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展览

收藏快报 作者:王国良,张必萱2020-11-16 14:55

原标题:紫砂传承,带你认识紫砂的另一面

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至趣——紫砂的另一面”展览,亮相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南宋官窑馆区名窑传承馆,共展出宜兴陶瓷博物馆馆藏紫砂艺术佳作105件套。通过此次展览,有助于人们打破对紫砂的固有认知,探索它并不为人熟知的面貌,并从中感悟中华紫砂艺术的多样魅力。

当代汪寅仙(1943年6月16日-2018年)飞雪迎春盆

当代汪寅仙(1943年6月16日-2018年)飞雪迎春盆

当代沈汉生(1946年生于江苏宜兴,别号石羽,陶羽轩。)宝琴踏雪寻梅挂盘

当代沈汉生(1946年生于江苏宜兴,别号石羽,陶羽轩。)宝琴踏雪寻梅挂盘

当代堆花均陶缸

当代堆花均陶缸

当代徐秀堂(1937年生)自拔雕塑

当代徐秀堂(1937年生)自拔雕塑

谈及紫砂,世人多将其与“壶”联系在一起,然紫砂的魅力远不止于此。明代中叶之后,在能工巧匠、文人雅士的推动下,宜兴紫砂工艺与传统雕塑、诗词、书画与篆刻相兼于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据了解,此次展出105件套展品,均为宜兴陶瓷博物馆馆藏清代至当代名家创作的艺术佳作,器型多样,涵盖了紫砂茶酒器、紫砂花器、紫砂文玩、紫砂雕塑等多种类别。

展览以紫砂茶酒器为引言,展出包括陈鸣远、范大生等诸位大师作品,从世人熟悉的紫砂器着眼,揭开这段至趣探索历程。紫砂花器则是紫砂艺术中的另一大门类,同样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甚至得到清代宫廷的赏识。而紫砂材质的超高可塑性,使得其还进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文房、雕塑、日用器皿等,百变多样。同时,在紫砂艺术光芒之下,宜兴地区的陶瓷技艺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紫砂、青瓷、均陶、精陶、美彩陶等“五朵金花”,大放异彩。

展品中,一件造型新奇的清代果品核桃杯,十分吸引眼球。据介绍,该器是由清康雍时期紫砂名家陈鸣远所做。其制壶之余,擅长制作清供雅玩和文房用具,常以蔬果入器,像生的菱角、扁豆、花生等,无不精妙,把果蔬的自然生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再配以契合果蔬肌理的泥色,给人以鲜活的审美感受,令人拍案叫绝。这只果品核桃杯,杯底有“陈鸣远”款识,整体为半开核桃形,杯下以菱角、荔枝、花生、栗子为足,颜色搭配巧妙,构思新颖别致,生气活泼。

清代孟臣款炉子

清代孟臣款炉子

清代镂空方壶

清代镂空方壶

清代陈鸣远果品核桃杯

清代陈鸣远果品核桃杯

清代彭年款菊瓣碗

清代彭年款菊瓣碗

清代邵元祥(邵元祥,清代乾隆时期宜兴制壶艺人。生卒不详)加彩壶

清代邵元祥(邵元祥,清代乾隆时期宜兴制壶艺人。生卒不详)加彩壶

另一件由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创作的飞雪迎春盆,以其清新脱俗、典雅小巧的造型吸引不少人驻足欣赏。“岁寒三友”松竹梅在紫砂创作中已然十分常见,但观赏这件以梅花为主题的六方花盆却是回味无穷。作品主体为花盆,以遒劲的梅枝缠绕花盆底部作足,再贴塑绿梅朵朵;铺砂工艺则形象地表现出漫天的飞雪,仿佛是一幅动态的绿梅傲雪图。梅花积玉含香,斗霜雪,抗严寒,冰肌玉骨,迎春开花,人称“春来第一枝”,故有“报春花”之称。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在如今秋冬交替时节,欣赏这样一件意境深远的“飞雪迎春”盆,令人神清气爽。

同时展出的还有清代镂空方壶、“贡局”款抛光壶、“彭年”款菊瓣碗、“孟臣”款炉子、邵元祥制加彩壶,以及一批由当代紫砂名家制作的自拔雕塑、宝琴踏雪寻梅挂盘、松鼠栗子杯、堆花均陶缸等精品佳作。

(文字、图片来源于收藏快报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