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投资收藏 >拍卖

佳士得 2020-07-02 07:45

原标题:共襄善举:佳士得将与亚洲文化协会联袂呈献慈善拍卖

佳士得将与亚洲文化协会(Asian Cultural Council)连袂筹划特别慈善拍卖,于7月10日举行的佳士得 “现代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 中,呈献蔡国强的《牡丹与大丽花之二》、刘韡的《东方》以及张洹的《马2号》。这三幅现当代杰作均为艺术家代表亚洲文化协会捐赠进行拍卖,旨在透过文化交流促进国际间的对话、理解与尊重。

蔡国强与刘韡分别为亚洲文化协会1995年与2011年的校友,而张洹作为非协会会友的艺术家,亦慷慨回应邀约,为本场拍卖提供其最负盛名的标志性作品。三幅杰作呈献了艺术家们独特且兼具开创性的技法:《牡丹与大丽花之二》采用蔡国强标志性的火药画法;《马2号》以香灰堆叠勾勒柔美而易逝的笔触;《东方》则在画布之上融和鲜艳的油彩。

“本次专拍的收入将用作支援新世代艺术家与学者进行更多文化交流,藉以建构一个更加和谐和平的世界。” 亚洲文化协会主席温蒂·奥尼尔(Wendy O’Neill)表示,“我们深信,文化交流可以改变世界;而艺术作为一种表达不同文化间价值观、态度与关注议题的普遍媒介,在促进跨文化理解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1

蔡国强(1957年生)

《牡丹与大丽花之二》

火药 画布

183 x 152.5 cm.

2017年作

估价:港元 3,000,000 - 4,000,000

来源:艺术家代表亚洲文化协会捐赠

展览:2017年10月-2018年3月,“蔡国强在普拉多:绘画的精神”,国立普拉多美术馆,马德里,西班牙

《牡丹与大丽花之二》是一幅在布面上完成的火药绘画,可视为展现蔡国强艺术演进的绝佳例子,于2017年普拉多博物馆(Museo Nacional del Prado)个展现场创作完成。艺术家解释道︰“这件作品是我首次亮相拍场的彩色火药画。之前我的火药画大都是黑白的。2016年,我开始更多地使用日间烟火表演中用到的彩色火药创作。而这种对彩色火药的运用与我一直在进行的一个项目相得益彰,这也是我个人在西方艺术史上的一段特殊历程。”

2

Cai Guo-Qiang 蔡国强 © Museo Nacional del Prado

蔡国强以充满力道的火药画和震慑的烟火爆破表演蜚声国际,他在艺术生涯早期,便开始了以火药作为实验媒材。由于纽约的大都会密集格局限制了火药爆破这种艺术形式的表达潜力,蔡国强故转移酊美国西部寻找更大的“画布”。蔡国强在助理、录影师、摄影师的陪同下用中国鞭炮拆解出的火药,在美国创作了他的第一件作品——微型蘑菇云,为其随后的火药画与装置爆破表演开拓了道路。

3

刘韡(1972年生)

《东方》

油彩 画布

120 x 120 cm.

2020年作

估价:港元 1,000,000 - 1,200,000

来源:艺术家代表亚洲文化协会捐赠

刘韡的艺术实践涵盖影像、装置、素描、雕塑、绘画及其他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同样涉及跨文化背景的主题,特别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建筑景观。此次上拍的这幅布面油画《东方》,展示出其对色彩、重复与极简主义的标志性运用。自二十一世纪起,刘韡开始采用电脑软体生成图案和像数进行绘画创作,最后再将合成的图案转移到画布上。在2014年接受ARTnews网站的艺评家芭芭拉·波拉克的采访中,刘韡曾将这种方法描述为 “纯粹地将逻辑转化为色彩”。同样,在与佳士得的访谈中,他表达出其对 “将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们连缀起来的庞杂繁复线索” 的深刻理解。

4

Liu Wei 刘韡 © Liu Wei Studio

刘韡于2011年获选加入亚洲文化协会学者交流项目,由此步入充满活力的纽约当代艺坛。在格林威治村著名的魏斯贝丝艺术家公寓定居时,刘韡已是一位风格成熟艺术家,他非常珍视这段流连穿梭于纽约等地各大博物馆与艺术机构的时光,以及探访当地艺术同侪,了解其创作方法的机会;并与协会的艺术家社群建立联系。同时,他也抽空利用各种机会去探索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及戏剧。巧合地是,当历史性的飓风“桑迪”登陆纽约时,刘韡刚好住在当地的临时寓所里,经历了漫长的停电断水,并在洪水中遗失了大量艺术作品。从大灾难中度过难关的切身体验,给刘韡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改变了他对纽约的看法。在捐赠《东方》的过程中,刘韡进一步加强了与纽约社区的联系,并为支持下一代协会的奖助对象慷慨解囊。

5

张洹(1965年生)

《马2号》

香灰 麻布

150 x 100.5 cm.

2019年作

估价:港元150,000 - 200,000

来源:艺术家代表亚洲文化协会捐赠

张洹在纽约进行了十年的观念艺术创作后,于2000年代末重返故土,最终找到了极具个人风格的绘画媒材:香灰。这种极不寻常的创作技法源于艺术家一系列的精神顿悟。于张洹而言,“香灰不是香灰,它不是一种物质,而是集体的灵魂、集体的记忆与集体的祝福。”

在《张洹:张洹香灰系列作品集》中,妮娜·米奥尔指出:“张洹在上海龙华寺上香时,重新发现了香灰的超然之美,这为他的新作品提供了大量‘原料’……对于一个开始尝试全新媒材的艺术家而言,香灰的诱惑是多方面的。除了文化与历史的重要意义之外,香灰还具有一种脆弱易碎的美学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它散发着精神凝聚的缥缈芬芳,是由无形信仰炼化而成的物质余烬。”

6

Zhang Huan 张洹 © Zhang Huan Studio

同一本画册中描述了张洹创作这些令人魂牵梦绕的美丽作品的实际过程。“张洹用宽大的笔触在精心上胶打底的画布上涂抹一层粉状香灰,然后用更大的鳞片状香灰和线香的余烬堆砌雕琢出表面肌理……在处理较大尺幅的画作时,艺术家需要用力将香灰大面积地铺散开来,这使其具有了行为表演性,让人不禁联想到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行为绘画’。”

(图片来源佳士得,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