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展览

原标题:台北故宫展受赠书画:有石涛山水,也有刘墉晚年书法

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期同时推出“话画:说明卡片探索记”、“笔歌墨舞—故宫绘画导赏”、“受赠书画展”三大展览。据悉,“受赠书画展”则是继2019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受赠寄存名品展”之后的又一捐赠展。据悉,此次展品以清中、晚期至民国的书画家为主,包括石涛、刘墉、关联昌、唐培华、吴平等人。

清 石涛 真迹 册页(局部) 

林宗毅捐赠

据台北故宫博物院资料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自1965年落成于外双溪后,即积极扩充典藏,除了编列预算逐年增购,亦订定捐赠办法,凡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方向相符者,均鼓励藏家捐赠,将其收藏公诸于世,分享给社会大众。

此前澎湃新闻报道,一代书画大家、收藏大家张大千去世后,其藏品及大量张大千作品即由家人整理好,全部列成目录,捐献给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同时也将居所摩耶精舍捐出成立张大千纪念馆,由台北故宫博物院代为管理。2019年适逢张大千(1899-1983)诞辰120周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还举办了“巨匠的剪影——张大千120周年大展”,展出了张大千及其旧藏书画精品87件,大千自用印80余方。而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的溥心畲,自1991年其长子溥孝华去世后,溥氏遗作的一部分也由遗物处理小组交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托管。

据悉,台北故宫博物院陈列室展出的受赠作品选萃,多属近年所入藏,展览目的在于深化对捐赠文物的研究与推广,让公众能够共享文化资产。此次选展作品以清中、晚期至民国的书画家为主,包括石涛(1642-1708)、刘墉(1720-1805)、关联昌(1809-1870)、唐培华(1830-1900)、吴平(1920-2019)等人。

清 刘墉 晚年精书卷(局部) 袁孝俊捐赠

刘墉(1720-1805),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为人清正廉洁,书法造诣精深,用墨厚重,貌丰骨劲,世称“浓墨宰相”。本幅为袁孝俊先生捐赠。行草书,卷末款署“甲子腊月”,为过世前七日所书。通篇精气内敛,字体丰腴,犹如棉里裹针,是刘墉晚年书风的代表。

清 石涛 真迹 册页(第一、四、七幅) 林宗毅捐赠

石涛(1642-1708),本名朱若极,为明朝皇室后代。明亡后出家为僧,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兼善画山水、花果、兰竹,笔意狂纵恣肆,用墨淋漓多变,脱尽前人窠臼。曾作画论,提倡“我自用我法”,师法自然,风格独创。本册为林宗毅先生捐赠。画风不俗,旧题为石涛真迹,全册共九开,此次选展第一、四、七幅。

清 关联昌 中国人的一生 册页(局部) 庄素娥遗赠

关联昌(1809-1870),字俊卿,广东南海人。是清中期著名的外销画画家,洋人称其为庭呱(Tingqua),以水彩画著名,作品曾为美、英等国博物馆收藏。本册为庄素娥女士遗赠,共十二幅,以水粉颜料画于通草纸上,形象细腻而着色鲜丽,并融入了西画的阴影与透视技法。内容是透过出生、哺养、剃胎发、就学、婚取、敬师、祭祖、谒官、荣归、分家产、祝寿、辞世的十二段情节,重点概括中国人的一生,此次选展其中的六幅。

清 唐培华 牛郎织女  林诚道捐赠

唐培华(1830-1900),吴县(今苏州)人,寓居上海。工人物、仕女,宗法著名仕女画家费丹旭。此件为林诚道先生捐赠。金笺折扇面,画七夕故事。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汉魏,织女为天帝之子,专职编织。天帝不舍其独处,将她许配给河西牵牛郎。织女嫁后却倦于工作,因而触怒天帝,命她返回河东,每年只有七月七日才能渡河与牛郎相会。

民国  吴平 四季花卉轴  吴平捐赠

吴平(1920-2019),字堪白,浙江余姚人。兼擅书法、绘画及篆刻,曾任国立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处长。此幅为吴平先生捐赠,共四屏,大写意画牡丹、竹子、荷花、菊花、芭蕉、红梅、水仙等四季花卉。色彩清丽脱俗,线条苍劲而富有金石趣味,大异于传统花卉画,充满了鲜明的个人特质。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