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资讯

ShinyArt善怡艺术 2020-05-08 13:11

原标题:沈凌昊 | 他将梦境转化为光,留下时间的影子

1

《梦的句子》 场域特定装置(UV激光、运动装置、感光文字)尺寸可变  UCCA沙丘美术馆 / 秦皇岛  2020

沈凌昊是一位围绕时间、记忆与个体经验展开创作的艺术家。他相信生命本身带给他的领悟,凭着对于城市、历史与个体关系的敏感直觉,以及新材料的运用与实践,他总能在每个阶段找到突破与创新。策展人黄笃先生曾这样评价他的作品:“沈凌昊的作品建构了作品与观众的互为关系,尤其聚焦时间与记忆、语境和再语境、文本与再文本的关系,并以此扩张和延展其作品的观念内涵与外延,他的作品不仅重新界定了物质/对象的属性, 而且赋予了新的形式和意义。”

2

《梦的句子》 场域特定装置(UV激光、运动装置、感光文字) 尺寸可变  UCCA沙丘美术馆 / 秦皇岛  2020

3

《梦的句子》 场域特定装置(UV激光、运动装置、感光文字) 尺寸可变  UCCA沙丘美术馆 / 秦皇岛  2020

4

《梦的句子》 场域特定装置(UV激光、运动装置、感光文字) 尺寸可变  UCCA沙丘美术馆 / 秦皇岛  2020

5

《梦的句子》 场域特定装置(UV激光、运动装置、感光文字)尺寸可变  UCCA沙丘美术馆 / 秦皇岛  2020

在最近开幕的UCCA沙丘美术馆展览“沉睡者的抵抗”中,沈凌昊带来了他的全新场域特定装置作品《梦的句子》,在这件作品中,沈凌昊截取了不同时期对于梦境的记录,并将所有出现在梦境中的人物、事件、情境,随机地进行编辑,并通过感光文字转印于空间中。跟随着光源的运动,延绵的文字会在空间中留下光的轨迹,同时又慢慢消逝,就如同人们对于梦境的记忆,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并随着清醒而被人们遗忘。

640

作品现场

沈凌昊认为每一场梦境对于他而言,就如同一次全新的生命,而记录梦境则是抵抗遗忘与恒常的一种方式,他试图通过这件作品让观众感受到时间与生命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在最近许多生命因为疫情而逝去的时期。”

6

《时间的影子-不眠夜》 场域特定装置(定向闪光装置、芦苇、感光材料、花泥、木头) 尺寸可变  K11艺术空间 / 沈阳  2020

7

《时间的影子-不眠夜》 场域特定装置(定向闪光装置、芦苇、感光材料、花泥、木头) 尺寸可变  K11艺术空间 / 沈阳  2020

8

《时间的影子-不眠夜》 场域特定装置(定向闪光装置、芦苇、感光材料、花泥、木头) 尺寸可变  K11艺术空间 / 沈阳  2020

9

作品现场

而在年初于沈阳K11艺术中心的展览《农场 THE FARM》中,沈凌昊同样以梦境为创作背景的作品《时间的影子—不眠夜》以沉浸式互动的方式,将感光场域与定向闪光装置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邀请观众走进他童年时期的梦境之中。

10

《时间的影子-不眠夜》 场域特定装置(定向闪光装置、芦苇、感光材料、花泥、木头) 尺寸可变  K11艺术空间 / 沈阳  2020

11

《时间的影子-不眠夜》 场域特定装置(定向闪光装置、芦苇、感光材料、花泥、木头) 尺寸可变  K11艺术空间 / 沈阳  2020

在这个令人沉迷同时又充满惊奇的现场,观众们的影子会短暂停留于空间之中,并随着每次闪光装置的曝光,空间中的影子又会根据观众们当下的身体动作与状态而更新。沈凌昊说:“这件作品就如同一个反复工作的空间暗房,所留下的影像既是当下的瞬间,同时又是即将逝去的过往,可以说我所显影的就是时间本身。”

11

作品现场

12

作品现场

在沈凌昊许多作品中,摄影往往都是最初的“起点”。“摄影” (photography) 一词本身由两个希腊文元素组合而成,“phos” (光) 和“graphie” (书写、绘制),表明摄影是光在书写自身。瓦尔特·本雅明曾在《摄影小史》中提出“人类在摄影中精神战胜了机械,将机械获得的精确结果诠释为生命的隐喻。”

13

《心中的景致-历史的剧场》混合媒介装置(木头、感光图像、文字、UV光手电) 尺寸可变   SOMArts 艺术中心 / 旧金山 2016

14

《心中的景致-历史的剧场》混合媒介装置(木头、感光图像、文字、UV光手电) 尺寸可变   SOMArts 艺术中心 / 旧金山 2016

而摄影对于沈凌昊而言更像是产生各种创作想法的实验室,这是他最熟悉的工作方式,也可以从中拓展出不同形态、观念的作品,他将摄影变成一种面向真实的感应器,而不局限于摄影媒介本身,他所感兴趣的是摄影在图像逻辑背后的感知外延,以及图像的生产与时间、记忆与历史之间开放式的可能性。

15

《心中的景致-历史的剧场》混合媒介装置(木头、感光图像、文字、UV光手电) 尺寸可变   SOMArts 艺术中心 / 旧金山 2016

在沈凌昊的学生时代,他经常出没于上海各地的工厂和废墟,在漫无目的的游走中,他拍摄了许多在城市化过程中被拆毁的历史建筑与城市遗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心中的景致-历史的剧场》,这件作品也为他赢得了著名的2016 MURPHY AWARD 墨菲提名奖(由旧金山雕塑家Gertrude Murphy 设立,颁发给具有探索精神的年轻艺术家)。

16

作品现场

在这件作品中沈凌昊将两组位于上海江南造船厂旧址和蒋经国故居的感光图像置于四个黑匣之中,而当被问及为什么使用这两处的照片,以及为什么作品的名字叫作历史的剧场时,他说这两处建筑的历史背景随着时代的演进都产生了戏剧化的改变,就如同历史的剧场一样,演绎着一系列自相矛盾的剧本,当历史的风景失去了主角,庄严的建筑褪去曾经的辉煌,这些即将消逝的风景是否有必要被再次观看和解读。而当观众通过光重新照亮遗迹的图像,逝去的风景也将被再次祭奠和缅怀。

17

《星群-为了忘却的纪念》 混合媒介装置(感光图像、金属支架、压克力、UV光)尺寸可变  盒子美术馆/ 深圳  2015

18

《星群-为了忘却的纪念》 混合媒介装置(感光图像、金属支架、压克力、UV光)尺寸可变  盒子美术馆/ 深圳  2015

19

《星群-为了忘却的纪念》 混合媒介装置(感光图像、金属支架、压克力、UV光)尺寸可变  盒子美术馆/ 深圳  2015

20

作品现场

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见证者, 沈凌昊所关注的城市是微观的, 并不是一个概念化、模式化的被世人津津乐道的繁华都市。他用冷静而克制的叙事,去叙述一种都市人从内心自发的感伤与迷茫。沈凌昊带着生物性的本能流连于城市与工作室之间,以最直接的方式进行前期的取材,并尝试通过新媒介的可能性以及图像逻辑背后的哲学思考,突破单纯的客观呈现。

21

《时光之尘-记忆的洞穴》混合媒介装置(感光图像、文字、UV光手电)尺寸可变  零时艺术中心 / 上海 2012

22

《时光之尘-记忆的洞穴》混合媒介装置(感光图像、文字、UV光手电)尺寸可变  零时艺术中心 / 上海 2012

23

作品现场

沈凌昊习惯于将影像作为一条唤醒记忆的隐线,通过装置、文本、声音等多样性的方法,建构一个关于记忆的感知情境,如在作品《星群—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大量运用的历史文献图片与资料,为观者多维度、多视角地提供了一系列进入“记忆”这个功能的通道,黑暗中悬浮的如星辰般的历史影像,与空间中回荡着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带回的真实宇宙的声音,刺激着每一位观者自身的经验系统与感知,而作品《时光之尘—记忆的洞穴》则试图通过艺术家构建的“图像场”,唤醒观者自身对于记忆最真切的感受与认知。

24

《与星空的距离》混合媒介装置(纺织纤维、感光材料、UV光)尺寸可变  阆风艺术 / 上海 2019

25

《与星空的距离》混合媒介装置(纺织纤维、感光材料、UV光)尺寸可变  阆风艺术 / 上海 2019

26

《与星空的距离》混合媒介装置(纺织纤维、感光材料、UV光)尺寸可变  阆风艺术 / 上海 2019

27

作品现场

在沈凌昊的创作轨迹中,对于光敏介质材料的实验与拓展,让我们看到了“摄影”在空间中的可能性。他试图将转瞬即逝的“留光现象”作为一种趋于恒常与变化之间的视觉表征,并灵活运用于各种媒介,建构了作品与观众的互为关系,以富有哲理的艺术语言重构了时间与记忆的关系。在他的精心编排下,他的作品在视觉和观念性上呈现了时间发生和消逝的过程。是一种可视化的“时间感”。

28

《一个海边的夜晚》混合媒介装置(海藻、贝壳、金属、岩石、感光沙、定时UV光) 尺寸可变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 南京 2018

29

《一个海边的夜晚》混合媒介装置(海藻、贝壳、金属、岩石、感光沙、定时UV光) 尺寸可变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 南京 2018

30

《一个海边的夜晚》混合媒介装置(海藻、贝壳、金属、岩石、感光沙、定时UV光) 尺寸可变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 南京 2018

31

作品现场

在沈凌昊的作品《与星空的距离》与《一个海边的夜晚》中,他试图将这种可视化的“时间感”将观众带回曾经的生命体验之中。在作品《与星空的距离》中,他使用紫外光每隔数秒对感光纤维进行照射,当光线消失之际,墙上会留下一片圆形的星夜图。而在《一个海边的夜晚》中,观众会行走在一片感光的沙滩之上,如同行走在月光下的海岸线, 一片寂静的海滩,以及月光下时隐时现的物件。在这两件作品中沈凌昊希望通过最常见的物理光传递的形式,来呈现宇宙、自然与人类之间微妙的时空关系。

32

《潜藏于黑暗的根茎,与突如其来的闪光》 混合媒介装置 (闪光灯、树根、感光材料、机械) 尺寸可变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 北京  2018

33

《潜藏于黑暗的根茎,与突如其来的闪光》 混合媒介装置 (闪光灯、树根、感光材料、机械) 尺寸可变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 北京  2018

34

《潜藏于黑暗的根茎,与突如其来的闪光》 混合媒介装置 (闪光灯、树根、感光材料、机械) 尺寸可变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 北京  2018

35

作品现场

而在他近期的《时间的影子系列》作品中,他将作品中思考的重心从光转向了光的背面-影子,并试图通过作品的“交互性”与观众自身的个体经验与记忆构成内在的关联,来呈现时间的回溯感以及记忆的易逝性。这种作品形态上的变化,可以看出艺术家希望将“摄影”的概念从平面转换到空间之中。

36

《我是你的影子,也是你》 混合媒介装置(定向光源、感光材料、金属)尺寸可变   MoCA上海当代艺术馆 / 上海  2018

37

作品现场

38

《我是你的影子,也是你》 混合媒介装置(定向光源、感光材料、金属)尺寸可变   MoCA上海当代艺术馆 / 上海  2018

39

《我是你的影子,也是你》 混合媒介装置(定向光源、感光材料、金属)尺寸可变   MoCA上海当代艺术馆 / 上海  2018

40

《我是你的影子,也是你》 混合媒介装置(定向光源、感光材料、金属)尺寸可变   MoCA上海当代艺术馆 / 上海  2018

如在作品《时间的影子—潜藏于黑暗的根茎,与突如其来的闪光》中沈凌昊通过物影摄影(Photograms)的方法,将摄影中的图像生产回归到单纯的物与影的关系之中,而在作品《时间的影子—不眠夜》与《时间的影子—我是你的影子也是你》中,沈凌昊让日常使用的“明室”得以暗房化,观众的影子作为时间的痕迹也会留在作品之中,并随着时间慢慢消逝,墙上留下的不止是影子,它像影子,不做逗留,它不像影子,不随人而动,它更像时间,在短暂的停留后离开。沈凌昊用短暂的光影来抒写记忆的易逝,他认为记忆如同时间的容器在存储的同时也在消耗,我们的记忆会永远随着时间而不断更新、不断遗忘、不断覆盖,就像时间在我们肉身留下的痕迹,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

41

旧金山铸币局旧址(San Francisco Mint)。

San Francisco Mint是美国铸币局的一个著名分部,1854年开始启用,为当时淘金热所衍生的金矿提供服务。它是少数能够幸存于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的建筑物,并运营至1937年。

42

《泉》,混合媒介装置(木头,马达,游泳池,28000枚25美分硬币)尺寸可变

San Francisco Mint(前旧金山造币局)/ 旧金山  2017

43

《泉》,混合媒介装置(木头,马达,游泳池,28000枚25美分硬币)尺寸可变

San Francisco Mint(前旧金山造币局)/ 旧金山  2017

44

《泉》,混合媒介装置(木头,马达,游泳池,28000枚25美分硬币)尺寸可变

San Francisco Mint(前旧金山造币局)/ 旧金山  2017

45

作品现场

同时沈凌昊自身对于历史、地缘与城市化的关注,也使他近些年在很多历史建筑中进行一系列与城市记忆相关的“在地性”艺术项目,如他在旧金山造币厂San Francisco Mint的艺术项目《许个愿,即使什么也不会发生》中,他又一次用他独特的方式来探讨物质,尤其是金钱在去功能化后呈现出的美学表征以及与人的关系。他的装置作品《泉》,布展于具有160余年历史的造币厂曾经的货币生产车间,在那里放置了一个“许愿池”和一台可以无限许愿的投币机,他自费将7000美元兑换成28000枚硬币,展览过程中观众可以拾起散落在地上的25美分硬币许愿。大量观众排队参与了这件作品,硬币作为个体与神灵的契约连续不断地飞入水中。在一个曾经作为货币生产的空间,一夜之间幻化成通过消耗货币而抚慰心灵的神迹场所。

46

《被清空的愿望》,视频装置 尺寸可变

San Francisco Mint(前旧金山造币局)/ 旧金山  2017

47

作品现场

48

《被清空的愿望》,视频装置 尺寸可变

San Francisco Mint(前旧金山造币局)/ 旧金山  2017

而在作品《泉》的正对面,视频装置《被清空的愿望》呈现了每年罗马著名许愿池(Fontana di Trevi)的维护人员打捞沉入池底的硬币的情景。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将无数钱币投入许愿池中并许下愿望,每天约有价值3000欧元的货币被作为人类愿望的象征留在许愿池中,但这些钱最终由政府被打捞上来并用于救济穷人和流浪汉。而作品《无悔的湖光》则是沈凌昊的朋友所写下的一个愿望。整个展览如同一个人类的愿望/欲望在真实“社会性”框架下冲突的现场,并在艺术家的建构下,以一种略带幽默的方式进行转换,就如同展览的名字《许个愿,即使什么也不会发生》。

49

沈凌昊2017年个展“当幕布拉起,我们的对话早已完结——留光显影”

50

“曲园” 取自老子“曲则全”之意,于 1930 年开始建设,1949 年左右完全完成。在民国时期曲园所在的建国西路是一条河,可能正是因为沿河而建,建造者给这一片建筑群命名为曲园。

51

《“剩余物”系列—留光显影 I-II》 混合媒介装置(感光图像,UV,亚克力,金属支架,木头,感光涂料)  尺寸可变  留下空间 / 上海  2017

52

《“剩余物”系列—图像 I-II》 摄影  尺寸可变   留下空间 / 上海  2017

53

《“剩余物”系列—后花园地图》 混合媒介装置(视频、文本)  尺寸可变  留下空间 / 上海  2017

54

《“剩余物”系列—边界》 混合媒介装置(灯箱、数控模版、图像)  尺寸可变  留下空间 / 上海  2017

同时沈凌昊2017年的个展《当幕布拉起,我们的对话早已完结——留光显影》也在位于上海的历史建筑区“曲园”中开幕,沈凌昊以自我的创作系统及经验记忆为基础,将“跨学科”的思考和协作方式带入到展览中。通过与两位策展人的前期讨论,相关历史学者和当地居民的对话,以及历史文献的收集,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在地性创作,并从时间、历史、记忆等方面重新梳理与串联,将空间变成一个主体剧场。他试图通过一种不断演进的动态化的艺术生产方式,呈现一种有别于“白盒子空间”的展览面貌,作为艺术家与策展人、学者、观众等多方协作、共同工作的结果,一个始终在变化中,并且不断产生新内容、新作品、新讨论的试验场。

55

沈凌昊2017年个展“当幕布拉起,我们的对话早已完结——留光显影” 西岸24小时特别项目《框》合作艺术家:班磊

56

作品现场

57

作品现场

沈凌昊对于城市“在地性”的关注,还体现在他在上海的城市公共艺术项目中,如他在2017年的善怡SHINY ART“城市光谱计划”公共艺术项目中的两件永久性新媒体装置作品《城市光谱计划-海上塔》和《城市光谱计划-莘星》就是在结合个体经验与城市“在地性”研究的双重脉络下完成的。这两件作品的创作灵感既是多元的,又紧扣城市脉搏的,作品中所涉及的概念包括《圣经》中的“巴别塔”,中国古代观星术,翰尼斯·开普勒的宇宙模型学说,同时沈凌昊还将自己对于城市记忆的理解,以及公共艺术带给人们的温度融入其中。

58

《城市光谱计划-莘星》  灯光装置(金属、压克力、LED)  上海  2018

59

《城市光谱计划-莘星》  灯光装置(金属、压克力、LED)  上海  2018

60

《城市光谱计划-莘星》  灯光装置(金属、压克力、LED)  上海  2018

61

《城市光谱计划-莘星》  灯光装置(金属、压克力、LED)  上海  2018

沈凌昊说:“艺术有时候是可以治愈人心的力量,而公共性的艺术作品则可以和生活在作品周围的人们有更多情感上的联结。就如同在《莘星》这件作品中我将消失在城市化过程中该地区原生地名“明星”以作品的形式带回公共空间,而在《海上塔》中我希望在上海的中心建起一座可以抚慰人心的光之塔,让每一个看到它们的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62

《城市光谱计划-海上塔》  灯光装置(金属、压克力、LED)  上海  2018

63

《城市光谱计划-海上塔》  灯光装置(金属、压克力、LED)  上海  2018

64

《城市光谱计划-海上塔》  灯光装置(金属、压克力、LED)  上海  2018

65

《城市光谱计划-海上塔》  灯光装置(金属、压克力、LED)  上海  2018

而当问及沈凌昊对于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对整个艺术世界会有怎样的影响时,他说疫情之后,整个艺术圈冷清了很多,连续几个月大家都在线上工作,在云端讨论艺术。无情的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撕开了一道关乎生命、文化、经济、以及人们间彼此信任的裂痕,这可能比疫情本身更可怕,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治愈,希望艺术能缩短这段治愈的时间吧。

沈凌昊

66

1988年出生于中国上海,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绘画系,研究生毕业于旧金山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现生活与工作于上海。沈凌昊试图通过创作去探讨时间、记忆与个体经验之间的关系,其创作媒介包括摄影、影像、装置、写作等。沈擅于通过运用感光材料的“留光性”呈现时间的回溯感及记忆的易逝性,以富有哲理的艺术语言重构时间与记忆的关系。

沈凌昊曾获“Murphy Award”墨菲奖(2016);“巨人提名奖——邱志杰提名奖”(2011);“CREATIVEM50年度新锐奖——银奖”(2011)““三影堂摄影奖——提名”(2011)。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艺术机构展出,包括:“沉睡者的抵抗”(秦皇岛,UCCA沙丘美术馆,2020) ;“农场”(沈阳,K11美术馆,2019);“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8);“集美 X 阿尔勒展览项目”(厦门,三影堂艺术中心,2017);“Murphy Award 墨菲奖提名展”(旧金山,SOMArts艺术中心,2016);“Regarding Beauty”(科林斯堡,科罗拉多摄影艺术中心,2015);“SIPF 2012 新加坡国际摄影节”(新加坡,2012);“一重影事”(深圳何香凝美术馆,2011)和“万相:2011年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2011)等。

QQ截图20200508124632

(图片来源于ShinyArt善怡艺术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