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生活方式 >设计

AssBook设计食堂 2020-06-02 15:13

原标题:日本木造建筑丨“有不输给神龙的双螺旋坡道就行了啊”

螺壳、漩涡、风眼、星系、生命……我们的世界充满迷人的螺旋结构。

木造建筑Hard模式课代表

江户时代(1603-1868)的日本,盛行一种有着上下两条盘旋通路的庙宇建筑,这种建筑因内部结构颇似精巧的螺纹而被称作——蝾螺堂(さざえどう)。

蝾螺堂的双螺旋设计,始于飞鸟时代(538-710)的传统佛教建筑,代表建筑包括久负盛名的奈良法隆寺,在民间相当普及的罗汉堂等。

稳重实用的堆砌式样为双螺旋结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最终深刻影响了神道建筑的审美意识。缘于严苛精湛的技艺要求,蝾螺堂一度被视为日本木造建筑的终极形态。

栋梁师傅们为此一争高下,谁要是能造出结构、工艺更出奇繁复的双螺旋建筑,就能在这场异常耗时的工匠比拼中胜出,获得荣誉与尊敬。会津蝾螺堂就诞生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東都名所 五百羅漢さゞゐ堂》

歌川広重,A.D.1841

树木的二重生命

会津蝾螺堂的创建人郁堂和尚,受盘藤的启发,也有说是受传统纸艺“二重纸搓”的启发,想在有“山国”之称的会津建造一座前所未见的双螺旋结构佛塔。

当时的名匠栋梁,山岸喜右卫门道重,被郁堂和尚天马行空的想法打动,欣然接受了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挑战,于1796年动手建造会津蝾螺堂。

当代日本,传统纸搓依然充满活力。不仅有同人社团,还有艺术家专以纸搓为题展开创作。上图为石田智子大型纸搓作品《摇篮》。

会津蝾螺堂是一座典型的木造佛塔建筑,三重六角,总高16.5米。塔内有两条螺旋坡道,形成一上一下的参拜通路,结构酷似DNA双链,彼此缠绕重叠,但不相交,是整座建筑的亮点。

尽管坡道的爬升角度仅15度,但各方向的力不作用在同一平面上,令塔身的受力状态极其复杂。为了实现盘旋坡道,工匠们将原木裁割成截面较小的木片,顺着塔身的曲率变化,把木片逐一拼接成连续不断的缓坡。在拼接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木材自带的韧性,做出一定程度的内倾,把螺旋内侧做强,以减短传力路径,增加稳定性。

如此精妙的处理,将木性优点发挥到了极致。构想、工技、智慧、耐心的叠加,超越了搭建本身,更似一种梳理或编辑,帮助树木在建筑中获得新生。

木窗及窗檐也随坡道上倾15度

三匝巡路和观音道场

会津蝾螺堂的双螺旋通路,不仅可以合理分流人群,有效避免对冲,还暗藏着一个佛教礼法:绕着佛塔右转,上行一圈半,到达塔顶,渡过一座小巧的太鼓桥(你没看错!塔顶还有一座桥!),顺着下行通路继续右转一圈半,回到塔底,就算完成了三圈巡礼。在佛礼中,这样的参拜流程被称为“右繞三匝(うにょうさんぞう)1”。

在“神佛分离令”2推行之前,三匝巡路的沿途曾摆放有三十三尊观音像,代表“西国三十三观音道场”,顺着参拜路线走过这三十三尊观音像,等于打卡了对应的道场。这样的布施之法,既简单又高效。

三十三尊观音像前,原本还各有一个小钱箱。每天参拜结束后,小钱箱的善款会被集中到一个大钱箱里。倒钱时,大大小小的铜钱彼此碰撞,发出镪铃铃、阔咯咯的响声,在木塔里回荡,清脆动听。这是附近孩子们最期待的落日时分的游戏,也是会津蝾螺堂宣告今日礼毕的规律乐音。

这些微小愉快的仪式,把人们和木塔牢牢联系在一起,也无意间透露出江户时代特有的处世态度,那种无处不在、利落洒脱的游乐之心。

可惜随着明治神佛分离令的执行,木塔的佛理与乐律很快便倾覆消逝了。作为仅存的回眸一瞥,会津蝾螺堂至今保留着最初的正式名字,円通三匝堂。

木塔内部,特别是塔顶藻井,贴满了参拜用的千社札(せんじゃふだ)。

上下通路由一座小巧的太鼓桥连接,自然过渡。

双螺旋结构的魅力

运用在建筑中的各种螺旋线,再次力证了曲线的浪漫与诗意。 随着视线不断变化,感知被激发,空间流动起来,柔和且神秘。不断盘旋上升的通路,好似传说中的巴别塔,让人感受到宗教独有的神圣感。

从力学的角度分析,双螺旋结构又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严谨设计:彼此制衡,优美有序,能很好地解决单螺旋结构在自重下产生的竖向位移问题,有效分散重心,还能充分应对沉降、地质灾害等建筑难题。

身处前工业文明时期,仅靠纸笔、曲尺等简单工具,栋梁师傅山岸就已计算证明了这些建筑原理。一想到这点,便觉得神奇。

六面双螺旋结构图,左为古图,右图则由电脑绘制

重新解构木塔的六面双螺旋结构,工序技艺之繁复令人咂舌。很多构件的局部甚至被打磨出七个立面,以确保组装连接时环环相扣,完美契合。毫厘不差的精密程度令现代技术都叹为观止。

眼前的卯榫结构,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始终沉静稳妥,完整记录了工匠们搭建时屏气凝神的瞬间,把人的意志深深刻进了建筑里。

通过中空柱体可以看到反向通路

再看会津蝾螺堂的内部,不带任何修饰,与华丽炫技的唐破风入口形成巨大反差。

如果把做了大量装饰的入口,那些已经偏离了淡泊意境的神龙、卷浪,视作一种毫无保留的热情招揽,那么去繁就简的内部空间,无疑蕴含了工匠独有的自信与建筑理念,含蓄节制,平铺直展,最大程度释放出木造结构自身的魅力。

被问及这一反差,郁堂和尚曾留下过豪言,“和唐破风相比,堂内有不输给卷浪和神龙的双螺旋坡道就行了啊。”

木塔的现状与未来

目前,会津蝾螺堂归飯盛山山主飯盛正日私人所有。

飯盛家的祖上是会津蝾螺堂最后一任主持,四代人经历了战争、泡沫经济、地震(包括东日本大地震),却从未放弃守护木塔。

现在主要靠门票(每位成人的参拜费仅400日元)、纪念品售卖、社会募资、专项基金,努力维持着寺庙的正常运作与维护。

这是一项枯燥艰巨的使命,但在飯盛山没人会提及如此庞大的命题,飯盛家族把守护过去与未来的重责,简化为平淡忙碌的日常,以此回应时光恒久不变的更迭。

对此,唯有敬意。

同方向上的人行振动产生的倾斜变形,是木塔维护的难点之一,暂时只能靠在另一头垫压金属重物解决。

注释1| “匝(めぐる)” 在日语里的意思是“巡回、往复”。

注释2|1868年,明治元年,日本政府颁布 “神佛分离令”。目的在于将佛教与日本既有的神道信仰分离,打破传统日本社会“神佛习合”的格局,提升神道的国教地位。由此引发“废佛毁释”运动,造成日本佛教的衰退。“神佛分离令”推行期间,会津蝾螺堂的观音像被全部撤下,换上了“皇朝二十四孝”绘卷,保留至今。

上图记录了“废佛毁释”时期 ,佛教寺庙被破坏的情景。

“废佛毁释”后,岐阜县东白川村境内的寺庙均未重建,因而成为日本全国唯一境内无寺庙的地方自治体。

玛尔维亚宣礼塔

Great Mosque of Samarra

伊拉克 , 萨马拉 , 851

世界现存最古老的螺旋建筑,世界文化遗产。

打开图的瞬间不禁感叹,这不就是巴别塔本塔!

布拉曼特楼梯

Bramante Staircase

梵蒂冈

布拉曼特楼梯,是梵蒂冈美术馆内两个有名楼梯的统称。 原始楼梯建于1505年,当初为人畜分流而建,现在参观需提前预约。现代楼梯建于1932年,是如今出入梵蒂冈美术馆的必经之路,热门打卡地。

原始楼梯 (The Original Staircase),1505

现代楼梯 (The Modern Staircase),1932

香波堡双螺旋楼梯

Chateau de Chambord

法国 , 尚博尔 , 1547

弗朗索瓦一世聘请达芬奇设计建造的城堡,内有一座著名的双螺旋楼梯。 据说设计初衷,是为了避免王后和国王的情妇在上下楼梯时碰面带来的尴尬。

伦敦动物园企鹅池

Penguin Pool , London Zoo

英国 , 伦敦 , 1934

英国现代主义建筑的标志。不仅为新时代建筑提供了一种方向,也是首批展示钢筋混凝土的表现力和结构潜力的建筑之一。

基乐斯山观景塔

Killesberg Tower

德国 , 斯图加特 , 2001

筹建过程一波三折。观景塔原为斯图加特国际林园博览会而建,光前期准备就花了7年,立项后政府无法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只得靠募捐集资。众筹8年后,项目才得以动工。

瑞士再保险总部大厦

Swiss Re London Headquarter

英国 , 伦敦 , 2004

外号“小黄瓜”,节能建筑,伦敦著名地标。

丝带教堂

Ribbon Chapel

日本 , 广岛 , 2013

举行仪式时,新人分别从双螺旋坡道的不同通路出发,彼此擦肩前行,最后在塔顶牵手,面对濑户内海吹来的晚风宣誓终身,非常浪漫。

(图片来源于AssBook设计食堂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