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资讯

风笛艺术 2020-05-26 09:22

原标题:杰弗里·本尼森 | 不会用艺术品“过日子”的设计师不是好藏家

收藏究竟是什么?

人类把对美的感受,情感和记忆寄托在一些物品上,籍此表达自己的认知、审美甚至内心。

但有一种人,他们品位独特、眼光超前,收藏癖好冷门或偏门。但因为他的这些特质,反而逐渐成为顶级收藏大师;还将藏品与个人品位相结合,成为顶级装饰大师,令无数权贵折腰之余,也给世人留下许多经典案例。

今儿要说的,就是杰弗里·本尼森(Geoffrey Bennison)的故事。

▲有关杰弗里·本尼森的设计专著|图源于网络

没有天赋的小镇青年不能成为牛A的古董商

杰弗里·本尼森对织物的迷恋也许不是空穴来风,他的父亲是一位建筑承包商,母亲则经营一家布料店。青年本尼森原是怀抱着成为一名艺术家的梦想,进入英国著名的斯莱德艺术学院(Slade School of Art)学习的。

这位天才在校时就在设计上表现出一种特有的风格,他对色彩拥有直觉,蔑视腐朽的学院标准;而这些天赋都在未来他建立自己特有的室内装饰风格奠定了基础。

▲年轻的杰弗里·本尼森|图源于网络

可惜从1942到1950年,本尼森与肺结核陷入8年“抗战”,到他病愈,画家梦算是破灭了。但接下来就迎来了他的触底反弹期。

先是用身上最后的30英镑买了一车众人都不以为然的“破烂货”,租了个摊位,开始了他的“收藏生意”。接下来几年,本尼森一边收东西,一边做买卖。他收的东西总是充满想象力,也常常对当时的传统风格、品位和观念发起挑战。其中,古老的织物占据了他收藏中的相当数量,此外,从彼时起,本尼森开始收超大型号的古董。

▲本尼森偏爱收藏的织物、大型半身像等|图源于网络

▲本尼森收藏的一些织物|图源于网络

他的学友、约翰•理查森爵士说:“虽然他既没有(收藏)知识也没有经验,但杰弗里完全可以指望自己准确无误的眼睛和品位。不同于一般藏家保守的眼光,他看中的古董往往显得古怪和特别。”

▲杰弗里·本尼森(Geoffrey Bennison)和他的藏品|图源于网络

果然,没多久本尼森就凭借独到的眼光和品位,掘到了第一桶金,他的古董店也很快扩张起来。

直到20世纪60年代,本尼森才决定进入室内装饰行业,他自己的说法,是“为了促进(古董)销售”。果然没多久,本尼森就在室内装饰行业声名鹊起,成为全球权贵心中炙手可热的装饰大师。

不会玩织物纹样的装饰设计师不配做细节狂魔

本尼森有着营造氛围的天赋:

他设计的房间奢华与低调并存,戏剧性和舒适性同在,复古与现代交相辉映,让人似乎沉浸在魔幻世界,好像坐着魔毯在冒险。

▲本尼森为魏登菲尔德勋爵(Lord Weidenfeld GBE)设计的居室|图源于网络

那么,这种氛围从何而来?这当然要从大师收藏的那些“破布”说起。

本尼森几乎所有作品中,一眼望去最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各种美丽、古老的织物。本尼森擅长把那些繁复细腻的纹样协调地搭配在一起,建立空间基础氛围。

当他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纺织品时,还会制作自己设计纹样的织物。

▲本尼森收集的部分织物图样|图源于网络

本尼森曾为约旦公主Firyal设计她在巴黎的公寓,他在这里就大量运用了古董织物:地板——大面积铺设来自伊朗的齐格勒地毯;窗帘——手绘丝绸,其间悬挂的帷幔来自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19世纪的收藏;基于帷幔的图样,本尼森还设计了与之搭配呼应的葡萄藤织物,用作壁橱的背景。

▲本尼森在约旦公主Firyal巴黎公寓装饰中对于收藏织物的运用

甚至在这套公寓的餐厅里,本尼森也将织物发挥到极致。他依据公主收藏的粉彩和伊万里瓷器的纹样,将18世纪的被面织物图案分离,重新加工为新的样式作椅子的面料以及一些优美的贴花,与公主本人的收藏完美呼应起来(我要是公主我也爱)。

▲本尼森为约旦公主Firyal设计的餐厅|图源于网络

作为一枚细节狂魔,本尼森太善于用各种织物营造出如戏剧舞台布景般的视觉效果,同时,凭借比例、图案和颜色的完美搭配,营造出层次感和秩序感。

本尼森尤其青睐柔和的褪色色调,似乎在向茶色、褐色等褪色的乡村绅士风格致敬,因此无论是他的收藏品还是他的设计风格中,都明显带有这个特点。这也为他的作品蒙上了一层怀旧和复古的色彩,尽管用的都是花纹繁复、纹样华丽的织物,但整体风格却显得谦虚低调。

▲本尼森最喜爱的色调之一|图源于网络

不会用超大饰品装饰出戏剧感的设计师不是弄潮儿

除了那些纹样繁复的古董织物,本尼森还有一个绝招就是——大型古董。

稀有的大理石或各种材质的雕塑、半身像,旧的大块皮革,巨型吊灯、瓷器、漆制屏风……这些既是他的收藏,也常出现在他设计中。

马泰奥·罗塞利(Matteo Rosselli)创作的17世纪美第奇(Fernando II de Medici)肖像悬挂在上方正中,两侧是皇家风格的绿漆图书馆书架,以及一对由维多利亚时代白银和黄铜设计而成的立灯。

▲本尼森设计中的大型古董频繁出现|图源于网络

本尼森自己在伦敦的公寓,餐厅里一只雕刻花纹的大型木制骆驼摆放在18世纪英国的大理石桌上,旁边餐桌的佩斯利织巾上,则站着一位18世纪的法国绅士蜡像,他就是能把这些“大家伙”和各种织物摆在一起毫无违和感。

▲本尼森在伦敦金色广场的公寓餐厅一角|图源于网络

本尼森也爱漆制屏风。他古董店座位上方的屏风和左侧的巨型瓷器,不但抢眼,也体现出一种莫名的奢华和历史感,同时很好地划分了空间,整个房间也似乎因此有一种戏剧感,一般人可不敢这么弄。

▲本尼森的古董店

所谓戏剧感,其实就是本尼森在装饰设计中,特别善于运用他手头所有的收藏品——无论是大的或者超大的装饰品,还是古董织物,来营造出一种时空错位感。

通常,一个设计师想要营造所谓17世纪英国贵族住所,多半会采用那个时代或区域的古董。本尼森不这样!

他善于混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古董!

在他的设计里,英国和法国古董可能共处一室,当代沙发也可以和古老织物共存。他还经常使用摩洛哥、伊朗或土耳其的饰品、藏品,营造异域风情简直不要太好用。

他的公寓就像是一个他的收藏的展示厅——摩洛哥的绣花靠垫、印度宫廷挂毯,19世纪中期法国的自动装置:有音乐盒的水烟筒和喝咖啡的土耳其巴夏。

▲本尼森在金色广场的公寓客厅一角,土耳其巴夏挺惬意的……|图源于网络

评论家们只好说:那是一间用华丽低调的图案和卓越不凡的古董营造出异域风情的英式房间。

本尼森设计中的戏剧性比比皆是,餐厅褐色夹杂暗红的色调有一种浓郁的稳重,地毯、挂毯、椅子上的织物如同布景,而简单的软垫靠背椅又营造出舒适和放松的娱乐感,几乎就像一座现代化的宫殿。

▲本尼森充满戏剧感的餐厅设计|图源于网络

本尼森所擅长的这种“低调奢华有内涵”的设计,完全颠覆了欧洲传统的阳刚、“俱乐部式”家居设计,也不同于约翰·福勒的英式田园淑女风格,人们意识到原来家装设计还可以这么搞!

1984年,本尼森去世后,他的助理吉莉安·纽贝里(Gillian Newberry)创立了本尼森面料公司(Bennison fabric),这家公司最大程度地延续了“本尼森风格”,收藏织物、18到19世纪的英法纺织品,在这个基础上,也生产一些手工印花面料,本尼森以这样的方式继续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影响力。

虽然称为古董收藏,但真的买回家的古董不应该收起来藏起来,而应该像本尼森的做法一样,让古董为人所用,让人每天都能享受这些古董带来的乐趣,那它们才能焕发出更大的价值,这既是本尼森受追捧的重要原因,也是风笛想要做的。

▲图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风笛艺术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