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 作者:江杨烨2020-07-10 07:13
原标题:良渚申遗成功一周年 古城活了起来
2020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一周年。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南大门的访客中心,高二十米的良渚古城遗址主题雕塑《良月流晖》崭新亮相。
图为良渚博物院。 良管委供图
据了解,该雕塑由著名艺术家韩美林设计。雕塑由基座、玉器和火焰三部分构成。琮形基座象征着矗立良渚大地的古城和水利系列。玉器的组合融合了天、地、人的意向。刻在玉琮上的神秘符号来自远古的良渚陶器。圆形的玉璧即代表上天,也是古文字“良”的变形。居于中间的三叉形器,则代表人与天地的相互呼应。顶端跳跃灵动的火焰,象征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无限动力。
图为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魏春 摄
一同亮相的还有良渚文化发现人施昕更的铜像。从1936年施昕更第一次发现良渚的黑皮陶和石质工具开始,良渚考古已经走过了80多个年头。
回望一年前,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木槌落定,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见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城,迎来了在世界文明舞台上的“高光时刻”,标志着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同。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春景。 良管委供图
从访客中心走到景区入口,只需打开提前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小程序线上预约下单的门票,即可扫码入园,所需时长不超过20秒。
图为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金银纪念币。 江杨烨 摄
走进公园,观光车是必不可少的。据了解,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目前开放的区域是城址区的核心部分,面积3.66平方千米。在这里,可以“走进”5000年前的良渚古国,了解一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
图为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里的梅花鹿。 良管委供图
观光车司机告诉记者,一年来,大观山站的梅花鹿是当之无愧的“网红”。考古发现,梅花鹿所在的鹿苑,良渚时期就有鹿栖息。据悉,公园去年开园时就引进了梅花鹿,受游客喜爱。
与此同时,“彩笔绘良渚盛世颂华章”百名中外著名画家走进良渚古城油画作品展、“邮票上的世界遗产”主题展览活动在良渚遗址公园内举办。
图为良渚文创产品。 江杨烨 摄
此外,在当天举行的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金银纪念币发行活动上,良渚古城金银纪念币发行,成功地将中华文明与现代造币工艺完美结合,让史前先古的伟大创造在现代国家法定货币上重现生机。
据悉,一年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在各重大节庆日中均策划组织主题鲜明的趣味活动,同时完成文明旅游等一批重要活动。
疫情下,良渚博物院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线上直播20余场,推出良渚文化“云春游”“云直播”“夜游博物院”等线上线下活动,累计吸引观众在线观看达上亿人次。
良渚充分运用古城遗址及其周边区块人文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实施文化和旅游资源共享,协同并进。通过文化活化创新、“良渚文明薪火传承计划”“良渚讲堂”计划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到良渚古城的保护中来。良渚文化志愿者总队随之成立。
图为良渚文创产品。 江杨烨 摄
良渚文化志愿者总队队长梁中平说,2009年10月,他成为了良渚博物院志愿者,10余年来,得益于良管委和良博院提供的平台,他和志愿者们见证了良渚遗址的申遗之路。作为一名良渚文化的志愿者,他希望为文物、遗址,还有游客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让青少年关注良渚,了解良渚,才能让良渚成为活着的基因、不断的文脉。”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俊杰表示。
据悉,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自开园至今共接待访客50万人次,目前计划联动周边景区资源,合作串线,推出相应游线。同时,以良渚博物院二期为重点的良渚文化艺术走廊规划建设正在加紧推进。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研究传承利用工作永远在路上。我们有信心把这一厚重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张振丰表示。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