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生活方式 >旅游

文汇网 作者:杨熠2020-07-01 15:15

原标题:行走世界 | 琅勃拉邦:佛教艺术中的世界遗产

Cii9EVdL6RyIesOZAARB_WVDSAIAAGPWgOBRVwABEIV179_w500_h280_c1_t0.jpg

▲琅勃拉邦 。资料图片

琅勃拉邦位于老挝北部上寮地区,宽阔蜿蜒的湄公河穿城而过。这座城市规模不大,它曾是14世纪兴盛于中南半岛的澜沧王国的都城。19世纪末,老挝逐步沦为了法国的殖民地,在动荡不安的20世纪,琅勃拉邦相继历经了二战和越战的炮火洗礼后终于得以幸存。

琅勃拉邦是一座由众多金光闪耀的小乘佛教寺院和五彩缤纷的法国殖民时期建筑所共同组成的城市,不同传统式样和文化风格的建筑,在这座气候宜人的小城神奇地实现了和谐共生。

1995年,琅勃拉邦凭借着完整且独特的城市布局和旧日风貌,其整个城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

众多古老的佛教寺院是琅勃拉邦作为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寺院就要数香通寺。

在琅勃拉邦市区沿着平行于湄公河的肯孔大街向湄公河与其支流南康河的交汇处走去,很容易认出醒目的香通寺。香通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中叶,1559年,澜沧王国塞塔提拉国王下令建造香通寺,并于1560年建成。1887年黑旗军的入侵虽带来了一些破坏,但香通寺总体保存完好,更为幸运的是,1928年在西萨旺冯国王的主持下,香通寺得到了整体修复。

自建造之日起,香通寺就一直是老挝王室的私有资产,并且作为历代老挝国王加冕的王家寺院,直到1975年王室彻底离开政治舞台。

尽管早已不再是王室的专属寺院,香通寺依然颇具典雅的气质,寺院的佛堂建筑、雕塑以及镶嵌式壁画等都被视为是老挝本土艺术和工艺的典范。

整个寺院由一座大殿和一系列附属建筑组成,寺的院落很大,大殿就坐落在院落的中心位置。大殿寺顶呈多重错落式,配有镀金装饰,寺顶向下几乎一直延伸到地面。殿正面首先是一座外室,由木柱支撑,这些粗壮的木柱上刻着精心修饰的花纹图案。

穿过镀有黄金、描绘着佛陀修行历程的木门,即可以进入大殿。略显阴暗的厅堂内供奉有一尊佛陀释迦牟尼像,主佛像的前面和两边还规律地放置了一些小佛像。在这组精美的佛像背后的墙壁上,则是用鎏金装饰的老挝历史传奇君主占塔帕尼王的丰功伟绩。

Cii-T1gzth-IW_6DAAV0PTZQMmUAAErHAEL4fMABXRV26_w500_h280_c1_t0.jpeg

▲香通寺。资料图片

大殿的侧面外壁如内壁一样,鎏金图案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一幅幅精美的金色掠影描绘了老挝历史传说故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掩饰了因年代久远而显得斑驳的墙壁。在后壁的红底墙面上,则有着香通寺内最负盛名的“生命之树”镶嵌图案。

传说香通寺未建成前,大殿所在的位置本耸立着一颗高160米的大树,大殿建成后,信众出于崇敬和悲悯,即在此墙壁用彩色的宝石和玻璃拼出大树的形状,寄予大树以永生的愿望。

“生命之树”色彩绚烂,内容极其丰富。树的顶端是佛国天境,天境与人世间的分界线下,有两位仙女在观察着大树及世间万物。从树干向两边生长出的枝杈上布满了不同形状的树叶,树下则散布着各种飞禽走兽和人类。“生命之树”暗喻了佛陀的往生故事,这种利用具体事物来诠释抽象观念的方式颇为玄妙。

在香通寺内除大殿外的一系列附属建筑中,紧挨大殿、正对着“生命之树”的三藏经楼和寺院北侧的鼓楼是于1828年和1961年分别增建的。而在大殿的东南侧方向,散布着一些保存完好的佛塔和一些供佛有佛像的小殿,被诸佛塔和小殿围绕着的就是卧佛堂。

卧佛堂的始建时期也可以追溯到香通寺建寺之初,顾名思义,该堂内供奉有一尊形象极为罕见的卧佛。这尊古典老挝式涅槃像可以称得上是独一无二,佛像通体黑色,佛面部五官精巧,佛身光滑细腻、比例匀称,卷至脚踝处向外盘绕的袈裟纹饰鲜活形象,十分夺目。在中国和其他一些地方都可以看到许多卧佛像,卧佛姿势大多是右手支撑头部而侧卧。而香通寺的这尊卧佛则是少见的曲肱而枕,体态呈流线型,给人以安详优美之感。

在卧佛堂内的两侧墙上高处排列着许多金叶供品,均是往来信徒供奉,用以还愿。卧佛正前方有几尊坐式佛像和一些祭祀用品,再次凸显了佛像多重排列放置的风格。这几尊佛像出自不同年代,面部较为圆润饱满,身材也略显丰腴,风格与大殿中的佛像稍显不同。

祭坛的两侧还各有一幅挂毯,上面分别刺有立佛和佛塔的图案。卧佛堂外墙与大殿的背侧外墙相似,也是在红色墙底上用彩色玻璃镶满了图案。这些图案工艺繁复,描绘着众多栩栩如生的花草树木、房屋船舶以及各类人物,反映的是老挝古代小说中的英雄西约·沙瓦的相关事迹。

如今的香通寺已成为琅勃拉邦的“镇城古刹”,世界各地的慕名而来者数不胜数。如果你曾到过琅勃拉邦,相信一定看到过这样一幅景象:清晨,各寺的僧侣会分别列成一队,沿街缓步行进,途径到某一街巷时,早已沿街排列等待于此的信徒们,便把准备好的糯米饭等食物依次献出。这种托钵化缘的场景已经成为琅勃拉邦乃至整个老挝的著名景观。

化缘的沙弥穿着颜色统一的橙色袈裟,排成长队,与布施者和多彩的建筑交相辉映,极具美感,令人难忘。

也许对过去百余年间曾历经风雨的老挝来说,如今的和谐安宁,正得益于古老而传奇的香通寺和其他古寺一道对这片土地的护佑。

(图片来源于文汇网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