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原标题:李国华:被城市异化的风景 ——关于刘建明绘画的解读

谈到风景绘画,人们往往首先联想到吴冠中笔下优美的江南水乡,或者传统中国画中典型的壮丽山川,又或者欧洲十九世纪的巴比松画派描绘的温馨乡村。不过,这些含情脉脉地,农业文明时代的象征,正在被一种全新的风景所取代,它就是城市风景,一个带有大量人工痕迹的钢筋混凝土的世界。并且,这个“风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催化下,仍然飞速侵蚀着我们所缅怀或者徜徉的自然世界。而显然,这样的“侵蚀”是剧烈的,对于生存于其中的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全面变化,对于精神层面的改变也是显而易见的。

1

▲ 刘建明,《踏上黄金路》2020年 纸本综合材料 28cm x21cm

于是,在文学艺术上,大量关于都市的创作也诞生了。在2000年后的中国,城市的极速扩张,导致了一个全新“世界”的诞生。这个“世界”,不仅仅是我们肉眼看到的变化:低矮的房屋变成高楼大厦,狭窄的乡村土路被宽阔的柏油马路所取代,大量人造公园风景也错落地被放置于城市之中。并且,完全纯净的自然痕迹几乎消失不见的同时,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慢悠悠的生活被快节奏的工作打断,乡土温馨的气息不在,诗歌和远方被互联网的种种热闹撕扯成了碎片。而这些变化,也在年轻一代的艺术家身上发生了相对应的效应:我们看到大量关于魔幻化的城市风景出现在了年轻一代的艺术家画面中,如贾霭力、李大方、秦琦等。

2

▲ 刘建明,《沉默的风景NO.3》 2015年 150X180CM 布面油画

原本学习传统风景绘画的刘建明,显然也是被快速城市化场景吸引的艺术家群体成员之一。在四川美院研究生毕业后不久,他就将自己的目光,从自然转向了当下这个最为重要的变化。当然,作为个体,每个人观察世界的角度是不一样,在他们的笔下城市化的场景也是异同的。与那些善于营造戏剧化场景或者在钢筋混凝土世界中寻找精神性变化痕迹的艺术家不同,刘建明选择了更为肉身与直觉的观察方式。纵观他从2014以来的创作,我们也可以发现,刘建明笔下的城市景观与他的生活和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因此,通过这些画面,我们既可以了解到中国城市扩张进程中一些被忽视的场景,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场景的描绘,反观到艺术家内心和情绪的变化。

3

▲ 刘建明,《路口》布面油画 130X180CM,2012年

首先刘建明笔下的城市风景是非主流的。与展现城市的高楼大厦、灯火辉煌不同,在艺术家笔下,城市不被注意的角落,濒临拆迁的旧式建筑,相对脏乱的城乡结合部才是他描绘的主题。当然,这并不是艺术家内心的幽暗,而是源于艺术家对周遭生活真实感受的反馈。在江西一座小城市长大,后又奔赴重庆求学的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显然与当下大多数青年一样,经济是困顿的。来自物质世界的缺乏,给艺术家带来了很多苦恼,但同时也成为他在创作时灵感与素材的来源。在江西生活时,经常乘坐公交车往返于城市边缘的艺术家,观察和深入接触到了,城市光鲜和时尚的背后的不堪。

4

▲ 刘建明,《城镇图景系列之三》,2012年150cm×80cm,布面油画

于是垃圾桶、电线杆乃至快要腐朽的电闸,都启发了艺术家对城市风景的再观察。其中,石狮子无疑是艺术家早期作品当中最重要的象征物。与西方世界里,对狮子的理解的不同,在中国文化里,狮子象征着财富与地位。于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催促下以及人们对于金钱渴望的快速攀升下,石狮子被批量地制作了出来。不过,艺术家笔下的石狮子,明显不在那些高楼寰宇之间或者大户显贵门前,而是在它们被制作的石料厂或者是它们被遗弃后的某个城市角落。在这里,成群的石狮子,被叠放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超现实的景观。而这种景观,既是特殊社会结构下经济盛行的结果,也似乎暗喻了,在今天经济辉煌的背后,最重要的支撑却是低廉的劳动力和被过度开发的自然资源。

5

▲ 刘建明,《墙上的风景NO.4》60cm x 8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6

▲ 刘建明,《墙上的风景NO.11》40cm x 5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刘建明笔下的城市风景也是青春情绪化的。确实,接近写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我们对艺术家作品表层背后深层情绪的体验。不过,这些情绪还是不可控制地从画面中流露而出。《寂寞风景》系列中,在貌似空旷的厂房里,出现的那些莫名生物或者人形物体以及幽灵般地背影,配合着艺术家跳跃的笔触,向观者展现了一个异质的空间,一个充满了情绪、甚至是歇斯底里的空间。

7

▲ 刘建明,《寂寞的风景NO.2》2014年,布面油画160X135CM

8

▲ 刘建明,《寂寞的风景NO.4》,2014年,布面油画,160X130CM 

当然,这种歇斯底里部分来源于艺术家绘画的方式,但更多来自艺术家本身的感受,只是,这些情绪大大加强了画面对观者神经系统的刺激。而这种刺激,又使得绘画中蕴含的情绪直接冲出画面,将艺术家的感受明确传递到了观者的面前。而这种情绪最直接的来源,就是艺术家青春情绪,只是这种情绪除了自身带有的青春荷尔蒙之外,也融合了艺术家所生存的这个社会给他带来种种映射。

青春的躁动,本身就孕育了巨大的能量,生存现实的特殊跌宕起伏,更是大大加强了这种情绪散发的能量。当西方上百年的城市化进程,在中国被浓缩到短短的几十年时。一方面改变的速度是疯狂的,但另一方面造成的矛盾也是空前的。拆迁困境、环境污染、精神压力,成为了当下社会遭遇的种种难题。特别是,作为弱势群体(包括大部分年轻人),面对这些困境,感受无疑是深刻的。作为处在社会漩涡中群体成员之一,艺术家显然是无法逃避的。

9

▲ 刘建明,《造景NO.2》150CMX200CM,布面油画,2016年 

10

▲ 刘建明,《造景NO.6》160X200CM,布面油画,2016年

不过,虽然艺术家笔下的城市风景,大多数时候让人感受到一些低落的情绪,但偶尔也有一些浪漫的情绪,从艺术家的画面中传递而出。这并不是因为艺术家有意为之,而是因为绘画具有将悲观主义变为乐观倾向的可能,虽然这种乐观可能是一种神经性的,一种顺带而出的元素。《美丽的海豚》中,被放置于垃圾堆上的雕塑海豚,传达了这样的情绪。即使,我们能够轻易地将这样的场景与被污染的海洋相联系。这或许是绘画自身带有的魅力。

11

▲ 刘建明,《美丽的海豚》布面油画 2016年 80CMX90CM

当然,在城市的众多风景中,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并且,都市化对人造成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艺术家近期完成《招牌动作》系列,从图像上看,描绘一系列太极运动的动作。这些没有明确五官,只是演示一些动作的躯体,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在广场上或者公园里,早晨或傍晚时会出现的锻炼人群。而这些场景,无疑与广场舞一样,都是城市化造成的“人文风景”。当城市造成的压力与对自然侵蚀的加强,人类需要这些场景来降低压力。部分观者或许也能从这些场景中,看到游戏元素的影响。而游戏的诞生,也同样是人类自我解压的方式。

12

▲ 刘建明,《招牌动作NO.8》26cm x 26cm 纸本油画棒 2020年

13

▲ 刘建明,《招牌动作NO.13》26cm x 26cm 纸本油画棒 2020年

当然,刘建明关于城市风景描绘的元素还有很多,电线杆、瓷砖墙面、水泥板等等,都是他画面中的主角,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艺术家对自我理解的城市风景的描绘。虽然这样的描绘并非说,具有特别高度的象征,但是作为一个拥有独立意识的个体,艺术家的画面至少向我们显示了当代艺术应当具有的个人独立性。而这种个人独立性,无疑也支撑了艺术的自主性。而正是这种自主性,构建了艺术的特殊性,构建了艺术在面对社会时能够发挥的功能。并且这些功能,是那些“政治正确”艺术与“遵命”艺术,永远无法达到的境地。

展览信息 

14

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刘建明个展

艺术总监:郑闻

策展人:张雨卓

学术主持:宋振熙

学术支持:李国华

展览时间:2020.11.26——12.26

展览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汉中门大街151号西城广场B入口6楼A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