展现了更为扩张性的倾向:他已经从坚守传统的雕塑工艺,走向了更为观念、艺术语言也更为自由的装置方式。艺术家保留了可以识别的形象,他坚持要创作一种与我们真实世界相仿的寓言。

15淑霞

627ad3b243e8b30b0b5ea0597173d6b

▲1963年生于浙江温州。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美术教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0df79b8372c953db17fa5663e7aca0a

▲ 《后山The Mountain behind 》,472cm×116cm×4,布面油画,2019

陈淑霞在艺术表现上,常常选择游离的方式,既是当下,又仿佛远在天边,亦真亦幻,徜徉在虚实之间。正是这种不粘不滞的距离感,凸现了作品本身的神秘。

16张旭东

d04c31500f718c5cd2da9d8c8d818ab

▲ 1966年出生于辽宁省,1988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1993年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进修。现生活、工作于北京、辽宁。

68b497951e6a3cb89350290b54cf1fb

▲ 《面具 》,300x400cm,布面油彩,2017

浓郁而又大胆的笔触下面,翻滚着说不清的欲望与挣扎的痕迹,这种主观世界的真实,占据了张旭东绝对的主导力量。当我们面对张旭东表现性的作品时,他反讽的语言方式构成了他艺术创作的现实针对性——对欲望的质疑与批判。

17志坚

e8066ee1ff4f4f8500c672e917b9379

▲ 1963年12月出生,现任职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

8f69be5ed16376ed25e689a5676f489

▲ 《作品136号》,360cmx250cm,油画,2018

张志坚将当代艺术精神与作品的传统性和技术性相融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充分感受内省的民族性格和体悟传统的哲学观,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以当代性的视角,重新反思与审查传统文化资源,形成了折中的、多元的、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绘画风格。

18张峰

dfbb5923f770227b79ac101f2109260

▲ 1965生于辽宁沈阳,1988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2000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骨干教师进修班,2006毕业于美国纽约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e9ac37e95fb668c4574232922d32dde

▲ 《新小齐》,310x64cm,青铜,2018

张峰以真实的自我心境的坦露,将古典主义性质的人体雕塑带入一个现代性的时 代情境中,建立了与当代人情感交流的绿色通道。张峰的雕塑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写实性雕塑的历史性转型,即在保留具象的形象基础上,更多地切入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展现当代人丰富多样的精神世界。

19宋永红

e5b790ded5110f4baf579c419447ac9

▲ 1966年生于河北省曲阳县,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学院),1988-1997年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教师(现为北京设计学院),职业艺术家,工作生活于北京。

a353218b9047e54ab8a82d6c2afc74c

▲ 《大房间》,150x200cm,布面油画,2018

883d8e555a3d21565b70900d5da1e6d

▲ 《风景》,54x37.5cm,木刻,2013

24ed28a74e9c7932c62a20e40d525fa

▲ 《一个青年》,45x59.5cm,木刻,2012

9406067c1571cb0067a09ad3d36811a

▲ 《情人》,59x44.5cm,木刻,2012

10082fc75b6761a0f9d6b1c3670958e

▲ 《操场》,43x59.5cm,木刻,2017

宋永红的作品扑捉到一种释放之后的混乱,映射着我们最真实的处境:无力的对抗如同对立面的倒塌,转而进入焦灼的自我抗争,越自由,越焦灼。他似乎把任何有生命的物体都抽离了灵魂,又将任何无生命的物体都赋予了那么一点儿生命。

20苏新平

a8bc6ce28fba59bf8d7d8a1ef0f99bf

▲ 生于1960年,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ef96f3fa04777b0d3f5a794a8a887f9

▲ 《荒原3号》,300x200cm,铜版画,2017

苏新平的创作旨在为观众呈现出一个迷离的世界。就像你置身于混乱与嘈杂之中时,你内心的感觉是那样的漂浮,充满不确定性。苏新平不仅是描绘者,还是作品中的“我”。他的绘画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理解和判断社会现实的鲜明态度与立场。

21范勃

300b86b55bf5e8e9faa827f6e5cfe75

▲ 1966年生于天津,本科、硕士、博士先后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广州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届国家重大题材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

648bff173a9904b281684b195098d67

▲ 《B2-24》,200cmx200cm,布面综合材料,2018

aa2e6e7f4f9a7088b3e154076722776

▲ 《B2-25》,200cmx200cm,布面综合材料,2018

从探究一种时代精神开始,到重新审视知觉能力的创作实验。范勃始终保持着敏锐与果敢,其作品创造了内在感知与外部结构的独特连接,清晰地呈现了知觉作为一种感觉既是现实存在又具有抽象性的特征。

22庞茂琨

097751573b18b75f2220420c8afe9c8

▲ 出生于1963年,现任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重庆文联副主席、重庆美术家协会主席、重庆画院院长、重庆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

90237d3483a43da7a2ab30ab448329e

▲ 《欢颜no.1》,180x280cm,布面油画,2015

多年来,庞茂琨一直坚持探索古典油画语言在当代文化情境的表达与呈现,将个人的艺术创作熔铸在当下社会现实之中,他以凝视的视角来描述现实本身,原本静穆的古典画风也被他赋予了一种别样于日常的陌生感和距离感。

23岳敏君

fa0b6cdfb9b320ced3eb2e9d77f9200

▲ 出生于1962年,职业艺术家,曾多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上海双年展等国内外重要展览,担任河北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

82fa0d6ec652c66d6e3b60fce21024b

▲ 《天竺葵、山茶花等十朵花 geranium camellia and othoer ten flowers》,250x200cmx2,布面油画,2021

岳敏君以其鲜明的形象和风格特征,不仅确立了自己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真实、牢固而又独特的位置,更以其肢体语言和“自我形象”的塑造,自嘲并反讽了我们所经历的文化政治和文化现实,他的创作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揭示出了社会现实与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这无疑是岳敏君十多年来对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贡献。

24孟禄丁

8494014fc3ce86ecc4f72f3590f2482

▲ 1962年生于河北保定市,祖籍北京通州。198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同年留校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画室。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画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88aee0d0cf175e7be51c1277aef571c

▲ 《雄黄》,145cm×145cmx2,布面矿物质颜色,2021

孟禄丁作为中国抽象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所追求的不是所谓的结果,而是过程,在他看来,只有在过程中才能捕捉到很多新鲜的、有生命力的东西,一旦要设定一个结果,往往是不真实的,只有在偶发中才可能找到新的创作方式或者语言,再把它提纯、衍生。

25林墨

fcb9669f9f0ae5c0a2c2a79a6910c27

▲ 出生于1962年,职业艺术家,从事实验水墨创作。曾在中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美国等举办个展和联展。2011年任卢浮宫中国当代绘画展艺术总监。

027b0cf1938df97dd35c1a85d294ffb

▲ 《风景》,210X175cm,布面丙烯,2021

林墨的绘画表达了一个生命的自发性。林墨结合了多文化视角的语言,加上混杂的媒介,形成了独有的工作方式来确认自己的方法,用的是人本的精神内在性来承载传统。林墨使艺术回归为艺术家自我意识或曰心性的表达。他将创作与自身生命融为一体,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元世界”和“道”的精神在当代绘画上得以传承。

26赵半狄

efb345d9daaa042c9df5353e6f2c968

▲ 出生于1966年,职业艺术家,艺术创作设计绘画、雕塑、公共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从“古典时期”的油画,到“熊猫时代”的跨界都是其居于辨识度的艺术创作系列。

5a2da80d932f7ecae989a86f2484d96

▲ 赵半狄《口罩吊床上的生活》,照片打印,2020-2021

在赵半狄30年的创作中,观众可以看见较明显的艺术转换——由基于自我意识的个人表达,发展为基于社会集体意识的思考,而后进入对艺术家身份的反思。当他以在场行为的方式,以审视的眼光记录现实万象时,真实实践了一位艺术家的文化特权。

27姜杰

ec6cb5592a2cb4e00a28e156321898a

▲ 艺术家,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姜杰是一位长期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前沿的雕塑家她的艺术以深度的人文关怀和敏锐的视角探讨处于边缘状态的人、事、物。

236907d20285a828e384776865e2b0c

▲ 《在》,200cmx160x140cm,铸铜喷漆,2001

姜杰的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她将个人体验转化为当代艺术话语,换句话说,她的作品极具私人性,事实上这种私人性又并非个人传记式的描述,而是将个体的存在普世化。正如露易丝·格丽克的表述“把我的诗当成自传来读,我为此受到无尽的烦扰。我利用我的生活给予我的素材,但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它们发生在我身上,让我感兴趣的是,它们似乎是……范式。"

28徐宝中

e78a1b21c86704e537e39fba1e35a58

▲ 辽宁省绥中县人,生于1963年10月。1985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1990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4年至2019年任版画系系主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际版画研究院副院长;现任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版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8342cda4d740150bc00bda975649811

▲ 《景色之一》,59.5x90cm,丝网版,2018

82ee83613e4fa0d3af6a614d505d6ad

▲ 《景色之二》,59.5x90cm,丝网版,2018

ae5e67a1f11260d494dbb4432bd96ee

▲ 《景色之四》,59.5x90cm,丝网版,2018

徐宝中以一种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批判精神和质疑的态度,在展示自己生活的空间、历史和细微的心灵变化的同时,时刻检视着自己的身份和位置,在自我漫游的状态中,守候着私人化的现代性语言。

29展望

fa0fb0f374e3e4abeea681b827c982b

▲ 生于1962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代理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

2e807fbc1dd7b040c3b4d49d4078c1d

▲ 《非对称假山石》,59.5x90cm,丝网版,2018

雕塑、装置和表演艺术使展望的作品逐渐摆脱了中国20世纪雕塑传统观念的束缚。面对“现代化”过程中城市的新旧结合,展望构思了他艺术创作中重要的代表作《假山石》系列,并以此推动了中国观念艺术的发展。

30萧昱

3c99fb71cac4cb9e7894f17529abd4b

▲ 生于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中国最重要的概念艺术家之一,于2000年摘获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大奖。

b78bdb97ed411cbb58420d7d792230a

▲ 《不定式3号》,245×180×190 cm,化学着色铸铜,2019

萧昱的作品有一种浪漫和诗意的感觉,但作品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恐惧感,或者说他把内心以一种浪漫和诗意的形式来表达,他的作品让我想起悲凉与美丽的古典悲剧。

31鲍海宁

aae8b57ece2ef1204b202058f2054ed

▲出生于1963年,鲁迅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学院院长、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秘书长、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雕塑艺委会副主任。

b174db404b77bb1a4de751572cc4f03

▲ 《物之存在》,245×180×190 cm,化学着色铸铜,2019

鲍海宁的雕塑作品坚守着学院艺术家的创作底线,以形体塑造和构图作为创作的基础框架。 他的作品总能呈现出一种神秘的空灵和宗教时的神秘,而承载这一切的形象是我们所再熟悉不过和习以为常的事物。这种关联性的再造和创造性的对接也会直接导致新的思考盲点的出现。

32魏光庆

68a093d0aa5c0edc777c197b7f7a8ef

▲1963年生于湖北黄石、198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油画专业。现为湖北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a2eb1e97900b5cc316c1d84e838f2f5

▲ 《对照-朱子治家格言》,70x90cmx12,镜面不锈钢油彩,2018

魏光庆的个案,其实就是整个当代艺术 30 年的一个视觉见证, 如果说从他的视觉叙事逻辑中,我们看到了计划经济的终结和市场经济开启的话,那么告别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窘境,全面迎来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更看到了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和社会的开放与包容。

展览信息

1b76a54730e90e7e3853141e3270f3e

▲ 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2021 年 12 月 7 日- 2022年 2 月 20 日

展览地点:沈阳市红梅文创园发酵艺术中心

展览地址: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 44 号

主办方: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红梅文创园

承办方:

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