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原标题:姚远东方:多重解码的纤维密码

近日,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三楼展厅,展览纤维密码在一场纤维服装时尚走秀中拉开序幕。此次展览汇集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的艺术家、设计机构和材料实验室的作品,展示纤维材料在艺术与设计、电子科技、材料工程、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共计150余件套作品和影像制品。

一群身着超现实高科技服装的模特儿从原始的材料中走来,经过科技技术和美学设计的洗礼,最后奔向纯粹艺术的精神世界。这个秀场里没有国际名模,也没有国际名星,模特儿们因为科技、设计和艺术的加持,气场全开,从物性走过了人性,抵达不可触的神性。

他们从材料走向艺术,从物性走向神性,完成了一场精神的洗礼,而观众也跟随他们的脚步体验了一场纤维的前世今生与来世的展示。这才是一个博物馆级别式的展览该有的样子。

1

▲ 开幕现场

在世界各地看各种展览,尤其是科技馆和博物馆里的展览,经常会让人发出由衷感慨,为什么可以把展览做得如此有趣,妙趣横生、妙不可言,让人进去就是一整天,流连忘返。也经常看到中小学生在教师带领下一边看展览一边上这个展览领域的历史课程,展览梳理的清晰,老师一边讲解还可以一边有实物来佐证或体验。一个展下来,一个相关门类的一段历史的来龙去脉就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孩子了解某段历史的发展,不仅通过文字和语言还有实物和感受。

近日,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里就有一场这样的展览——“纤维密码”。通过一个展览把纤维的物、人、神三界结合,让做为组成这个世界的基本物质——纤维从不被关注到被清晰的解构成可视的图像,再到科技与设计对纤维的开发使它成为越来越方便、美化人类生活的成品,再到艺术家的创作让它呈现出不可触碰的神喻般的精神力量。

2

▲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教授在现场发言

“这个展览无疑是一个研究性展览,跟一般的艺术展非常不同,如何把研究性展览通过作品的组织,通过叙事的梳理,通过一种好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本身就可以看出策展人实力和水准。胡佳和许嘉两位今天的呈现已经足够说明中国年轻一代策展人的成长。”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教授

像《达芬奇密码》一样烧脑又有趣

“纤维密码”像《达芬奇密码》一样处处有玄机,但又与《达芬奇密码》的小说和电影不同,在多重编码的展览里不像电影一样随着线性的时间轴最后看到编剧和导演给定的结局。策展人的责任是构筑某种观念的世界,它与电影导演不同,电影用人物故事构筑一个世界,观众在封闭的空间中静止的观看另一个或一群人的人生,而展览是用可视的“物”构筑一个世界,它更抽象,又更具体,它要依靠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来构造一个观念,一个世界。观众在封闭的展厅内随着展品流动,策展人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选择出“物”即作品,再用展线的设计来充分的调动不同观众记忆中存量不同的知识,来唤起观众大脑中的某种待启发的想象空间,毕竟要接近“物”的世界不像进入“人”的故事那样的简单明了。

3

▲ 展览现场

在“纤维密码”中,策展人在材料、设计、科技、艺术这错综复杂的关系之间搭建了一个清晰可行的线索,给美术馆库房中沉睡的艺术品赋予新的使命和位置,通过与当代设计的共同展示,焕发出新的意义,让今天的观众,通过设计出的日常用品,在原始的材料和四十年前的艺术作品中找到新的理解世界的角度。展览给每一个观众自由空间,可以选择自己独特的解码路线,进入展厅你就在自己的独特理解之中。

4

▲ 策展人许嘉在现场导览 

“破解纤维密码,解密纤维的隐秘信息,也正是我们这次展览想展示的,将艺术与设计融合展示,不分彼此,是想让展览聚焦于纤维本身,打破对纤维概念的传统思考,让纤维密码得以破解、公开,从而赢得更多的可能性,引发对未来的思考。”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师、策展人许嘉

看点热搜,解码密码

密码代表着某种神秘性,它像钥匙一样是用来解码某个特定的锁。纤维密码,提示观众,那些日常在被使用的纤维有着不被发现的密秘。而这个解码的过程也如纤维一般相互牵绊彼此缠绕,在貌似清晰的展线里深埋进各种不同类别的编织路径:(此处有剧透)

5

▲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教授现场致辞 

关于纤维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的路径:展览从纤维材料的原始样式出发,棉、麻、丝等婴儿的衣服和鞋子,高科技面料设计的一系列超现实时装,首先看到的依然是纤维最被人们熟悉的服装。

而稍稍一转进入一个白色的兔毛包裹的一个展厅内,是一组下雨会失踪的衣服:日常的卫生纸被艺术家王雷做成了衣服,轻薄透气、身轻如燕。同时也像纸巾一样遇水即化,它在提示一种反向的思维,日常的卫生纸也是纤维为什么不能做成衣服,而衣服又为什么一定要被穿?如果说展览开始的衣服是以人为本的设计,那么这组服装就是以物为本,它要以“物”的姿态表达也可以不被使用的权力。

6

而苗绣、侗布,到三D打印的无接缝一体成形大衣,都是关于服装与材料和科技的关系展示。这组侗布作品叫“时光”。它是侗族的传统手工艺,经过几十道手工工序打磨而出的布,居然会散发出皮革一样的光泽,而同时又不失布的柔软。

7

这一款由侗布制作的包包上镶嵌了0.01毫米的高科技电子屏幕,在包包上同步播放着视频,让布与皮,包与屏幕的界限模糊又神奇的组合在一起。

8

这一排形状各异材质各异的椅子,每一把都有背后故事和来历,里面偏偏被和和策展人藏进了一只透明的马桶,它用丝瓜的筋做的,让丝瓜这种天然的植物内部的纤维暴露出来,并用与丝瓜貌似无关的马桶外形被展示出来,它与这一排的椅子最大的不同,仅是椅子与马桶的区别,更是能被使用的物与不可被使用的物之间的差异。

9

▲ 展览现场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发现,设计与艺术的一个区别在于一个是为了被使用而去设计,一个是为了不被使用而创作?那就再来看看这件可以被使用但你可能永远也不懂的秘密作品。

有一种可以读的衣物,它的诞生只为找一个能懂的人。看这个作品想到一个故事,理工男暗恋美女,用摩斯密码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情书,编织成围巾送给美女,结果,当然没有结果,这么隐秘的情书谁看得懂啊!艺术家用这个方法做的作品,只要懂摩斯密码的人就可以读出数码编织的文字,这一块红色布上写的都是上一次展览中观众的留言,同理,这次展览的留言就会编织进下一个作品。来看展的朋友别忘了留言哦……

10

关于布的路径走完,再看看关于纸的传奇。

粪便也可以做成作品,通过工艺手段提取大象粪便中的纤维组织,经过提纯再做成可降解的纸,再折叠成大象。源于自然回归自然,循环往复,材料和设计通过科技和观念实现环保再生。

11

▲ 展览现场

如果这个让你联想到某种不好的气味,那么正好,策展人还为你展示了一个嗅觉的不同体验:为这次展览特别定制的纤维香水,可以闻到纤维组织最本质的味道。它被藏在了这个个兔毛包裹的空间的展示台上用兔毛包裹着香水瓶,别忘了打开试一试,绝无仅有。

12

这个是用纸做的运动鞋,它即可以防水又极轻便透气。纸做的手表,轻的总让人担心它会随时脱落。纸做的各种灯。纸作为一种材料已经发展到即可以保持了纸的轻盈又完全可以防水。

13

这件T恤,是用八个矿泉水瓶提练出的纤维做成,让塑料不再是不可降解的废料。

14

木头用特殊工艺漂色后,它可以是这样的半透明像蜡一样的质地。未来随着工艺的进步,它可以像玻璃一样透明,同时又不像玻璃一样清脆易碎。

15

这是用纤维做成的人造皮肤、纳米纤维制造的心脏支架和人造血管等等。

16

而在最后一个展厅七件大型的不同时期不同国界不同表现主题的纤维艺术作品,让展览从实用走向精神,从设计走向艺术,从日常走向仰望。

17

▲ 策展人胡佳在现场导览 

策展人把这些作品用这些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述求的线索相互关照与缠绕。像纤维的内部一样多重又有序地被策展人编织进了这个本来要解码的密码展。即有工的日常的使用性、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的精神性;也有关于包裹、履盖、连接和循环的再现。每一个进来的观众都进入了一个像《达芬奇密码》一样的剧情空间,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解码路径,你到底能看到什么,跟你对每天穿在身上的纤维一样,有你自己的需求与选择。

18

▲ 策展人许嘉在现场导览 

“这个展览以材料作为媒介,连接了设计和艺术,设计是要有功能性的,要生产出来被使用的。而纤维艺术是更有可能性,不被使用的,它是独一无二的。这个展览是在设计博物馆里。”

展览缘起?

一个三年展引发的跨界思考与策展

一个展览会引发什么后继的故事,是策展人和美术馆馆长无法事先预设的,这也是许多当代艺术展中一个极大的不确定性。艺术展览是有知识门槛的,这是现实。目前国内的国立美术馆基本都是免费,展览也越来越多,一个展览动辄上千万,少则几十万的成本,而能有上万观众的展览并不多。有时一个展览办完,把成本分摊到每一个观众身上,很多都是几百上千元。那么看过的观众到底有什么收获呢?

这个问题当然是实用主义的提法,但却是美术馆和艺术展从业人员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在上一届由施慧教授主导的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上,有一位观众看了纤维艺术展对纤维表现力的拓展、纤维艺术概念的拓展以及纤维艺术跟当代思想观念的拓展,让他非常震惊。并引发了他强烈的创作灵感,而这位既普通又不普通的观众就是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总馆长、教授杭间,也是设计史研究的著名学者。杭间说道,“那一届纤维三年展让我想到了纤维这种材料作为世界物质的最基本的渊源,呈现出一种新的无限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不仅是当代艺术的观念表达,同时也是从设计领域出发的更大拓展。”

19

▲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教授在现场发言

这就是“纤维密码”的源起,他找来两位年青的策展人,一位是设计博物馆的策展人胡佳,另一位是纤维三年展的策展人之一许嘉,于是三年后就有今天这个把纤维和设计相结合的纤维密码展。而这个展览又会启发多少观众产生多少后续的创作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它引发的广泛而持续的关注和讨论以及观众的热度已经得以显现。

20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展览部主任、策展人胡佳副教授主持开幕仪式

背后的故事

纤维艺术在中国一个展览三代耕耘

纤维艺术在中国美院的前身是万曼壁挂研究所,是由保加利亚功勋艺术家万曼先生于1986年在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建立的,1989年文化部正式授牌,是中国第一个集纤维艺术创作与教学的研究机构。在当年没有现在所谓的“当代”的语境下,万曼壁挂研究所所呈现的成果,以一种生动的、鲜活的、可感知、可触摸的、具体的艺术面貌,予以身为学生的我们以艺术心智的开启,以其特有的方式参与到一代人的艺术启蒙。

2003年,作为软雕塑身份的纤维艺术,成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的一个专业研究方向,也就是我们曾熟知的雕塑系第五工作室。如果说万曼壁挂研究所是集创作与教学的研究机构,那么,第五工作室即是集创作与教学的一个教学机构,它同时也是全国美术院校第一个以纤维艺术为研究方向的教学工作室。从2003年到2015年这12个年头里,纤维艺术工作室在施慧老师的带领下,从研究机构完美转身为教学场所,在扎实做好本硕博教学的同时,从没有让其固有的研究水准褪色。通过各式展览和研究平台,诸如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为纤维艺术开拓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注入深厚的未来发展潜力,赢得同行的高度认同和强大的专业影响力。

21

▲ 展览现场

2021年,作为艺术教育专业身份的纤维艺术系,获批教育部新增专业,专业代码为130411T,成为国内美术院校首个美术学下的纤维艺术专业,又是一个第一。

22

▲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班陵生教授在现场发言

“在我心中纤维艺术有三个身份、三个第一。上面介绍了三个第一,再说三个身份:首先是作为艺术启蒙身份的纤维艺术,其次是作为软雕塑的纤维艺术,另一个是作为专业方向的纤维艺术系。从1986的万曼壁挂研究所到今天,35个年头,三代人的耕耘。从万曼到施慧再到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许嘉,每一代纤维艺术人都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今天,又以这样的展览带领我们走进历史和现场当下之中,呈现出纤维艺术又一个闪亮的侧面。从2003的软雕塑到今天美术学下的特设专业,正如施慧老师所说“18年的努力终修成正果”。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班陵生教授 

23

▲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师、策展人许嘉在现场发言

“今天年轻的艺术家越来越从自身的角度思考,不再有宏大的视野,从这个角度说纤维艺术与设计越来越近了,都是开始思考人的问题。一个是向日常走,关注日常生活,一个是向上走,关注精神世界。这个展览最终是要关注纤维艺术,但是我们是从传统材料说起,讨论材料在设计和艺术中它的可能性是什么。所以我们刻意把艺术和设计作品放在一起,展现当代背景下材料在设计、艺术甚至科技、医疗中的多重可能性,让纤维被开放的认知。做为80后与前面两代最大的不同是,我们处在一个转型的时候,承前启后的位置,今天的纤维艺术无论从编织的语言还是全球化、数字化方面都在转型。尤其我的00后学生,现在给我看作业都是在IPAD上,都是数字化的,而我们80后在前20年还是经历着手工时代,再慢慢过渡到数码的,所以,我认为 80后有责任和能力把两个时代融合起来。给90后、00后艺术家更多机会,也让老艺术家的作品重新与设计和科技一起呈现,让更多观众便立体的理解纤维材料,理解纤维设计,理解纤维艺术。”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师、策展人许嘉

开幕当天正是世界博物馆日,而同期国际设计博物馆还有“馆藏西方现代设计展”“包豪斯创立一百周年纪念特展”“德国新当代建筑展”等等。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教授也表示,“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是收藏以包豪斯为核心的欧洲现代设计系列而建造的。博物馆作为公众的展演平台,它必须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当代设计有所体现和交流,应该汇集当代世界设计和中国设计最优秀的成果,为平台提供一种营养,也为中国的设计界提供动力和借鉴。而中国的当代设计在世界的当代设计当中并不处于前沿位置,在中国做当代设计的展览并不容易,我们还需要追赶和发展。如果从世界当代设计的角度来讲,去年一整年受到疫情的限制,这样一次纤维艺术展览,两位策展人把中国的纤维艺术和设计以及世界的纤维和设计按照她们的想法共同呈现在这里,这对中国设计界和当代艺术界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贡献。”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8月19日。

展览信息

24

纤维密码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5月18日-2021年8月19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7、8、9号展厅 

总策划:杭间  

学术顾问:高世名 

展览总监:韩绪  

策展人:胡佳   许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