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评论

新民晚报 作者:徐翌晟2020-11-17 10:09

原标题:茅盾珍贵手稿现身,一笔一画间看到作家的思量、犹豫、反复

2021年正逢文学大师茅盾逝世40周年,一份珍贵的茅盾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的现身引起了各方专家的注意。《谈最近的短篇小说》是茅盾写于1958年的评论文章,载于当年的《人民文学》第6期,文章的手稿共30页,全部用毛笔写成,纸质微微泛黄,手稿的书写呈现出典型的文人书法特征,笔迹中体现出温文尔雅的仪态和清雅不俗的风骨。由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主办的“从茅盾手稿谈作家手稿对文学研究的价值——茅盾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品赏研讨会”昨天在上海唐香文化空间进行。

故纸堆的可贵

“从茅盾手稿中可以感受到他的人、他的温度,在今天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人和人之间越来越疏远,活着的人之间都疏远了,不要说故去的人了,这样一个故去人的手迹,一下子把我们拉回他当时的情境当中,市场的反应忽然让我们领略到故纸的可贵。”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涌豪这样认为。

NEM1_20201116_C0325870241_A2540761_副本

图说:茅盾手稿 官方图

茅盾一生著述丰厚,有《子夜》《春蚕》《白杨礼赞》《霜叶红似二月花》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他的辛勤创作也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手稿原件。这份题为《谈最近的短篇小说》的文学评论共9000余字,分布在30页纸上,每页纸张长22厘米,宽15厘米,文中所涉及的多篇作品,经由茅盾精准而有力的评论,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比如茹志娟的《百合花》、王愿坚的《七根火柴》等。如果没有这份文学评论名篇的推介,他们很难被认定成为新中国文坛最优秀的作家,这些作品也很难成为受一代代读者喜爱的名篇。可以说,对整个中国当代文学来说,《谈最近的短篇小说》是具有重大文学历史价值的极为重要的文献。

编辑的痕迹

《谈最近的短篇小说》手稿上还留有编辑的笔迹。手写时代的编辑工作与今天不同,很多编辑都是在作家手稿上直接修改,不少手稿上还留有排版信息。这些排版信息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铅印时代的出版流程,使得手稿不单单只是作者书写出的一篇文稿,同时还记录着稿子发表的过程,包括编辑、校对在稿子上的加工,还保存有稿签。

NEM1_20201116_C0325870241_A2540762_副本

图说:研讨会现场 官方图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戴小京从书法角度评析道:“茅盾先生的手稿,每一笔,用笔点画结构,一看就是中规中矩学过书法的人;但是又看不见每一笔的来历,过去非得追究每一笔的来历是一种迂腐的见解。茅盾的手稿就是中国书法,在中国书法的正脉中,但你没有办法看出他的家数,是比较高级的一种境界。”

文人的手稿,在书法价值上的体现与一般的书法家不同。巴金故居纪念馆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认为,恰恰是文人的手稿,可能既不合书法的规范,甚至连书法也称不上,“可是其中可以解读的信息特别多,附加着大家对文人的感情,所以文人手稿是很立体的”。茅盾先生的手稿,不仅仅是从书法的角度来看,可能它的信息量更大。现在拿到的这份手稿,周立民看到的题目是钢笔字,因此判断这可能不是茅盾先生的字,而是编辑的字。手稿,能从手迹看到人的心迹。周立民比较了巴金和茅盾的手稿,“茅盾的稿子是很清楚的,巴金的稿子很零乱。这个情况也可以理解,茅盾先生几乎在写作前面都有严谨的提纲,经过非常长时间的构思,他是属于非常严谨的作家。巴金的很多写作是即兴的写作,第一遍写完之后,可能整体改,他大部分的稿子是不会做誊清稿的。茅盾的《子夜》手稿就很有意思,有三处很认真地改过。其实这样能够看到作家的创作过程,作家在创作时,哪些时候思维比较流畅,哪些时候他可能会停一下,可能有过犹豫,有过反复。手稿的这一点,是我们后来的排印稿无法替代的。”

NEM1_20201116_C0325870241_A2540763_副本

图说:茅盾手稿 官方图

周立民还有一个很大的感触:“所有伟大的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文字的严谨,对自己文稿的严谨。”周立民谈到,近年来很多珍贵的文人手稿被发现,并大量出版,已经形成了一个高峰,国内学界提倡设立“手稿学”,希望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文字、图片来源于新民晚报及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