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展览

美术报 作者:黄俊娴2020-12-08 09:28

原标题:纤维艺术:“编织的可能”

12月1日,第四届纤维艺术新锐展在杭州三尚当代艺术馆如期举行,本次展览邀请了13位青年艺术家,她们的作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纤维艺术的内涵与可能。展览主题,为“xx”,“x”的符号,联通本源,也预设未知。

1 (1)

第一届纤维艺术新锐展是在三尚当代艺术馆开始的,而此次又回到了故地,除了再次强调纤维艺术的本体,策展团队还希望对此进行深入地挖掘,在一种“编织”的限定中重新思考、重新开启。

自2017年开始,中国美术学院施慧教授为了更好地帮助青年艺术家发展,鼓励他们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坚持探索“纤维艺术”并开发其潜力,开启了第一届纤维艺术新锐展,与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形成了一种呼应,并彼此补充。

展览从四个层面讨论 “纤维”与“编织”的意义与可能,以“xx”中的“象“对应纤维艺术中的编织结构、纹样图形、寻迹线索与文本预示,以此探讨结构、纹饰、过程与征兆在纤维艺术中的存在意义。

1 (7)

如今,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对纤维艺术的媒材探究和表现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与践行,正如张克端老师所言,“我们搞雕塑的‘铁石心肠’也被这种软雕塑给软化了”。可以看到,如今的纤维艺术已经超越了软性材料的自我圈定,与影像、音乐、灯光等新媒体材料都有着紧密地结合。彰示着自由实验性纤维艺术语言的独特魅力,也恰如其分地诠释出了编织的无限可能。

当代艺术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往往第一眼就能抓住观众眼球,但现代纤维艺术的丰富性让观众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提出了“什么是纤维艺术”“为何称之为纤维艺术”的问题。

编织这种古老的手工艺听起来并不新鲜,但何为纤维艺术?据策展人石冰介绍,纤维艺术是一个复杂的定义,它无论从隐喻还是材料的角度上来说,尤其在今天的社会中,它的概念是无所不包的,又可以被追溯的十分古老。施慧教授曾总结,结绳与经纬是纤维艺术的两个基本结构,既是“织”的两种形态。高世名教授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展开并强调,“编织”的形态不是一种建构,它是繁殖与蔓延。

通过本次展览,参观者们看到的不是一件件毫无关联作品,策展人强调在展线中有着特殊的经营结构。

1 (2)

开头的《佩涅洛佩的情书》以无休止的编织开始,它既象征经纬的编织结构与复杂情绪的反复,又象征一种古典主义的时间感与叙事。展览的尾声是《再编码--纹样XI--Laforet的砖片》,以一种未来式的语言方式进行展开,融合某种科幻小说式的风格与独白,在影像中呈现的钩针纹样象征了结绳式的编织形态,以此呼应开头的经纬结构。

1 (3)

1 (4)

1 (5)

其结尾的设计更像一种如《星际传奇》般的开启,以此形成一种重新开始的循环,并对展览产生一种倒叙的回看。因此展览是一个正叙与倒叙的交叠,在这样的循环中,以《线上聚会》作为中转站,进入“织”与“交流”的枢纽,以《还是很想你》开启一个复杂情绪的空间。

1 (9)

参展作品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也不是对于“编织”的单一性层次的描述,,而是在不同程度上彰显了“织、纹、索、现”的精神内涵,作品中所传达的思考与情感的细腻都是这些问题的回馈与扩展。

1 (10)

1 (12)

最终,策展团队希望如展览所经营的结构那样,如织物的蔓延与生长一般,起点与终点是一种连贯而黏稠的关系,抛离一种简单的清晰状态,尝试无限蔓延而又坚实的伸展,拥抱探索的过程而非僵硬的线段,拒绝单一的主义和毫无理想的泛化。终点亦是起点,起点亦无终点。

(文字、图片来源于美术报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