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投资收藏 >杂项

收藏快报 2021-10-11 09:25

唐代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丝绸之路将亚欧各国与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给唐代陶瓷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赋予了新的时代风格。唐代陶瓷从造型到装饰都有了明显变化,呈现出大唐盛世的艺术风格。而最能表现这种盛唐气象的,就是唐代的三彩凤首壶。这种三彩釉陶器吸收了波斯和粟特金银器造型,色彩绚丽斑斓,风格热烈奔放,极富大唐盛世所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

作为唐代新出现的风格样式,凤首壶通常认为是模仿波斯萨珊和粟特的金银器“胡瓶”的造型。唐代王昌龄《从军行》之六有“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的描述,唐代卢纶《送张郎中还蜀歌》亦有“垂杨不动雨纷纷,锦帐胡瓶争送君”的诗句。而1978年内蒙古敖汉旗李家营子的唐代墓葬出土、一件粟特银带把长颈壶“唐鎏金胡人头像银执壶”(内蒙古博物院藏),让如今的人们得以见到“胡瓶”的真实模样。

凤首壶以三彩最为常见。出于对“胡风”的好尚,唐代陶瓷工匠们吸收了“胡瓶”的造型,又融合了中国本土的龙凤纹饰,创制出了具有异域风情的三彩凤首壶。此壶是一种低温釉陶器,虽称其为“唐三彩”,实则为多彩陶器。它以白色黏土作胎,用含有铜、铁、锰等元素的矿物作为釉料的着色剂,并在釉中加入大量铅熔渣和铅灰作为助熔剂,经80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烧成。三彩釉料中所含的大量铅氧化物,降低了釉料的熔融温度。各种有色金属在烧制过程中熔于铅釉中并向四方扩散流动,各种颜色互相交汇,形成斑驳灿烂的彩色釉,使釉面呈现出深绿、浅绿、翠绿、蓝、白、黄、赭和褐等多种梦幻般的色彩。铅的使用还增加了釉面的亮度,使得此壶的釉色更加亮丽明快。唐代三彩凤首壶在艺术上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的贴花工艺。其腹部两面堆贴纹饰,有弯弓骑射的人物,有翩跹起舞的凤凰,还有精巧细致的花卉,周围上下还堆贴连珠纹等纹饰,标志着唐代陶瓷装饰工艺的进步和发展。

唐三彩凤首壶在东南亚、阿拉伯半岛、埃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出土,在国内外博物馆还多有馆藏,这表明唐代丝路贸易的繁盛。

1

图1 唐三彩凤首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1所示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唐三彩凤首壶,高33、口径5.7、底径10.4厘米。其壶口呈凤头状,细颈,扁圆形腹,高足外撇,平底。通体施绿、褐、白等釉,底足无釉。一侧置曲柄。腹部形成两面开光体,采用塑贴装饰技法,一面为人物骑马射箭图,一面为飞翔的凤鸟图。底足无釉。此壶造型巧妙,塑贴技法使画面具有浅浮雕效果,物象鲜明突出,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华丽。

1

图2 唐三彩凤首壶 甘肃省博物馆藏

图2所示为甘肃省博物馆珍藏的唐三彩凤首壶,高31厘米,甘肃省甘谷县出土。其胎呈白色,直口,细颈,口颈相交处作一凤首,凤眼圆睁,啄张噙珠,神姿英发。椭圆腹,高圈足。凤冠长伸至腹为柄。腹部两面的中央雕塑着凸起四瓣形的团花,圆形器座上还雕塑着垂莲瓣纹,并且精细地刻画出头部额下的毛羽、花瓣的脉络。器身各部位,交错地施绘鲜亮的赭红、黄、青三种釉色,流光溢彩,是一件釉彩艳丽、制作精美、造型奇特的工艺品。

3

图3 唐三彩凤首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3所示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唐三彩凤首壶,高31.5、口径3.5厘米。壶头部装饰以鸟首,口衔小珠,腹部浑圆饱满,中心贴宝相花装饰,体现了唐代丰满健实的艺术特色。这件三彩凤首壶代表了唐初典型三彩器物造型和色彩风格。

4

图3 唐三彩凤首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4所示为河南博物院收藏的唐三彩凤首壶,高35.5厘米。器物为白陶胎,轮制成型。整体橄榄形,蒜头口,束颈,斜溜肩,腹部自上而下逐渐圆鼓,下腹缓收,喇叭形露胎高圈足。壶盖与壶口吻合成凤头状,凤眼清晰,凤口微张为流;凤首、凤尾堆塑于壶的口沿两侧,华丽的凤尾垂至壶身构成壶柄;颈部有弦纹,腹部贴塑纹饰繁冗:壶肩和壶底靠近圈足处分别饰一周覆莲纹和仰莲纹,紧挨莲纹又各一周以花草装饰的叶形纹;壶腹中部一圈椭圆形内饰凤鸟纹,在每一椭圆形之间上下点缀卷叶形花纹。壶体施黄、白、绿三彩,色泽淡雅,釉面光滑圆润,有玻璃质感。这件三彩凤首壶器型较大,保存完好,纹饰疏密有致,釉层凝厚,富有异国情调,是唐代三彩器中的精品,体现了唐代包容万象、文化多元的盛世气魄。

当然除此之外,国内的上海博物馆、西安博物院、洛阳博物馆等,国外的美国大都会、日本东京博物馆等亦有唐代三彩凤首壶的尊容。而关于它的用途,近年来墓葬出土的相关文物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如2002年西安市长安区郭杜乡唐墓出土的一件“三彩釉陶载物卧驼”,就真实地再现了丝绸之路上对外贸易的景象。而卧驼的双峰间除了负驮象牙和丝绸外,其侧面还非常醒目地挂着一件凤首壶,让我们不难想象它的用途,即很有可能它是胡人在商旅途中的饮酒或者饮水用具。

唐代的三彩凤首壶展示了唐人对外来文化广收博采的自信和气魄,亦记录了开元盛世的富贵与繁荣、豪华与雍容。它从大唐都城长安走来,又在多元文化交汇的世界各地落脚,成为了海内外大众了解中华古代文化的载体。在它的身上,我们可见其充分体现了“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不同文明之间和谐共处”的丝路精神!

(原标题:见证大唐盛世的三彩凤首壶。文字、图片来源收藏快报,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