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PLUS 2020-06-24 09:36
原标题:都0202年了,你还没古代小孩会玩儿
00后的孩子玩手机,90后的孩子玩游戏机,80后的孩子玩弹玻璃球,1800后的孩子玩些什么?
让我们穿越过去,看看古时候的孩子都玩啥。
来,把画放大——
再放大——
再大个十倍、 十倍、十倍——
《百子图》局部
这幅画作是清朝宫廷画家冷枚的代表作《百子图》。在长达2.1米的卷轴上,画有100个孩童,有的嬉戏玩闹,有的三五成群,有的独自赏玩,俏皮的小模样可爱至极。
像这样表现多姿多彩的儿童游戏是古代民俗画的常见主题,里面可藏有很多“冷门”的小玩具。
有图有真相,我们过来扒一扒。
古代儿童玩具宝典《婴戏图》
据考证,“玩具”一词最早产生于宋代,当时盛行画《婴戏图》,以北宋画家苏汉臣所绘的最为出名。虽名为“婴”,实际是“孩”,上面记录了丰富的儿童生活、玩耍嬉戏的样子和各式各样的小玩具。
琳琅满目的“玩具车”
《货郎图》
走巷串街的老货郎,推着挂满帽子、围巾、布兜、小风车、拨浪鼓、花篮、糖葫芦、花灯,各种佩饰的小车,让邻里的小孩儿好生羡慕,一跟就是几里地。
有声有色的“傀儡戏”
《侲童傀儡图》
木偶戏是宋代社会的新潮玩意儿,当时称之为“悬丝傀儡戏”。傀儡,指的就是今天的木偶。一个孩子双手各持两个傀儡表演,对面的小孩擂鼓奏乐,身后的小盆友正看得津津有味。
儿童版“高尔夫”
《蕉荫击球图》
桌子后方的两个女子正全神贯注地观看孩子们玩槌球。兄弟俩一个手持木拍正要击球,另一个兴奋地喊话:“快要打中了”。
槌球起源于法国,兴在13世纪的英国,后传到中国。在规定时间内,两队用小木槌击球穿过铁环门,分数多者为胜,又被称为门球,是今天强身健体的运动游戏。
小玩具的合体
《秋庭婴戏图》
推枣磨
姐弟俩趴在圆墩上全神贯注地玩着一种很平常的秋季节令游戏。由于两个人必须趴着玩,姿势就好像在推磨一样,被称为推枣磨。
人马转轮
这是宋代流行的玩具之一,将一根T形细棍插置在大轮盘中央,在横梁两端放置骑射人物造型的物件,有“人马平安”之意。
大转盘上附有可供玩家下注的纸牌,分为八等份,其中各绘一物事。
转针停在不同的格间,游戏者就会受到不同的奖惩。
千千车
转轮右侧的玳瑁盘中有一小陀罗,这可是男孩子钟爱的玩具,在800年前叫千千车,今天遗传了它曾经的模样。
清代《百子图》中的千千车
红色小佛塔
如此神秘的宗教用品,是唐宋时期常见的儿童玩具。
苏汉臣的另一婴戏图作品《灌佛戏婴图》,也出现过它。
《灌佛戏婴图》局部
画中孩童有的装扮成僧侣,有的手抬佛像,有的像成人一样在礼佛,严肃的宗教仪式成为了玩伴间的小游戏。
铙钹
注意看,在坐墩儿的左边有一对铙钹。
在当时,宗教已成为了世俗生活中的一部分,铙钹与小佛塔一样,同为佛教法器之一。
但其实,铙与钹是二种不同的乐器,后来合二为一。在孩子们手里敲敲打打,给生活增添一分喜庆的气息。
棋子盒
小佛塔身后还置有一对棋子盒。
下棋不用多说,是从古至今儿童常见的游戏,在唐代路德延的《小儿诗》中,就有“棋图添路画”的描写。
穿在身上的游戏图鉴——百子衣
古人认为“子孙满堂”是家族兴旺的表现,是一种祥瑞之兆。万历年间的百子衣上绘有一百九十一名儿童嬉闹的画面。
修复后的百子衣
大自然是古代儿童的游乐园。一个小孩敲锣围观蟾蜍(蛤蟆)和乌龟的比赛,两个自然界的吉祥之物一决高下,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翻鞋,也叫“踢邪”。两个孩子光着脚丫,其中一个孩子单腿直立,朝着三只排列好的鞋子踢过去,看谁踢得准。用踢翻鞋的方式,把生活中的“邪气”踢走,祈求平安。
图中穿圆领长袍戴乌纱帽的孩子一副策马扬鞭的模样,在当初叫骑竹马。早在李白诗中便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描述。身后小朋友撑着荷叶伞,前面还会有一个小鬼敲渔鼓开路,好一副状元跨马游街的威武景象。这可是最早起源于东汉年间的“过家家”。
提傀儡,是明代文化名人王明阳童年时的最爱。一个小朋友操纵着提线木偶生动有趣地表演着,另一个小朋友用口琴伴奏,一唱一和的场景很有爱。
拉板车,这个玩具在今天几乎已失传。小孩牵绳拉车,车上坐着寓言故事里的小人儿。孩子们边玩耍边听小故事,轻松愉快地涨学问。
跳白索,它称得上我们童年时常玩的游戏,是跳大绳的祖师爷。不过,当年的难度可比现在大得多。明代典籍《宛署杂记》里记载着:两个孩子摇绳,一个孩子边唱歌边跳,跳足一百下才算胜利。一旦跳不到,就要接受小伙伴的处罚。
在没有手机、没有乐高、没有游戏机的日子里,那些古代的孩子,一样有着单纯的欢乐。还记得曾经那些被你遗弃在角落的玩具吗?
(图片来源于Artplus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