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生活方式 >旅游

artvoi艺术星球 2020-04-10 16:05

星球 · 周末 | 葡萄牙: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在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濒临大西洋的地方有一个国土面积不算大的国家——葡萄牙,这里有小石屋、防御城堡、还有现代化大都市,却依然显现着难以磨灭的中世纪印迹,更重要的是 “陆止于此、海始于斯”(Onde a terra se acaba e o mar começa)。

北纬38度47分,西经9度30分

很大程度上,Onde a terra se acaba e o mar começa这句话已经成为了葡萄牙的象征。实际上这句话来自葡萄牙山崖上一个面向大西洋的十字架,这处山崖就是罗卡角。

罗卡角是一处海拔约140米的狭窄悬崖﹐在辛特拉山地西端,距离里斯本大约40公里,处于葡萄牙的最西端,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点,因而有了这句卡蒙斯的名言,也成为了成千上万旅行者所向往的地方。

“罗卡”的意思是岩石,岩石角上立着一块朴素的石碑。上面铭刻着数字和诗句:数字表示的经度和纬度说明此地是欧洲大陆的最西端。

和我们之前介绍的西班牙类似,葡萄牙也屹立着不少王室宫殿,其中以里斯本城西卫星城市辛特拉山顶之上的佩纳宫最为有名(也译“贝纳宫”)。

从远处看上去,这座葡萄牙国王的宫殿并不是绝对的某种风格式建筑,而是融合了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摩尔式甚至还有曼努埃尔式的特征(关于各种建筑风格以后我们会慢慢介绍~)。曾有对葡语一知半解的人将其直译为“羽毛殿”,虽然实际的意思并不是这样,但到给宫殿增加了一分神秘感。

实际上这是十九世纪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的丈夫——费迪南德的作品。宫殿始建于1840年,竣工于1885年,即费迪南德逝世那年。费迪南德受德国浪漫主义的启发,授命德国建筑师冯埃施韦格男爵负责兴筑。如今穿过古树参天的盘山路就可来到宫殿入口处,一尊巨灵海神的雕像就立在门头,静谧而有魔力的秘密花园立刻呈现在你面前。

大胆的色彩运用让这座宫殿格外显眼,宫阙正门,东方风情的磁砖搭配上圆拱门,混搭得颇有新意。外墙装饰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帆船的绳索,入口处希腊神话中的海神俯视着每一位进宫的游人。不过走进内部,倒是显得低调很多,少有一些洛可可风的浪漫浮华情调,更多地是相对质朴明朗(相对王宫而言)。你还可以探索当时皇室贵族的宫廷生活以及他们的生活起居环境:寝室、书房、浴室、会议室、宴会厅,小教堂等。

据悉后来,居住在此地其他的达官显贵,按照同样的理念建筑官邸,使得辛特拉成为欧洲浪漫派建筑的中心,其公园与庭院风格更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景观美化设计。由于深具文化价值,佩纳宫在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弯曲的小径,郁郁葱葱,轻快的红色,明朗的黄色和如发射火箭般的城堡顶层塔楼,正是有了佩纳宫的辛特拉才分外耀眼,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将其喻为“伊甸园”,英国作家罗伯特·索泰认为这里是“地球上最成功的一处人居环境”。站在宫殿高处,大西洋就在前方。

航海家们的起点

请将目光投向贝伦塔,作为葡萄牙的古老建筑之一,这座塔的历史意义极其重要。它见证了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的兴衰,也从海关、电报站,演变为灯塔、地牢。贝伦塔坐落在特茹河入海口北岸的7个山丘上,有“七丘城”之称。它是在原来的“格兰德诺”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原来的“格兰德诺”遗址曾经遭受过火灾,因而,这次用石头代替了木制结构。虽名为塔,但是它更像一座小型的碉堡,镇守在河岸边。

最开始贝伦塔的建造是为了守卫古司和入口、阻止敌人入侵。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葡萄牙里斯本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海港。根据1545年编年史的资料显示,当时国王约翰二世认为里斯本的防御工事不足以抵御敌人的进攻,他坚持沿塔古斯河口修建要塞,以增强现有要塞的防御能力,下令要修建“一座坚固的要塞”,然而国王约翰二世却在这一计划实施前就去世了,直到20年后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才重新下令在贝伦的塔古斯河北岸修建一座以军事为目的的要塞。

在得到任命后,军事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德·阿鲁达成为了贝伦防御工事总建筑师。于1513年在离河岸不远的岩石上开始建造,并使用了部分用于修建贝伦圣玛利亚修道院的石料,在建造过程中,一艘1000吨级的战舰一直停靠在塔古斯河的河口直到工程的结束。贝伦塔在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去世的前两年即1519年完工。随后,加斯帕·德·派瓦被任命为该塔的第一任长官。贝伦塔的建造也为了纪念里斯本的主保圣徒——圣·文森特。

1571年,弗朗西斯科·德·霍兰达认为有必要改善沿海的防御工事以便更好地保护王国的首都,他为贝伦塔设计了长方形的工事。但是在1580年的战争中,贝伦塔的守军在开战仅几个小时之后,便在指挥官阿尔巴公爵的率领下向西班牙军队投降,此后贝伦塔的地下室一直到1830年都被用作监狱。

整个塔分为两个部分:塔身和壁垒。塔身的内部有四个带有拱顶的房间。壁垒处则有炮台。走过吊桥,穿过大门,就可以看到壁垒的内部。墙上共有16个炮位可以安装大炮以御敌。地板中间高,边缘低,这样有助于保护大炮,也可以快速的排干积水。在屋顶的中央有个哥特式的矩形天窗,用作壁垒的通风口,以便大炮开火的硝烟能快速散去。在壁垒的地板下面有一些储藏室,最大的一间可以从北面的楼梯到达。

这些储藏室一开始被用来放补给品,后来变成地牢。在入口的右边有一座陡峭的楼梯通向壁垒顶部的平台。在多边形的平台角上有六座岗亭,每座都有一扇瞭望窗和胡椒盒形状的屋顶。在平台的中央有一圈栏杆,围着下面的天井。1580年贝伦塔实施的增建工程使这里的空间可以容纳更多人,但新增的部分不久就因为战争遭到毁坏,于是贝伦塔又回到了原先的样子。

塔的正面朝南,入口在壁垒平台上。沿右侧的楼梯走上去,就进入塔中的第一个房间,被称为“长官的房间”。那里有个八角形开口的水箱,用来贮藏雨水。房间的顶是用石灰涂抹的。在东北角和西北角又通向岗亭的入口。左侧有一段螺旋梯,通向上层其他的房间。沿螺旋梯向上可以到达第二个房间,被称为“国王的房间”。在南面的阳台也有防御设置,地板上的8个圆孔,可以让防守者往下扔石头。

为了彰显国王的声威,塔上装饰了许多曼努埃尔式的象征物,比如厚的石绳环绕塔身、点缀石结、浑天仪或是耶稣十字和一些其他的动植物元素,这其中一座石雕犀牛最为引人注目,它在岗亭的底座上,显示了葡萄牙航海家探索海外的功绩。如今,这里依旧是“陆止于此、海始于斯”的地方。

(图片来源于artvoi艺术星球及网络)