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有盐 >有盐

有盐Life 2021-01-07 09:39

原标题:陈来: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非孔子莫属

2021新年伊始,已经持续了一整年的新冠疫情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扑面而来的疫情造成了社会发展的停摆和人们内心的恐慌。 

在魔幻现实般的生活,面对愈加难解的时代难题和现实困境,我们需要某种直击心灵的能量滋养荒芜的精神世界。 是时候把目光投放到那些穿越时间的经典,从先贤的智慧里寻找思考社会、历史的过程和方式,探寻处理当代问题的启示。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尼斯·阿尔文早在1988年的巴黎会议上就提出: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思想放在现代社会,依旧可以指导人们的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为现代人树立了思想的标高。 现代的我们应该如何冲突古文和字面的束缚,真正挖掘博大精深,理解孔子思想内部的精华。

孔子的忠恕之道对当代人际关系有哪些启发?我们该如何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如何理解和应用孔子的中庸思想? 一起聆听中华文化大讲堂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陈来先生,阐述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1

嘉宾介绍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先生,他师从国学大师张岱年、冯友兰,数十载潜心研究中国哲学,学术成就蜚声海内外。他传承国学,守望传统文化,引领国学研究学术化、大众化、社会化、全球化;他立足当代,追寻中国哲学的现代意义,探寻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01 孔子思想以及儒学和整个中华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在中华文化里面占什么地位? 

在两千五百多年的中华文化历史长河里面,孔子思想和他开创了儒家学派,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主干和主体,在中华文化里长期居于主导的地位。 

孔子的思想给中华文化提供了最有意义的东西,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是我们最近二十多年常用的一个新词。孔子和儒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即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源泉根源。 

02 从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到当今社会,为什么孔子的思想能够屹立长青,并且成为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 

孔子和儒学所奠定的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对整个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产生了最深刻的影响。对于中国文化史上的其他思想流派,儒家对整个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影响是最深刻的。 

因为孔子是在诸子百家里最自觉地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的。孔子和儒学塑造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不是中国思想文化史里面任何其他一派能够替代。 

正是因为孔子思想所处的这样一个历史地位。近代以来,在大多数的中国人头脑中形成了个共识:孔子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如果提出一个中华文化代表性人物,那就非孔夫子莫属。 

03 如何给中华文明下定义? 

如果我们改用学术性的语言,可以说孔子和儒家思想最重要的历史作用和文化作用是确立了中华文化的价值理性。 

价值理性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儒家思想确立了中华文化的价值理性,奠定了中华文明的道德基础,赋予了中华文化最基本的道德精神和道德立场,使得儒家文明成为一个道德的文明。 

04 中国是礼义之邦,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在历史上往往被称为礼仪之邦。现在有人常常说礼仪之邦,其实礼仪之邦是明代以后才出现的概念。从很早的时代2000年以前,我们更多用的是礼义之邦。礼义之邦礼义突出的跟礼仪突出的不一样。礼仪突出的是礼节仪式,好客好礼。但是礼义之邦突出的是道德的本质,突出了中华文化。 

05 孔子思想的首要内容是什么呢? 

首先是崇德。从公元前1000年的西周以来,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夏、商两朝完全不同的新的文化发展。“新”就在于不断的开始重视德的力量。孔子在西周文化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德的发展。这个精神就是崇德的精神。 

什么是崇德?崇德始终把道德放在首要的地位,在任何事上都把道德置于最重要的位置,不管是国家的治国理政,个人的修身修养,都要以道德价值作为它的根本,把道德价值作为处理评价一切事物的根本力量,这就是崇德。任何时候首先从道德的角度加以审视,用今天的话来讲,道德重于一切。

2

06 孔子的崇德思想如何运用在当今社会中?

在治国理政方面上,孔子曾经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意思就是,用政令领导国家,用刑法管理国家,人民可以服从。这样的社会,人没有道德心,那么这就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相反,如果用道德用理智用礼义来领导国家,人民不仅乐于服从,而且变得有道德心。 

这是孔子的社会理想,就是用道德用礼义来领导国家。这是一种治国理政的思想,他表达了孔子的信念:不相信强权暴力的政治,能够成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方法,能够把社会带到一个理想的社会。 

孔子的理想就是用道德文化的力量,非暴力非法律的形式来实现对于国家、社会的管理和领导,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以德治国。在《论语》里,孔子谈到国家、谈到社会、谈到个人,在国家、社会、个人等方面都提出了怎么践行崇德的具体主张。 

07 如何理解孔子仁学思想? 

在《论语》里,孔子有一百多次谈到仁,就是仁义礼智信的仁。仁是孔子最重视的道德概念。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这本书里讲过,孔子贵人、老子贵柔。贵仁就是把它看作是最重要的。 

古人没有价值观这个概念,古人在谈到价值的时候,往往就是用贵这个字来表达。比如以和为贵,以民为贵,就是把和谐和人民是看做在价值上最重要的东西。贵仁表达了孔子把人看作是最重要的价值,最重要的伦理范畴,也代表了孔子的社会理想。 

这个仁字,从字义上说代表仁慈博爱。但是在孔子思想里,仁不仅仅是仁慈博爱,同时是一个全德之称,仁代表所有的道德,所以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在儒家思想里面,仁在儒家思想里还代表了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仁既是道德原则,也是最高美德,又是社会理想最高的精神境界。 

08 孔子仁学思想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孔子的弟子樊迟问孔子,仁是什么?孔子回答,仁是爱人。孔子后学就把这个思想概括为四个字,叫仁者爱人。 

孔子在以孝为核心的家庭伦理基础上,提出了更具有普遍性的人际关系伦理。这就是仁者爱人,他已经超越了家庭伦理,变成人与人关系的一个普遍的准则,一个价值。仁者爱仁把仁的观念设定为社会文化的普遍价值。在伦理上,仁是博爱;在情感上是恻隐、不忍、同情;在价值上,仁是关怀,容、和谐,在行为上,仁是和平共筑。 

从更广泛的来看,它包含着珍爱生命,善待万物。在伦理上、在情感上、在价值上、在行为上,在面对自然生态,仁都会有他的表现,是多样性的。在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上,仁的观念成为中华文明道德精神最集中的表达。仁也是孔子的一个社会理想,比如大同理想,比如今天我们讲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这些思想的基础都是以仁作为根本的。

3

09 孔子思想有着怎样的实践意义? 

孔子把仁展开为两个方面的实践原理和实践智慧。仁在实践层面集中表达为忠和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恕;从忠来讲,你自己要发展要幸福,也要让他人得到发展得到幸福。从恕来讲,你自己不想要的也绝对不要施加给别人; 

大儒学家梁漱溟对儒家文明有一个解释,他说根据我自己所观察的体会,中国人在实践中所体现的那种伦理精神,用现代语言讲就是以对方为重。实践出发点是要尊重对方,而不是把别人当做自己的工具,也不是把别人作为自我实现的工具。 

梁先生对中国人伦理实践的概括,实际上是对孔子忠恕之道的具体体会。从现代人讲来,其实对对方的尊重。 

10 我们该如何处理义与利的关系? 

孔子思想的第三点:尊义。从先秦到汉代在儒家思想里面形成了尊义的思想,始于孔子。 

如何处理义和利的关系,也是人类文明永恒的道德主题。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就认为道德问题的基本问题,就是处理义利的关系。 

孔子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力。君子小人的分别,不是地位上的分别,而是在道德觉悟,道德认识、道德品质,道德素质上的差异。孔子又讲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总是把道德放在最高的地方。中国道德思想史上有一个贯穿始终的话题,就是义利之辩。 

《礼记》里曾经引用孔子的话说忘义而争利,亦亡其身。丢掉义,去争利,最后的结果不是家破就是人亡。 

到了汉代,汉代大儒董仲舒明确强调儒家义的立场跟利益的追求是对立的。他把利解释为功利,他的原话说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记功。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道义和功利必须要区别开,谊就是道义,就是道德的原则。 君子是道德高尚的人,道德高尚的人的特征和品质是尊义,以义为上,以义为先,把义放在事物的最上面,把义作为一切事物的评价标准,这就是尊义。如果我们用今天的话说,我们就说他是坚持道义高于功利,把追逐功利看作是小人的行为和德性。 

就像我们今天讲的八荣八耻。八荣八耻最根本的最集中的体现在义利这方面。义代表道德原则,以义为先,是崇德的一种精神。尊义有自己具体化的表达,就是展开为义利之辩。 

每个文明都有它的价值观,价值观往往就表达为一种价值偏好,就是价值里边谁比谁更重要。孟子讲过,价值的问题就是鱼和熊掌的选择。选择不仅适合一个人,也适用于社会和国家。

4

11 如何理解孔子的守中思想? 

孔子思想的第四点,就是守中。前面我们讲了崇德、贵仁、尊义,守中就是守护中庸,中就是中庸的中。中的本意就是不偏不倚。 

中庸在孔子看来代表了一种普世的原则。中庸的中,本意就是不偏不倚,因此中庸的思想在历史上受到特别关注的就是反对过和不及,就是反对有所偏有所依的。《论语》里面讲过犹不及,过和不及都是不对的。孔子始终强调以中庸排斥极端。守中的思想,就是强调以中庸排斥极端。 

《论语》里面讲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有智慧的人也会犯错误,他们犯的错误更多的是在过的方面,愚人小人也容易犯过失,他们的过失是不及。所以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他是反对过和不及,另一方面他还提出执其两端而用其中。 

12 孔子的中庸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中庸不仅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也成为一种思维的方法。中庸对于中华民族的思想态度,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中就是不偏不倚,在人类的具体实践中难免会有偏有倚,而中庸的思想总是提醒我们要注意,每个时代社会上总会有这种不同的极端主张。作为领导者一定要力求不走极端,避免极端,不断调整来接近中庸之道。 

中庸一方面是一个实践的方法,本身就具有道德价值。只有道德君子才能掌握,才能体现这种中庸的德性。 

这种中庸之德,赋予了中华文明一种不走极端的稳健的性格。所以我们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在儒家思想主导的时代,应该说都没有发生过极端政策的重大事故。凡是出现了极端政策的失误,都丧失了儒家中道思想的主导,体现了中庸的价值和中庸的思维方法。 

如果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性格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中庸这个思想是对中华文明的性格发生了一种塑造的作用,也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一种塑造的作用。 

13 如何理解孔子的尚和思想? 

尚和,尚和是崇尚的尚。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有智者就已经提出了和同之辨。和是和谐的和,同是相同的同。和代表不同要素的和谐相融,而同就是单一事物的同一反复,单纯的统一性。 

和同的智慧,强调一种多样性的智慧,认为差别性多样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不同的事物一起配合调和,才能具备事物发展的根本条件。事物才能生生不息,才能不断发展,生命才能不断发展,宇宙才能不断发展。 

整个宇宙的发展前提就是多样性和差别性的存在。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就是表达了价值上的选择偏好。 

14 孔子的尚和思想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影响? 

儒家的经典《尚书》里一开始就提出协和万邦,以和邦国,把和这个观念作为对外交往的基本原则和价值。 

中华文明的对外交往很早就确定了自己的价值理想是和。尚和的价值特点是以和谐取代冲突。几千年来的中国文明史在不断地追求和平共处的世界,这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持续不断的的理想追求。 60多年前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上形成了和平共处5项原则的共识。中国是共识最主要的倡导者之一,也积极促成了这个共识的最后达成。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华文明的基本价值在当代中国仍然有深刻的影响。

国家间的和平共处是人类的普遍理想。在2500年以前,孔子的思想里对于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主张是尚文不尚武,尚柔不尚勇,主张对于远方世界应该修文德发展文化软实力,发展我们的价值,来吸引外部世界建立友好关系。 当然和不仅仅是外部世界交往的价值,也是对内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价值。

总体来说,孔子思想的主要精神,我们可以用崇德来概括,崇德就是坚持道德重于一切。 同时他以仁爱为思想核心,主张他者先于自我,强调道义高于功利,以中庸排斥极端,以和谐取代冲突,这些不仅是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精髓要义,也必将在我们今天的社会实践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继续发挥价值引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