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资讯

放眼中国版图,在主要江河皆向东流时,连接南北的大运河更显与众不同。

这是一条漕运之河,“杭州码头装大米,一纤拉到北京城”,一句俗语道出了大运河极为重要的漕运作用;这更是一条文化之河,绵延3200公里,串起沿岸数十城,是南北文化交融的独特载体。

从漕运之河到文化之河,若要从时光荏苒中,选择一切口与大运河“交心”,历史古迹最丰富、文化底蕴最深厚的杭州段或许是不二之选。2021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正在杭州举行,这也为人们了解大运河杭州段提供了契机。得益于持续多年推进文化传承、保护、利用,大运河杭州段愈加好似江南女子,笔下流淌着“水墨丹青”,“言谈举止”间流露出温雅气质。

1

中国大运河杭州段。 王刚 摄

自古繁华

“朝霞映在运河边上……”大运河拱宸桥畔,悠悠巷陌间,柔软的曲调不时传来。周志华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热昏”传承人,其将“老开心茶馆”开设于大运河边一间颇具旧时江南韵味的房子,面积不大,但常常“爆棚”,不少游客会来花上个把小时,听一段地道的杭州话。

“老开心茶馆”前身为中心集施茶材会公所。最初便是由拱宸桥旁一个挑脚工人发起成立,以从事施茶民间慈善救济事业为主。与百年前一般,一盏茶、歇歇脚,一座古桥,见证世事繁华。

杭州戏剧丰富门类、历史渊源深厚,拱宸桥畔尤甚,是品茶看戏的好去处。明清时桥头曾有天仙、福仙、阳春、荣华四家茶园戏院,谭鑫培、盖叫天、周信芳均在此登台演出。

古风民韵最是迷人。或是被老底子文脉吸引,浙派古琴传承人徐君跃亦把自己的工作室选址于运河边。“大运河文化是杭州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这里有着传承浙派古琴的天然基因,能将浙派徐门古琴馆开到运河边,可谓是相得益彰。”徐君跃说。

举办讲座、雅集,增强文化体验感;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希望让更多人爱上这一传统艺术……作为“运河文化使者”,徐君跃一直致力推广古琴文化,让千年雅音能悠然流淌在古运河畔。“大运河文化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多的还是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所以,努力让古琴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中,我们理应贡献更多力量。”

除了文化匠人的传承,运河文化的魅力亦来源于散布在沿岸每一个角落的文化基因,是一处处被完好保留下来的物质载体。

位于杭州市拱墅区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是其中代表。所谓的“桥西”,原是拱宸桥以西一带的泛称,保留着财神庙、张大仙庙等历史遗存,有沿河码头、合院式民居、民国里弄建筑、旧式公房筒子楼,还有一辈子都在这里居住的人们。

早时,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见证了昔日运河沿岸的繁华风光,也看尽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业没落的无奈,自身一度脏乱破败。进入新世纪后,杭州启动运河综保工程,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修复成为该工程的重点之一。杭州在保护其真实性的基础上,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梳理空间格局、商肆业态等,走出了“保护遗产、整合空间、改善民生、更新业态”的保护发展路径,让民众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历史景观得到修复,工业遗产建筑被改造利用为博物馆。

如今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已是集居住、商业、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为一体,集中体现杭州近代工业文化、平民居住文化和仓储文化的复合型历史街区,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杭州运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陆晓亮介绍,在大运河保护的同时,杭州挖掘了约34万平方米已修缮历史建筑所承载的城市记忆,建成开放了“一馆、两带、两场、三园、六埠、十五桥”系列景观,形成了以三大历史街区、四大文化园区、博物馆群、寺庙庵堂、遗产遗迹、22公里的游步道、130万平方米的绿化带为重要节点的文化休闲体验长廊。

解码、传承大运河的文化基因,也需“群策群力”。为此,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研讨会、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传承利用专家研讨会等相关会议近年在杭州多次召开,专家学者集聚大运河畔,共话大运河文化的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此外,凝聚集体智慧的《杭州运河丛书》,也揭示了这条人工运河对杭州经济、社会、文化和城市发展带来的重要意义。

今朝更盛

千年文脉如何常述常新?大运河本身便是最大的IP。为了给IP赋能,杭州摈弃了常规的宣传办法,在使大运河“年轻化”“亲民化”上重点着墨。

在杭州市拱墅区,泛舟于上塘古运河,《如梦上塘》带着市民、游客开启了沉浸式夜游。作为中国首部江南古运河文化实景演出,其以全新的“进行式表演、浸入式观演”方式演绎历史典故,展现上塘河“七运十三景”,重现上塘古运河昔日繁华,让游客领略别样的运河文化盛宴。

这是突破传统舞台演出形式的实景演艺,更是观察大运河杭州段打造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的窗口。

“船在河上行,两岸是民居,我们将表演嵌入到老百姓的生活区域中,在这样的氛围里演绎千年文化,非常难得。”《如梦上塘》总导演刘洲铭说,该演出集游船、戏剧戏曲、歌舞诗乐表演、科技化秀场于一体,目的便是充分挖掘运河文化、市井文化、民俗文化三大文化内核。

为了让运河文化以一种更时尚、更亲民的方式延续,杭州按下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加速键。如在大运河杭州段核心段穿城而过的拱墅区,当地大力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深植运河文化根与魂。

在拱墅,曾经的杭州热电厂大烟囱旧址,经改造已成为烟囱文化广场,聚集了运河文化艺术中心、运河书房、文化规划馆。如运河书房内共约藏书两万册,其中专门陈列了不少运河文献,详细记录了运河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

家住大运河畔的张诗常带着孩子来此“打卡”。“孩子很喜欢这座藏在大烟囱里的书房,在这里,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作为运河儿女,我从小伴水而居,所以也常带着孩子来这里了解运河、读懂运河。”

拱墅区委书记陈瑾表示,拱墅将持续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文化遗产,持续提升博物馆展陈设施,持续强化运河文化理论研究,持续加强运河文化国际交流,持续深化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持续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群,更好打造“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形成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共同富裕成果,加快建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区。

杭州还将文化渗透到产业转型发展的方方面面。

面朝大运河的杭钢集团实现“重生”:企业关停了半山钢铁基地,建起了数字经济特色小镇——杭钢智谷,多个数字经济创新项目在这里孕育成长,昔日的“黑金刚”转身变为“绿富美”。

杭州重机厂房被改造成太阳剧场,投资15亿元引进了太阳马戏亚洲唯一驻场秀《X秀》,杭州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世界顶级的现场演出……

聚焦当下,更放眼未来。“十四五”期间,杭州明确将重点围绕大城北地区规划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心任务,全面完成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段)建设。计划推进政府性投资项目约180个,总投资约500亿元,土地收储规模超过2000亩。

聚焦杭州亚运会前、2023年底两大时间节点,当地将加快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项目建设。计划到亚运会前,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小河公园两大标志性项目全面建成,老城区迎亚运水岸互动文旅融合提升全面完成,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电厂河以南段基本建成,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公共区域建成开放。2023年底,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全面建成,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基本建成,完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样板建设。

运河文化看杭州。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忻公开表示,“大运河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运河史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史、经济史、军事史,记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前进的脚步。我们要把京杭大运河打造成为文化同心、经济共建、科技共创、幸福共享的综合型纽带和桥梁,让大运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

当天色渐暮,如织行船亮起灯火,晚风轻抚河畔,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大运河最南端的杭州,正是在如此的润物细无声中,诉说着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原标题:从漕运河到文化河:大运河在杭州遇见“水墨丹青”。文字、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