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展览

北京青年报 作者:刘昂2021-01-15 10:05

原标题:最守旧的方式唱戏 最时髦的方式生活

在跨年之际,首都博物馆办了一个以京剧大师为主题的展览:龙马精神海鹤姿——马连良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展览请硕果仅存的马先生早期弟子、年近百岁的迟金声先生作顾问,文物背景介绍和史料梳理都堪称精详。展厅不大,但展陈丰富。花了两个小时参观,收获颇丰。

6bt12_b

京剧自徽班进京始,名角辈出,马连良是里程碑式的人物,前四大须生“余言高马”和后四大须生“马谭杨奚”,“马”都占一席之地。吴小如先生说:“发展了一百四十多年的京剧艺术,实亦有近、现、当代之分……以京剧老生这一行而论,谭鑫培是近代阶段之集大成者,并为现代阶段各派老生开启了一条发展道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的艺术成就则代表现代阶段老生行的高峰……崛起于现代而足为当代老生的代表人物,则应推马连良。我以为,马的艺术成就和对当前与今后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最突出的。”

6bt8_b

展览以马连良先生的生平经历和舞台艺术为主线,通过百余件京剧文献、文物,以及图片、影像资料,展现他的舞台生涯和“马派”艺术精华。展览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须生泰斗”。马连良一生经历了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代。他历经繁华,也阅尽沧桑,一生爱戏痴戏,在困顿磨难中不断精进创新,终成开宗立派的大家。第二部分“温如剧艺”,通过马连良经典的代表剧目和精致的戏曲服饰,表现他在艺术上达到的巅峰成就。第三部分“菊坛流芳”,以马连良的交游和授艺为线索,展现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以及艺术传承。

马派行头、砌末最为炫目,戏本、剧照、画像、戏单、唱片、墨迹也很精彩。这批东西主要来自落实政策后马太太陈慧琏女士的捐献,马太太说,“他的艺术既非他一人之所私,也非马家一门所独有,而应当归之于国家社会。”这是何等的胸怀。从捐献到今天,过了四十多年,今年正逢马先生双甲子诞辰,才有这样一个契机,集中展示出来,让热爱京剧、特别是热爱马派艺术的观众近距离欣赏。

6bt7_b

进门第一个展柜陈列着一张剧照,为贾洪林、陈德霖二位老伶工主演的《桑园寄子》。马先生曾向贾洪林学戏,获益良多,所以生前对这张剧照特别珍视,亲笔在照片背面题字:“此戏是桑园寄子,此老生是贾洪林,青衣是陈德霖。温如得此照,爱如珍宝。邓芳张永成,邓元张荣奎。”

“文革”期间,梅太太福芝芳邀马太太陈慧琏搬到西旧帘子胡同梅宅住,马太太担心马先生逝世后,这张他生前“爱如珍宝”的恩师唯一传世剧照失之于人,故转托梅先生的秘书许姬传先生保存。许先生深感信任,不负重托,直至十年浩劫后物归原主时,仍然完好如初,令人动容。

贾洪林对马连良艺术的影响极为深刻,马先生晚年排演新编历史剧《赵氏孤儿》,画雪冤图时,孤儿赵武叫门,马先生扮程婴有离座、扶桌、甩髯口、哆嗦一连串做派,就来自贾洪林《朱砂痣》“病鬼”吴惠泉的一组身段,马先生说:“贾洪林这组身段,我早就学会,在许多新排的戏里都使不上,这次居然用上了,我感到痛快。”

6bt10_b

《桑园寄子》剧照旁边的一件竹水衣,也是马先生留下的珍稀京剧文物。竹水衣是用细竹管手工穿结而成,工艺精湛。因戏服大多是丝织品,为防止掉色和保持挺括,不能用水清洗,演员需要在戏服里面穿上棉质吸汗小衫,行话称为“水衣子”。马先生演出时在“水衣子”外再套一件竹水衣,既透气又隔汗,以保护戏服。

马派艺术讲究整体美,面面俱到。展览中所陈列他用过的行头,精致华丽,件件值得玩味。比如《临潼山》李渊穿的龙虎靠,“靠肚子”上是龙虎相斗的图案,左龙右虎,龙为行龙,虎为坐虎,式样出自曲阜衍圣公府所藏服饰。再比如《甘露寺》乔玄和《秦香莲》王延龄头上戴的相纱,马先生做过一番改良,在帽背插一对扁担展,上镶立体双龙,工艺精湛华贵,也贴合所饰演人物的身份。乔玄和王延龄身上的缃色“太阳蟒”也是马派剧装的代表之一,马先生在蟒袍的基础上,删减繁琐纹样,将十个团龙蟒简化为前后胸各一的团龙,凸显出人物的沉稳、老练。

6bt20_b

迟金声先生对马连良先生有过这样的评价:“马老师虽不是画家,却有很高的鉴赏美术的眼力。他在舞台美术的革新上,体现出对图案、色彩、造型等等方面的美术修养。他在京剧舞台美术方面的建树,犹如建造了一段琳琅满目的画廊,给予观众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猎豹浏览器截图20210115095623

展品中马先生藏《借东风》本子前有两行朱字:“古历轩主人马,借东风是时代之戏。”看过展览,我强烈感到马先生也是时代之艺术家,是一个能站在历史缝隙中,把握时代脉搏的艺术家。他主张表演技术要复古,剧本含义要创新;他说“表演艺术没有继承就没有基础,没有创造就不能发展”;他建西式的新新戏院、成立唱片灌音社,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把自己姓名英文字母缩写“MLL”绣在扶风社门帘台帐上,够多么新派;而两层边幕、桌围、椅披用汉武梁祠图案,在创新中又保持古雅的审美格调,在今天看来,尤显难能可贵。

马先生曾说:“我们研究艺术的,只期于真善美三个原则。”他唱腔玲珑俏丽,扮相潇洒出尘,在舞台上处处追求“美”;其种种革新的出发点是“善”;其表演美学和艺术态度是“真”,正如其座右铭所说:“司马温公尝言,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

马先生借鉴吸收众家之长,从舞台实践到生活体验,人艺合一,凝聚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吴小如先生转述过一段启功先生的说法:“能代表有清一代文化艺术特点的作家作品是:四王的绘画、王梦楼的书法、王渔洋的诗和桐城派的散文。而在京剧领域中,有着与上述作品息息相通的精神面貌,并足以为这一广阔时代背景下老生流派代表的,那就是马连良的表演艺术。”

6bt11_b

看到展柜里马先生晚年用过的砚台、印章、怀表、手绢、茶叶罐、眼镜盒、望远镜、索尼半导体、电动剃须刀……我几乎掉泪。这样一个会生活、体面、干净、讲究的老人,走得实在太仓皇了……可惜报子街76号马宅拆了,要不建成马连良纪念馆,永久展出这些东西该多好。

展讯

展览:龙马精神海鹤姿——马连良诞辰120周年纪念展

展期:2020.12.22-2021.5.23

地点: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M展厅

(文字、图片来源于北京青年报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