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投资收藏 >书画

苏富比亚洲 2020-10-12 07:46

原标题:隔世合璧 | 《康熙南巡图第六卷》

由王翚领衔绘制的《康熙南巡图第六卷》,为清代极重要之艺术及历史巨作,惜120年前庚子变后散佚各地。2020年10月3至8日,香港苏富比隆重呈现「江天一揽—康熙南巡图第六卷」展览,全卷终于合璧,如此视觉飨宴,不容错过。

南巡盛事皇家巨制

简论《康熙南巡图》及其残卷

聂崇正撰写

转载自2016年苏富比「派普夫妇珍藏中国绘画」专场拍卖图录

1

王翚等宫廷画家《康熙南巡图第六卷》

 (七段合璧示意图) 

设色绢本 

67.5 x 2107 公分

《康熙南巡图》卷的由来及内容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曾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十八年(1689)、三十八年(1699)、四十二年(1703)、四十四年(1705)、四十六年(1707)六次南巡。南巡的目的,据康熙皇帝自己讲:「黄、运两河运道,民生攸系,朕日切心劳……今特取吉南巡,躬历河道,兼欲览民情」,是为了视察黄河、运河的河防堤工,同时也顺便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但是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分析,南巡其实还具有潜在的目的,那就是为了缓和当时江南地区抗清斗争的民族矛盾。江、浙、闽一带是南明故地,清兵南下时,地方官吏、士人和普通的百姓反清情绪是非常激烈的,到康熙统治前期,仍然有一些人心怀故国之思,这对于清王朝是很大的威胁。康熙皇帝为了笼络江南的人心,显示自己是宽怀仁政之君,在南巡中特地去祭祀了绍兴的大禹陵和南京的明孝陵。南巡的目的意在使江南士人接受清王朝统治的事实,顺服清廷,进而效力于清廷。南巡之行对稳定清王朝的政治统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宫廷而言,皇帝南巡更是一件规模浩大,牵扯众多的盛大活动,值得文载其详,图记其盛,因此组织画家以康熙二十八年(1689)的第二次南巡过程为本,绘制成一套共12卷的《康熙南巡图》卷。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第二次南巡结束后,康熙皇帝的下旨开始创作《南巡图》。据第十二卷卷首题记得知,这套画卷「阅六载而告成」。按照清代宫廷规矩,凡重要画作的绘制,先要画出图稿,呈交皇帝御览,由皇帝钦定后再绘成正式图。《南巡图》也经历了这样的创作过程,并且有部分图稿留传。《康熙南巡图》各卷均宽67.8厘米,长度各卷不一,最短的一卷近14米,最长的一卷有26米。每卷都是整幅的特制绢,中间没有接缝,质地细密光润,织造极为不易。

清代宫廷的绘画由内务府造办处组织画家进行创作,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一则档案资料得知,担任「《南巡图》监画」一职的是苏州织造曹寅的弟弟曹荃。这则档案名《总管内务府为曹顺等人捐纳监生事咨户部文》,时间为康熙二十九年(1690)四月初四日。内容如下:「总管内务府咨行户部。案据本府奏称:三格佐领下苏州织造曹寅之子曹顺,情愿捐纳监生,十三岁;三格佐领下苏州织造郎中曹寅之子曹颜,情愿捐纳监生,三岁;三格佐领下《南巡图》监画曹荃之子曹颙,情愿捐纳监生,二岁;三格佐领下《南巡图》监画曹荃之子曹頔,情愿捐纳监生,五岁……」这则档案不仅透露了曹荃为「《南巡图》监画」的职务,也说明了曹氏家族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2

《康熙南巡图第六卷》(局部)

具体负责绘制的画家有御书处办事刑部员外郎宋骏业,他是清初著名画家王翚的学生。宋骏业向康熙皇帝推荐了自己的老师参与《南巡图》的创作。王翚实际上是《南巡图》的总设计师和主笔者。王翚(1632—1717),江苏常熟人,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是清初极负盛名的山水画家,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并称「四王」,再加上吴历、恽寿平,合为清初六家。关于王翚主持绘制《南巡图》的情况,《清史稿》中记述「口讲面授,咫尺千里,令众分绘而总其成」。清代陈祖范在《王耕烟先生墓表》中记载较为详细:「尝绘《南巡图》也,天下高才妙手咸集都中,和墨濡笔,铺绢素,相顾缩,莫敢下笔,惟觇候王先生发口。先生曳草衣,占上座,瞪目凝神,良久,乃授以意匠曰:于此置都邑,于此位山川,若者望幸,若者法从,若者驻跸,若者回銮,数千里形势,曲折指顾,而稿遂定。众工遵其布置惟谨,先生略为点缀,神采有加焉。」图成之后,康熙皇帝非常满意,赐予王翚「山水清晖」四字,王翚晚年「清晖老人」的名号即由此而来。

参与《康熙南巡图》绘制的还有以下画家:

杨晋(1644-1728),字子鹤,号西亭,是王翚的同乡和学生。「尝从石谷出游,石谷作画,凡有人物、舆桥、驼马、牛羊等,皆命晋写之。」杨晋跟随老师入京,也参与了《南巡图》的绘制。

王云(1652-?),字汉藻,号清痴、雯庵,江苏高邮人。擅长山水、人物、楼台,画风工整。与王翚关系友善,「曾奉绘《南巡盛典图》」(王云画〈休园图〉卷后彭白云跋)。

冷枚(约1670-1742年),字吉臣,别号金门画史,山东胶州人。康、雍乾三朝供职宫廷,师从清初宫廷画家焦秉贞,擅长画人物、仕女、山水、花鸟,画风工整细致,色彩浓厚。据《胶州志》记载「尝奉敕作《南巡图》」。

此外,有一幅王翚、杨晋、徐玫、虞沅、王云、吴芷、顾昉合画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的《桃李禽鱼图》轴,此年《康熙南巡图》正在绘制中,这几个画家很可能也是参与其事的。康熙朝大臣高士奇收藏有一套册页,作者是王翚、宋骏业、杨晋、徐玫和顾昉五人,高题记中云:「乙亥、丙子诸能绘事者集于都下作《南巡图》。」这段题记从侧面确认了宋骏业、杨晋、徐玫和顾昉等人参与了《南巡图》的创作。

《康熙南巡图》卷就是在王翚主导下,由多位画家各尽其能,共同合作完成。这种多家合作的方式在清代宫廷绘画创作中颇为常见。

《康熙南巡图》卷的内容以及艺术特色

《康熙南巡图》是清朝初年宫廷绘画中的辉煌巨制,全卷以南巡路途为线索,分段描绘沿途重要的山川城镇。十二卷的总长度在二百米以上,图中人物逾万,牛马牲畜过千,山川形势,各行各业无不具备,尺幅之宽,包含之丰富,为中国古代绘画史所罕见。《南巡图》卷首先是对康熙皇帝出巡过程的《起居注》式的记录,将南巡经过的地方和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实地加以描绘,康熙皇帝的形像在每卷中只出现一次,人物比例较其他人略大,突出其尊崇的地位。其次,随着画幅的逐步展开,山川地貌、景致名胜、风俗人情一一呈现,从中可以看到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繁荣盛况。因此可以把《康熙南巡图》看成是融纪实与风俗为一体的绘画作品。

《康熙南巡图》卷是以绘画来叙事,采用长卷的形式进行表现,在构图形式上继承了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的模式,并且发展成为多卷本。每卷画幅可以独立成篇,各卷之间又首尾相接。每一卷中既可以表现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又可以画数天乃至十余日所经过的路程,保留了画面上情节的连续性而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重大事件和场景,不惜篇幅,不厌其繁,而对沿途的其它景物加以概括、浓缩,使重点突出,详略有别。画面的视点根据需要灵活变化,在表现山川景色时,多运用「平远」、「深远」和散点透视作中远景的描绘,视野开阔,气势宏大;对于具体的城镇则采用俯瞰的角度,将城镇全貌尽收眼底。《康熙南巡图》卷之后,乾隆朝的《乾隆南巡图》卷和《盛世滋生图》(又称《姑苏繁华图》)卷同样延续了这种绘画形式。

3

《康熙南巡图第六卷》(局部)

《康熙南巡图》卷的散佚及现存状况

《康熙南巡图卷》是记事性的画卷,皇帝的圣容也描绘其中,按照清宫规矩,先皇画像都送到寿皇殿供奉,因此《南巡图》卷在康熙皇帝崩逝后长期存放于景山寿皇殿,将近二百年。中华民国十八年由故宫博物院刊行的《故宫物品点查报告》第六编为寿皇殿部分,其中记录存有《康熙南巡图》第九卷(咸一66)、第十卷(咸一68)、第十一卷(咸一69)、第一卷(咸一70)。这仅余的四卷成为故宫博物院藏品,编入「故」字号文物。之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故宫又收入由文物局拨交的靳伯生捐献文物,其中有《康熙南巡图》第十二卷,编为「新」字号文物。

离开紫禁城的《南巡图》卷现在已知的尚有:第二卷、第四卷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第三卷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第七卷藏于加拿大爱德蒙顿阿尔博特大学Mactaggart Art Collection。第五、六、八卷长期下落不明。近几年第六卷的部分残卷陆续现世,亦为幸事。

4

《康熙南巡图第六卷》(局部)

第一卷,画出京师永定门至南苑。康熙皇帝骑在一匹白马上,有大批侍卫随从护拥;沿途路旁有舆车及大像等卤簿仪仗,排列齐整,直排到南苑行宫门口。画面中标识的地点有:永定门、南苑。

第二卷,画康熙皇帝一行由京城至山东济南一段的行程。

第三卷,画由济南府经泰安州至泰山。康熙皇帝在济南府城墙上阅视。画面中标识的地点有:济南府城、开山庙、章夏、泰山、泰安州、蒙阴县。

第四卷,画康熙皇帝率领众官员视察黄、淮水灾的情景。画面中标识的地点和场景有:红花铺、驾看邳州水荒、宿迁县、候驾看堤、黄河、黄淮交会、驾看高家堰。

第五卷、第六卷,不明。从记载的康熙皇帝南巡路线来看,应当画的是途经扬州、镇江、丹阳至常州一段的行程。

第七卷,画惠山、锡山至苏州。康熙皇帝的御船到达苏州阊门外,弃舟登岸,。画面中标识的地点有:九龙山、秦园、惠山寺、锡山、黄婆墩、无锡县、窑头、新安、浒墅关、文昌阁、枫桥、寒山寺、半塘寺、关帝庙、山塘、斟酌桥、虎丘、万寿寺、大雄宝殿、苏州府阊门、黄鹂坊、皋桥、圆妙观、弥罗阁、织造府。

第八卷不明,应当画的是康熙皇帝一行从嘉兴至杭州一段的行程。

第九卷,画渡钱塘江,抵绍兴府。康熙皇帝在侍卫陪同下出绍兴城,前往大禹陵祭祀。画面中标识的地点有:茶亭、西兴关、西兴驿、萧山县、柯桥镇、绍兴府、较场、府山、望越亭、镇东阁、大禹庙、大禹陵。

第十卷,画从浙江回銮抵江宁府。卷首文字中提及康熙皇帝曾在此祭祀明太祖陵。画面中标识的地点和场景有:句容县、太平庄、秣陵关、通济门、秦淮河、钞库街、贡院、文庙、三山街、旧王府、内桥、通贤桥、赐绢帛老人、较场、关帝庙、鸡鸣寺、钟山、进果百姓、观星台、太平会、版籍库、后湖。

第十一卷,画江宁府燕子矶乘舟渡过长江。康熙皇帝乘坐龙舟,在许大小船只的护卫下,顺江而下。画面中标识的地点有:报恩寺、水西门、旱西门、石头城、弘济寺、观音门、关帝庙、燕子矶、大江、刘家山、仪真县、金山。

第十二卷,画返抵京城,自永定门入城。康熙皇帝乘坐肩舆到达正阳门外,随从对列井然有序。在队伍的末尾,仕农工商各界人士组成「天子万年」四字,宣告南巡盛举的结束。画面中标识的景物有:太和门、午门、端门、天安门、大清门、正阳门、永定门。卷尾孙岳领奉敕书宋骏业进《南巡图记事》。后款:「康熙四十七年岁在戊子月奉敕装潢。」

《康熙南巡图》第六卷残卷的状况

2009年、2012年、2016年先后有幸目鉴《南巡图》第六卷残卷三段,皆为绢本,宽度相同,长度不一,画法风格完全一致。

5

《康熙南巡图第六卷》中康熙帝临幸金山

残卷段一:

纵68厘米、横362厘米,画卷的包首部分还在,保存完好,其题签上的文字为「南巡图第六卷,从瓜州渡江登金山经常州府」,与其他尚存画卷题签上文字的格式完全相同。画面起首是长江中的小岛「焦山」,隐约于雾霭中,顺江而下,江中有众多大小船只,随之岸上出现一段城墙,有一座城门,城门开启,门上结彩,有官员民众出入,城门前有一条大路缓缓伸向江水中,此处是登船的码头,城门的上方书写有「瓜州」二字。再前行,大小船只更加密集,江中出现了一座更大的孤岛,岛上山石崎岖,草木葱茏,岛的上端写「金山」二字。山顶上建有一座高塔,山脚下的平地上搭扎有彩棚,山腰间筑有汉白玉平台,平台上有一尊者站立于黄盖伞下,四周官员侍卫簇拥,虽然人物面部极小极小,但是仍然能够看出他尊贵之神态及装束,这位尊者就是康熙皇帝。

残卷段二:

画面纵68厘米、横250厘米,画面起首为长江,江面风平浪静,雾霭迷蒙,江上有不少的船只往来;再前行,出现了长江南岸的风光景色,草木葱茏、旌旗招展,岸边一处码头上,人头攒动,正在等待圣驾的到来。注明具有标志性的地点,从右至左分别为:「北固山」、「甘露寺铁塔」、「银山门马头」,是长江南岸镇江的名胜。

6

《康熙南巡图第六卷》中常州府

残卷段三:

纵68厘米,长度为475.3厘米,画卷最末处画有一座城门,在瓮城箭楼的前端写有「常州府」三个小字,似乎是《康熙南巡图》第六卷的结尾部分。绘画风格与存世的其他数卷无异,画中人物密集,一派江南风光,其中一个段落内画有数棵大树,带有明显的王翚的画风痕迹。

这三段残卷,前两段画面相连,而第三段场景不能与之前衔接,中间尚有相当部分缺失。三段长度相加虽然已经十米有余,但与其他各卷十五至二十米的长度相比也还不足。根据现状推测《康熙南巡图》第六卷在流传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被分割成了数段,现已有三段,所以应该在四段以上。而现有的各段保存相对完好,画面风采不失。但愿此卷的其余部分虽未见而尚存,且受庇护珍视,有一日终能全卷合璧,幸哉,甚哉。

(图片来源苏富比亚洲,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