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生活方式 >美食

凤凰网读书 2020-06-08 14:47

原标题:那些吃播没告诉你的大新疆美食! 

“新疆美食交汇多种文化,游牧和农耕文明、东方和西方文明、汉族和少数民族文明融合后,呈现出浓郁的历史文化特色。新疆的美食文化注定要吸引我,以至于每吃到一种,便为其文化背景和附带的趣事着迷。”

01 吃馕的时候像有钱人,吃肉的时候像更有钱的人

常见新疆人吃馕时,不吃菜,亦不喝汤,却吃得香,吃得饱。

有谚语说:父母给你的是生命,小麦给你的是馕。馕在新疆是主食,人们早上吃馕,中午吃馕,到了晚上还是吃馕。因此便有了关于馕的另一句谚语:宁可一日无菜,决不可一日无馕。

新疆大约有五十余种馕,常见的有油馕、肉馕、窝窝馕、芝麻馕、片馕、希尔曼馕等。前些年出现了芝麻馕、葡萄干馕、核桃馕等,近年来又开发出了玫瑰花酱馕、辣皮子馕、苹果酱馕、黑加仑酱馕、红枣酱馕等。为了好看,在花样上做足了文章。新疆人为此总结出一句话:吃馕吃了几十年,嘴熟悉,牙齿舒服,肚子踏实。

南疆人多喜欢就着茶水吃馕,将馕掰开后伸入茶碗浸泡一下吃掉,然后喝一口茶。馕被浸泡后变得酥软,啃咬起来方便,也利于消化。将馕和烤羊肉串一起吃,是新疆人喜欢的一种吃法。将羊肉串在馕表面磕几下,让烤肉上的孜然、辣椒面、盐和胡椒粉等沾在馕上,可一口馕一口烤肉地吃,食者喜悦,观者垂涎。

馕

馕坑肉是从馕坑中烤出的肉,又叫架子肉。它是烤肉的一种,却是烤肉中的巨无霸。

馕坑肉的来历很有趣。说是某一日有人宰了一只羊,准备做烤羊肉串待客。无奈人太多,烤羊肉串做得太慢,只有少数人在吃,更多的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那人看见刚打过馕的馕坑中有火,便灵机一动,决定烤巨型羊肉串。他把羊肉切成大块,用铁丝串起放入馕坑,不一会儿便烤熟了。每人手持一串,吃得香,也吃得饱。因为那羊肉块是从馕坑中烤出的,所以得名馕坑肉。

后来,有人总结出一句话:人多了吃馕坑肉,人少了吃羊肉串。

馕坑肉

馕坑肉

在众多食物中,主副食合一的馕包肉最符合新疆人性格,也深受新疆人喜欢。做一顿馕包肉,需要多少羊肉,用多大的馕,在最后留多少汤汁,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定。

会吃馕包肉的人,必是吃一口肉,再吃一口馕,将二者搭配起来,才是吃馕包肉的正确方法。吃馕包肉有怎样的幸福,我二十多年前听一个南疆人说过最有趣的总结:馕包肉是有馕又有肉,吃馕的时候像有钱人,吃肉的时候像更有钱的人。

馕包肉不只是家常菜,在大饭店也可以上桌,用新疆人的话说,是路子最广的菜。一次与一位朋友说起馕包肉好吃,他说好吃只是一方面,其他方面的作用更多。他像说数来宝一样说出了馕包肉的好处:御风寒,治咳嗽,对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吃馕包肉最好是在冬天,可谓是极佳的冬令补品。

馕包肉

馕包肉

02 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走的是黄金道,穿的是毛皮袄

新疆有两种烤大物,一个是烤全羊,另一个是烤骆驼。

烤全羊较为常见, 烤骆驼 就不一样了,人们虽常听之闻之,但因为价格贵,加之骆驼现在已经不多,能见到并品尝的人亦很少。

关于烤骆驼有一趣事。说是在某地,人们做烤骆驼时,在骆驼肚子里放一只羊,在羊肚子里放一只鸡,在鸡肚子里放一条鱼,最后又在鱼肚子里放一个鸡蛋,每一种都能被烤熟,而且互相提味。新疆人对此做法大加赞赏,说那样的烤骆驼,才是真正的硬菜。

后来,我在吐鲁番见到了烤骆驼,那个馕坑之大,据说为世界第一。近年,因为旅游业发展,烤骆驼的馕坑越来越大,有了新疆第一,很快又出现了中国第一,不久便又来了世界第一。烤出的骆驼也越来越大,你烤出的骆驼是三百公斤,我便能烤出四百公斤的,也许有一天,有人会烤出一千公斤的骆驼。

但也有人说,骆驼是神物,烤骆驼虽然是供人食用,但毕竟要先杀戮害命,有时候便会发生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骆驼是不是神物,不好说,但有一事是事实——有人正在准备做烤骆驼,另一只骆驼被牵着经过那儿,见自己的同类已皮肉分离,便大声嘶鸣,把地面踩出沉闷的声响。

那些吃播没告诉你的大新疆美食!

每入冬,哈萨克族牧民都要进行一场冬宰。有一些过不了冬的马,便会被宰杀做成熏马肉。

熏马肉的做法很多,有爆炒、红烧、凉拌、清蒸等。红烧要少放调料,因为熏马肉本身味道足,调料多了反而破坏了原来的味道。凉拌则会出现新疆常见的皮芽子,被切成薄片后,卧于熏马肉下面,吃一口肉再吃一口皮芽子,口感颇好,而且有助消化,调理血脂。清蒸则是将肉蒸一小时,或切成块,或切成片,让客人就着面吃。如果是整块的熏马肉,则会用木盘端来一两把小刀,由在场有身份或年长者操作,将马肉削成片状,供大家食用。

家庭做熏马肉,一般都用于炒菜。做熟的熏马肉,色泽黄润,入口香滑,毫无油腻的感觉。尤其是切成片装入盘子上桌,看上去肥瘦分明,肉质细腻,极具少数民族风味。

大多数马的结局,都会成为熏马肉。有一人发现,马看见一个地方经常挂着熏马肉,每每走近,都本能地绕开。它们觉得自己膘肥体壮,不愿意过早地走向那个地方。

那些吃播没告诉你的大新疆美食!

如果不详细解释的话,很多人会不知“冰碴驹俐”是何物。实际上,冰碴驹俐就是山羊,但此山羊并非普通山羊,而是能够爬上悬崖峭壁吃草的山羊,或者说是山羊中的佼佼者。

新疆人常将驹俐称为“驹俐子”,是因为它们善爬山,速度快,加一个“子”字,强调其英姿飒爽,比普通山羊漂亮。至于“冰碴”二字,与驹俐们的生存环境有关。高海拔的极寒区,它们平时只能吃冰碴中的草,喝雪水生存,这也使其肉质更紧实,味道更鲜美。下第一场雪后,驹俐们在山上喝不上水,便踩着冰碴下山觅水,人们看见它们在冰碴中行走得极不易,便在“驹俐”前面加上“冰碴”二字,于是它们便有了“冰碴驹俐”一名。

一日时间和落雪的时机都对,与朋友们相约去南山老张家吃冰碴驹俐。一进门便见有人在用斧头剁羊肉,不久就被煮熟端上了桌。

老张神情持重,把大块冰碴驹俐削成小块,还颇为讲究地突出了两个细节:其一,他削下面部的肉,呈给在座的年龄最长者,有今后一定要给大家长面子一说;其二,他削下耳朵给在场的年龄最小的人,意即以后要听大家的话。

等把冰碴驹俐全部削成小块,老张便在上面撒上皮芽子、盐和香菜等,用幽默的话语招呼众人:今天的冰碴驹俐好得很,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走的是黄金道,穿的是毛皮袄,最重要的是,它还是没有结过婚的羊娃子,所以大家要好好儿地吃啊!众人受他鼓动,便开始吃,间或喝一碗羊肉汤。老张笑着说,你们会吃嘛,一口冰碴驹俐一口汤,灌缝缝哩!

吃完冰碴驹俐,一位朋友要带一块冰碴驹俐的腿骨下山,问他要做什么?他说他听说有一个习俗,如果遇上拿不准的事情,就把羊腿骨在火中烧一烧,从裂纹上可判断出凶吉。看他一脸挚诚,大家让他遂愿。

那些吃播没告诉你的大新疆美食!

03 不像白酒那么激荡,也不像葡萄酒那么注重形式,更不像饮料容易让人暴饮

刨冰,是新疆人消暑降温的最佳饮品。它有一个有意思的解释,即“傻子和笨蛋吃的”。

此说法来自一个典故,说是把刨冰和酸奶和在一起,喝起来好是好,凉爽是凉爽,但二者皆为凉性之物,吃多了会让人肠胃不适,特别是胃寒的人更会受折磨。于是人们把熬好的糖稀放进刨冰,因为糖稀是热性的,不但解决了刨冰过寒的问题,还增加了新鲜的口感。而不知道加糖稀的人,一直那样喝着刨冰,会被喀什人取笑为傻子或笨蛋。后来我才知道,除了糖稀外,喀什人还将蜂蜜放入刨冰,也有别样的口感。

刨冰在中国历史悠久,亦有趣事。唐宋两朝,人们食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冰块化成凉水,即冷饮,另一种是将冰块敲成小块放入食物中,即冰食,也就相当于今天的刨冰。据《宋史》记载,朝廷重臣在四时八节会受到皇帝的特别赏赐,其中在伏日这一天,赏赐物即“蜜沙冰”。沙,指的是豆沙,而“蜜沙冰”就是浇上蜜,放上豆沙的冰,也就是刨冰。赏赐物中还有一种“乳糖真雪”,就是在碎冰上撒上炼乳,与现在的“冰淇淋”极为相似。

我喝刨冰有一个习惯,要先观赏一下刨冰的融化过程,亲眼看见各种调配原料的味道散发至最大,并细心观看如雪状的冰晶与鲜嫩欲滴的水果、各种饮料融为一体。然后才端起杯子,用小匙快速搅拌,其酝酿和期待的心理过程妙不可言,尤其是参与感亦让人欣悦。搅拌好了,舀一小匙放入口中,让冰晶正面接触舌头中部,这是让刨冰风味直达味蕾的最佳方法,如果嘴里含满刨冰轻抿嘴唇,让多层次的味道散发在整个唇齿之间,则感觉更好。喝下刨冰,可闭上嘴巴体验水果冰的香味,用嗅觉去感受它的细滑甜爽。最后再回味一下,唇齿享受了冰的凉、甜、香的美感后,带出的深意会浸遍全身,人很快就凉快了。

二十余年前在部队,我的一位新疆籍战友经常煮黑砖茶喝。

二十余年前在部队,我的一位新疆籍战友经常煮黑砖茶喝。

他先将黑砖茶掰成小碎块,放入小壶中煮到火候,然后倒入碗中,复又倒回壶中,如此反复三五遍才开始喝。问及原因,他说那叫“烫心茶”,要掌握好汤汁的滚烫度,喝时如暖流袭身,喝毕出一身大汗,可以带出体内的毒素。有一战友问他那样喝茶,到底是为了口福,还是为了养生?他一笑说,你问的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这个黑砖茶,喝了既有口福也能养生。

我尝过一次那位战友的黑砖茶,汤酽红又透亮,味道浓烈但不苦涩,既清香又顺畅。

后来,我发现新疆人都喜欢喝黑砖茶。他们喝了数十年,喝出了感情,亦深知黑砖茶对身体的重要,于是便创造出一句谚语:一天不喝茶,三天都头疼。

在牧区,还有一种“以物换茶”的习俗,物指的是羊,用其换取的黑砖茶则成为重要的生活必备品。每年入冬前,牧民们会将经过一个夏天食草后膘情差,难以过冬的羊淘汰出羊群,与专门贩卖羊的人换黑砖茶。一只羊换的黑砖茶,可以喝一个冬天。牧民常说:黑砖茶是穿在肚子里的皮袄,哪怕天再冷,只要一碗黑砖茶喝下去,浑身就热了。

如今,上了年纪的新疆老人还保持着喝黑砖茶的习惯。他们的早餐往往是一碗黑砖茶,一个馕足矣。老人大多牙不好,但黑砖茶却能帮忙。他们掰一块馕,在茶水中蘸一下,干硬的馕立刻就变软了。至于年轻人,吃牛羊肉时也必然会喝黑砖茶,黑砖茶的那种浓酽的汤汁,配以肥厚的牛羊肉,已成为一种固定的吃法。我这么多年也已养成这种习惯,如果吃烤羊肉串、手抓肉和烤羊排,没有一碗黑砖茶,便如同新疆人常说的:心里干揪揪的。

黑砖茶

黑砖茶

穆赛莱斯是一种有故事的饮品,它不像白酒那么激荡。也不像葡萄酒那么注重形式,更不像饮料,容易让人暴饮。

最早的穆赛莱斯出自一位热恋的姑娘之手。当时,她与一位小伙子相爱,但因为人经常处于迁徏之中,小伙子也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姑娘。临别时,小伙子对姑娘说,你等着我,葡萄成熟的时候我一定会出现在你面前。姑娘苦苦等待,却不见那小伙子的踪影。她怕他回来吃不上葡萄,便把葡萄摘下放进锅里,后又怕葡萄坏掉,便点火将葡萄煮熟。几经折腾,弄出了一种好喝的饮料。人们一尝,有一股暖流浸遍全身,口腔中长久浸润甜酸交织的味道。一场没有结局的爱情,却酝酿出好喝的饮品来,于是人们纷纷效仿,家家都变成了穆赛莱斯作坊。

那次在海勒畔村,我在一位好客的维吾尔族人家中喝到了穆赛莱斯。主人喝得很高兴,便讲起了喝穆赛莱斯的趣事:有的人喝了之后,身体里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美妙,然后就变成了“杂巴依”(醉鬼),有的人变成了“贼大鬼”(形容聪明而狡猾的人),有的人变成了“卡瓦”(原意是葫芦,引申为愚蠢、笨蛋)……但这都不是穆赛莱斯的错,要怪就怪嘴巴太能喝,酒量太大。

主人怕我们误会,又强调说,人们喝穆赛莱斯不是为了变成“杂巴依”或“卡瓦”,而是要把身体滋养得强壮和有力量。沙漠边缘的生活常常会变得艰难,没有好身体就过不上好日子。

04 看过几眼再吃,便觉得甜到了心里

无花果有一个有意思的名字:树上的糖包子。

无花果一名的来历很有意思。它们虽然开花,却隐藏在果实的囊状花托中,不仔细看,便只能看见果实而难以发现花,所以得名“无花果”。

无花果皮薄,待到成熟期,用手一捏便可发现,其肉厚无核,可放心地吃。

无花果以甜著称,吃一口在嘴里,把果肉嚼几口,便有浓浓的甜味浸入口腔。有人把无花果和蜂蜜做比较,说蜂蜜是流动的甜,一入口,从口腔到腹中都是甜。而无花果是停留的甜,一口咬开果肉,便有一股甜味在嘴里久久不散,以至于把果肉吞下了肚,那甜味还长久存留。有人吃了无花果后不吃别的,问及原因,说什么也比不上无花果,他想让那甜味在嘴里多留几天。留几天是不可能的,但留一两个小时没有问题。

新疆人吃无花果,常用一种固定的方法,即把无花果放在掌心,用另一只巴掌拍一下,果皮便破裂,果肉亦被击打得松散开来。此时吃起来,口感更加酥软,味道也更加浓烈。

无花果可做干果外,还可做成果汁、果酱,并且还可用来炖鸡,做雪梨茶、米粥、瘦肉汤、绿豆汤和番茄汤等。甜味浸出,或入汤,或入肉,会让人体味到奇妙的感觉。有一年在阿图什,喝了一碗放了无花果的米粥,其香甜的味道在口腔浸开,让人觉得非常幸福。甜乃幸福之味,让无花果验证这一说法,确切无疑。

无花果

无花果

沙枣有一个好听的别名,叫七里香,意即沙枣花开,可香飘七里。

台湾诗人席慕蓉喜欢“七里香”这个叫法,便用作她一部诗集的名字。不知台湾有没有沙枣,但席慕蓉是蒙古人,她祖上的生存之地应该也有沙枣树,她之选择乃血脉之情。

沙枣花最传奇之处与香妃有关,亦留下动人的故事。香妃原名伊帕尔汗,随叔父和哥哥从新疆进京拜见乾隆。乾隆闻到大殿上有一股异香,仔细分辨后发现,那股异香来自跪在殿中的伊帕尔汗。原来,伊帕尔汗自小喜欢闻沙枣花香,每到春天总是在沙枣树下流连忘返,时间久了,那花香便凝留于她身上,乃至进京入宫也如影相随。乾隆喜欢伊帕尔汗身上有香味,便把她纳入宫中,册封为妃。后来,乾隆又命人从新疆运沙枣树进京,栽在香妃的宫前。到了春天,那沙枣树果然开出满树繁花,并像仍处于沙漠中一样,散发出浓郁的香味。但好景不长,到了第二年,沙枣树却一一枯死,香妃也不幸去世。

秋天,沙枣树挂了果,一颗颗圆润饱满,让人忍不住一手揪着树枝,另一手往下一捋,手里便是一把沙枣。沙枣本身甜酸各半,但人们吃沙枣往往不在意它的甜,而是直接奔它的酸而去,因为它的酸开胃,有助消化,还能起到减肥作用。据说,沙枣加工后很甜,但从没见过加工后的沙枣的样子,倒是那一把抓起来就吃的新鲜枣粒更吸引人。

除了用于闻尝,沙枣树还有其他作用。一位朋友说,可别小看这小小沙枣树,它们可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其花朵还可以提炼出芳香油、香精和香料等。还有那沙枣粉,可以酿酒,酿醋,制酱油,果酱等,糟粕还可当饲料用。

沙枣

沙枣

“冰糖心”,是新疆最甜的苹果。用科学的说法,“冰糖心”含糖量在百分之十八到二十五左右。为了证实,朋友用刀横着切开两个冰糖心,一个自核心向外延伸出两圈糖分,呈透明状。另一个的糖分堆积在果核心上,有凝结厚实之感。可观可感的糖心,诱惑得人忍耐不住,捧一个在手中吃了几口,其甘甜滋味自口腔向体内浸漫,幸福感油然而生。

冰糖心不但甜,而且外观灼红,质感细嫩,用清水洗干净会更加鲜艳光滑,尤其是有水珠欲滴不滴时,让人觉得有蜂蜜从果实中渗了出来。人们吃冰糖心,大多要先切开,看几眼凝于果核的糖分。此等情景,大概就是人常说的“色香味”的色,看过几眼再吃,便觉得甜到了心里。

南疆的喀什、克州和阿克苏等地州,均盛产冰糖心。从阿克苏再往前就是库尔勒,那里是香梨的天下。冰糖心无心与香梨争斗,便不再向前。

(图片来源于凤凰网读书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