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原标题:陆蓉之:NFT浪潮里新时代的整策师(Curategist)新局

谁能够想到是一只线上游戏的虚拟的猫,在2017年底启动了一发不可收拾的“非同质化存证(NFT, non-fungible token)”疯狂,当时CryptoKitties只是一款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简单的线上游戏,参与者可以在以太坊区块链的平台上以NFT存证购买、出售和繁殖自己独一无二的猫。这款原本只是为了培育以太坊区块链游戏玩家而推出的初试,没想到在发布后的第10天到第18天之间,涌入了大量的玩家,并且在接下来的一个月迅速退出,之后,一些大玩家集中了游戏资源,逐渐主导了游戏发展,媒体的过度渲染,引起盲目进场玩家数量的疯狂暴涨,短期内繁殖出的CryptoKitties的供应过多,玩家收入的减少,而且玩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再加上区块链游戏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终于导致CryptoKitties的暴起暴落。

1

▲ CryptoKitties

然而,一只虚拟小猫神话的终结,并没有影响NFT艺术持续风靡的势头,潘多拉的魔盒已经打开,第一批的参与者并未散去或消失,他们只是换了跑道,而且增加了更多的赛道,迎来了更多的参与者,几乎可以用“无所不用其极”来形容这些NFT币圈的玩家。以“非同质化存证”进行交易的区块链加密艺术(crypto art)在2020年迎来又一次高潮,这些艺术家从最小17岁到最老87岁,有的默默无名,有的已经功成名就,他们前仆后继在数字大海中奋力前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1981年出生的美国艺术家Mike Winkelmann,他以Beeple的艺名活跃于Instagram社交平台,2020年已经吸引超过百万粉丝。

2021年3月11日国际拍卖公司佳士得进行了史上第一次拍卖“非同质化存证”的纯数码艺术品。这场虚拟货币与实体拍卖市场结合的神操作,使得Beeple的《每一天:前5000天》,以近7千万美元的价格成交,成为在世艺术家拍卖作品价格的第三高。Beeple从此一举成名天下知,同时这场交易在币圈、艺术界和金融界掀起了万丈波澜,一个与往日全然不同的艺术交易市场已经诞生,新的艺术家和新的收藏家将海量诞生,昔日被少数人操控的传统艺术市场那座金字高塔,将会被这股虚拟数字浪潮日以继夜不断冲击、渗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破坏。仅在2021年3月份,全球售出超过509,000件NFT加密艺术作品,总交易额超过8,500万美元。

2

▲ Beeple, 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 Sold for- $69.3 million Beeple/Christie’s

令人瞩目的是18岁的青少年艺术家Fewocious(被粉丝昵称Fewo),他在Instagram和Twitter上拥有50,000多名粉丝,这位12岁因为家暴而逃家的天才少年,在2020年一共销售了3,103件NFT作品,平均价格为5,812.16美元;当Beeple在佳士得拍出天价时,少年Fewo同一个月也卖出了4百万美元的作品,这样“灰男孩”的故事,在以往的传统艺术市场,完全是不可能的天方夜谭。

3

▲ Fewocious frequently collects fellow artists and recently did a drop with Parrott_ism, Odious and Jonathan Wolfe.

4

▲ Fewo's “I Feel So Lost...” was one of Fewocious’ first pieces to sell on SuperRare.

5

▲ Fewo‘s “The Sailor” recently sold for 46 ether ($80,311)

在这个白热化的NFT虚拟宇宙中,真正能够代表一个新时代的艺术家,并不是闪出天价惊雷的Beeple,而是至今身份成谜的Pak,他匿名推动NFT这种新艺术媒介的发展,却没有人知道他谁(甚至有可能是一群人)。Pak有20年创作资历,在Twitter和Instagram社交平台上创建了人工智能驱动的视觉内容共享平台“ Archillect”,拥有数百万忠实的粉丝。一些币圈的人将Pak称作“加密艺术的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传说中比特币的神秘创造者)。2020年Pak一共卖出了1,691件作品,均价$ 9,354.99美元,作品主要都是单色的几何造型。继佳士得拍卖Beeple作品一战成名后,苏富比近期宣布将与Pak联手合作,推出Pak专拍。

6

▲ Pak的作品主要都是单色的几何造型

7

▲ Pak作品《Terminus》图片:MakersPlace

8

▲ Pak作品《Metanoia》PHOTO- PAK/SOTHEBY'S

非同质化存证(NFT)本身,只是一种数字科技的运算、分配与记录技术,无论是JPEG图像、MP3文件、YouTube视频等数字档,甚至微博、今日头条帐户上发布的文章,都可以变成NFT。这些由区块链平台上建立的智能合约,允许所有权者拥有一系列的跟踪记录,以确认作品的所有权以及其购买者。这项技术一样也可以对物理存在的任何实体,建立对实体详尽的描述、摄影、度量、建模…等,建立一套独立的数字文件夹,透过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也成为不可篡改、多方共识、隐私计算、可信存储与计算、智能合约等技术,加密成为NFT存证档案。这些五花八门、各自完全相异的每一件数字档案,以“存证”为名,是独一无二的数字资产。它们彼此之间,不具备同质性,也不具备同值性,正是NFT命名的来源。

NFT对于原创者:艺术家、作曲家、设计师或歌手、作家,他们在区块链上存证了他们作品的所有权,这项技术允许他们拥有自己创作的原始物理实体的版本,或者完全是自己创作的数字档案的原始版本,所产生的NFT产品是一种可以和任何人进行实质交易的独一无二的“存证”。所有交易记录存在区块链平台的云端,买卖双方都可以随时随地从网路下载交易存证的副本,甚至打印出来作为实体的凭证。对创作者而言,NFT提供了可证明的出处、不可伪造、系列有序的记录,无论是拥有者的历史追踪、转手时间与价格,一切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无法篡改,而且,对未来的一切发生会依循合约去持续执行、记录以及分配利益。

由于Beeple的《每一天:前5000天》以天价售出,近日来对于NFT的讨论几乎聚焦在“数字艺术”、“售价”,“高端市场”的前景,却忽视了区块链功能的真正的美妙之处,是在于它的去中心化、不可替代性、无限的散发力和可以非常亲民的平价普及市场。现在资本市场和币圈的大鳄纷纷浮上台面,他们的关注力还是在金字塔的最高端的少数人利益的极致化,离开一般人的现实人生,是极其遥远的;甚至对于多数人而言,今天的NFT现象只能够以一种当代神话来看待。西方艺术圈内的主流批评,质疑声浪此起彼落,但是一个新的世代引领着新时代的美学观,Z世代以后的金融新势力和币圈玩家,丝毫不会在意主流艺术圈内的意见或批评,这种代沟分裂了艺术世界。

不论NFT的发展会如何,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2021.3.11以后的当代美学观念,正式告别了20世纪极简主义(Minimalism)的美学,而进入了极繁主义(Maximalism)的新纪元;从物理现象的「红黄蓝」三原色的色彩学,进入了数字科技为主导的「红绿蓝」三原色的色光学。这一切的改变,将如同海啸一般势不可挡,海量规模的新艺术,会瞬间冲上原本草木丛生艺术平原。当它浪涛褪去之后,被浸淫、洗涤过的一切,有的被毁灭,有的被破坏,有的会被归零重启,一些高地上的幸存者,从比其他受难者更高的起步点上昂然出发。一个贫富、高下两极化的资本权力关系,有可能更加疯狂地在艺术平原上进行厮杀、并吞和掠夺。但是,这种现象,在中国推出数字人民币的新现实里,西方区块链运营NFT的资本的逻辑思维,在中国应该会面临水土不服的考验。

9

▲ NFT艺术的发展趋向极繁主义

在NFT浪涛滚滚的时代里,原本在艺术生态里,掌握着艺术家是否被看见的生杀大权的策展人(curator),除了那些美术馆、博物馆、基金会等艺术机构中的专职策展人,所谓的独立策展人恐怕即将面临失业或被逐渐淘汰出局的命运。“策展人”的定义,已经不足以涵盖今天艺术领域里高涨的资本霸权炒作趋势,从金融布局而来的策略师(strategist)逐渐主导了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社交平台才是潮流品味的制定者,尤其是目前爆红的区块链数据艺术市场,一群从社交媒体圈层出道的数字艺术家、设计师、CG和游戏程式设计师、平面与影像摄影师、歌手、作家、博主、网红大咖…等,他们的海量粉丝人数与作品的规模,产出的速度与多样化,都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美术院校出身所谓的“艺术家”,一种基于跨界而产生的整合型人才,必将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种“艺术为人人而艺术(Art for People Sake)”的新局,已经无法避免,不但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更重要的是,在网路平台上,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婴儿的发毛可以加密、每个人从小到大/到老,每一阶段都可以3D建模来制作自己的公仔娃娃、各种各样在网路上购买到的动漫、游戏的周边产品、自己喜爱的歌、某一段运动赛事最精彩的片段、层出不穷的数字艺术贴纸…,什么都有可能成为一般民众的收藏品。

本人在1980年代初期将英文的curator翻译为中文的“策展人”,如今因应时代的变化,到了必须为这个领域重新界定新的名词,来适用于新的范围。笔者将curator+strategist组合成“整策师(curategist)”这个新词,来扩大原本只是策展的主要职司。“整策师”意味着对资源的跨界整合能力,在区块链上抄录、计算、存储与分布信息的操作或对接的职司,也包含了金融投资领域的策划师(strategist)的功能,共同合成为:跨界艺术、教育、数字科技、网路行销与金融投资的斜杠人生的一种综合性职业。

未来,不但策展人的身份更加复杂化了,作为一位创作者,不只是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那样分门别类的在学院内培育成材,创作者还得具备网路程式开发、各种数字软件运用、社交平台运营等技能,即使自己不想学会十八般武艺而身兼数职,也必须组建团队或跨界平台链接,来创建自定义格式和代码的数据中心,透过区块链技术加密,在网路上发售、流转和运营,以流量赚取累进的版税收入。换言之,在这种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分散式艺术市场,就像目前已经普及的短视频平台一样,不带有任何歧视,不受到少数人价值观的制约和筛选,人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线,NFT也可以提供开放、透明、公平的艺术平台,任何创作者都可以直接到区块链服务平台记录自己的真实内容、保障个人作品的真迹,透过区块链加密功能,精确记录每一笔交易流转过程,以闭环式管理的数字科技,使得保障生产、经营与拥有者三方,每一笔交易都按照事先约定的途径进行收付,实现了物联网时代粉丝经济,流量为王、人人都可以当家作主的潮流文化现象。

正因为区块链平台上流转的任何产品,没有一个中间的中介机制(例如:画廊、经纪人、艺评家、策展人…等等);NFT可以是任何产品,可以订定任何价格,可以自由交易与转手。正因为没有既定的标准和规则,初期必然会成为资本家的游乐园,在各种数字代币市场里大玩虚虚实实的洗钱游戏。现在许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甚至跨国大画廊,第二市场大拍卖公司,都已经争先恐后进入NFT这个浩瀚无垠的新市场。虽然,有些人是在趁火打劫,以大赚一笔为目标,然而,NFT最美妙之处,还是在于任何人、任何产品都能够直接参与交易。

笔者不想在此时参与NFT艺术交易疯狂高价的激情,进行绘声绘影的描述,而是此时此刻在这里,衷心期待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文化品位、为中国普罗大众、人人都能够成为艺术爱好者和拥有者的交易制度,能够在中国杰出人才的努力下,自外于西方炒作区块链代币的疯狂之外而另辟蹊径,开创发展中国自己的科技创新,结合中国自己的国潮美学,发展出“数字人民币”带给百姓的大众文化经济的荣景,扶持遍布中国各地的创意人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艺复兴运动。

10

▲ 2012年陆蓉之中英文版自传的封面天上漂浮着Art for BEEple Sake

笔者在2012年出版的中英文两版自传,繁体字版《艺术工蜂:Viki Lulu 遇见未来》,英文版由意大利Charta艺术图书出版了《Victoria Lu, Viki Lulu Meets the Future: A Memoir and Menifesto》,当年曾经在亚马逊贩售,封面是陈漫制作的我装扮成艺术工蜂展翅欲飞,天上漂浮着Art for BEEple Sake。当时,“BEEple”是我的自创字,用来对应“艺术工蜂”!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