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投资收藏 >杂项

收藏快报 作者:李益炯 ,李熊熊2020-07-31 16:28

原标题:《月下吹箫图》:晚明的赏心乐事  

晚明曾出现过如图1至图3这样一种吹箫人物瓷画。观赏此画,有一个绕不开的疑问:画中人物是谁?容易想到的是春秋时秦国的萧史。萧史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刘向《列仙传》卷上)

图1 吹箫人物瓷画

图1 吹箫人物瓷画

图2 吹箫人物瓷画

图2 吹箫人物瓷画

图3 吹箫人物瓷画

图3 吹箫人物瓷画

如果说瓷画上的人物是萧史,似乎说服力不足,为什么没有弄玉?如果不是萧史,那么这个人物又是谁呢?要找到画意的正确答案,我们可从图1人物上方的题词“月下一品”四字入手。“月下一品”的“一品”是“一流”“一等”之意,将题词与正在吹箫的人物联系起来,画意就是“月下一品吹箫”,即在月光下第一流的吹箫,简称可以是“月下吹箫”。

“月下吹箫”是明代绘画中的一个重要题材,通常画意并非表现“萧史弄玉”这个典故,而是与苏东坡的一句名言“月下东邻吹箫”有关。

传说苏东坡编过一篇奇文《赏心十六事》,把他认为人生中很有情趣的十六件事罗列了出来。每事六字,全文不长,引录如下:

“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阴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晨兴半炷茗香,午倦一方藤枕,开瓮勿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乞得名花盛开,飞来家禽自语,客至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音。”

文中说到的第八件赏心之事是:“月下东邻吹箫”。这一句中的“东邻”是一个典故,出处是战国宋玉写的一篇《登徒子好色赋》。有一次,大夫登徒子向楚王揭短说宋玉好色,楚王问宋玉有没有这回事?宋玉作了这样一个回答: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宋玉的这段回答表示,面对天下第一美丽的邻家女子示爱三年,自己没有动心。由于宋玉的表述精彩绝伦,后世就把“东邻女”用作绝色美女的代名词。苏东坡用“月下东邻吹箫”六字作为赏心乐事之一,是要营造这样一种意境:夜深人静,月色朦胧,气定神闲之际,“东邻”美女那里传来悠扬的吹箫声,引得自己浮想联翩。这当然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人生体验。

关于人生遇到的美好事情,与苏东坡的“赏心十六事”类似的是“四大喜事”之说,即:“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此说最初的作者,有说是唐朝杜甫,有说是北宋汪洙。相比起来,“四大喜事”更贴近世俗生活,而“赏心十六事”更像是文人雅士的经验之谈。

到了明代后期,“四大喜事”和“赏心十六事”在社会上有着不同的群众基础,都很有市场。“四大喜事”在瓷器装饰上的体现,最典型的如在酒杯器壁上写“金榜题名”文字等。而作为“赏心十六事”之一的“月下东邻吹箫”,则是瓷画题材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画师们将画意略作改变,成了“月下一品吹箫”。

“月下东邻吹箫”强调的要素之一是“东邻女”,这在文学想象中很美好,但仔细推敲也有不足:一个东邻少女真的能吹出让成年人赞叹的箫声吗?如果苏东坡这样的高雅之士听邻家女吹箫竟然听得津津有味,那么不是苏东坡欣赏水平太低,就是他别有用心,这有点说不过去。

晚明瓷画“月下一品吹箫”的立意将“东邻”改为“一品”,强调欣赏的是箫声,并不是美女,这就更符合“赏心乐事”之意。而画中的吹箫人物也以改为男性为好,毕竟现实中公认的吹箫大师还是男性更多些。

晚明社会在经济繁荣的背景下,出现了一股追求生活情趣多样化、细腻化的风尚。其代表人物如屠隆、陈继儒、高濂、文震亨、张岱等人,不但身体力行,还写下了许多“赏心乐事”的文字。瓷画《月下吹箫图》正是这股风尚的实物记录。遥想当年,当人们静处一室之时,端起酒杯,看见瓷画,联想“月下一品吹箫”的意境,感悟心灵深处的愉悦,一定是一件超凡脱俗的“赏心乐事”!如今我们欣赏这些瓷画,隐约还能体味到当年文人雅士的心头之好。

(图片来源于收藏快报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