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展览

中国艺术报 2020-06-19 14:35

原标题:去粤博看龙门石窟 栏目:看展览作者:博一  来源:中国艺术报

“啊啊啊,洛阳崽崽终于要在广州看家乡的展了! ”“必须安排!在龙门石窟都不一定能看到这些精品。 ”龙门石窟下广州的消息一经发出,即刻引发网友热议。即日起至8月28日,由广东省博物馆与龙门石窟研究院联合举办的“魏唐佛光——龙门石窟精品文物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展览汇集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收藏的85件龙门石窟相关藏品,并结合龙门石窟、石刻图片以及3 D打印模型,较为全面地描绘出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的基本面貌和风格特征。展品中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28件、三级文物27件,其中的舒像座菩萨像、力士像、优填王像都可谓是难得一见。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余江宁表示,这是近年来首次较大规模举办的龙门石窟精品文物专题展览。

8件回归文物齐亮相

近年来,“海外文物回流”持续受到关注,吸引了愈来愈多的公众目光。此次展览展示的8件回归文物也是一大亮点。20世纪初,洛阳龙门石窟被大规模破坏、盗凿,大批石窟佛造像流落海外,直到80余年后才开启了“回归”之路。

古阳洞高树龛佛头像(北魏)

展出的摩诃迦叶罗汉像是龙门石窟通过国际合作渠道回归的第一件流失珍贵文物。2001年3月,加拿大国家美术馆发现,由收藏家赫尔曼·维利1978年所捐赠的一尊中国唐代人物造像,是洛阳龙门石窟看经寺29尊罗汉造像中唯一一尊被盗凿的摩诃迦叶后,于当年4月19日专门派人将其“送”回我国,由此开启了龙门石窟流失造像的回归序幕。

另外7件则是2004年至2005年,由国家文物局下属的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利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从海外分两批征集回国的:第一批是美籍华人、好莱坞明星蜡像馆雕塑师陈哲敬个人收藏的5件造像,分别是古阳洞高树龛佛头像、火顶洞观音菩萨头像、菩萨头像、唐代佛头像、唐代前期飞天造像;第二批是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征集的两件龙门石窟唐代造像,即佛头像、天王头像。其中古阳洞高树龛佛头像回归的经历颇传奇。

1991年,陈哲敬一次偶然机会看到了这尊佛头像,便想起40多年前他见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所藏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时的震撼,感觉此佛头像与龙门石窟联系密切,便将相关照片寄给中央美术学院专家汤池,汤池看到照片后激动地说:“这非龙门石窟古阳洞莫属。 ”陈哲敬遂飞赴龙门寻真身。当时65岁的他拿着照片、打着手电、攀着木架,在11米高窟壁上整整找了10天,终于找到这尊佛像的袈裟与照片上佛头像残存衣纹吻合,再用电脑一合成,身首对接天衣无缝。2004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由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征集回国。2005年10月,包括古阳洞高树龛佛头像在内的7件文物回归洛阳龙门石窟。

这8件石刻佛像属于中国造型艺术极盛时期的优秀作品,展现了北魏、唐代典型的皇家石窟寺造像艺术风范,是龙门石窟造像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批石刻佛像的回归,对恢复龙门石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场龛窟的“移动”之旅

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 - 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可见龙门石窟的龛窟同样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但由于龛窟的不可移动性,其无法从龙门山的崖壁上走出去与观众见面,而在此次展览中, 3 D打印技术让龛窟第一次开始其传播传统文化的“移动”之旅。

2019年,龙门石窟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美科图像(深圳)有限公司对龙门石窟古阳洞内的五座佛龛成功实施了高保真文物数字化,并且进行1比1的3 D打印复制。此次始平公、魏灵藏、杨大眼、高树等四座复制窟随着龙门石窟的精品院藏文物,从中原“远行”至岭南进行首展。

这四座佛龛是古阳洞有计划布局开凿的最早的四座佛龛,也是龙门石窟的造像之始,它们以其独特的形象、细腻的雕刻手法、高超的技艺水平,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时代南北交流、东西融合的盛况。更重要的是,其中随龛凿出的造像纪事碑,是入选龙门二十品的北魏书法圣品。这四座佛龛的三维数据精度目前是国内最高的,科学记录和原真呈现了龙门石窟北魏佛龛锦绣般的美。

摩诃迦叶罗汉像(唐)

同时,展览运用三维数字化虚拟复原了万佛洞洞口南侧的一尊菩萨像,让观众看到了有颜色的石窟雕像。该复原项目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将历史文献、三维数字化技术、雕塑、颜色检测及石质分析技术相结合,融内容、技术、艺术为一体,对雕像进行了虚拟复原,从根本上形成一整套的虚拟修复保护方法,具有不接触文物本体、修复可逆性的优势。这些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能帮助观众更好地感受龙门石窟雕刻之精美、蕴含之丰厚。

【相关链接】

“粤传承 粤健康”宣传广东非遗文化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为积极响应文化和旅游部非遗活动主题—— “非遗传承健康生活” , 6月12日至14日,广东省博物馆积极策划推出“粤传承粤健康——广东省博物馆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活动以线上直播为主,结合线下互动体验,宣传广东非遗文化、传递健康生活。

活动期间,广东省博物馆围绕“粤传承粤健康”的主题,选取凉茶、针灸、岭南医食等具有广东特色的非遗项目,策划了一系列线上与线下活动。观众可以通过粤听app、新浪微博、南方+、超星等平台,云上观展、听讲座,了解凉茶原料植物、针灸对减肥的疗效、广东特色饮食疗法等;还能在微博参与问答互动,赢取精美文创。线下,观众前往广东省博物馆能参与互动体验:如参观自然展厅中凉茶常用的原料标本,打卡4D凉茶铺,完成互动游戏还有机会获得消暑凉茶。

此外,文创展销活动也是本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大亮点。6月13日至6月14日,广东省博物馆在广东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韶关主会场中,承担了组织广东文创联盟文创展示、非遗文创展示、非遗互动体验以及线上“馆长文创直播带货”活动,并在广东省博物馆微店设立“多彩文创、缤纷生活”线上主题会场。活动邀请多位博物馆领导进行“馆长直播带货” ,在抖音及微博直播间推介自己博物馆文化特色及相关文创产品。广东省博物馆抖音小店、微店、微博小店开展限时秒杀、多人拼团、邀请好友砍价购物等促销活动。

(图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