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生活方式 >电影

深焦DeepFocus 作者:风满蜃气楼2020-05-01 07:48

原标题:园子温、三池崇史、是枝裕和,名导如何改编漫画?  

我们在漫改专题的综述(链接: 二次元向三次元的现实扩张 ) 中曾经提到,由于表现手法和感官作业等不同,漫改电影在以漫画为底本进行再创作时,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二者所使用的媒介不同,技术特点也不一样。

简单说来,漫画是由一格一格的图画连续组成,其中每一格都是事件浓缩后的一瞬;而电影是由一幅一幅的影像连贯而成,每张照片都是连续时间中的一瞬。漫画的阅读是通过纸质媒介的个人行为,而电影的观看则往往是在电影院通过银幕观赏的集体行为;私人阅读的节奏可以控制,顺序可以逆转,公共放映的节奏却不受控制,这一秒过去就再也不会重来。从这一点上看,DVD和网络资源的出现改变了电影观看的行为本身,但这并非本文的主题,故略过。

换言之,漫画是时间碎片的组合,每一格都有其意义,而电影是被记录的时间,未必每一帧都有其所指。

一般认为,二战后手冢治虫将电影技法引入漫画,标志着战后漫画新局面的开启。从此,手绘格子里开始出现电影镜头般的语言,图像中有了空间的纵深和广度,并逐渐确立了“分格”在后来叙事漫画中的重要性。

(以《庸才》截图为例。原作中人物外貌丑陋,偏离现实中人的长相;不同的对话框表达说话者不同的语气和情绪;巨大变形的拟声词和变形的街景使画面有了声音和动作。)

不可否认,漫画中存在很多对电影技法的吸收和借鉴,但在用电影表现漫画时,往往也会因为种种限制而无法完美忠实地逆向刻画。

漫画能用线条和对话框表现夸张的人物外貌、表情,动作、速度乃至情感强烈程度,展示变形扭转的空间,且不给人违和感,利用视觉的连贯性赋予分格图像以动感,运用阴影、黑白对比凸显作者希望观众聚焦的重点。而电影因为是对时间和空间的真实记录,便无法随心所欲地摆脱实际时空的规则,人物形象只能是真实的人脸(最多加入化妆和特效),画面大小无法像漫画分格般自由排列组合,全彩画面让影像更生动的同时也掺杂了许多信息冗余。

(以《无限之住人》为例。连续的分格将动作和台词从上到下排列,视觉上塑造了连贯性,且因为阅读漫画的可停顿性,每一格都像是慢镜头般,可以无限次回放。背景在此处被虚化,画面的重点只有人物表情和她“听”到的台词,没有现实场景作为背景时的干扰项。)

此外,完整的剧情漫画往往采用连载方式发表的长篇作品,有的甚至是连载了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大长篇(例如《无限之住人》单行本共有30册,从1993年6月到2012年12月,连载了约20年),作者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也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思想变化,剧情和主题可能出现伏线过长、不相关剧情过多、情节不连贯或突兀的情况。

与之相对,电影拍摄周期短得多,片长以两小时上下为主,有自己的叙事规范,必须将庞杂的故事链收纳在一定的框架内;于是,电影导演们往往采用改写故事背景、人物设定、删改剧情发展、改变叙事顺序等方式,降低制作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并使作品在叙事上更加紧凑。

漫改电影不可能完全还原漫画的每个格子、每个细节,却也能赋予影像漫画所没有的声音、色彩,和无法预料的意外。近年来,日本电影界将漫画翻拍为真人电影的趋势日益显著,一些颇负盛名的导演也开始尝试挖掘二次元世界的精彩。本期便以《庸才》《无限之住人》《海街日记》为例,简单看看园子温、三池崇史、是枝裕和这三位名导演对漫画的改编。

增加背景,扭转黑暗的《庸才》

《庸才》的原标题为《ヒミズ》,是一种日本特产的夜行动物,名为山鼹,属鼹鼠科,长约10厘米,与鼹鼠相似但体型更小,嘴部微尖,全身呈有光泽的黑色,多栖息于本州以南的山地、田地中,好挖洞。

或许是因为天性好夜行,所以“ヒミズ”又写作“日不见”。

故事讲述一个生在父母离异家庭的不幸之子(住田)不求上进、除了跑步对生活没有热情、只希望过上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这样的他却在初三时被一起生活的母亲抛弃,只能休学打工挣钱养活自己,却又因烂赌酒鬼父亲欠下高利贷,而被讨债公司上门要债。生父一次又一次的得寸进尺,使住田终于忍无可忍杀了他。在自杀与自首间痛苦徘徊后,住田选择给自己一年时间为社会做点贡献,从此终日流离街头寻找犯罪者。

漫画创作于20世纪之初(2001—2003年),后收录为4卷单行本,2012年被园子温导演改编为电影,并在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较高的评价,出演男女主角的染谷将太、二阶堂富美凭此获得了新人奖。

原作漫画中没有明确的时间背景,电影却将故事设置在漫画连载时还未发生的3.11大地震之后,将出场人物设定也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与删改。例如:

漫画中住田的好友夜野是他的同学,初中生,一个不思进取却想成为有钱人的偷盗惯犯。而电影中的夜野变成了五十岁上下、在震灾海啸后流离失所的前社长。在住田被高利贷公司催债后,夜野接受狐朋狗友的偷窃邀请,二人合作抢了2000万却失手杀了人。漫画中的夜野把钱送到借债公司时撒谎说自己家里其实很有钱,而电影里的夜野还钱时被公司黑老大问起原因,回答说,因为住田代表“未来”,而自己只是即将过去的“历史”,他要把日本的未来托付给年轻人。

漫画中的茶泽被住田吸引,时常用钱向夜野购买他的信息,但她的家庭背景却没有被详细刻画。而电影版却为她安排了一对希望她不存在的父母,二人在家里组装刑具企图结束她的生命。这种设定也为茶泽和住田的相互理解埋下了基石。

漫画从头到尾被无望的颓废所笼罩,最后未能按计划完成目标的住田被出于好心的茶泽打乱脚步,因不愿失去自我生存决定权而选择了自杀。电影的结尾却让住田活了下来,二人在曙光微露的清晨大喊着“加油”跑向警察局自首。

在漫画中,住田认为那些遭遇极端幸运或不幸的人,都是“特别的人”,与此相对,无风无浪平平凡凡度过一生的便是“普通人”。他希望成为一个“普通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努力消灭自己的存在感,尽量避免与他人发生关联。他非常努力地想变得“普通”,却由于种种外来因素(母亲的出走、性欲的觉醒、600万债款等……)的介入一步步偏离了“普通”之路。当内心的平衡被打破,他陷入一种焦躁的无力感,挣扎之时想起癞皮狗般的生父日复一日对自己的嘲讽侮辱,心中的恨意与不满愈演愈烈,终于致使其举砖砸死了他。

原作中的住田杀父后并没有惊慌,没有后悔,更没有罪恶感,只是冷静地意识到,自己努力追求的“平凡”幻影从此破灭了。他没消沉多久,便为自己立下人生的新目标。与之相对,电影里的住田弑父是个意外,事后他先是失去控制,麻木地往自己脸上涂抹颜料,穿着满身泥泞的衣服在街头发狂般大吼大叫,而后才镇定下来。

电影中,大地震的残影通过多次出现的福岛废墟、租船场外 倾倒于湖中的小屋,以及电视中播放的灾民情况、核能问题等得到彰显。住田收留因天灾而失去家园的流浪汉,以及最后与茶泽并肩奔跑高喊“加油”,这些桥段都像是导演在透过角色的声音向灾后重建中的日本呐喊。

毫无疑问,以311大地震及随之而来的海啸为故事背景,让影片比起漫画更容易引起日本普通观众的共情。灾难背景下,角色的心理崩塌也似乎更加合理化。也正因为如此,漫画原作对住田这个人物本身复杂性的呈现反而被这些二次创作的背景削平削弱了。

此外,漫画中有住田的大量思考独白,电影却把这些用标语的形式写在纸上,贴满茶泽的房间,以此凸显茶泽对他的狂热。影片中重复多次、以喃喃自语的形式出现在男女主角口中的诗歌(法国诗人维荣《诙谐的叙事诗》),以及交响乐的配乐,都为影片增加了几分凌乱不安的美感、庄严诡异的浪漫。

对武士道的拷问不等于无休止的斩人——《无限之住人》

故事主要围绕一个名叫万次的剑客和一个名为浅野凛的小女孩展开。

万次曾经是一位武士,坚信所谓的“武士道”就是对主人死心塌地,因而怀抱一种虚无的英雄主义,不顾是非善恶地奉命杀死许多无辜之人。后来发现自己的主人才是欺上瞒下、中饱私囊的真正恶棍,而自己杀死的都是深受其害的百姓时,万次才恍然大悟,怒而杀之,从此亡命江湖。

其间万次被追杀,与人搏斗时失手杀死妹妹的未婚夫,致其精神错乱,万次带着她生活在江户,偶然遇上神秘的老尼姑(八百万比丘尼),尼姑在他体内放入一种能愈合一切伤口的“血仙虫”,使其成为不死之身,妹妹却在不久后死于敌人之手。以此为契机,万次决心再杀一千个坏人,来偿还自己曾错杀一百个无辜之人的罪孽,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他遇到了背负灭门仇恨的凛。

浅野凛的父亲是“无天一流”派的掌门人,经营一座道场,座下有不少学徒,因与同门师兄结下的旧怨,致使整个道场的人皆被师兄的孙辈(天津影久)所杀。葬下父母之后,凛遇上了神秘的八百万比丘尼,受其指点找到万次,请他担任保镖。

故事的主线人物虽然是万次与凛,但天津影久及其率领的“逸刀流”众人、天津对武术和流派的思考、想要破除流派壁垒的毕生追求亦是作品的核心元素。其后出现的乙橘槙绘、永空闲马、尸良、凶戴斗等人也都有各自的故事,电影虽然保留了这些人物,给了他们与万次交流对决的戏份,但却将其背景故事悉数抹去,使人物的出现显得莫名其妙,角色整体也十分单薄。其实不止配角,就连万次和凛的形象也变得扁平化了。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武士道?武艺本身和流派哪个重要?报仇应该坚守正道还是为求胜利不惜背叛师门?……原作中多次出现的各种疑问并没有被三池崇史捕捉并融入剧情,虽然凛找上万次时,万次的话语中有那么几句对是非提出的质疑,但往后的发展重点都不在此。就这一点而言,电影版的《无限之住人》显然是一个失败。

仅看电影,你会觉得每个出场人物都没有立体感。主角万次剑术不高,仅靠不死之身莫名其妙打败一群又一群敌人,女主角是个到哪儿都只会添麻烦的废柴。即便有木村拓哉担纲主演,山崎努、北村一辉、市川海老藏、户田惠梨香、市原隼人、栗山千明等人加持,也仍旧未能挽救剧本糟糕的硬伤。除了对暴力砍杀、血流遍地的场面还原度较高,漫画中的思考与深度几乎都不见了。

一个以手中武器相互碰撞、拷问是非善恶、直指武士道本质的故事被拆得七零八落,没有灵魂和血肉,只剩男主无休止的挥砍,女主无休止的嚎叫。当然,要将30卷漫画的内容凝缩在两个多小时以内,不可能面面俱到,这部电影在剧情上算不上及格,但冲着木村拓哉+血肉横飞的武戏去的观众,或许还能收获一丝满足吧。

抚平矛盾的温柔细节——《海街日记》

比起 着重刻画人物内心矛盾的《庸才》,支线多、篇幅长、整体改编难度较大的时代剧《无限之住人》,现代家庭成长物语《海街日记》的电影改编看起来似乎轻松许多。

在父亲的葬礼上,香田家的三姐妹与同父异母的小妹铃相遇,萌生了接她到家里共同生活的念头。伴着四季流转的镰仓风景,四姐妹从陌生到熟悉,渐渐走进彼此的内心,随之展开各自的成长与际遇。

由于原作漫画仍在连载中,电影便只截取了漫画的大致框架和部分内容,简化了人物关系,提炼了情节使影片更紧凑——例如删掉了:足球队原队长裕也这个角色及围绕他的大小事件(包括铃的初恋)、教练井上与大姐的相识相知、二姐与课长在工作之外的另一层神秘的联系、登山用品店店长那幅”喜马拉雅之鹤”背后的故事、铃回母亲老家探亲的遭遇等等原作中比较重要的情节,将焦点放在香田家的日常生活、邻里交往与镰仓的风物上。

而在矛盾的体现上,漫画情节也相对电影更突出一些。小镇上的人际关系通过四姐妹工作、学习、娱乐的场所交织成一片网络,每个人物面临的困境和选择更细微,不止香田家这个主体,四姐妹也各自延伸出情感与成长的剧情线。

即便如此,改编后的电影也足以体现出原作的精髓和氛围。毕竟吉田秋生与是枝裕和都是擅长将矛盾温和处理的人,二者气场相符,合作的成果更是赏心悦目。春日的樱花隧道,夏日的淡色海洋,梅雨季的雨水沿阶梯缓缓流成河,紫阳散落小路两旁,夜的庭院,浴衣少女点燃线香花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镇的生活平静安详,却不乏生老病死的创伤。

关于这部电影,写过的人太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从中找到戳中内心的点;此处不再赘言。如今离电影上映已过去三年,此处权当剧透讲一讲漫画的进展。漫画连载至第八卷,四姐妹都有了各自稳定的生活:大姐和教练的恋情取得突破性进展,二姐与课长互相表明了心意,三姐和店长即将升级为父母,小妹则是将要以足球特优生的身份离开镰仓到静冈读高中。

时间缓缓向前,漫画里的人物在看不到的地方和我们一样经历着成长。蝉声消了又长,又一个夏天就要到来。

(图片来源于深焦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