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原标题:凤凰艺术 展评 | 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2020年9月1日至10月30日故宫博物院举办“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展特展”。这是故宫在2020年疫情期间有序开放后举办的首次展览,亦是紫禁城建成600年的重要纪念活动之一。本次展览共计展出故宫博物院藏文物70余件,包括故宫博物院藏全部7件苏轼真迹,以及苏轼后世学者赵孟頫、鲜于枢、董其昌、文徵明、祝允明、张瑞图、徐渭、朱耷、包世臣、刘墉、王文治等原作均有展出。30日是苏轼特展的最后一天,因古代书画的脆弱性下一次再见面时恐怕至少要等到三年以后。一定还有很多观众因此错过,未能如愿,不如我们藉此机会好好回顾,以苏为镜。

QQ截图20201102172307_副本

回首

回看一千年时的时光,大宋王朝的历史中,无论诗词、书画、歌赋、亦或是政治,总会提起一位全才的名字,也是这位多面手成就了中国诗词、绘画上的极大成。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的苏轼。这位东坡先生的一生跌宕起伏,少年得志过、踌躇过、被才华之士追逐过、还被放逐与不断被贬与召回过。平静而稳定的生活,在东坡先生这里始终是奢侈了。但他的一生也因这些跌跌撞撞而道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的智慧。

1

▲ 《治平帖》卷首苏轼像

苏轼父亲苏洵在为自己的两个儿子起名时,特意给大儿子起名为“轼”。此字在古代汉语中是车把手的意思,在整个车部件中看似没什么意义,却不可或缺。其中隐含着父辈苏洵对子的要求:隐藏锋芒如轼,做个低调内敛的中庸者。

1057年,十八岁的苏轼与父亲共同进京参加科考。在应礼部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时,少年苏轼既初步阐明了他一生所遵循的以仁政治国的思想,又在国家行政方面提出了他基本的政治哲学。此文一出,便得主考官欧阳修大为激赏。“轼”的锋芒至此便隐不住了,两年后母亲去世,痛苦中想起早年跟随母亲学习时的立志:做一个如东汉范滂一样的人。于是,苏轼与父亲和弟弟再度赴京。

2

▲ 《北客帖》,宋人蒋之奇。蒋之奇与苏轼为同年进士,此后成为好友。二人在进士及第时曾相约日后一同在蒋之奇的家乡阳羡(今江苏宜兴)卜居。此是蒋之奇寄与友人的一封问候信札,在信中关照来到南方的北地友人要保重身体。图/故宫博物院

主考官欧阳修以苏轼才识兼茂,推荐至秘阁处大臣。随后苏轼便向朝廷献《进策》、《进论》各二十五篇,与其弟苏辙一起参加了宋仁宗特别下诏举行秘阁的“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试,双双一举名列高等。礼部试,制科试,只此两次,苏轼的文章就广泛传播,人人争阅之。当时的文学权威欧阳修在与人论文时甚至预言:“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道不著我也。”

欧阳修的预言成真了。但生命总非一帆风顺。

困境

才上任不久的苏轼就因政治斗争被卷入纷争中。1079年,也就是母亲去世的二十年后,因王安石变法,苏轼上书皇帝,陈述新法的弊病,遭到王安石的打击,被后人称为的那场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不忍争议于是自请出京,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和湖州知州。

苏轼每到一地任职都能做到尽心尽力,有效地解决当地存在的问题,并取得了很好的政绩,因此倍受到当地百姓的敬仰。比如外任杭州那次,他对长期未疏通的西湖进行了有效的治理,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著名的“苏堤”胜景。

3

▲ 《墨茶图页》,边寿民作,图中书东坡逸事一则,为苏轼与司马光论茶墨异同之语。他对于墨更有深入的研究,远谪海南时还曾经尝试过制墨。图/故宫博物院

1097年,六十岁的东坡先生再度被贬,这一次,他被一叶孤舟送到了海南儋州。写下了那句“九疑联绵属衡湘,苍梧独在天一方。…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这一次,他真的是落魄了,孤寂之至才有了此般欲把海南做人生最后归宿的绝望之词。可是谁也没预料到,政敌非但如此还夺去了他的幼儿和原配妻子的性命。

蛰居儋州的三年,他引进中原文化和技术,他开学堂,他硬是把原本边缘又保守的落魄渔村拉入了思想先进的农耕社会。东坡先生的风貌,哪怕到了海南,追随者宁愿不远千里。如“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都是在这个时候追随东坡先生到了“苍梧独在天一方”的海南。

面对人性的贪婪与绝望又孤寂的边缘,东坡想起了被贬黄州那段日子。黄州时,他在城东开垦一块荒地,命名为东坡,于是就字号“东坡居士”。也有了后人习惯性称他为东坡先生。他将自己比作陶潜,在田间耕作、亲力亲为。为自己寻陶潜曾追求的桃花源境。苏轼仰慕和推举陶渊明,他视陶渊明为一面镜子,时时进行反思。在给弟弟的信中说:“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觉醒

人生顺逆境起伏的感悟带给苏轼诸多灵感,在面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思考时甚至超越了“不知生焉知死”的孔子和“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的庄子,而具有了现代意义的知识分子精神。他吟唱“寂寞黄州冷”、举箸慨叹“人间有味是清欢”。也许是他内心的那份豁达,也许是看透了世间百态,不惑之年的他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

4

▲ 《宋人赤壁图页》(佚名),描绘了苏轼与友人泛舟于赤壁之下的情景,取南宋时期流行的“一角半边”式构图。图/故宫博物院

在此期间他所有的才华都被掀开。 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帖》和《赤壁赋》中万千丘壑的感叹。期间创作的《赤壁赋》久经后人效仿、追随。《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后赤壁赋》郎晔有注:“元丰六年尝自书此赋。”元丰六年(1083年)八月五日,苏轼致信友人:“适会范子丰兄弟来求书字,遂书以与之。”孔凡礼《苏轼年谱》卷二十二据两家以叙说完整:“(元丰六年)八月五日,与李委饮赤壁下;叙游饮之乐赠范百嘉(子丰)兄弟;并书《后赤壁赋》赠百嘉。”

黄州赤壁因东坡而有名,东坡也因赤壁而被千古传唱。

以苏为镜

近日故宫博物院特别策划展出“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其中展览展出的《赤壁图》册页描绘了史书中记载苏轼泛舟于赤壁前的景象:断壁悬右,风起水涌,舟上四人作遥观状。不仅如此,还有同与《赤壁赋》有关的作品,如明人沈度的台阁体小楷《赤壁赋》、明人文徵明的小楷代表作《前后赤壁赋》、明人钱榖的《后赤壁赋图》,以及清代制作的青玉《苏轼游赤壁图山子》。从多个种类多角度呈现苏轼及其后人对苏子的追随。

5

▲ 《苏轼游赤壁山子》清乾隆年制款,图/李若琳

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曾说:“苏轼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这样一位全才,如何通过展出作品而勾勒出他恢弘有建树的一生,对展览布展也是一个难题。

此次特展规模可观,分四部分:“胜事传说夸朋友”、“苏子作诗如见画”、“我书意造本无法”、“人间有味是清欢”呈现。从题目可以得知,有意涵盖苏轼的诗画、书法、交友、生活等各个方面,让观众在整个历史发展中以全局观的脉络了解“苏轼为谁”而非单纯苏轼的书画艺术。

6

▲ 《东坡先生懿迹图》,明代李宗谟。以分段的形式图绘了苏轼的十三则逸事,表现了其人生中的部分重要事件。图/故宫博物院

入展厅初见即是宋人摹刻苏轼像,与展厅最后一件明人朱之蕃《临李公麟画苏轼像》首尾两像做呼应。前者是后世人眼中极具威仪与端庄的伟人苏轼,也可看成是经过历史与岁月,代代沉积后于世人胸壑中的“苏东坡”。随后第二幅作品为明人李宗谟绘《东坡先生懿迹图》,以白描的形式绘制了苏轼生平十三则逸闻趣事,由这样一个具有典型性的苏轼像和故事讲述进入展览,应是此次策展人的有意为之。

7

▲ 苏轼《新岁展庆帖》,与《人来得书帖》是苏轼写给友人陈慥(字季常)的两封书信,二帖书写时间相近,并且在历史上长期被共同保存,因而被合装为一卷。图/故宫博物院

本次展出中苏轼墨迹有《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题王诜诗词帖》、《定惠寺二诗草稿》、《三马图赞并引》残卷、《治平帖》、《归院帖》、《春中帖》、《题林逋自书诗卷》共九种。宋四家中蔡襄《京居帖》、黄庭坚《君宜帖》、米芾《盛制帖》各一。苏轼同时期文人墨迹,欧阳修《灼艾帖》、林逋《自书诗卷》、傅尧俞《蒸燠帖》、吕大防《示问帖》、蒋之奇《北客帖》、李之仪《汴堤帖》、苏迈《跋郑天觉画》七件。以及苏轼后世学者赵孟頫、鲜于枢、董其昌、文徵明、祝允明、张瑞图、徐渭、朱耷、包世臣、刘墉、王文治等都有展出,其中还有部分作品曾入董其昌旧藏。

8

▲ 《西园雅集图》,宋代李公麟创作的水墨纸本画,后世画家都曾全力临摹。卷中以写实的方式描绘了苏轼、黄庭坚、米芾、李公麟等16位雅士在王诜府中做客聚会的场景。

除墨迹之外,手卷与绘画用图像的形式记载了苏轼一生为民,视国家为己任的责任。曾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即蕴生自东晋癸酉年(353年)暮春三月的一场盛会,此次聚会少长咸集,众人流觞赋诗成为后世追随仿效的雅集典范。此后遂有雅集图这类以图像来记载的方式。李公麟有《西园雅集图》记录了当时这一盛况,并由米芾书写记文来纪念这个难得的盛会。尽管历代对此集会真假时有讨论,但并未阻碍时人对“西园雅集”的向往之情,明代中期更出现大量的追摹、托名之作,成为相当特殊的文化现象。

此次展出清人丁观鹏《西园雅集图》正是托名李公麟创作的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等十六人在王诜府邸西园进行雅集活动。而丁观鹏此图取法宫中所藏传为仇英的同题材作品,带有典型宫廷画风格。也显示出乾隆帝对这一题材的喜爱。王诜的绘画师法北宋山水大家李成,展出《渔村小雪图》不仅是王诜的传世名作,也能看出他师法李成的用笔与北方山水的恢弘面貌。

9

▲ 《渔村小雪图卷》局部,王诜的传世名作,描绘山间水岸边雪后初霁的景色,体现了苏轼所强调的文人画“得之于象外”的主旨。 图/故宫博物院

好友交际、赋诗作词、尚意书风,此看前三章分别这三个角度书写了苏子。在第四单元,策展人着重苏轼于后人心中的风雅形象与伟岸符号化的模样。除却书法与绘画作品还包括大清康熙年制款《景德镇窑青花人物故事图磁盘》、清《宜兴窑紫砂提梁壶》等展玩小品。其中康熙年制款的《景德镇窑青花人物故事图磁盘》盘内绘制人物故事图,外壁绘四组山水图。根据盘心人物穿戴可知所绘文士或为东坡,内容是“东坡博古”。这一题材也是从明中后期开始流行于清,可见东坡典故在明清两朝的流行。

10

▲ 《景德镇窑青花人物故事图磁盘》大清康熙年制款,据盘心人物穿戴可知所绘文士或为东坡,内容为“东坡博古”,图/李若琳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的一生宦海沉浮,从“乌台诗案”影响被贬散官,谪向黄州之后在元祐六年(1091年)到绍圣四年(1097年),他反复经历着被诏与被贬,而且被贬的地域离权利中心也越来越远,直至海南岛的儋州。

苏轼的诗歌起步并不算太晚,大约在他二十四岁那一年,但苏轼深知唯有厚积才能薄发。“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是苏轼对自我诗词上的造诣要求,得与失,被诏与被贬在苏轼的人生中都化作了历练,也才有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知密州时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豪放之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亦有两年后,因思念弟弟苏辙中秋时做《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1

▲ 展览现场清昇平署抄本《水调歌头》、《赤壁赋岔曲》 ,图/李若琳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现场展出了清昇平署抄本《水调歌头》、《赤壁赋岔曲》等书写誊本。“岔曲”一词意为清代流行于民间的小曲,演唱者用八角鼓、三弦伴奏。传为清人宝小岔所做,故名岔曲。后传入宫中,乾隆命词臣借用其调另编新词,咏唱太平雅事。

中国的文人政途上失意往往是高蹈林泉,吟风弄月向往着“啸傲山林”。 在苏轼的许多作品中尤其是在他的创作晚期我们都看到了一个向往超脱看透了人生的士大夫形象。禅道思想消融成为了一个理想的世界收容接纳了苏轼。在这个世界中充满了宁静没有世俗的功利,超脱了坎坷的世界让他回归到了自然看清了世事心安着归隐。正因这样的人生经历,让苏子显得与众不同。

苏轼对后辈的影响,从经历后的人生态度为主,诗词歌赋与书画上的成就都是这步步人生历练后的凝固。人们学苏子,学的不是表面的辞赋比兴;人们尚苏轼,尚的亦不是单纯以意代法的新样式与风格面貌。种种表面背后,是苏轼对人生处之的淡然与遭受一切苦难后的豁达观。也正因此,才有了展览开篇苏轼的偶像型摹刻与众多东坡故事的流传,虽然大多数故事都是后世者对苏轼的重新编撰与后人对苏轼典型形象的意向性升华,但其中可见与可感确是真真实实的苏轼。

回顾四曲的展览呈现,不得不说故宫此次“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展特展”确实是下了很多功夫。虽苏轼本人流传下的作品有限,但苏轼后辈学者与同期友人或前辈作品的展出,以及配合多件赏玩的小件及清时誊抄的苏轼词本,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让我们看到了苏轼一生走过的辉煌与涟漪。东晋顾恺之曾有《女史箴图》“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的鉴语。意思是人们只知道修饰自己的面容,却很少想要修饰自己的心境与性情。

“苏子当如境”是我对观故宫苏轼展览后最大的感慨, 感慨他波澜不经一生跌宕起伏后还能归于平静的心境;感慨他将才华毫不吝啬地放于诗文书画与对国家匹夫有责的胸襟;感慨他在经历世事依然能道出“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之心。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