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展览

大人物 2021-05-24 08:40

原标题:塩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北美馆展览亮点!集结黑红织网装置、绘画等25年生涯创作

台北市立美术馆(北美馆)《塩田千春:颤动的灵魂》正式开展!自5月1日至8月29日登场的展览,是日本艺术家塩田千春(盐田千春 Chiharu Shiota)举办迄今规模最大的个展。此次11个展区一共展出6大沉浸装置、100多件作品,从幼儿园5岁时其画作、90年代早期创作直到近期,除了大型装置之外,另外包括雕塑、行为艺术录像、摄影、素描,以及舞台设计相关图稿,全面性介绍塩田千春横跨25年的艺术生涯。

千丝万缕创作后的生命提问

不在中的存在(presence in absence),是塩田千春多年来欲探讨以及向观者发出的艺术提问。特别是她度过曾与癌症对抗的那段岁月,面对死亡的威胁与想要活着的决心,也借着本次展出的艺术创作表达。走进展览之前,与其想象成塩田千春本人的创作回顾展,不如用人生旅程概念形容更为贴近,看着小船、行李箱、钢琴、微缩对象等日常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物品,一一勾勒出她心中所想的异世界。

2

艺术家塩田千春(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我的作品多是传达内心的纠葛、无法表达的情绪,和那些难以形容我是谁的那种心情」因此由红线或黑线交缠而成、铺天盖地贯串整个空间的大型装置,可以说是塩田千春的代表系列。千丝万缕勾勒出无法计数的线条,不仅暗指各式各样的事物与错综复杂的连结,同时也在召唤我们思索存在的奥义。这些作品的底蕴,来自艺术家始终关注的生与死,以及一个根本的提问:我们生命中究竟要追求什么,又要去向何处?

3

「塩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台北市立美术馆,2021年。(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摄影:林冠名)

塩田千春作品多以具现无形的回忆、焦虑、幻梦、寂静而著称,她探询普世问题如身分认同、界线、与存在等,触动观者深层的情感,使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皆为之着迷。本次展览以她最为人所知,无数细线缠绕空间或对象的大型装置为节点,企图牵引观者穿越无以名状的杂绪念想,在她织罗出的维度中展开身心灵的旅程。

展览副标名为「颤动的灵魂」,精确点出塩田千春无法言喻的内心冲击,以及她希冀传达这份汹涌感受的渴望。鉴于今日一切变化十分急速,价值体系也正不断递嬗,整个社会赖以安身的坚实观点似乎已然消失,藉由塩田千春作品的深刻、敏锐,及其本质上引发共鸣的特性,本次展出必定能在我们回望这个世界之际,提供一股不可或缺的省思力量。

5

6

「塩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台北市立美术馆,2021年。(摄影:IKura Yang)

《塩田千春:颤动的灵魂》作品亮点

和东京森美术馆登场的空间稍微不同,呼应北美馆本身建筑场域,《颤动的灵魂》展间由回溯塩田千春历来创作生涯作品揭开序幕,从幼儿园时期的向日葵画作《蝶倚向日葵》,一路到大学时期,皆透过纪录照片及影片,追溯她如何横跨绘画、行为与装置艺术,进而发展成多方位的创作者。而其中她以女儿的手翻玩的雕塑作品以及绘画,则像是直接表明地告诉你,这个展览会让你沉思,却也能稍稍获得一些希望。

6

「塩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台北市立美术馆,2021年。(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摄影:林冠名)

7

塩田千春《蝶倚向日葵》(摄影:Ikura Yang)

「我梦见自己成为一幅画,思索着要如何在画面中移动身体,才能成为一幅杰出的作品?身体表面覆满油彩,让我感到难以呼吸。那一夜,我成了作品的一部分。」

像是在澳洲大学作交换学生期间,她首次用身体投入行为表演创作《成为画》(Becoming Painting, 1994),用画布裹住身体并淋上红色的瓷漆,自讲究技巧的窠臼中获得解放。行为艺术/装置作品《从DNA到DNA》(From DNA to DNA, 1994)是她首度用线尝试跳脱二维空间的创作,则为使她感到蜕变重生的转折点。

8

塩田千春《成为画》(摄影:Ikura Yang)

塩田前往德国学习后,进一步尝试身体表演的多种表现形式,行为艺术表演《尝试.回家》(Try and Go Home, 1997)中,她赤身爬上斜坡面掘出的洞穴,滚落再爬上去,同时怀想远方的故乡,将无法回家的困境与自身不确定的存在,投射到作品中。《浴室》(Bathroom, 1999)是她第一件采用录像呈现的行为艺术作品,藉由浴缸中满是污泥的身体,表达「即便清洗也无法抹去的皮肤记忆」。

9

塩田千春《尝试.回家》(摄影:Ikura Yang)

《去向何方?》

身为展览入口处的磅礡装置艺术,一艘艘白色线船如同作品名称《去向何方?》(どこへ向かって Where Are We Going?,2017/2021),充满魅影般气息的大作,彷佛轻巧地为前来观赏的你我引路,一同搭着无形的船只航向塩田千春的创作世界。

10

塩田千春《去向何方?》,2017/2021,白毛线、铁丝、绳子,尺寸依空间而定 Courtesy:Galerie Templon, Paris/ Brussels 展出现场:「塩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台北市立美术馆,2021年。(摄影:Ikura Yang)

而这些交织于一起,没有特定方向的白色线船,其实也象征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每个人每日所收发到的讯息漫天飞来,思绪紊乱。

11

塩田千春《去向何方?》,2017/2021,白毛线、铁丝、绳子,尺寸依空间而定 Courtesy: Galerie Templon, Paris/ Brussels 展出现场:「塩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台北市立美术馆,2021年。(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摄影:林冠名)

《不确定的旅程》

充满不确定性、孤独漂泊之感是塩田千春代表性的创作语言,而符号除了万千纱线外,「船」正是最常见着的意象,《不确定的旅程》(不确かな旅 Uncertain Journey, 2016/2021)以黑船骨搭配红线交织出美丽震撼的景致,从天花板绵延至地面的巨型红线网,互相纠结在房间中,在过程中彷佛将彼此牵扯连结于一块,串连起人与人之间,也串起人与宇宙之间关系,既然交融于一体,不如就一同朝往前路未明的旅程。

12

塩田千春《不确定的旅程》,2016/2021,金属框、红毛线,尺寸依空间而定;展出现场:「塩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台北市立美术馆,2021年。(摄影:Ikura Yang)

至于创作背后故事,其实是塩田千春小时候要造访住在高知的祖父母,得先从大阪搭上船只往返,在海上摇晃的船身,搭配迷蒙白雾,反倒有点让内心为之恐惧,而她玩转了此意象,布满红线的空间有如另一种鬼魅宇宙,让人不禁往内心探究与这个世界的构成之情。而具有紧绷、纠结的毛线特质,亦像人际关系一样,看似坚固实则很脆弱。

12

塩田千春《不确定的旅程》,2016/2021,金属框、红毛线,尺寸依空间而定;展出现场:「塩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台北市立美术馆,2021年。(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摄影:林冠名)

《内与外》

移居德国柏林生活的塩田千春,在2004年时开始搜集废弃旧窗户打造出《内与外》(内と外Inside — Outside,2008/2021)装置。借着作品思索即便在柏林围墙倒塌30年后的现在,个城市仍然持续不断的蜕变,每天都有不同的面貌。

13

塩田千春,《内与外》,2008/2021,旧木制窗尺寸依空间而定 Courtesy: KENJI TAKIGALLERY, Nagoya/ Tokyo;展出现场:「塩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台北市立美术馆,2021年。(摄影:Ian Liu)

但当她凝视着被丢弃在柏林建筑工地上的窗户时,不禁思及东西两德分开28年的历史,想到这些拥有相同国籍、说着相同语言的居民:他们如何看待柏林的生活,又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情度日。

14

塩田千春,《内与外》,2008/2021,旧木制窗尺寸依空间而定 Courtesy: KENJI TAKI GALLERY, Nagoya/ Tokyo;展出现场:「塩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台北市立美术馆,2021年。(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摄影:林冠名)

《时空的反射》

《时空的反射》(时空の反射 Reflection of Space and Time, 2018)被包覆在立方体中,以镜像反射而出洋装,看得穿却又被层层密麻黑线包围。塩田千春如此定义创作,人类肌肤是我们的第一层皮,衣物则是第二层。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人类的居住环境——那些包围着我们身体的墙、门、窗,岂不成了我们的第三层皮?

15

塩田千春,《时空的反射》,2018 ,白洋装、镜子、金属框、Alcantara黑线,280 x 300 x 400 cm,由Alcantara S.p.A. 委托制作;展出现场:「塩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台北市立美术馆,2021年。(摄影:Ikura Yang)

而仔细看这件作品,塩田千春施展了错视魔法,两个三角形组成的铁架框,中间摆放着两件白色洋装,并安插了让人视觉迷乱的镜面,当你看向前方的洋装时,是真是假,虚实难辨。

《静默中》

塩田千春作品也多来自于亲身生活体验,《静默中》(静けさの中でIn Silence, 2002/2021 )便是以9岁时邻居家发生的火灾做为概念,黑线缠绕的空间里,摆着一台烧得焦黑的钢琴,静默力量十足,然而烧过而保存下来的钢琴,即便残破却也证明「存在」着。

16

塩田千春,《静默中》,2002/2021,烧焦钢琴、烧焦椅、Alcantara黑线,尺寸依空间而定,制作赞助: Alcantara S.p.A. Courtesy: KENJI TAKI GALLERY, Nagoya/ Tokyo;展出现场:「塩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台北市立美术馆,2021年。(摄影:Ikura Yang)

《外在化的身体》

命运走向终点,人消逝了,还会存在于他人脑海中的记忆呢?塩田千春将面对癌症病痛的挫折感转化为艺术能量,《外在化的身体》(外在化された身体Out of My Body ,2019/2021)正是她治疗病症的心情写照,身与心变得支离破碎,而自己再也止不住这些无法驾驭的情感。

17

于是将身体四散摊放,和它们在心里对话。将身体雕塑连结到红在线,表达出这些情感,并赋予它们形体,这么做似乎也同时摧毁了灵魂。

18

塩田千春《外在化的身体》,2019/2021,牛皮、青铜,尺寸依空间而定;展出现场:「塩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台北市立美术馆,2021年。(摄影:Ikura Yang)

舞台设计作品

自2003年起,塩田千春陆续为九部歌剧和戏剧表演担任舞台设计。她的创作向来以装置为主要型态,「不在中的存在」则是她长期探讨的命题。对她而言,歌者、舞者、演员们所「存在」的舞台空间,与展示作品的美术馆是截然不同的语境框架,正因如此,在塩田担任美术设计的剧场作品,可以看出表演者能积极的与舞台上的装置产生关联。#本展区不开放拍照。

《集聚—找寻目的地》

400多个以红线绑住悬挂于空中的行李箱《集聚—找寻目的地》(集积―目的地を求めてAccumulation — Searching for the Destination, 2014/2021),其创作灵感来自她在柏林二手市集所购买的行李箱中,发现里头藏着一份旧报纸,不禁让她想起陪着人们到处游历的行李箱,都埋藏着怎样的记忆,所追寻的人生旅途终点又是何处。当看着堆起如小山的行李箱,眼前浮现的是它们背后的人们所过的生活。他们为何远离家园,寻找他方?

19

塩田千春,《集聚—找寻目的地》,2014/2021,行李箱、马达、红绳,尺寸依空间而定 Courtesy: Galerie Templon, Paris/ Brussels;展出现场:「塩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台北市立美术馆,2021年。(摄影:Ikura Yang)

与东京森美术馆不同的是,这次作品是由高处往低处排列而下,予人的视觉感受也有所不同。

20

塩田千春,《集聚—找寻目的地》,2014/2021,行李箱、马达、红绳,尺寸依空间而定 Courtesy: Galerie Templon, Paris/ Brussels;展出现场:「塩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台北市立美术馆,2021年。(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摄影:林冠名)

《系着微小记忆》

《系着微小记忆》(Connecting Small Memories, 2019/2021),热于收集微缩物件的塩田千春,这一展区最为童趣,而从各地收藏而来的小物件,也不乏有着过去其创作象征,像是钢琴、椅子等,而她也将红线置入彼此牵起,呼应整个展览叙事。

21

塩田千春,《系着微小记忆》,2019/2021,复合媒材,尺寸依空间而定展出现场:「塩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台北市立美术馆,2021年。(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摄影:林冠名)

《关于灵魂》

录像作品《关于灵魂》(About the Soul, 2019)中,艺术家询问一群德国学童:「灵魂是什么?灵魂在哪里?是什么颜色?动物是否有灵魂?人死后灵魂是否会消逝?」等问题,召唤我们思索存在的奥义。

22

塩田千春,《关于灵魂》,2019,四频高解析录像装置、彩色、有声,3分14秒、5分2秒、3分10秒、4分54秒。 Courtesy: Höderlin-Grundschule and MuseumSinclair-Haus, Bad Homburg  展出现场:「塩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台北市立美术馆,2021年。(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摄影:林冠名)

塩田千春:颤动的灵魂

地点:台北市立美术馆一楼1A、1B展览室(台北市中山区中山北路三段181号)

时间:2021年5月1日-2021年8月29日

(文字、图片来源大人物,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