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生活方式 >旅游

凤凰网旅游 作者:玄子2020-10-26 14:52

原标题:伊春,东北边境的森林童话

总有那么几个犯罪故事选择发生在东北,《白日焰火》、《无证之罪》、《平原上的摩西》...... 好像血腥与情愫很适合同时搭配风雪飘乎,无论环境怎样肃杀冰冷,人心总能炙热如火。

在2019年的平遥国际电影展上,悬疑片《日光之下》将观者目光再次引向东北,不同往日的县城萧瑟,导演梁鸣将镜头转向极漂亮的北方密林,那里红松银装,雪地松软,篝火跳动,不禁让人想到《小森林》的冬日篇章。影片介绍中,故事的发生地在东北的边境小城,取景地,在伊春。

C75D93FE3A1B458FD40C75DB8BDB2C847AB27305_w575_h1024

很少有人知道伊春,毕竟东北有太多比伊春更响亮的名字,但她绝非一直默默无闻。

如果你是科幻爱好者,想必会知道中国早期科幻杂志《星云》就诞生在伊春林区,创办者姚海军也是《三体》面向世界的幕后推手;如果你研究过地质古生物学,了解大名鼎鼎的古近纪地层界线,伊春肯定也是个绕不过的地方;伊春还留有中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红树林,最老的古木树龄千年.....

但这些话题好像缺少引爆舆论的关键因素,就如同其偏安一隅的地理位置,主流媒体总是够不到她。

伊春隐居在一个临近北纬50度的地方,与俄罗斯隔江相望,那里很冷,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好在温带季风气候赋予其分明的四季,夏季终归会来,清凉惬意,奈何有些短暂。小兴安岭纵贯其南北,低山丘陵延伸波荡,大面积的原始森林鲜有人踏足,古木擎天,光影斑驳,数百条大小河流交错全境,少有湖泊点缀其间 —— 这是属于森林的小城。

7D1B59298FD96C0CB61896C2D9B0403CFBFC6403_w1024_h683

森林把伊春驯化得十分顽劣,人类聚居地只能占据伊春的20%,剩下的全是林区, 上百年的树木在此沉睡,上万公顷的新林感受白日与黑夜的轮回,它们在尽力保持自然最初的样子。 伊春的故事就像童话一样,开始的时候,总在很久很久以前。

白垩纪的吼声

6500万年前,一只巨龙倒下就此长眠,直到 1910年,它在伊春嘉荫县被考古学家发现,并被命名为“黑龙江满洲龙”,这是中国境内出土的第一具恐龙化石。和它一同沉睡在这里的,还有白垩纪晚期的众多霸主们,它们存在的痕迹被岁月记录在岩石中不断沉积,身下是白垩纪的花粉,身上铺盖着古新世的孢子,亘古灵魂的呼吸,弥散在伊春嘉荫的土地上,化为风,与鄂伦春族崇拜神明的歌声共振。

生命的消逝有多悲怆,生命的诞生就有多绚丽。时间向前推移至寒武纪,绝大多数的动物“门”类在这一时期出现,初始生命如何浩盛,我们如今不能复见,所幸生命的活力总会有办法延续。

在伊春境内的小兴安岭北麓,一片火山熔岩碎石带曾以毁灭的方式印证过寒武纪的喧闹,而如今,古老碎石又密布着厚厚的苔藓,穿插在松木间,节奏独特,每当杜鹃花开,海洋之声会在此合鸣,珊瑚是粉色的,空气会变成水。

155DB4DDE3EF4E4AFCC3BA02BAE6C1DD721E53E7_w1024_h734

火山碎石是熔岩入侵地表时最轰烈的喷涌,花岗岩石林则需要熔岩在地壳深处经历最漫长 的凝结。伊春汤旺河的石林,历经百万年的动荡与吹拂后,早已成为自然显露狂放意绪的画卷,笔触劲道、纹路粗粝,巉岩怪石群 立,描绘人类难以企及的想象。

森林童话

同样久远的,还有滚滚林涛。

当你走进伊春的原始森林,便会明白森林为何会成为童话的寻常意象。 冰凉的空气中混合着松树、花草以及泥土的味道,苔藓漫满松树的盘根向上延伸,消失在树洞边缘,被树叶切割后的光柱会玄停在半空,蝴蝶落得到处都是,好像石头都是地精变的......在这样一个生意盎然的地方,我们会不禁赋予自然事物以灵性,急切地从虚构中获取通往童话王国的钥匙。

98BF20D0B8C816A2092567A0281ED98E94724E5F_w819_h1024

山林静谧之时,隐约能听到流水潺潺,那是溪涧的悄悄话。它融合了雪水与山泉,能率先感知生灵跃动的春季,衔薪飞鸟会在此停歇,花鼠也会为生计踏寻此处。到了大雨如烟的夏日时节, 溪涧更加欢脱,在乱石间左冲右撞 ,奔向更低处,杉树则隐身于暗处,在迷雾缭绕中若隐若现。

夏秋交替,小兴安岭由原始野兽派转向印象派,线条消失了,色块与光影变换才是整幅画面的迷人之处,伊春人用“五花山”形容这层林尽染的景象。白桦金黄与枫叶火红相撞,又被紫色荡开,尚未褪去的绿意作为缓冲地带,轻灵不失稳重。

雪是童话的另一部分,伊春的雪来得很早,被雪包裹后,森林更加失真。针叶林于寒天焕发独有生机,白绿堆叠,为雪道镶嵌边角。库尔滨雾凇是冬日另一奇观,极度低温与丰富的水汽会在树杈上和解。库尔滨河水表面常年流动,雾凇是她的专属景色,对于其他自然河流来说,在春日冰河乍裂前,冰层星河会一直被掩埋在积雪下面。

当数百条冰封河流逐一融化,伊春就会变成镜国。河流是天的镜子,纵使边缘破碎,照旧映得真切,或红霞漫卷、残阳溅落,或晴空万里、积云腾挪。水流依着河床穿梭在平原与低丘之间,它们都有起点和终点,但两端在哪很难目测,能攥住的,只是沿着河边徒步的机会,感受河水静静流淌,银光闪烁。

36F4889BA147B8B301F6D3BFD906CCD7B123DB84_w1024_h683

越平静的水面下面往往有不平凡在发生。每年秋冬,鲑鱼不远万里从海洋洄游至此,来到它们出生也是它们父母出生、殒命的地方,为延续后代献身。之于河川,她从不会拒绝有求于她的子女,她哺育它们的肉身,也安抚它们的悲壮,鸟兽、鱼虫均可沾得福泽,人类也一样。

最后的山神

在小兴安岭地区的黑龙江流域,曾养育过一个名为鄂伦春的古老部族。鄂伦春,历史上又被称为“使鹿部”、或“使马部”,他们信仰萨满,以狩猎、采集为生。

白天,族里女人在撮罗子里编织着白桦篓、狍皮被,等待自己的男人从森林中狩猎归来,不耐烦了就唱歌给山林听,“我在白桦树下唱歌,白桦树也跟着唱了起来(原为鄂伦春语)....." 同样的调子与歌词,山神可能听了几百年了,也不知会不会腻。

鄂伦春族的男人则负责靠体力去换取山神的馈赠,他们个个都是好猎手,骑着马带着狗背着枪,配一个乌力安(一种哨子,可以模仿动物的声音),再来点运气,就能逮到足够的鸟兽回去。每当打猎归来,族人们喜欢用原始的舞蹈去庆祝丰收。他们太喜欢唱歌跳舞了,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加入,梁桩燃起的野火还是最原始的样子,“斗熊舞”步伐古老而虔诚。 鄂伦春族没有文字,与大山沟通不需要文字,用身体与歌声就够了。

4C4AC6878BD3CAD581389FD5D4A0CB1D915AC8BD_w1024_h682

后来,鄂伦春族走下山,离开了世代生活的森林,开始接近和拥抱新的未来。在伊春市唯一一个鄂伦春族聚居地—— 嘉荫县的乌拉嘎镇,很少有鄂伦春年轻人学习骑马打猎、唱鄂伦春族山歌了,影像《最后的山神》曾讲述过鄂伦春族最后一位萨满离去的故事。“山神走了”坚守信仰就变成了很艰难的事,更多年轻人会倾向于在更进步的经济社会中求得生存。

有人说“当鄂伦春离开山林的时候,鄂伦春这个名字就没有意义了。”但我觉得,只要鄂伦春人还在,鄂伦春就不会消失。虽然搬进了整齐划一的楼房,但鄂伦春人家还是会用狍皮、桦树皮去装点墙壁,也会有耄耋老人不自觉地哼唱从她母亲那学来的赞达温语调,耐心等待那个愿意倾听与继承的后人。

鄂伦春人在以另一种方式去保持绚烂鲜丽的先民传统,去表达人类不可抑制的美化意志,这也是文化真正的价值所在。

伊春是一处没有旅行目的地的城市,沿途的风光会让你忘记来时计划。得益于小兴安岭波动的地势,公路会像被悬挂起来的天梯,植被镶嵌在其两边,给童话世界的闯入者以围墙警告,但驱车者不会就此退缩,毕竟直面童话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经道路。

(图片来源于凤凰网旅游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