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日报融媒 2021-06-06 11:58
原标题:国家文物局:支持大同打造“博物馆之城”
5月25日,据国家文物局消息,截至2020年底,全国登记备案博物馆达5788家,其中,全国5214家博物馆免费开放。
国家文物局提出支持有条件地区打造“博物馆之城”,建设“博物馆小镇”,北京、西安、大同、南京等地陆续拉开“博物馆之城”建设大幕。
博物馆,城市的文化名片,典藏人类文明的殿堂,在城市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文化的重要一环,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文化发展史,从博物馆中,人们能看到一座城市、一个地方文化的多元性,它既是旧遗产的“投影机”,也是新文化的“发生器”。
一总馆 九分馆
大同市博物馆
大同市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是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现馆址位于平城区太和路,属国家一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 17 万余件,分为“沧桑代地”“魏都平城”“辽金西京”“明清重镇”四个历史陈列,“大同恐龙”“梵语清音”两个专题展览。
2020年,大同市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
北魏明堂遗址陈列馆
北魏明堂遗址是目前发现的唯一有明确纪年的平城遗址,是北魏帝王举行观象、布政、祭祀等活动的组合体,是礼制文化的载体,也是北魏平城的地标性建筑。
北朝艺术博物馆
位于明堂遗址公园内,展览分为妙相西来、石雕世界、地下兵马、千秋碑铭、壁画记忆、平城瓦当、贵族威仪、百姓生活、奢华之都九个主题单元。展出青铜、雕塑、绘画、碑铭、陶瓷、瓦当等文物千余件,展示北魏平城时代乃至整个北朝的繁荣景象,体现了多种文化的汇聚和融合。
魁星文化博物馆
魁星楼,供奉魁星像的楼阁,明清时期大同城内标志性的文化建筑之一,是当时官府祈望开启“文运”的场所,表达了大同先民渴望知识、祈求人才辈出的美好夙愿。魁星楼现位于大同古城内武定街与大十字街交汇处,是依据左云县魁星楼的有关资料,在明清大同县学的旧址附近复建的。
大同魁星楼的重新修建,不但体现了明代大同古城楼阁式建筑的风貌,更突出了昌文兴教的主题,现阶段主要展陈与科举制度相关的文化内容。魁星楼内一层有魁星像,二层内有闻鸡起舞等劝学故事的壁画,三层为科举制与文房四宝展品,丰富了大同市的文化内涵,增强了古典文化气息。
梁思成纪念馆
梁思成先生与大同有着很深的渊源,之所以在大同建设他的纪念馆,首先是梁思成等人在上世纪30年代来到大同进行古建调查,为大同留下了珍贵的测绘手稿。今天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工程有赖于这些翔实的文字和图录,他为大同文化名城保护与复兴提供了历史依据。
平城记忆馆
每一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的记忆,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无论是古风遗韵,还是特殊阶段的喧嚣动荡;无论是昔日的车辙烟火,还是今日的富裕祥和,都是城市的脉络和记忆。走进平城记忆馆,便走进了岁月积淀的历史。
平城记忆馆的展览主题为《昨天·今天》,共设立了四个展厅,分别以昨天今天、古城旧影、十年回眸、改革时代为主题,用一张张老旧照片、一幅幅地图、一件件物品、一组组影像,从不同的侧面诠释大同。
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
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位于大同市开化寺内。“开化”意为开导蒙昧,化恶向善,据清道光《大同县志》记载,开化寺原为佟公祠,顺治十年建,后改称今名。
2016年,开化寺开始修复修缮。现开化寺开辟为古城内一座展示辽金元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集中展示大同地区出土的辽金元时期文物230余件(套),全面阐释辽金元时期大同的历史地位、经济和文化成就,为参观者更加全面了解大同历史、感知大同厚重的民族融合文化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史料。
红色记忆馆
红色记忆馆位于大同市古城内县楼南街6—9号四合院内,通过“曙光初照”“共赴国难”“革命到底”和“缅怀先烈”四个展示单元,全面回顾了从1921年到1949年,大同地区党团组织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大同地区学、工、群运动的历史,再现了党领导大同人民开展敌后抗战、抵抗日寇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壮举。
馆内11个展厅的老物件和老照片,向参观者诉说着历史的点点滴滴。目前该馆成为青少年了解家乡红色历史的窗口,也是大同市各学校师生、党政机关人员集中参观学习的场所。
古代铜造艺术博物馆
铜器,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国九大古都之一的大同,铜器制作历史悠久,伴随着大同走过了千年的岁月。尤其是明清之际,兴盛的宗教文化、精湛的制铜技艺,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大同铜器在岁月积淀中精彩纷呈,蔚为壮观。
该馆坐落于大同古城县楼北街11号、12号两处四合院,占地面积998.5平方米,为明清风格,设有七个展厅。铜造艺术陈列分为“古韵新风”“炉火纯青”“燕闲清赏”“奢华铜享”四个单元,全面展现大同铜造艺术与文化的发展历程。
(文字、图片来源大同日报融媒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