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舞台 >舞蹈

原标题:上海歌剧院《嫦娥》揭开面纱:不愿做女神,她思念人间烟火

上海歌剧院最近“仙气飘飘”,因为排演舞剧《嫦娥之月亮传说》,这里随处可见穿着白纱裙游走的“嫦娥”和一群脚不沾地的“仙女们”。 

9月11日-12日,《嫦娥之月亮传说》将在上海文化广场亮相,8月19日,正在紧锣密鼓排演的舞剧开放了媒体探班,揭开了面纱一角。 

在浩如烟海的月亮传说中,“嫦娥奔月”最为人津津乐道,随着朝代更替,这个故事衍生出了很多版本,诸如“情急无奈版”“嫦娥偷药版”“逢蒙杀羿版”“河伯诱惑版”。 

经过反复推敲和考证,上海歌剧院选择了“情急无奈版”作为创作蓝本,同时加重反面人物逢蒙以及他的“心魔”,来增加舞剧的戏剧冲突:后羿射日后,西王母赐他“不死药”,逢蒙起了歹心想偷药,嫦娥为了护药,被逼无奈吞下药,于是飞天了。 

“因为是传说,所以它没有一个规则的版本,有一些诗人批判嫦娥,说是‘嫦娥偷药’,也有一些诗人很同情嫦娥。”马涛和金美花两位编导接下创作任务后,更想将着力点放在嫦娥和后羿矢志不渝的感情上,希望呈现一种相濡以沫的爱情观,表达对但愿人长久的祝愿。

创作前,马涛问过很多人对嫦娥的印象,在多数人心里,嫦娥很素净、很清雅、很冰冷,好像总是在纠结着,“但在我们的故事里,她是不愿意做女神的,她思念的都是人间的温暖,因为天上没有任何人情味,没有烟火气,一切都那么冰冷。” 

“飞天前,嫦娥是一个女人的形象,又美丽又勇敢,和后羿很相爱。飞天后,她变成一个女神,对人间尤其是后羿有着浓浓的思念,但彼此只能天各一方,还是挺悲剧的。” 

舞剧最后会转到现代都市上海,同一个月亮下,当代“神话”正在谱写,“我们希望观众看完后,能够假想嫦娥真的存在于月亮中,她最想对人间说的一句话是:我这一生和后羿天地分隔,但感情永远不会断,希望现在的恋人们都能长长久久。”马涛说。 

女舞者谭一梅在剧中饰演嫦娥,对她来说,挑战最大的地方在于,揣摩和把握嫦娥的心理变化,“从女人到女神,她的心理铺垫是不一样的,一定是有层次的转变,所以我一直在找这种感觉。” 

最近,谭一梅时不时就会抬头望月,找感觉。要演舞剧里最吃重的角色,她几乎全程都在舞台上,上半场有50多分钟,下半场也有40多分钟。 

饰演后羿的宋雨是谭一梅的老搭档。在东方卫视热播综艺《舞者》中,两人各凭扎实舞蹈功底获得青睐,在双人舞中,两人更是默契满分,舞姿、情绪都诠释得十分到位。走下荧幕后,两人再次牵手,扮演起“神仙眷侣”。 

“这部剧最经典的就是嫦娥和后羿的双人舞,在技术上、连接上、情感上,我们需要花很长时间去磨练,各方面都必须很流畅。”在《舞者》中已经有过配合,这次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吗?谭一梅笑说,“还是会的,你换了一个角色,就是体验另外一种戏剧人生,还是蛮好玩的。”

那么,如何刻画嫦娥的形象,以及“嫦娥奔月”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如果她的形象改变过大,可能大家不知道这是谁,但如果完全还原成大家印象中的样子,可能又欠了一些新意,所以我们前后斟酌了大概两年之久,要找到突破点还是蛮难的。” 作为“80后”,马涛和金美花更希望从自己这一代人的审美,以及心理节奏去创作。也因此,不管是舞蹈编排还是舞美设计,整部剧都呈现出“当代美学”:既有神秘的、古典的东方美,也有当代的精神、海派的气质。

那么,如何刻画嫦娥的形象,以及“嫦娥奔月”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如果她的形象改变过大,可能大家不知道这是谁,但如果完全还原成大家印象中的样子,可能又欠了一些新意,所以我们前后斟酌了大概两年之久,要找到突破点还是蛮难的。”

作为“80后”,马涛和金美花更希望从自己这一代人的审美,以及心理节奏去创作。也因此,不管是舞蹈编排还是舞美设计,整部剧都呈现出“当代美学”:既有神秘的、古典的东方美,也有当代的精神、海派的气质。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